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是人类用来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药物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影响血液成分的药物
一些药物会影响血液成分,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异常。

例如:
1.抗生素:如链霉素、青霉素等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

2.利血平: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

3.骨髓抑制剂:如氟脱氧葡萄糖、环磷酰胺等可以抑制骨髓功能,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下降。

二、影响生化指标的药物
1.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等可以影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验结果。

2.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以影响血清肝功能指标、电解质和代谢物的检验结果。

3.散利痛:会导致肝功能检验结果异常。

4.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等可以影响尿糖、尿酮体等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

三、药物干扰免疫学检验
1.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等会降低血清IgG、IgM、IgA的浓度。

四、药物对检验样本本身的影响
1.血液样本:肝素、EDTA等抗凝剂的使用会影响血常规、血型等检验结果。

2.尿液样本:某些药物可以隐藏或掩盖尿液中的某些代谢产物,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偏高。

总之,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但也需要我们在检验结果分析时考虑到药物对结果的影响,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有哪些

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有哪些

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有哪些随着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检验可以切实帮助到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所以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临床药学工作不断提升下,加强了对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重视度。

事实上,全面了解并掌握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分析检验结果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这种影响。

那么,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就简单说一说。

一、药物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药物到底如何影响临床检验项目结果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药物会发生药理学效应,进而对部分检测物质量造成影响,比如降糖药,会降低血浆葡萄糖浓度;而上腺皮质激素会对脂肪、蛋白质、糖代谢产生影响,最终于导致血脂、血尿素、血糖升高。

其二,药物以及代谢物容易影响检测方法。

主要是因为此类药物或者其代谢物属于有色物质,所以容易对与之相近的检测项目造成影响,干扰检测方法。

但是,由于药物不同,对应的影响也不同。

(一)抗菌类的药物某些抗菌药物,会使得血液尿酸浓度得到提升,比如,当患者服用碘胺药后,对其尿胆原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其中存在混浊现象,此种检查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判断。

如果患者服用头孢类、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而后用磺基水杨酸法检测患者尿蛋白,则会发现检测结果,呈现为尿蛋白呈假阳性;而氯霉素一类的药物能够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减少白细胞。

(二)激素类的药物如果患者服用激素类药物后,其身体血脂、血糖正常代谢功能会受到该类药物的影响,进而出现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的情况。

同时,也容易出现血钙、血磷偏低的情况,其中,患者的血糖会明显升高,在临床上经常会被错误诊断成糖尿病。

(三)镇痛消炎类的药物患者在进行淀粉检验前,如果使用了镇痛消炎类的药物,会对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比如吗啡、杜冷丁、消炎痛等药物,主要是因为,当患者服用这类药物后,患者总胆管开口处的奥狄括约肌会发生痉拿的情况,导致患者血、尿中的淀粉会发生显著提高,在服用药物后,3到4小时影响最明显,24小时后逐渐消失。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检验结果。

首先,一些药物可以干扰检验方法本身,导致结果不准确。

例如,一些抗生素可以与细菌培养方法相互作用,从而干扰培养的结果。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免疫学检验,影响免疫标记物的测量。

如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一些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干扰一些免疫分析,导致假阳性结果。

其次,药物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生理状态,进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如影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进而对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导致肝酶升高,肌酐水平异常等。

药物还可以通过与检测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或胆固醇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干扰血糖或血脂的测量。

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考虑其对结果的可能影响。

在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时,可能会要求患者停药或选用其他药物,以减少药物对结果的影响。

此外,如果患者使用了一些影响结果的药物,那么医生和实验室人员需要谨慎解读结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人们需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间相互干扰,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方案。

总之,药物对检验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认识到药物对结果的影响,并在解读结果时综合考虑药物的使用情况。

合理使用和正确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项的确定至关重要。

这需要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患者本人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药物的使用和剂量可能会对各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还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监测。

了解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导致误诊和误治,而另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检验的准确性,降低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深入研究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影响的机制和发展相关的对策,对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改进方向。

1.2 目的和意义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会影响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对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的成分、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药物本身的成分对检验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某些药物含有会影响血液成分的成分,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异常,而某些药物则会干扰尿液检验结果,使其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药物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某些检验指标偏高或偏低,造成误诊误治。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症状,但同时也可能会对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而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必须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

