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中医养生名言集锦

中医养生名言集锦爽口物多终作疾。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养静为摄生首务。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人不得夜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饱生众疾。
夜饱损一日之寿。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
慎言语,节饮食。
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冬月宜温足冻脑。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
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
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先睡心,后睡眼。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
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
独抱浓愁无好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
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
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
欲求长生先戒性。
大贵之生常速尽。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而不悔者,其唯淫欲乎!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中医养生健康语录正能量句子

中医养生健康语录正能量句子
1. 养生之道,在于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延年益寿的基本要素。
3. 锻炼身体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途径,坚持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4. 吃饭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5. 手部常按摩会促进经络的畅通,提高身体的自愈力。
6. 睡眠充足是防病养生的重要保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7. 笑对生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增强免疫力。
8. 草药茶具有调节身体功能的功效,适当喝一些有益健康。
9. 足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益于身体健康。
10. 暴饮暴食会伤害胃肠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11. 学会舒缓压力,通过冥想、放松的方式,达到身心平衡。
12. 中医讲究“顺则无痛,逆则有害”,生活要秉持适度原则。
13. 晨起喝一杯温水,有助于清洁胃肠,促进新陈代谢。
14. 经常揉搓耳朵,利于活血化瘀,增强耳膜弹性。
15.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抑郁。
16. 适量晒太阳有益补充维生素D,增强骨骼健康。
中医传承经典语录

中医传承经典语录1、享中医推拿,品传统文化,带健康回家。
2、传千年绝技,承百年养生。
3、推拿按摩,舒筋活络,祖传秘方,养生保健。
4、中医内外兼治,祛除骨病顽疾。
5、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6、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7、神农本草,健康的味道。
8、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
9、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10、古中医,调五行,通经络,享养生。
11、药承神农本草,商秉诚信至上。
12、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祖传绝技呵护健康。
13、百年养生精华,千年中医中药。
14、按摩祛病一点通,培本固元显神功。
15、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16、天赋房县灵土,一品神农本草。
17、磐五味,来自大盘山的问候。
18、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19、看病用中药,治标又治本。
20、中药百熬香飘千里,中医百治誉满杏林。
21、古有神农尝草治病,今有房陵本草养生。
22、中医古老不苍老,中药天然不枉然。
23、中医担大任,奇方骨根本!24、传承神农文化,振兴神农本草,呵护人类健康。
B1、中医传国脉,岐伯济天下。
2、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3、天赋神农本草,御赐地道中药。
4、当品位员工,做品质中药,创品牌企业。
5、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6、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7、倡导健康方式,享受美好生活。
8、仁心济宝鸡,妙术护百姓。
9、跋山涉水,采药寻方;走村串户,治病疗伤。
10、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11、传承歧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
1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3、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14、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15、登陆神农本草,下载健康长寿。
16、世间万物人最贵,药品千种草为珍。
17、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18、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19、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20、发挥中医优势,保佑百姓安康。
21、以精诚制药,以本草济民。
中医名家养生名言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3.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4.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
5.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6.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
7.脏腑胃肠,常令宽舒。
其气流行,其血畅通。
各种器官,功能平衡。
身健神安,百病不生。
恣纵口服,煎炸烤烹。
香甜肥腻,悦人口食。
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病。
8.《忱中方》日:怡养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卧、久言,不能强食,亦忘忧苦愁哀,饥则食,渴乃饮,食止行百步,夜勿水之性不杂则清,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9.风者,百病之始也。
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0.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
1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12.物质是养生的基础,精神是养生的支柱,科学是养生的法宝。
要有正确的养生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13.养生莫善于习动,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4.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
必精而专,始能
由博而约。
15.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1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17.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一句话

