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关于中国古代养生格言中国古代养生格言1、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2、常开窗,透阳光,空气流通保健康。

若要不生病,处处扫干净。

3、饭后百步,遇事不怒。

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4、床铺干净,舒坦入梦。

饭要细嚼,衣要勤洗。

勤穿勤脱,胜似吃药。

5、饭前要洗手,饭后要嗽口,习惯成自然,百病全赶走。

6、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饮食不检点,大病在眼前。

7、常讲卫生,百病不生。

干干净净一身轻,不干不净生百病。

8、胸怀要开阔,坦荡无忧愁。

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9、夫妻同苦共甘,棒打鸳鸯不散。

恩恩爱虽老不老,打打闹闹未老先衰。

10、寒从足下生,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

狗从嘴冷,人从腿冷。

11、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万。

洗脸洗额脑,扫地扫旮旯。

12、干干净净,吃了太平。

吃喝净,少生病。

13、动为纲,素为常;少饮酒,不悲伤。

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肾。

14、心胸坦荡,体健寿长。

心胸宽大能撑船,欢乐健康享百年。

15、秋风凉,添衣裳。

一场秋,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16、鲜花虽美怕寒霜,夫妻恩爱寿无疆。

子孝父心宽,妻贤夫兴旺。

17、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源。

人闲长指甲,心闲长头发。

18、乐观使人长寿。

动则不衰,乐则长寿。

饭养人,歌养心。

19、食不过饱,衣不过暖。

饭吃得不饱不饿,衣穿得不冷不热。

20、不讲不笑,不成世道;不玩不笑,不成老少。

笑一笑,老来少,美,人更俏。

21、宁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

饭要定时吃,衣要看天穿。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22、注意营养味道好,讲究卫生饭菜香。

贪图凉快吃冷饭,吃后容易把病犯。

23、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晒被褥身体好。

勤洗衣裳勤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4、健康使人快乐,快乐使人健康。

怒伤肝,愁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25、劳不过累,逸不过安。

上要适度,精神上要大度。

26、宁喝喜眉汤,不喝皱眉酒。

精选古代养生格言

精选古代养生格言

1、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2、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3、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4、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5、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6、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7、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8、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

——宋·蒲虔贯《宝生要录》9、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0、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1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明·高濂《尊生八笺》12、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

——战国·韩非《韩非子》13、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14、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明·高濂《尊生八笺》15、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明·万全《养生四要》16、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17、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18、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明·吕坤《呻吟语》19、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宋·陈直《养老奉亲书》20、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古代的养生箴言

古代的养生箴言

古代的养生箴言•相关推荐古代的养生箴言1、多食一点醋,不用上药铺,乱吃一顿伤,会吃千吨香。

2、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

——塞涅卡3、天天微笑容颜悄,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青术,淡薄宁静比药好。

4、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克5、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润滑剂。

6、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7、金钱不可少,健康价更高。

看淡名和利,快乐任逍遥。

8、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梭9、幽默就是力量。

10、晨起一杯水,到老不后悔,常吃一点蒜,消毒又保剑。

11、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2、不要走邪道,否则会坐牢。

不要走黑道,否则会挨刀。

13、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14、有病的皇上,不如健康的庶民。

15、书画养生不虚言。

16、节食少求,多笑少愁,排除杂念,逍遥自由。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7、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18、积极的休息与工作同等重要。

19、多练一眯功,老来少得病,一药一个性,乱用会丧命。

20、假如只有一次选择,我选择健康。

21、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

——蓬皮杜22、最有益于增进健康的是愉快和满足。

23、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着要,一定要戒躁。

24、多吃一点姜,益寿保安康,每天一只果,老汉变小伙。

25、健康是福,健康胜过发财。

26、不知老之将至。

27、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健康就是使你觉得现在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28、强健的体魄,是您最大的财富。

29、饮前一碗汤,胜似好药方,饭后一支烟,伤胃又伤肝。

30、要体验人生,就要把握现实,相信现实。

——拉蒂特31、不要怕摔跤,起来是英豪。

不要怕阻扰,继续挺起腰。

32、人生处处有欢乐。

33、不要装知道,不懂就请教。

不要放大炮,说话要可靠。

34、说话要想好,办事要公道。

说到要做到,不要瞎编造。

35、智慧大门敞开,追求高尚情怀。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养身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

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太平御览》)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

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

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

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

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

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1、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2、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 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

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

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3、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5、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

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6、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 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7、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

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中国古代健康养生谚语

中国古代健康养生谚语

中国古代健康养生谚语1. 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2. 要想健康快乐,学会自己找乐。

