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形态
➢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
➢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辨证唯物主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义和历史唯 物质决定意识;意 ➢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物主义
识具有能动性。
➢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示:唯物主义不都是科学的。只有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
1.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 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客观唯心主义 2.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主观唯心主义 3.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
4.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客观唯心主义
注意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凡是唯心主义都是无用的!
本 注意:对何者是本原的不同 问 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题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两 方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即承 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内 容
注意:(1)对这个问题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原子、元素说: 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的基础是原子物质,是基本元素 机器(机械)说:
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霍布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PPT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 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该国的美军隐身F-22战斗机 【教学设想】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1.以“白衣冠”送荆轲,为易水送别,创造悲壮、凄怆的气氛。
雷达发现战机,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客观存在,B符合题意; E. 这几则材料反映出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后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议题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 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 火”。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 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化学领域,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物理 学领域,机械力学占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哲学观点和派别开 始出现。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的哲学家,他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 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性细细否的、密认密的不。 了不可知论观点的存在,D错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29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29张)
(即思维能 否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 )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据

不能完全
不能
完全不能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 同一性,主张世界是 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 有同一性,否认思维 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能性。
议学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意识是本原,物质 依赖于意识, 意识 唯心主义 决定物质。
议学总结: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代表观点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 为某一种或某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 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正确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水、气、火、 土、天地
PART 03
领悟不同的 哲学观点
议学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哲学基本 问题的第 一个方面
是围绕物质和 意识谁是本原 的问题展开的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物质是本原,先有 物质后有意识,物 质决定意识。
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
两 大 阵 营
漫画与哲理
饿 了
空 了


当我们上了半天课没有 空!
饿!
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
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
就会有饿的感觉。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学生自身学习 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2.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认同唯 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2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2张PPT)
①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 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 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不可知论
(18世纪英国)休谟的不可知论:
•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 帝是否存在不可知;
•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 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 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
(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
•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 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 即所谓“自在之物”,并 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 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 物主义态度。另一方面, 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是不 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 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 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认为意识决定了 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荀子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 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 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 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 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辩一辩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一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加深理解,培养科学精神的学 科素养。 2.搜集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的故事、论述,明确并认同 二者的分歧在于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定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唯心主 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区分不同的哲学派别,培养科学精神的学科 素养。
【拓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不
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克服了“‘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 史发展”的观念,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了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 。
者是本原的问题的解决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解决 联系
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总是贯穿和渗透
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对比把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比较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分歧
基本 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 质决定意识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 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多样性 (1)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2)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 题的概念和方式 不尽相同 。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 界的本原。
②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自然科学的 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③局限性 第一,机械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甚至 把人也视为机器,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第二,形而上学性: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理性”、“意识”“人们思想动机” 支配人类社会的发展,又称“半截子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它不是指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 再分的物质结构。
③评价: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三框)
【小结】
何者是本原
哲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什么)



问 题 为什么:1、2、3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
【随堂练习】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时代之问,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
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深刻诠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提示: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了天与人、知与行、 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背后 都涉及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 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1 )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判断:属于思维(意识)还是存在(物质)?

01 哲学的起源是什么?


0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

03 哲学与时代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现在一般把中国古代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
●先秦子学:哲学战线上“百家争鸣”,主要是围绕着礼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性善与性 恶、古与今、天与人、名与实以及宇宙的起源等问题。论争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探讨了哪 “天”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
●两汉经学:王充的"天道自然无为”的元气自然论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形 成对立。
些议题?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一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本与末、有
与无、动与静、一与多的关系;三是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四是肉体和精神的关系。
请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什么派别,并说明理由。 1.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请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什么派别,并说明理由。
2.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4.王守仁:心外无物。 6.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8.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9.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课件(共44张PPT)——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ppt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课件(共44张PPT)——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ppt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必备知识
学习目标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 生活的关系;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关键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 习能力,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理解哲学, 形成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认同。
科学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反对唯心主义 和形而上学。
目录
contents
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导入新课
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 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 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 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 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 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 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 主义更高级。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 且 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人们的思想如:理
论、理念、计划、
经验 思想、 观点、
感觉、方针政策、
目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存在交织关系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 就是物质的属性。 (2)进步性:在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上,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 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
(3)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任务
1、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表达 3、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4、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 分歧 5、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 和基本形态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 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维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 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 才空空的?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 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 存在
思维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 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决定
注意:
谁”、“何者为第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问题探究:
你们觉得思维(意识)能否 正确认识存在(物质)呢?
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 (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

———(明)王守仁(阳明)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
观 宙。 ——(南宋)陆九渊
唯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
心 集合” ——(英)贝克莱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义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
者心动”。 --《坛经》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义。
三种基本形态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4.唯物主义的常见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和常见观点: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 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他们的区别在于,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问题。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无神论 有神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 物质的关系问题。
基本 观点
进 步 性
局 限 性
联系
世界是物质的,世 认为原子是世界
界的本原是金、木、的本原,原子的
水、火、土等具体 属性就是物质的
的物质形态。
属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否认世界的神创造 的,认为世界是物 质的,坚持了唯物 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在总结自然科学 的成就上,丰富 和发展了唯物主 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进步性:正确提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邓小平等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
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根本对立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 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 的问题
注意:
①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 在)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基本 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伽森 狄、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 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 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 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 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 的客观规律。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 合起来,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辩 证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
①只是一种猜测, 仍然把物质的具 没有科学依据。 体形态等同于物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 质。具有机械性、 体的物质形态,把 形而上学性和历 复杂问题简单化。 史观上的唯心主
唯心 主义
两 种 基 本 形 态
意识是本原,先 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 根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
唯 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
心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主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
义 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
两种观点都有,我们把他称为不 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 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而哲学的智慧来源于生活实践】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 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 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 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二性”。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 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 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存在
评 二者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就局部范围而言,唯 价 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两个“对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存在从属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斗争,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 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本质基唯物主义本对立派别
唯心主义
世界
结合
结合
状态
辩证法
对立
形而上学
判断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唯心主义
❖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唯心主义
❖ ④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唯物主义 ❖ ⑤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唯物主义 ❖ 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唯心主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四.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哲学派别
分歧
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本原,
2
1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3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 是本原问题展开的 认为意识是本原,
唯心主义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8、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