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笔记
六西格玛黑带学习笔记

六西格玛黑带学习笔记
六西格玛黑带学习资料建议选取红皮书《六西格玛管理》第三版,应对工作及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绰绰有余。
另一本蓝皮书《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在统计学方面更深入详细一些,也可以看看。
以下是六西格玛黑带的学习经验,给大家做个参考:
①沉默不言不如激情讨论,独自钻研不如思想碰撞
能给别人讲明白,才是真明白。
在此过程中,自己提升了表达能力,也夯实了知识。
②对照大纲,解答问题
自学教材,辛辛苦苦学到后边,不知不觉忘记了前边。
怎么办?
大纲是个用来回顾重点的绝好工具。
对照大纲与教材,用教材解答大纲的问题。
这会让我们理解的更深,脑中有了基本结构框架。
③刷题百遍,其意自现
外界流通的六西格玛试题不多,能找到就尽量做。
失败乃成功之母,错题也是高分路上的垫脚石。
错题如同失败的教训一样,是我们进步路上宝贵的财富。
通过错题或对失败教训的回顾分析,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改进,错题或经验教训才能最大化发挥它们的作用。
起点多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续改进。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学习方法只是提供一个参考,不能代替学习者的辛劳付出。
通不通过黑带考试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有所获。
祝大家学习快乐,享受过程!。
(整理)6西格玛培训笔记.

六西格玛黑带培训2008年7月22日星期二1)六西格玛(6SIGMA)的概念Y=F(X)(Y=顾客X=PROCESS 工程)为满足顾客的要求进行的改善过程活动。
SIX SIGEMA 广义范围:6δ狭义范围:经营的视角:通过6SIGMA 更换工作的方式,运营哲学运营的视角:使用统计技法解决业务中的问题。
2)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定义Y(顾客的要求不断再变,举例:色像不良(Y的指标:灰度,亮度等)顾客所重要的CTQCTQ = Critical to quality (核心质量特性)※定义阶段的核心内容是CTQ3)Measure(测量阶段)举例:色像不良(现水平的把握)4)Analyze (分析)为什么出现这样结果?(通过5M1E 分析,有疑问的因子全部找出来)。
VITAL FEW X`S 少数核心因子5)Improve(改善)Y收率=F(X)(温度?,浓度?,压力?指定的最佳化情况下不变)6)Control(管理)原位置管理的相关控制。
7) Define 阶段Roadmap定义阶段分为3个阶段(选定项目,项目的定义,批准项目)项目名: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什么手段改善什么对象以%改善1.课题选定背景1)事业性侧面(卖出额,利益,M/S等)举例:因为什么问题,对公司的形象,利益等有影响等2)生产性侧面(跟竞争对象的人均生产能力低等)3)品质侧面(不良率,顾客满意率等)4)战略性的联系5)环境,安全侧面,法规…..6)其他….2. 现象及问题(对问题的阐述)举例;更详细的描述问题(如3000PPM时生产费用增加)具体的资料化(细分化)DATA(数据)→指标或者具体钱数等.问题和问题点的不同 (问题是大范围,问题点是小范围或者要素)3. VOC (顾客的要求事项)→CCR (顾客核心要求事项)Critical customer requirement →CTQ(核心品质特性)(REAL 顾客要求准确的添加)时间/金钱/人员/把顾客所有的要求的完成的话,先要把重要举例:CTQ是以专业术语(如GAP,厚度)CCR=CTQ 有时候可以成为一样的CTQ 通过CHART 来选定4.CTQ的运营的定义(O.D: Operational Definition)1)为了避免沟通上的差异,需要运营的定义.2)范围:3)计算式:4)不良类型设定:5. 课题的范围(SIPOC) Process MappingSupplier INPUT Process Output Customer(供应者) (输入) (工程) (产出物) (顾客)6. 目标设定1) Bench marking2) 理论的依据3) 以往的最佳值(挑战性目标50%)7. 日程计划Detail(详细) 计划8. Team 构成Champion→Process Owner→MBB(CONSULTANT)→BB→组员1)作用 2)责任 3)贡献度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13:00~17:001)TEAM 任务书课题选定背景:(目的)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对业务的影响)项目描述书:经历了哪些失败?有哪些错误?有哪些改善的机会?目标描述书:我们改进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成功的基准)项目范围:哪些过程作为对象?是小组执行的范围吗?不是我们执行的范围是?(界限)日程计划:是否合理的各项活动的日程?是否在期限内执行?(活动)TEAM构筑:谁是倡导者/黑带大师/过程负责人?谁是小组组成人员?他们的责任范围是?(谁,执行什么?)2)投石器实验制定任务书(选定项目背景,问题描述书,目标描述书,项目范围,推进项目日程,推进小组。
六西格玛黑带优秀学习笔记知识点整理

