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及操作要求
互动自教法

互动自教法互动自教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融合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辅导提升、考核评估和问题解决等环节。
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上七个方面对互动自教法进行详细介绍。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是互动自教法的第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课程设计和引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互动自教法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并可以获得教师的即时反馈。
学生需要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学习进步。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互动自教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想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互动自教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互动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教师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辅导提升辅导提升是互动自教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并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并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制定更为精准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结果,指导他们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及解读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及解读作者:刘运辉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22期近两年来,贵州省麻江县狠抓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小学办学成绩不断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
在此,笔者把麻江县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简单介绍和解读如下,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教学模式的宗旨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指导精神,学校把学生分成2人或3至4人一组的“学友”单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学友互帮互助、相互教学、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实现学友双赢的策略。
教师发挥好引导、合作的作用,通过点拨、总结提升课堂教学,将课堂活动时间留给学生,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呈现出灵动的自主互助课堂活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获得自信心,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流程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将自主互助的教学流程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时应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导人新课。
如设计巩固上一课教学重点的提问、速算竞赛、演讲小故事、小品表演、播放音乐、看视频等。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聚拢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此环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特别是在设计上一课教学内容重点的提问时,要让学生先回答,再由教师补充和鼓励总结,时间以3至5分钟为宜。
第二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启发式地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目标问题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学友交流,互助解决问题,然后以组的形式由学友先回答,教师补充回答,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其他同学或教师。
初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初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涵义:自主学习与探究是指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相关内容,完成对基础目标的落实。
功能:(1)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3)面向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和全面性。
操作要领:(1)自学指导。
确定目标之后,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进行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四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
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自学的内容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较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自学的方法一般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笔记,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有时也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或边看书边在小组内或与同桌讨论。
对于自主不能解决产生质疑的问题,作出标示,以便提交小组讨论解决。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总之,以效果为宗旨,视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相机而定。
●自学的时间仍视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相机而定,同时依据三个年级学生因年龄差异而导致的注意力持久性的差异。
原则是时间既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
●自学的要求告诉学生自学结束后如何展示交流自学成果或如何检测反馈自学效果。
(2)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思考、笔记、或动手操作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学),对产生质疑的问题要动手动脑积极地自主探究。
注意事项:(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如何自主,参与,互动学习

如何自主,参与,互动学习“自主—参与—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强化人与教学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内涵是在复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激发参与的情景,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新知,再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多向交流,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实现教学目标。
拓展是以探索、求知为主要形式的策略性知识体系.其功能目标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归纳知识、总结评价。
共四个大环节。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心理活动倾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方案(草案)一、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程序框图二、自学辅导的材料、方法和目标㈠“自学材料”的编写遵循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3、探究性——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4、层次性——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5、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㈡“自学材料”的一般组成形式:1、学习目标;2、预习内容设计:课前预习练习题(包括例题模仿题)或课文导读内容,并设置思考题、疑难问题或拟定启性的发自学提纲;3、增补课内补充练习或同步训练和小结检查提纲;4、设置课外探索与思考题。
㈢自学辅导的方法和目标1、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粗读、细读、精读的读书方法。
粗读即逐字逐句地读,钻研教材内容、概念、公式和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精读即概括内容,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加强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前,学生根据“自学材料”按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完成课前预习练习题。
并根据教师设置的思考题、疑难问题和拟定的启发性自学提纲,感知教材内容,观察、分析、思考问题,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1、教师导入新课后,检查学生自学知识,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作认真分析,并把主要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2、在检查学生自学知识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贯穿“三点”,即对“疑点”的解决过程、对“重点”的消化过程,对“学点”的掌握过程。