某些药物会影响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如血糖、血脂、蛋白质等。

在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进行相关检测,在没有进行药物调整的情况下,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某些药物也可能直接影响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判读。

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可能是间接的。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甚至影响其生活方式,从而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各种生物标志物的代谢和清除速率,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和功能,进而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记录,包括正在使用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等。

需要评估各种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实际检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检验方案、延迟或暂停某些检验项目的进行、调整特定检验指标的判读标准等。

对于一些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的检验项目,如血糖、肝功能等,患者在服药时可能无法完全遵守要求,这就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空腹状态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以提醒患者在服药前进行相应的准备。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处理样本的检验项目,如药物浓度监测、药敏试验等,也需要在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记录,以避免样本受到污染和干扰,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时,医师和实验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考虑到这些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从对一些常见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降糖药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时,应患者停用48小时以上各种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避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2. 胰岛素抵抗剂胰岛素抵抗剂(如二甲双胍)可以导致血浆乳酸水平升高,因此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后进行血乳酸检测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结果。

二、抗生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肾功能指标一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胶类、利福平等)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受损,引起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使得肾功能指标异常。

2. 肝功能指标部分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害,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影响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三、激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血糖升高,血肌酐增高,血钠下降等生化指标异常。

2. 雄激素雄激素类药物(如睾酮、甲醇雄酮)可能导致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下降,影响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

四、非甾体抗炎药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非甾体抗炎药对血尿酸和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可能使血尿酸浓度降低,肌酐清除率减少,使得这些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产生偏差。

五、利尿剂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利尿剂对肾功能指标有显著影响。

比如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导致血钾水平下降,循环廓清率增加,尿酸排泄增加,从而影响肾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本文从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首先概述了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接着详细讨论了血清蛋白、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血糖和血脂这几个方面。

药物可以影响这些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需要临床医生在解读结果时考虑其可能影响的因素,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最后总结了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重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以确保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状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影响生化指标的认识,提高临床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药物、影响、血清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生化指标、临床、结果1. 引言1.1 概述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药物对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许多常用药物在体内会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会干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了解各种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血清蛋白、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糖和血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常用药物对这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机制,我们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用药安全、合理和准确的指导建议。

对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通过对药物-生化指标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增进对药物与生化指标之间关系的理解。

2. 正文2.1 影响生化指标的药物生化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药物对这些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药物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药物会影响血清蛋白的浓度。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增加血清白蛋白的浓度,而抗癫痫药物则可能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3-22T15:05:30.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作者:张琼[导读]张琼(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城关镇医院;四川凉山615000)医学生化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常会受到临床用药等因素影响,全面了解掌握临床用药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后续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用药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机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

二是药物属于化合物,会对检测物和检验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临床用药对机体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酶类产生影响。

当临床用药使用大剂量药物时,试剂、标本等会发生相应反应,从而对肝脏酶类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水平升高。

相关研究显示,苯巴比妥对谷氨酰转肽酶的诱导,在成人和儿童身上分别可进行200%、400%的增加,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到酶的检验结果。

(2)对血糖产生影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临床评估糖尿病患者时,主要以血糖为主要参照指标。

然而,甲状腺素、利尿剂以及环磷酰胺等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会诱发血糖紊乱,致使机体血糖水平升高。

临床输液大量使用葡萄糖也会促使血糖升高。

对使用了这些药物患者进行生化检验,会出现生化检验值与正常值偏离的情况。

(3)对血脂产生影响。

比如,服用苯乙双胍等药物会导致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含量降低,而服用苯妥英、黄体酮等药物则会促使胆固醇升高。

(4)对机体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呋塞米等利尿剂会引发低血钾等情况,长期应用此类药物,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比如,一些聚积于肝脏的药物,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对肝脏产生损伤,进而导致转氨酶水平升高,并偏离正常值,从而导致生化检验的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以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与预防措施。

从药物对临床检验方法的影响、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干扰和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其对检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情况。

结果显示影响多为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和干扰临床检验程序与
方法。

检验工作者应该熟悉操作程序,改进对有药物干扰的实验方法,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应急检验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药物;医学检验;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5-0153-02
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部分判断依赖于实验室检验结果。