1.中医养生,遵循自然之道,调和阴阳平衡,健康长伴左右。
2.中医养生,以自然之法,享健康人生。
3.治未病,调气血,中医养生之道,守护家人健康。
4.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中医养生,健康之源。
5.中医养生,让您远离疾病,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6.中医养生,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
7.中医锦句:养生先养气,养心先养身。
8.气血通畅,筋骨强健,中医养生,扶正祛邪。
9.固本扶元,培补元气,中医养生,健康无虞。
10.五脏六腑,经络畅通,健康养生,长寿相伴。
11.中医金句七: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这句话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
阳气,而静养则可以减少身体的阴气,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12.中医锦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13.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14.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15.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枸杞入肝、肾经,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的功效。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2、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
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吕氏春秋》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养生要集》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
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
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中医养生格言警句第一章:饮食篇⒈吃得饱莫贪嘴,细嚼慢咽为要。
⒉五谷为君,五蔬为臣,五果为民,五畜为仆,和衷共济,身体健康。
⒊食不过饱,养生无忧。
饭菜要清淡,减少油腻。
第二章:起居篇⒈早睡早起身体好,健康须知自律高。
⒉睡前勿忘放松心,好眠保健是王道。
⒊正襟危坐,脚不交叉,保持端正的坐姿。
第三章:运动篇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运动保健不可少。
⒉晨跑夜散步,身心活力足。
⒊减肥须谨慎,运动与饮食两手抓。
第四章:情志篇⒈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⒉忧愁过度,伤及五脏。
⒊情绪波动,调节自如。
第五章:穴位养生篇⒈气血顺畅,身体健康。
⒉按摩穴位,调理身心。
⒊勤于针灸,永葆青春。
第六章:药膳食品篇⒈药食同源,对身体好。
⒉黄豆百病消,红枣养身好。
⒊桂圆养血脑,山楂健脾好。
第七章:调养方法篇⒈温补阴虚,寒凉解热。
⒉瑜伽调理身心,太极养生好。
⒊邪气驱除,身体健康。
附件:附件一:中医饮食养生食谱附件二:中医穴位按摩手册附件三:中医药膳食品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养生:指通过调节饮食、作息和心理等,达到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⒉穴位:中医理论中指人体表面上的特定点位,在按摩或针刺时有疗效。
⒊阴虚:中医术语,指人体阴气不足的状态。
阴虚易出现热症,如口干、咽痛等。
⒋邪气:中医理论中指外界的有害因素,如风、寒、湿等,可引起人体疾病。
附件:附件一:中医饮食养生食谱附件二:中医穴位按摩手册附件三:中医药膳食品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养生:指通过调节饮食、作息和心理等,达到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⒉穴位:中医理论中指人体表面上的特定点位,在按摩或针刺时有疗效。
⒊阴虚:中医术语,指人体阴气不足的状态。
阴虚易出现热症,如口干、咽痛等。
⒋邪气:中医理论中指外界的有害因素,如风、寒、湿等,可引起人体疾病。
中医养生格言

中医养生格言中医养生格言11、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2、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高濂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4、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5、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明万全6、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8、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9、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10、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张湛11、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唐张湛12、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13、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14、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15、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明吕坤16、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17、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王文禄18、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19、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20、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晋葛洪21、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医述》清程杏轩22、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曹廷栋23、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24、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1、自然精华,清淑之气。
不在凌晨,而在日出。
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灵。
人得之以寿,物得之以宁。
2、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
——《养生要诀》
4、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
5、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6、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
7、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
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8、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
9、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
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10、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稀奇。
11、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平安,水果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12、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
13、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吕氏春秋》
14、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
15、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
16、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
——《养生要集》
17、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老老恒言》
18、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19、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养生四要》
20、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
21、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
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22、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23、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24、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
眼有神,血压均。
呼吸匀,皮肤润。
脉形小,体匀称。
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
便一天一次)。
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
松
2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
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
缺点,想身体。
26、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7、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养生要集》
2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
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30、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
31、老人中风有规律,发生下面三时期:每天的早晨,每周的周末,每年的年底。
心脑血管病人,望君慎之又慎。
3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
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
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33、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养心要语》
34、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
35、热水泡脚,舒血通窍。
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36、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
37、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
3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医述》
40、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
41、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42、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
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4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
44、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46、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
47、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
48、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
49、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
50、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5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食能养生,也能丧生。
合理膳食,脍不厌细。
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52、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
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53、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54、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
55、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56、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仁斋直指方论》
57、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
58、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
59、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寿世保元》
60、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
61、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6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63、养花诗两首:余地何妨种玉簪,芳兰移植偏中林。
更乞两丛百合香。
老叟古稀尚童心。
盆盆鲜花绿茵茵,姹紫嫣红艳灵灵,芳香沁润人肺腑,悦目安神健心身。
64、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65、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
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66、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
67、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
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68、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
69、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
70、运动能代替药物,药物不能代替运动。
运动血脉畅通,增强器官功能,生理功能平衡,防治一切疾玻
71、脏腑胃肠,常令宽舒。
其气流行,其血畅通。
各种器官,功能平衡。
身健神安,百病不生。
恣纵口服,煎炸烤烹。
香甜肥腻,悦人口食。
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玻。
72、长吁短叹,缓解紧张。
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
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73、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
74、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
75、滋味煎其脏腑,芳甘腐其骨髓。
忧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脏腑,芬香养其骨髓。
笑乐蓄其正气,寡欲安其精神。
76、纵欲耗精,损伤正气。
思虑烦多,心劳成疾。
安然无恙,居安思危。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