3. 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4. 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5. 先睡心,后睡眼。

6. 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7. 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8. 笑一笑,十年少。

9.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10.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11. 哭一哭,解千愁。

12. 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13. 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

14.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15. 饭养人,歌养心。

16.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17. 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18.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19.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20.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21.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2. 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23.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4. 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25.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6.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27.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28. 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29.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0. 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31.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32. 人说苦瓜苦,我话苦瓜甜。

33.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34. 大葱蘸酱,越吃越胖。

35.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6. 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37. 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38. 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9. 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40. 一日三枣,长生不老。

41. 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42.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43. 锻炼要趁小,别等老时恼。

44.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45. 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

46. 懒惰催人老,勤劳能延年。

47.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48.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古代养生格言80句

古代养生格言80句

古代养生格言80句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 一日三餐,药到病除。

4. 笑口常开,长寿不愁。

5. 不懂进补,一场空。

6. 早睡早起,身体好。

7. 饭后百步走,对胃好。

8. 不饱食饱眠,少吃多餐。

9. 劳逸结合,精力充沛。

10. 运动身体好,健康万年长。

11. 良药苦口利于病,良方难得保平安。

12. 父母衣食,恩重如山。

13. 心平气和,身体健康。

14. 居家早起,避夜久眠。

15. 不贪不嗔不疑,心境开阔长寿是。

16.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7. 小病不医,为大病埋下伏笔。

18. 清心寡欲,福气多多。

19. 醉生梦死,健康受益。

20. 心情愉快,壮志未衰。

21. 忧愁满腹,病来如潮。

22. 先天不足,后天着力补。

23. 寒来暑往,不失平衡。

24. 百岁老人,少病多痊。

25. 忍辱负重,身体好。

26. 守株待兔,害己害人。

27. 宁可少尝,莫等失踪。

28. 来日方长,健康万金。

29. 饮食有节,寿命无尽。

30. 孝顺父母,福缘长久。

31. 修身养性,心身健全。

32. 循序渐进,健康无伦。

33. 谨言慎行,身心康宁。

34. 温煦迎春,养生第一。

35. 饮食有度,长寿可图。

36. 身心合一,寿命延伸。

37. 家家户户,身体康健。

38. 忘却烦恼,身心荡漾。

39. 运动为主,健康是福。

40. 心无烦恼,身体强壮。

41. 心情宜人,身体有益。

42. 饮食有道,寿命延长。

43. 随时放松,不计较胜负。

44. 人畜无害,身心如一。

45. 心宽体胖,寿命渐短。

46. 谦虚谨慎,强身壮体。

47. 吃苦耐劳,体魄强壮。

48. 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养生意识。

49. 精神舒畅,身体康健。

50. 知足常乐,寿命无疆。

51. 过度忍让,伤害健康。

52. 得意忘形,病患找上门。

53. 健康之身,百事皆能成。

54. 不好言重,身心长命。

55. 不饱不办咸鱼肚,不病不看盲人眼。

56. 饮食有节,寿命无穷。

古人对健康的名句

古人对健康的名句

1.古人常言道:“身强体健,百病不侵”。

2.运动是健康的源泉,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锻炼。

——古代健身语
3.古人认为“气血充盈,五脏调和”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4.早起早眠,益寿延年。

——古代养生语
5.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疾,快活人。

——谚语
6.健康重于财富,智慧胜过金钱。

7.身心健康,如松柏之茂。

8.身若磐石,寿比南山。

9.吃汝饭,喝汝汤,身子健康无惆怅。

10.古代祝身体健康的说法有:福寿康宁。

11.身心常安泰,百病皆远离。

12.健康是幸福的基石,长寿是人生的财富。

13.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14.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

15.人生匆匆如烟云,欣逢晚年好光景。

经常活动健身体,昼养生更要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原文】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

这样常可健康长寿【原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

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

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

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原文】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文】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原文】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

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

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原文】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也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原文】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文】情志悠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宁则无所畏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气调和顺畅,则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原文】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文】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原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

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忘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译文】澄清心灵解除思想负担,杜绝忧虑不动感情,少思寡欲,朴实无华,这是学习道的功课。

心清纯去除负担,完全可以克服缺点;绝虑忘情,可以安静处世;忧虑欲望都泯灭了,足以成就道业;朴实纯真,完全可以知晓世上的平安快乐之法。

【原文】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

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原文】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

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

【译文】心主使血脉,养血莫过于先养心。

如果心得不到保养,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虑,那么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药,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

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译文】未来的事不要预先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对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忧虑,也不要为得失烦心。

