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苏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1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铁、铜制品及其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及制作课件2.了解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准备:1.搜集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2.回顾金属的通性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除铝外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1.铁、铜的用途及物理性质[创设情景](1)教师引导:搜集身边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
(2)教师介绍自然界中铁、铜的发现和应用的故事。
(3)教师展示:抛光铁片、铜片、磁铁及各种铁、铜矿石。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的单质只存在于陨石中?[学生活动](1)搜集物品或资料,积极思考做答。
(2)思考、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
2.铁、铜的冶炼[创设情景](1)教师介绍我国湿法炼铜的古代化学史。
(2)提供学生药品(铁粉、氯化铜溶液),模拟湿法炼铜。
[提出问题](1)你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解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吗?(2)你怎样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何?(3)你能设计出从化合态铁、铜转化为游离态的其它方法吗?[学生活动](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解释炼铜的原理。
铁铜的化合物及应用教案

铁铜的化合物及应用教案
铁铜的化合物及应用
铁铜是化学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以下是铁铜的一些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1. 氧化铁铜(FeCuO):氧化铁铜是由铁、铜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可以用作磁性材料、涂料和颜料。
2. 氯化铁铜(FeCuCl):氯化铁铜是一种含铜氯化物,可以用作染料、胶体溶剂和印染剂。
3. 硝酸铁铜(FeCu(NO3)3):硝酸铁铜是一种黄色晶体粉末,可以用作氧化剂和催化剂。
4. 碳酸铁铜(FeCuCO3):碳酸铁铜是一种蓝色的粉末,可以用作涂料和颜料。
5. 硫酸铁铜(FeCuSO4):硫酸铁铜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可以用于工业、农业和制药工业。
它可以用作电解脱盐、兽药、杀菌剂和漂白剂。
6. 醋酸铁铜(FeCu(C2H3O2)4):醋酸铁铜是一种常用的颜料,可以用于涂料、印刷油墨和塑料。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催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
总体来说,铁铜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从颜料和涂料到电解和制药,在许多工业中都需要使用铁铜化合物。
同时,铁铜的化合物还可以用作催化剂和溶剂,这对于其他工业,如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知道铜钱的发展史,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
2、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掌握铁、铜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学习品质。
3、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部分第一节课,铁、铜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讨。
32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目标聚焦】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铁、铜的主要性质及应用重点、难点:铁、铜的化学性质及应用【学海导航】1.物理性质⑴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铜是色金属。
⑵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
⑶铁和铜的密度,熔沸点。
2.3.化学性质举例有关铁和铜参加的反响,并用化学方程式及离子反响方程式表示⑴与非金属单质反响〔如与O2、Cl2、S等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与盐溶液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铁和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酸和盐溶液发生反响。
铁、铜在反响过程中充当剂。
铜在反过程中一般转化为价的铜的化合物。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溶液、硫等〕生成的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性〔如氯气、双氧水等〕反响转化为的铁的化合物。
4.试分析比较Fe(OH)23【思维点拨】【例1】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 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响后,共放出氢气(标准状况)11.2L,那么原混合物中的组成不可能的是A.Zn和Mg B.Fe和MgC.Zn和Fe D.Fe和Cu【解析】根据金属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混合物~ H220g 0.5mol那么 40g 1molMg ~ H2 Fe ~ H224g1mol 56g1molZn ~ H2Cu不与盐酸反响65g1mol由上可知,与盐酸反响生成1mol氢气,那么要求混合金属中一种的质量应小于40 g(如Mg),和另一个大于40 g〔如Fe、Zn〕或不生成氢气的铜组合才行。
323《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3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2〕【目标聚焦】1.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2.掌握Fe2+、Fe3+的常用检验方法。
3.了解铁、铜的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重点:Fe2+、Fe3+的检验和相互转化难点: Fe2+、Fe3+的相互转化【学海导航】2+3+1.2.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试探究试Fe2+与 Fe3+的转化条件:⑴据氧化复原反响根本原理,分析转化的条件。
Fe2+→Fe3+:化合价,被,需要参加。
如:Cl2…Fe3+→Fe2+:化合价,被,需要参加。
如:Fe…⑵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
3.试根据已学知识归纳Fe、Fe2+与 Fe3+三者关系,尝试用图示表达其转化关系。
并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4.举例说明铁、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思维点拨】【例1】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参加铁粉,待反响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那么反响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B.Fe3+C.Fe2+D.H+【解析】解此题要掌握单质铁有复原性能和Cu2+、H+、Fe3+反响。
另外,铁能被磁铁吸引是铁的一种重要物理性质。
现在Fe单质有剩余那么Cu2+、H+、Fe3+分别被复原为H2、Cu、Fe2+,故溶液中Fe2+最多。
