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20)
20-21版:第4课 望海潮 扬州慢(步步高)

第4课望海潮扬州慢望海潮一、诵读全词,感受词韵1.诵读课文,用“/”划分朗读节奏,并用“”标出这首词的韵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答案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把握内容,深入理解2.下图是一位教师讲授本词时所用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该教师总结了四方面“夸”的内容,现隐去其中两处,请补充出来。
(2)示意图指出本词属于“干谒”题材,而孙何则是当时的两浙转运使。
请问“干谒”是什么意思?由此推断柳永极力铺陈杭州景象的缘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然风光民生安乐(2)“干谒”是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柳永极力铺陈杭州城市之景,夸赞孙何治理杭州的政绩,从而打动孙何,使他接见并提携自己。
3.联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说说柳永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几句的作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苏、辛二词的开头都气象非凡,雄浑壮阔之气扑面而来,主旨鲜明,情势饱满而博大。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选必下《扬州慢》预习一、译文赏析扬州慢姜夔淳(chún)熙(xī)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chuàng)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宋孝宗淳熙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雪方止,天刚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驻防部队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己谱写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故国残破的悲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jiě)鞍(ān)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jì)麦青青。
自胡马窥(ku ī)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自古是淮河以东地区的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短暂停留。
昔日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进犯长江北岸,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清越的号角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kòu)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赏析】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
姜夔《扬州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姜夔《扬州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姜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于《扬州慢》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20分钟)分段阐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诗歌结构(15分钟)分析诗歌的句式、修辞手法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欣赏和朗读(15分钟)请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文学鉴赏(2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6. 创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诗歌,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诗歌。
四、学生作业1. 完成创作练习,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诗歌;2. 阅读并理解姜夔其他诗歌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姜夔的《扬州慢》展开,通过分析诗歌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的作业反馈,帮助他们做出进一步的提升。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品读鉴赏·下阙
• 1.词人面对眼前破败荒凉的扬州,有何感 慨?在下阙中找一个字概括作者心情。 • “惊”
• 2.作者如何表现内心的“惊”?用了哪些 手法? • 虚实结合 • 今昔对比 • 用典
小结
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词人家 国盛衰、沦亡之痛,正如序文所言:“千岩老人以 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
➢ 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 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文 人荟萃。
➢ 唐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 南宋,金兵屡屡南侵,扬州因
处于南北交通要道而屡遭兵燹 ( xiǎn),故辛弃疾有“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之语。
扬州
➢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 大规模进攻南宋。
➢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 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 劫一空。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知我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 哉!
白话译文
•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 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扬州慢
与扬州有关的诗句
• 美丽: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
• 繁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破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唐宋名家词导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认为"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故日诗余"的批评家是()。
A. 汪森 B.况周颐 C.王国维 D.俞彦2.将词体明确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是从()开始的。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3.明确按照词风不同,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的批评家是()。
A.张蜒 B.张炎 C.王土祯 D.俞彦4.《河传》词调的声韵以()为特征。
A.欢快 B.悲切 C.愤怒 D.惆怅5.下列词调中带有和声的是()。
A.《菩萨蛮》 B.《忆江南》 C.《采莲子》 D.《渔歌子》6.牛希济作了七首分咏七个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故事的词,其所用的词牌名为()。
A.《河传》 B.《临江仙》 C.《忆江南》 D.《念奴娇》7.李煜的籍贯是()。
A.江苏南京 B.江苏苏州 C.江苏泰州 D.江苏徐州8.被誉为词中的"清明上河图"的是()。
A.欧阳修的《采桑子》 B.柳永的《蝶恋花》C.柳永的《抛球乐》D.辛弃疾的《蝶恋花》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句出自()。
A. 张先的《天仙子》B.张先的《浣溪沙》C.王安石的《桂技香》 D. 吴殊的《鹊踏枝》10.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写作地点是()。
A. 惠州 B.密州 C.黄州 D.杭州11.被陈师道誉为"今代词手"的词人是()。
A.苏武 B.秦观 C.柳永 D.黄庭坚12.存词数量在北来仅次于苏武的词人是()。
A.贺铸 B.秦观 C.柳永 D.周邦彦13.苏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的形式来追悼()。
A.小妾朝云 B.妻子王弗 C.弟子秦观 D.王安石14.清代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建立词统,以清真词的()为最高标准。
A.清空 B.雅正 C.浑化 D.质实15.南渡初年广为传唱,并被称为《渭城三叠》的周邦彦所作的词是()。
最新奥鹏北京语言大学20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业1-参考答案

【选项】:
A《西厢记》
B《汉宫秋》
C《黄粱梦》
D《琵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B
3.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是指____。
【选项】: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D杜审言
【答案】:B
4.元代作家萨都剌的集子是____。
【选项】:
A《雁门集》
B《静修集》
C《晞发集》
D《龙洲集》
【答案】:A
5.《望溪文集》的作者是____。
【选项】:
A姚鼐
B方苞
C刘大櫆
D吴伟业
【答案】:B
6.戏剧家洪昇的诗集之一是____。
【选项】:
A《湖海集》
B《简斋集》
C《稗畦集》
D《长留集》
【答案】:C
7.陆游《关山月》一诗的题目是()。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A乐府旧题
B新乐府标题
C自作新题
D词牌名
【答案】:A
8.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所描写的季节是( )。
【选项】: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答案】:A
9.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____。
【选项】:
A镇江
B南京
北京语言大学
北语奥鹏远程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20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业1
南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十年