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第一章六西格玛管理概论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社会等利益相关方(也称为五大利益相关方)戴明管理14要点:(1)制定改进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和实施的计划,致力于超过竞争对手。
(2)采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
(3)停止依靠大量检验来提高质量。
(4)不要仅凭价格选择供应商,要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
(5)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工作体制。
(6)采用现代的在岗培训方法。
(7)提升领导能力,采用新的领导方式。
(8)消除员工的畏惧感。
(9)打破部门封锁,倡导产品设计、销售、生产等部门团队合作。
(10)消除那些要求员工做到零缺陷及高生产力水准的口号、劝诫及目标,低质量和低生产率是制度造成的而不是员工的问题。
(11)取消工作定额,代之以领导职能强化。
(12)消除各种影响员工为自己工作质量而自豪的障碍。
(13)设立生动活泼的教育和自我提高计划。
(14)建立使高层管理者能够推动每个员工按上述13条努力工作的机制。
平衡计分卡: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目标;平衡股东、顾客、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平衡领先性和滞后性指标。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架构1.高层领导推行六西格玛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成功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并获得丰硕成果的企业都拥有来自高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层的高度认同、支持参与和卓越领导。
2.倡导者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角色,以战略的视角对六西格玛管理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项目策划及目标确定、资源分配与过程监控,最终对六西格玛活动整体负责。
核心任务:■充分认识变革,为六西格玛确定前进方向■确认和支持六西格玛管理全面推行,制定战略性的项目规划■决定“该做什么”,确定任务的实施优先顺序■合理分配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消除障碍■检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了解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管理及领导资深黑带和黑带3.资深黑带:企业变革代言人。
主要职责为:■担任公司高层领导和倡导者的六西格玛管理高级参谋,具体协调、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在全公司或特定领域、部门的开展,持续改进公司的运作绩效■担任培训师■帮助倡导者、管理者选人选项■为黑带提供指导和咨询■作为指导者,保证黑带及其团队顺利完成项目■具体指导和协助黑带及其团队在六西格玛改进过程中完成每个步骤的关键任务■为团队在收集数据、统计分析、设计试验及与关键管理人员沟通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帮助。
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知识要点1

六西格玛⿊带考试知识要点1《六西格玛管理》知识要点孙肃清整理序⾔:为帮助⼤家学习和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知识,加深对六西格玛管理知识的认识,从容应对考试。
以红书《六西格玛管理》为基础,适当参照蓝书《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指南》,编撰了这篇《知识要点》。
所谓要点,即:主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概念、公式和⽅法、可能的考点以及重难点。
希望能对⼤家有所裨益。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第⼀⾄第四章、第九第⼗章的多选题会多⼀些,⽽历次考试丢分较多的往往是多选题。
第⼀章六西格玛管理概论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发展1.1.1 质量概念的演进和质量管理的发展1.质量概念的演进质量:⼀组固有特性满⾜要求的程度。
(ISO9000:2005)(1)质量概念中主体的演进质量概念中的主体是指“什么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
包括性能、可信性等实物质量。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扩展到包括准时交付、周期时间等服务质量。
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
过程质量涉及5M1E,质量体现Q(实物质量)、C(成本)、D(交付)、E(环境)、S(安全)的综合质量。
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体系质量即管理系统的质量。