如此则神常觉清净而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原文】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译文】养生应当以养心为主,因为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原文】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

若日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译文】养心又在于专注,凝聚神气,神凝聚则气亦聚,气凝聚则形体安全。

如果每天都在劳累、混乱、忧愁、烦扰中度过,神不能安居于心中,则容易衰老。

【原文】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译文】正人君子和善于养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对待困境的方法和处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随时都可坚持实行,不会因逆境而消极,也不会处困境而疲乏颓废。

【原文】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为人处世,凡事能做到让人一步的态度是很高明的,因为今日让人一步可能即为它日进一步留有机会;待人接物以宽厚是快乐而有福的,因为你方便别人即为今后别人方便你留下了余地。

【原文】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

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译文】用宁静制止浮躁,用正气虚化邪气,用施舍抑制贪求。

这样做,时间长了,则物欲远离形体,精神平安地在身体内存,不去追求静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了。

【原文】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译文】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里知道,身病还要用心药来自己医治。

心情平静时身体也会平静,心里生病就该是身体生病的时候了。

【原文】心是枢机,目为盗贼。

欲伏其心,先摄其目。

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

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译文】思想是关键,眼睛是盗贼。

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剑眼睛。

弓弩是靠机关发动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诱的。

机关不发动,弓弩就不会启动;眼睛不看,思想就不会受引诱。

【原文】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

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

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译文】人的身体有四类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风。

风大动,则气息喘急;火大盛,则颈胸壮热;水大积,则涕唾乖常;土大增,则全身沉重困顿。

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则起四百四病。

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原文】四大不顺故病,饮食不节故病,坐禅不调故病。

……四大不顺者,行役无时,强健担负,常触寒热。

【译文】四大不顺所以生病,饮食不节所以生病,坐禅不调所以生病。

……四大不顺者,是由于人们劳作无时无刻不强行超过一般所能担负的限度,经常接触寒与热。

【原文】中不正,外淫作。

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心意不端正,外邪就会侵入身体。

外邪侵入身体的人多烦恼和埋怨。

烦恼和埋怨一多,疾病就会发生。

【原文】风者,同病之始也。

清静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译文】风邪,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

如果心无杂念,意识安静,就能肌肤固密,具有坚强的抵抗力。

即使遇到严重的风邪,也不能侵入。

【原文】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译文】智慧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药,是砍伐烦恼树的利斧。

【原文】人得病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译文】人得病有十种原因。

一为久坐,不吃任何东西;二为饮食没有节制,来者不拒;三为忧愁多思虑;四为疲倦至极;五为淫欲纵情;六为仇恨愤怒;七为忍大便;八为忍小便;九为憋上气;十为憋下气。

【原文】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译文】高明的医生,总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教给人们预防的知识,所以人们经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总是把动乱消除在发生以前,所以天下能经常太平安定。

【原文】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

【译文】餐饮进食宜宁可少吃一些切忌吃的太多,宜脾胃有饥感而忌过饱,宜迟缓进食忌食之太快,宜热食忌冷食,宜软食忌硬食,宜分几次吃而忌一顿饱餐(少量多餐),此六宁(宜)六毋(忌)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法则。

【原文】凡食之道,大充伤而形不臧,大摄骨枯而血沍。

充摄之间,此谓和成。

进食的方法,过饱会使内脏受伤,形体不能丰满,过饥会使骨骼枯槁,血液凝滞。

饥饱适度,能使气血和畅,体格健壮。

【原文】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译文】不饥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不渴的时候不要勉强饮水。

不饥时勉强进食会使脾疲劳,不渴时勉强饮水会使胃饱胀。

【原文】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译文】摄进五味食物,不宜偏嗜偏多,此因多食酸味食物可伤损脾胃,多食苦味食物可伤肺气,多食辛辣之物可伤肝气,多食咸味食物可伤心气,多食甜味食物可伤肾气,这都是依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天然规律而促成的。

【原文】凡饮酒者有十过失。

一者颜色恶,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瞋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无名称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译文】大凡饮酒者有十过失。

一者面色不好,二者力气少,三者视物不清,四者显现瞋怒面相,五者毁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加患病,七者增加斗殴诉讼,八者使无名声之恶名流布,九者使智慧减少,十者使身坏命终,堕入三恶道。

【原文】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之。

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

【译文】喝酒后不要即饮冷水冷茶,否则,这冷液易为酒引入肾脏停滞而成毒水,必须及早除去。

此毒水多时必将引发腰膝沉重,膀胱(即俗称的尿泡)又冷又痛,且还可兼患水肿、消渴和腿痉挛难行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