【答案】 C【例2】将54.4 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响后收到4.48 L H2〔标况〕,并测得溶液中既没有铁离子也没有固体残留。
求原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质量各为多少克【解析】将Fe 、Fe2O3的混合物溶于H2SO4后,Fe 和Fe2O3分别生成FeSO4、H2和Fe2(SO4)3 ,这时Fe还可以和Fe3+反响,即铁和两种物质都发生了反响,而反响后无Fe3+和Fe,说明上述反响恰好将Fe3+和Fe完全转化为Fe2+。
【答案】混合物中含铁22.4克,Fe2O3 32克,反响消耗H2SO4 0.8 mol。
高中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与设计特色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基于预测到探究,初建理论模型。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价态铁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元素价态和氧化还原知识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基于理论到应用,梳理应用类型。
通过常见铁元素价态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应用的关联,及时发现铁的价态转化关系对实际应用的价值。
(3)关注课堂到社会,感受应用价值。
通过设计废液的再生和处理柠檬酸(Ⅲ)铁的信息,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绿色应用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1)对模仿水平的评价:通过实验探究,诊断和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运用氧化还原、离子反应来认识物质的水平。
(2)对迁移水平的评价:通过对含铁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建模思路对“物质性质与转化决定应用”的认识水平。
(3)对创新水平的评价:通过设计废液的再生和处理柠檬酸(Ⅲ)铁的信息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三、教学流程【引入】由共和国70周年华诞--国庆,引出追梦起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学习任务1】单质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原因分析【过渡】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物质属于铁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我们选取一些经典物质与大家共同讨论。
【学习任务2】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原因分析【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可知,物质的应用与物质的性质转化存在着密切联系,要系统地掌握物质的应用,首先应系统地掌握物质的转化。
那铁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何转化呢?【学习任务3】物质性质与应用的模型建构1.物质转化模型2.物质应用模型【过渡】刚才我们建立了物质转化的模型。
模型的价值在于更高效、更合理地指导对其它物质的学习。
常见的金属还有铜,铜及其化合物也很丰富,其转化也与模型吻合。
限于时间,和同学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闽侯一中化学组赵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及其化合物新的化学性质。
2、掌握Fe3+检验方法,理解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客观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2、加强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培养健康和谐个性。
二、教学设计:围绕三维目标,采用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铁、铜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2)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迁移出铁、铜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通过信息提示,演示实验实验学会Fe3+、Fe2+检验方法,认识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4)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知识网络,同时进行相应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四、教学难点: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五、实验仪器药品:(1)Fe片、Fe粉、Cu片、Cu粉、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 KSCN 溶液、新制氯水、稀硝酸、1℅H2O2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30℅FeCl3溶液。
(2)棉签、试管若干、烧杯、洗瓶、小药匙、砂纸、胶头滴管。
六、教学过程: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铁、铜的应用与物理性质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迁移出铁、铜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铁、铜的化学性质2、Fe 3+的 检验方法。
通过信息提示,演示实验学会Fe 3+ 、Fe 2+检验方法。
高中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突出化学的社会价值。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以探究“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中是否含有Fe2+为明线,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暗线。
通过问题设置的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Fe、Cu、Fe2+与Fe3+的性质、转化以及铁铜化合物的应用。
《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Fe、Cu、Fe2+、Fe3+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了解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可见,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并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总结亚铁化合物和铁的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部分化学性质(铁与稀硫酸、硫酸铜等反应)。
在高一前面的学习中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实验的操作技能也有一定的基础,对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也有初步了解。
2、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转化、亚铁离子检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本文题目: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2单元课时2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已学的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的新的化学性质;学会用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的不同价态相互转化的关系。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体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三、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知识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来比较铜与铁性质上的