(2)质量概念中客体的演进质量概念中的客体是指“满⾜什么要求的质量”。
符合性质量。
满⾜标准或规范要求。
适⽤性质量。
满⾜顾客要求的程度,关键看对顾客是否适⽤。
顾客及相关⽅综合满意的质量。
⼤质量概念,综合满⾜顾客、股东、员⼯、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社会等利益相关⽅(也称为五⼤利益相关⽅)的程度。
2.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质量管理三⼤历史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战以前)三权分⽴:设计+制造+检验聚焦于产品质量。
代表⼈物:F.W.泰勒(科学管理之⽗)。
⼯⼈⾃检、⼯长监督检查、检验员专检。
两个问题:事后检验,死后验⼫;全数检验,成本太⾼。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法与质量管理结合,过程控制,形成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式。
CAQ六西格玛黑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part2)

c
c+3 c
u
u+3 u/n
LCL
X − A2R D3R X − A3S
B3S
n p − 3 n p(1− p) p − 3 p(1− p) / n
c−3 c u−3 u/n
n≧2
u圖
c或u 圖 p 圖 p或np圖 I-MR圖 X-R圖 X-S圖
管制界線公式
管制圖
分類
X
X −R
R
X
X −S
S
不良品
☆ np (不良數) p (不良比例)
缺陷
☆ c (缺陷數) u (缺陷比例)
CL
UCL
X
X + A2R
R
D4R
X
S
np p
X + A3S
pB4S lan p + 3 n p(1− p) Rap + 3 p(1− p) / n
卡方檢定
方差檢定
2 Variance Test for equal variance
比較兩個母體間的變異數, 是否有顯著差異 比較三群以上的母體間, 其變異數是否有顯著差異
1. F檢定(正態分佈) 2. Levene’s 檢定
(非正態分布)
1. F檢定(正態分佈) 2. Levene’s 檢定
(非正態分布)
比較兩因子多水平(群體), 其均 值是否有顯著差異
Yes
Yes
B
F
C
Balanced ANOVA
Fully Nested ANOVA
GLM
1. 比較多因子多水平(群體), 其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
2. 計算變異數成分
1. 比較多因子多水平(群體), 其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笔记.

54. 强力变压器公司的每个工人都操作自己的15 台绕线器生产同种规格的小型变压器。
原定的变压之电压比为2。
50,但实际上的电压比总有些误差。
为了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压比变异过大,让3 个工人,每人都操作自己任意选定的10 台绕线器各生产1 台变压器,对每台变压器都测量了2次电压比数值,这样就得到了共60 个数据。
为了分析电压比变异产生的原因,应该:CA. 将工人及绕线器作为两个因子,进行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分别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显著性,并根据其显著性所显示的P 值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B。
将工人及绕线器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交叉(Crossed)的模型,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Linear Model)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C. 将工人及绕线器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嵌套(Nested)的模型,用全嵌套模型(Fully Nested ANOVA)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D. 根据传统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GageRR Study- Crossed),直接计算出工人及绕线器两个因子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56。
M 公司中的Z 车间使用多台自动车床生产螺钉,其关键尺寸是根部的直径。
为了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直径变异过大,让3 个工人,并随机选择5 台机床,每人分别用这5 车床各生产10 个螺钉,共生产150 个螺钉,对每个螺钉测量其直径,得到150 个数据。
为了分析直径变异产生的原因,应该:CA. 将工人及螺钉作为两个因子,进行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分别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显著性,并根据其显著性所显示的P 值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B. 将工人及螺钉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交叉(Crossed)的模型,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Linear Model)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CAQ六西格玛黑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part1(1)