2010年南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试题中外文学基础业务课一:综合基础(150)各专业必做一、名词解释(20)风骚文选杨朔模式意识流小说二、简答(40)1.试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一、简析(60)1.试述《史记》中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二、分析(30)试以《燕歌行》和《白雪歌》为例,分析高适和岑参在文学上的异同业务课二:写作评论(150)根据韩愈《送孟东野序》里的一段话然后要求依据文学史上的事例以《不平则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议论文。
(150)2009年南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试题中外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风雅颂 2志怪小说 3古文运动 4神韵说 5文学改良刍议 6新写实小说 7 重写文学史 8探索戏剧 9十全十美的悲剧 10三一律 11《人间喜剧》12意识流小说二:简答1《离骚》的艺术成就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3新感觉小说的艺术特征4朦胧诗的艺术特征5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6卡夫卡的创作,按其思想内容可分为哪几类三:论述鲁迅认为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怎么看待第二门:蒋捷的《听雨》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基础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2永明体3春秋笔法4南戏5革命样板戏6<文学的"根">7 孤岛文学8杨朔模式9中世纪民族英雄史诗10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11拜伦式英雄12威塞克斯小说简答:1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品2与唐诗相比,宋诗的新特点3 1920年代新格律体诗的基本主张及艺术风格4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特点5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成就6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论述:古代的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第二门:文学评论古代文学:姜夔的<扬州慢>2007南京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基础一、翻译下列各句,简要说明大意。
(5*4)1、寘彼周行2、莫春时节,春服既成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4、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5、赏心乐事谁家院二、名词解释(8*5)1、先秦历史散文2、《国风》3、《离骚》4、兴5、乐府6、近体诗7、正旦8、杂剧三、简述(6*15)1、举一部作品,分析《史记》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
《扬州慢》20张ppt课件

上片 所见: 尽荠麦青青 (全景) 所闻: 清角吹寒 下片 感想: 废池乔木 (点缀) 萧条 冷落 凄清
杜牧:难赋深情
破败难言
人民凄苦
二十四桥明月夜
黍离之悲
扬州慢
名都 对 比
空城 主题:国破之悲 感时之叹
6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 言扬州之美。 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 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 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
返回
“自胡马窥江去后……”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 城池和几株大树 ,还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 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 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深刻反映 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返回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 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扬州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 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 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 人不生感慨。
江湖雅士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 扬州 ——李白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扬州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 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 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 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 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 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 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 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 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 情 初三
人蜡
卷馀
垂烛唯 上春
五亭桥
/
赢细
得掌落 青中魄 楼轻江
遣 怀
/
薄湖
幸十载
名年酒
一行
/
觉
扬楚
州腰
梦纤
轻纱笼凫庄
寄
/ / /
夜南青 扬
草山 玉未隐 人凋隐 何水 处二迢
州 韩 绰 判
教十迢 官
吹四
箫桥秋
明尽
月江
文本背景介绍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
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 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 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 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 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 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词人 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怀呢? 以动写静、融情于景,流露出 “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
c、“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 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 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 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 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 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此人借此曲折地表现了劫后扬州人民的 凄苦生活,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留在它们心中;木犹如此,人何以堪?⑵
这样写,形象地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人民
带来的深重灾难。⑶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
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城昔日繁华 的深深怀念。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 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 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 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 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 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 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 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
(黍离之悲:用以指亡国之痛)
扬州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 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 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姜夔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景
昔盛今衰 虚实结合
融 今日 荒凉破败
情
于
景情
忧国伤时 黍离之悲
艺术手法:
用 典、 对 比 虚实结合、 融情于景
名句赏析
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明确:⑴这一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 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 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 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
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慢词介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 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 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 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 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 慢词。 朗读指导:吐字要慢,停顿要 长,节奏舒缓,找准韵脚,要读得 沉着,荡气回肠。
扬州慢
姜夔
制作人:常凤娥
歌谁斜暮白青飘雨 题
吹知阳霭鸟苔萧过 扬
是竹下生故满松一杜州
扬 州
西 路
小 楼
深 树
迟 留
阶 砌
桂 秋
蝉 噪
牧
禅 智
。,。,。,。, 寺
泪有觉多 到心樽情 天还前却 明惜笑似
别不总
珠风豆 帘十蔻娉 总里梢娉 不扬头袅 如州二袅
赠 别 二 首
成无 路月十
杜 牧 诗 四 首
/ / /
2、从课下注释入手发现很多诗句 引用了多媒体里显示的杜牧的诗歌, 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叫什么?
(用典) 3、找出词中用典的句子:竹西佳 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 好。二十四桥。
(富丽繁华) 4、 作者今日眼中的扬州:荠麦青 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波荡月 冷。红药徒生。
(荒凉破败)
昔日 富丽繁华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地点 -------------扬州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他人评价------- 有《黍离》之悲 小序作用-------交代写作背景并为全 词奠定“黍离之悲”的 感 情基调。 Nhomakorabea • 作业
我们知道,南宋的文人中,把家国忧 患作为创作的主旋律的,主要有辛弃 疾和陆游,请大家回忆必修4第二单元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缘情明景的方法体会这两首词景与情
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