异同,找出铁、铜反应后产物的不同与氧化剂强弱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以及Fe2+、Fe3+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铁三角关系。
四、教学过程
【播放】古代的铁和铜制品。
(ppt2、3)
【设问】古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利用铁和铜制作各种物品了。
提起铁,大家对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引导】虽然铁外表看起来是黑色的,其实,纯铁是银白色的,质软的。
【展示】一块铜片、一块铁片(用砂纸打磨过)、一小瓶铁粉。
【提问】根据实物和我们生活中铁、铜的应用,归纳下铁铜的物理性质。
【讨论投影】一.单质的物理性质:(ppt4)
共同点不同点
铁具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熔点较高,易导电、导热纯净的单质铁为银白色,有良好的延展性,质地较软的固体,可被磁化
铜铜具有与众不同的紫红色,质地较硬的固体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铁、铜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些反应,请你归纳一下这些反应。
【投影】(ppt5)
二.单质的化学性质:
铁铜
与非金属
反应 2Fe+3Cl2 2FeCl3
3Fe+2O2 Fe3O4
Cu+Cl2 CuCl2
Cu+O2 2CuO
与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不反应
与盐溶液
反应 Fe+CuSO4====CuSO4+Fe Cu+2AgNO3====Cu(NO3)2+2Ag 【设问】分析铁和铜分别与盐酸、氯气等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产物,你有何发现? 【引导】请同学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思考: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结】(ppt6)
1.Fe、Cu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酸、非金属单质、某些盐溶液、某些还原剂等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充当还原剂。
铜在反应中一般转化为+2价的铜的化合物,铁在反应中可以转化为+2和+3价的铁离子。
2.反应后的产物的价态与氧化剂的强弱有关,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转化为亚铁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浓硝酸、稀硝酸溶液等)反应转化为铁的化合物。
【讲述】铁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虽然
人体中通常只含有3~5g铁元素,但铁元素在人体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吃什么药呢?
【图片展示】市售补血剂。
(ppt7)
【提问】补血剂补充的是Fe2+还是Fe3+呢?怎么来检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要解决这个问题:Fe2+和Fe3+之间互相可以转化,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 (ppt8)
【讲述】提供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其它试剂和仪器
【信息提示】Fe3+的检验: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而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色。
化学上常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
反应方程式:Fe3+ +
3SCN-=Fe(SCN)3
【要求】请大家自己设计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 (ppt 9、10)
探究步骤具体方案
1.提出Fe2+和Fe3+转化条件的猜想 Fe2+Fe3+:加入氧化剂Fe3+Fe2+:加入还原剂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Fe2+Fe3+:加入新制的氯水
Fe3+Fe2+:加入铁粉
3.由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Fe2+Fe3+:取2支试管,各加入1 mL 0.1 molL-1的FeCl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
Fe3+Fe2+:取2支试管,各加入1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放置,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
4.形成结论
【板书】三、Fe2+和Fe3+的相互转化:(ppt11)
Fe2+Fe3+:化合价升高,加入氧化剂, 例如:Cl2、Br2、HNO3、O2等
Fe3+Fe2+:化合价降低,加入还原剂,例如:Zn、Fe、Cu等【过渡】学习了铁的不同价态的相互转化, 现在我们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补铁性药品中含什么离子?先来看下药品介绍。
怎么检验?(ppt12)
【演示实验】把药品碾碎,加水溶解,滴加一滴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
【追问】 1.为什么与维生素C同服,会增加本品的吸收?
2.补铁性药品为什么要密封?
【提问】实验室在配制Fe2+溶液时,为防止Fe2+被氧化,可加入什么?
【讲述】在工业上用FeCl3溶液与铜反应可制作印刷电路板。
【演示实验】用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
【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请写出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设问】在Fe2+和Fe3+的转化关系中,如果再加入铁这种物质,形成一个铁三角。
请设计这个三角转化关系。
【师生活动】整理与归纳铁三角的转化关系。
【小结】铁三角(ppt13)
【过渡】铁与铜的化合物不仅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铁与铜的化合物与人体的健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来阅读教材P76的铁及铜的化合物的应用。
归纳铁和铜的化合物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四.铁及铜的化合物的应用(ppt14)
① Fe2O3作颜料
②氯化铁、硫酸亚铁可作净水剂
1.铁的化合物③作磁性材料
④维持生命的微量元素
2.铜的化合物:铜盐可杀菌,CuSO4溶液杀灭寄生虫,治疗皮肤病
【设问】既然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在民用建筑上,铺设水管时,最好应采用怎样的金属材料做水管呢? 【巩固练习】(ppt15、16)
1.能与Fe3+反应且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 D )
A. NaOH
B. KSCN
C. FeCl2
D. Fe
2.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
A.Fe3+
B. Fe2+
C. Cu2+
D. Zn2+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C )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 ①③
B. ③②
C. ③①
D. ①②③
【结束语】铁和铜是两种古老的材料,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它们的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仍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业】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3、5、6、7、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