×1.41⎥⎥ ⎦
偏倚(Bias)
Bias = 量測平均值 - 真值
线性度(Linearity)
Linearity = | 斜率b | × 6 σ Overall
稳定性
使用管制图确认
合格标准 NDC ≥ 5 1 Sample T 检定, P-Value > 0.05 (Bias 不可显着) 线性度越小则测量系统越好
矩阵图 优先矩阵图 过程决策程序 图 (PDPC)
网络图
PERT 图 (网络图一种)
从问题的各种关系中找出成对要素, 并按数据 上矩阵的形式, 把问题及与其有对应关系的各 个因素按行和列排成图, 并在其交点处标出两
p 者之间的关系, 从中确定关键点的方法。
区分优先次序是指按照重要性的不同进行安排
la 或者处理。是树图和矩阵图的结合, 可以帮助
p (SNR)的概念
3. 新产品开发过程三阶段:系统设计, 参数设计, 容差设计
ala主要工作 R 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成功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并获得丰硕成果的企业都拥有
来自高层的高度认同、支持参与和卓越领导。
以战略视角对六西格玛管理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项目策划及目标确定、资 源分配与过程监控, 最终对六西格玛活动整体负责。
2. 专案交接
统计过程控制
防差错措施
FMEA 测量系统分析
过程能力指数 标准操作程序(SOP) 过程文件控制
过程绩效度量指标 数据类型
指标
单位缺陷数
机会缺陷数
公式
DPU
=
檢測發現的缺陷數 抽測的單位產品數
DPO =
缺陷數
產品數 × 單位產品的平均缺陷機會數
离散型 连续型
中质协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8年六西格玛管理黑带考试知识要点红皮书整理序言:为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知识,加深对六西格玛管理知识的认识,从容应对考试。
以红书《六西格玛管理》为基础,适当参照蓝书《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南》,编撰了这篇《知识要点》。
所谓要点,即:主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概念、公式和方法、可能的考点以及重难点。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第一至第四章、第九第十章的多选题会多一些,而历次考试丢分较多的往往是多选题。
第一章六西格玛管理概论六西格玛管理的发展质量概念的演进和质量管理的发展《1.质量概念的演进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ISO9000:2015)(1)质量概念中主体的演进质量概念中的主体是指“什么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
包括性能、可信性等实物质量。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扩展到包括准时交付、周期时间等服务质量。
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
过程质量涉及5M1E,质量体现Q(实物质量)、C (成本)、D(交付)、E(环境)、S(安全)的综合质量。
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体系质量即管理系统的质量。
·(2)质量概念中客体的演进质量概念中的客体是指“满足什么要求的质量”。
符合性质量。
满足标准或规范要求。
适用性质量。
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关键看对顾客是否适用。
顾客及相关方综合满意的质量。
大质量概念,综合满足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社会等利益相关方(也称为五大利益相关方)的程度。
2.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二战以前)·三权分立:设计+制造+检验聚焦于产品质量。
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工人自检、工长监督检查、检验员专检。
两个问题:事后检验,死后验尸;全数检验,成本太高。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结合,过程控制,形成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强力变压器公司的每个工人都操作自己的15 台绕线器生产同种规格的小型变压器。
原定的变压之电压比为2.50,但实际上的电压比总有些误差。
为了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压比变异过大,让3 个工人,每人都操作自己任意选定的10 台绕线器各生产1 台变压器,对每台变压器都测量了2次电压比数值,这样就得到了共60 个数据。