教师应抓住“三点”整体操作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应围绕“三点”自主加入各个操作过程。
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方面,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小学《品德与社会》135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135”互动课堂《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模式及流程依据《青龙县“135”互动课堂教学规程》要求,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制定《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模式及基本流程。
一、“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二、“135”互动课堂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1.教师依据所学内容,运用图片、歌曲、故事、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
2. 教师结合情境抛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揭示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要点提示:1.情境创设要符合课题的内容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对当堂学习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要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
”的课程理念。
2.自主学习性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主题思想。
(二)自读文本,感悟问题1.学生围绕教师预设的自主学习问题,自读文本材料,自主思考、自我感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知。
2.小组长组织学习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实现对自主学习性问题答案的统一认识,并做好记录。
3.对于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中的有关疑问,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4.学习小组内共同或有争议的疑问,等待全班研讨或教师指导。
5.教师了解检查各小组自主学习情况,针对各小组中存在的共同或有争议的疑问,教师组织各组间互动交流或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6.对各学习小组自学情况进行评价激励。
要点提示:1.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必须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目标及时间要求。
2.小组内自学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以向同一小组成员寻求帮助。
3.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学情况,更要的是深入到各个小组内部,准确掌握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确定出有价值的问题等待组间研讨或教师讲解。
4.教师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指定某一个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解读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解读一、“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让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点:关注全体学生:人人学会才是目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关注学习方式多样化: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实现学生未来终生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三种利器:自主互动卡、互动点拨卡、互动竞争卡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激情导入——观察激情:视听观察、欣赏观察兴趣激情:谈话激情、故事激情想象激情:谜语激情、换位激情✧自主探究——预习导航:预习提示帮助学生学会课前搜集、处理信息。
独立学习:自学提示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会理解教材。
产生困惑: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深层次问题,学会质疑。
✧交流互动——生生互动:同桌互动,检查落实,学会知识。
小组互动,解决困惑,兵教兵,学会合作。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流程教学内容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流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五个教学环节。
一、目标导学环节【操作】1.巡视检查预习作业;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看或读投影或导学案。
【时间】2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在自学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围绕目标探索性学习。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投影或导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
【教师的主导地位】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
【注意点】①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模糊不清。
知识能力和方法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知识能力和方法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的内容。
②要准确地设定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既不能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③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④出示学习目标的时间要适当,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
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⑤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学习目标。
一节课,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
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环节【操作】1、教师进行自学指导;2、学生自学、操作,教师巡视;3、学生完成自学检测。
【时间】8-10分钟。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完成自学检测。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及操作要求
胶南七中 庄桂乾
自主,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基本教学思想。
教师应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从根本上来理解和实施这一模式。
1、 模式的主要环节具体操作要求
该模式的主要环节为:
自主学习 ———— 交流互动 ———— 练习反馈
(15分钟左右) (20分钟左右) (10分钟左右)
其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为:
(1)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①学生在《导学案》学习目标提示及《导学案》里的详细导学提纲引导下独立学习教材,独立解答问题。
②知识结构归纳梳理,开始教师可用填空形式提示,学生熟练后自主归纳。
③整理疑难
编写导学案时可留白让学生整理
(2)交流互动(20分钟左右)
① 4人小组内交流(10分钟左右):
a 、交流展示对导学提纲问题的理解及困惑点
b 、交流自己归纳的知识体系及提出的疑问
(组长主持,逐个发言讨论解答困惑与疑问,不能解答的问题做记录,以备班内交流,教师要巡回小组进行指导) ② 班内交流(10分钟左右):
a 、交流展示对导学提纲的问题的理解,教师可提问重难a 、学案问题中的疑难;
b 、自主提出的疑难。
点问题(或板演)等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注重中后学生)
b、交流小组内不能解答的疑问。
全班不能解答的疑问,教师引导,交流、点拨、启发、解答(师生互动)
c、展示点评学生归纳的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③互动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得与失,特别是提炼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重视对学法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
(3)练习反馈(10分钟左右)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出示练习题或检测题(可以使用投影教辅资料等)学生练习,反馈矫正,对出现的问题调整措施落实。
2、操作注意的问题
(1)导学案编写重点是将要讲的(或学生要学的)内容以问题(或理解性习题等)形式编好详细的导学提纲,包括学法指导
(2)精心设计好练习检测题
(3)课后作业注意巩固与拓展(或阶段复习时注意拓展提高训练)
(4)始终注重对学生(小组或个体)的学习评价,可在课的最后集中评价,亦可在过程中评价,以鼓励、激励为主,尤其注重中后学生
(5)模式给出的三个环节不可缺失,可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需要调整每环节的时间段,亦可加一些小环节,如课堂开头的小检测等。
但基本思想不能变,不得以讲为主,教师的讲总计不得超过15分钟。
(一堂课的三个环节亦可根据教学内容扩展到专门的三节不同课型的课,即自主学习课、交流展示课和训练反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