为了分析电压比变异产生的原因,应该:CA. 将工人及绕线器作为两个因子,进行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分别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显著性,并根据其显著性所显示的P 值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B. 将工人及绕线器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交叉(Crossed)的模型,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Linear Model)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C. 将工人及绕线器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嵌套(Nested)的模型,用全嵌套模型(Fully Nested ANOVA)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D. 根据传统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GageRR Study- Crossed),直接计算出工人及绕线器两个因子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56. M 公司中的Z 车间使用多台自动车床生产螺钉,其关键尺寸是根部的直径。
为了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直径变异过大,让3 个工人,并随机选择5 台机床,每人分别用这5 车床各生产10 个螺钉,共生产150 个螺钉,对每个螺钉测量其直径,得到150 个数据。
为了分析直径变异产生的原因,应该:CA. 将工人及螺钉作为两个因子,进行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分别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显著性,并根据其显著性所显示的P 值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B. 将工人及螺钉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交叉(Crossed)的模型,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Linear Model)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C. 将工人及螺钉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嵌套(Nested)的模型,用全嵌套模型(Fully NestedANOVA)计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D. 根据传统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GageRR Study- Crossed),直接计算出工人及螺钉两个因子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作出判断。
如果所有操作员都测量每一批部件,则使用量具R&R 研究(交叉)。
如果每一批只由一名操作员测量,则必须使用量具R&R 研究(嵌套)。
实际上,只要操作员测量唯一的部件,您就需要用嵌套设计。
因为指数分布,标准差等于均值,而根据CLT定理,均值的标准差为1000/sqrt(100)=100某瓷砖厂生产出厂检验结果显示,在1-3月份生产的某类瓷砖中抽取了1000块,检验发现200个瑕疵,瑕疵的出现时完全随机的,则估计该类瓷砖的初检合格率是:A:80%B:85%C:81.87%D:90%此为泊松分布, 求X=0时的概率; 选C65. 某工序过程有六个因子A、B、C、D、E、F,工程师希望做部分因子试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准备采用26-2设计,而且工程师根据工程经验判定AB、BC、AE、DE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是MINITAB给出的生成元(Generators)为E = ABC, F = BCD,为了不让可能显著的二阶交互作用相互混杂,下列生成元可行的是:A. E=ABD,F=ABCB. E=BCD,F=ABCC. E=ABC,F=ABDD. E=ACD,F=BCD选D: E=ACD,F=BCD做这类题我的经验是把等号两边的4个字母放一块,然后看有交互作用的几个二次项中是不是有两个正好是这4 个字母,如果是,就会发生混杂,如果不同时出现,就不会发生混杂26>[5]对一批数据绘制直方图结果显示,其分布是右偏分布,则可以推断均值与中位数之间的关系是A均值大于中位数B均值小于中位数C均值等于中位数D无法确定答案是A,你只要记住右偏分布是mean>median>mode,左偏分布是mode>median>mean1、一个样本量为16的测量值之平均值是12,标准差为3,请估计95%的置信区间(假设分布是正态的)A、10.4<UU<13.60B、10.53<UU<13.47C、10.45<UU<13.55D、10.13<UU<13.872、请使用以下数据画出I-MR图,请判断个体数据的控制图中将会有几个异常点(请与八条准则比较)数据为:8 12 14 15 18 20 22A、1个异常点B、2个异常点C、3个异常点D、4个异常点题一,选择B,The assumed standard deviation = 3N Mean SE Mean 95% CI16 12.000 0.750 (10.530, 13.470)题二,选择B。
两个异常点题一见书P.22212 +/- 1.96*3/SQRT(16)=12 +/- 1.47SE Mean是均值,STdev标准差,Q1是箱线图下限,Q3是箱线图上限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确定实测过程变异有多少是由于测量系统变异所致。
当每个部件只由一名操作员测量(如在破坏性试验中)时,请使用量具R&R 研究(嵌套)。
在破坏性试验中,经过测量过程后,测量特征与开始时不同。
1、操作人2次测量的一致性(重复性)2、操作人2次测量与已知标准的一致性3、两操作人间(A/B)的一致性(再现性)4、操作人A/B与已知标准的一致性2、假定轴棒生产线上要对轴棒长度进行检测,轴棒长度的分布是对称的(不一定是正态分布),分布中心与轴棒长度目标重合。
对于100根轴棒,对于超过目标长度者记为“+”,小于目标长度者记为“-”,记N+ 为出现+号个数总合,则,N+的分布近似为:A:(40,60)间均匀分布B:(45,55)间均匀分布C: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D:均值为50,标准差为5的正态分布答案为D,不知道怎么算的,请高手指教!小弟拜首先棒长要么为正要么为负,故其服从二项分布,其概率为P=0.5.当二项分布中P接近0.5,n趋向无穷时,二项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这里的无穷大判断规格可以为nP或nq都大于两者都大于或等于5此时二项分布近似服从均值=nP,方差=nPq的正态分布。
该例题满足该条件,故服从正态分布为均值=nP=100*0.5=50,方差=nPq=100*0.5*0.5=25即方差=5的(近似)正态分布。
应该是服从泊松分布,带入公式,其中X=0,蓝不大是50/500,则结果是e的蓝不大的-0.1次方,结果约为90%,选ADMAIC与PDCA的区别最大区别:1:DMAIC拥有众多工具,且有不少新工具2:DMAIC模式优先考虑客户及评估措施3:DMAIC在改进时既可进行“流程改进”,也可进行流程再设计1、假如工程的平均与规格的中心一致时,6SIGMA水准意味的什么?()2分1)10亿次的缺陷发生机会中发生2次缺陷2)百万次的缺陷发生机会中发生3.4次缺陷3)100万个部品中发生2个不良4)10亿个部品中发生2个不良2、判断题(O,X) 各1分1)MSA中偏移(Bias)是指测量值的平均和真实值的差异(√)2)对Y有影响,但固定在一定条件下的叫做杂音变量(√)3)样品中包含的不良品数是具有二项分布(√ )4)年间发生的安全事故次数是具有泊松分布(√)5)Define阶段中的SIPOC是未来理想的PROCESS (×)3、某产品的特性值平均是20,标准偏差为2的正态分布。
随意抽样1个产品时它的特性值在17~23的概率是多少?3分(计算公式正确1分,概率也正确3分,取小数点2位数)P(17<X<23)=Φ(23-20/2)- Φ(17-20/2), 考试的时候怎么计算概率?有Φ表吗?4、下列中不是评价6SIGMA PJT的选定正确性时必须考虑的基准的是:()2分1)问题的严重性2)事业上的影响度3)课题的紧急度4)是否具备可测量的data5、一般情况下顾客要求事项的充足度和满足度之间有着充足度高满足度也高的想象。
但也存在着即使充足水准高,顾客却得不到高满足的情况或低的充足水准也能得到高的满足度情况。
请举例说明上述两种情况,并陈述对此的改善战略。
4分先提出感知质量与认知质量的三种关系,画出卡诺模型,以此来解释上述情况。
改善战略先分析顾客类型,然后识别出产品的基础质量、一元质量、魅力质量。
满足基础质量的同时加大对魅力质量的投入。
6、下面是Gage R&R Study(Crossed)的部分评价结果。
请回答以下提问。
各1分%ContributionSource (of Varcomp)Total Gage R&R 10.67Repeatability ( A )Reproducibility 7.56测量者( B )测量者*Part 5.37Part-To-Part 89.33Total Variation 100.001)括弧中的A是多少? 重复性2)括弧中的B是多少? operator3)Total Gage R&R的%Study Var(%SV)是多少? 10.674)根据上面结果请预测”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不知道5)根据Repeatability和Reproducibility 需要采取什么对策?组内重复(同样条件反复测量)、组间再现(改变一条件测量)?7、下面的管理图是有关焊接强度的管理图。
其中子群是4个样品,共20次取样。
1)请分析管理状态。
1分略2)强度的规格为70±3.5,其工程能力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分)Cp:CP=T/6σ(1分)Cpk:CPK=(1-K)CP(1分)预测不良率是多少?忘记怎么求了!!!!!!CP=T/6σCPK=(1-K)CP PP=T/6S PPK=min{PPU、PPL}9、某产品须经过5道工程,每个工程的良品率如下:(请不要用标准收率计算)工程A → B → C →D → E良品率(93.4%) (75.5%) (89.2%) (94.7%) (92.8%)(1)请问该工程的平均收率(RTY)是多少?(计算公式和答案)1分93.4%×75.5%×89.2%×94.7%×92.8%=55.28%(2)该工程的SIGMA水准是多少?2分通过1-P,即:1-55.28%,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到Z bench,然后+1.5,就是西格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