影响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的因素很多,药物是重要因素[1]。

药物具有自身的生物活性,进入人体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均可引起人体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

了解和研究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检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1 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1.1 药物对临床检验方法的影响
检验试剂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即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干扰化学反应[3]。

据报道,应用浓度不一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置于血液样本(前3天均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之中,采取全自动分析仪对cr以及mfn开展测定,其检验结果显示,尽管肾上腺的浓度是0.009 mmol/l,但是在该肾上腺素作用之下,也会明显干扰mfn、cr的检测结果。

也就是在整个检验的过程中,因为肾上腺素残留于人体的血液中,这样会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进而影响临床医生对病情的诊断[4]。

1.2 药物影响人体生理造成检验结果受干扰
药物可通过药理、生理作用,改变人体生理参数,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如:镇痛消炎药物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有助于胆红素氧化为蓝绿色物质,故会使尿中胆红素值升高;吗啡、杜冷丁和消炎痛、布洛芬等使胆总管开口处的奥狄氏括约肌发生扩张,有利于胆总管排出胆汁,导致检验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明显升高;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常误报作“痛风阳性”[5]。

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可导致尿酸、血钾等的血液水平升高。

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人体中血脂的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量的减少。

肾上腺素明显升高血糖值,临床上亦常误作为糖尿病。

砷剂易损害肝,引起肝功能异常。

总之,药物对临床检验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临床医生
在开展临床检验之前,对患者服用过的药物应有全面了解,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2 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1 药物对物理学检验的影响
(1)可能使粪便变色的药物:抗酸剂可使粪便变白色;蒽醌类、吲哚美辛等使粪便变黄色或绿色;抗凝剂、保泰松类、水杨酸类使粪便变粉红至红色;铋制剂、铁盐使粪便变黑色;钡剂使粪便变泥土状、灰色。

(2)能使尿液改变颜色的药物:大黄、维生素b2、磺胺药等使尿液变为黄色至红色或红棕色;吲哚美辛、利福平等使尿液变为蓝绿色;甲硝唑、左旋多巴等使尿液变为黑褐色;(3)左旋糖酐、放射造影对比剂及蔗糖等能使尿比重增加。

2.2 对血液检验的影响
(1)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贫血;(2)利尿药、抗生素等可致白细胞减少;(3)解热消炎镇痛药、抗心律失常及强心药等可致白细胞破坏增加;(4)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都能引起血小板减少;(5)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部分消炎镇痛药可引起骨髓再生不良致血小板减少;(6)右旋糖酐、乙醇及其衍生物能引起出血、凝血时间变化,抗凝剂、四环素等使凝血时间延长;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使凝血时间缩短;合成性固醇、保泰松等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巴比妥类、维生素k等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左旋糖酐、氨基青霉素等使血沉加快;奎宁、水杨酸盐等引起血葡
萄糖升高的药物等使血沉减慢。

2.3 药物对尿化学试验的影响
(1)碳酸氢钠、乙酰唑胺等影响尿ph值;(2)皮质类固醇制剂、吲哚美辛引起血糖升高从而继发尿糖假阳性,抗坏血酸等引起尿糖假阴性;(3)对氨基水杨酸等引起尿酮体试验假阳性;(4)溴剂、过锰酸化物等影响尿潜血试验的药物假阳性;(5)氯噻嗪类均可导致尿二胆试验结果的改变;(6)氯普马嗪、酚噻嗪等影响妊娠试验假阳性、异丙嗪等假阴性;(7)还有许多药物可引起假阳性尿蛋白,引起尿肌酐、尿钙、尿psp试验改变。

2.4 药物对血液生化测定的影响
(1)水合氯醛、氯霉素等影响血液尿素氮测定;(2)抗菌素青霉素类、抗炎解热镇痛药等影响血肌酐测定(升高或降低);(3)抗代谢剂与肿瘤化疗剂等对肾有毒性作用的药物使血尿酸增高,黄嘌呤氧化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使血尿酸降低;(4)链霉素等可使血清胆红素增高,巴比妥类可使血清胆红素降低;(5)苯妥英钠、雄激素等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红霉素、异烟肼等使血清胆固醇下降;(6)雌激素、避孕丸等使甘油三酯下降;(7)呱替啶、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引起的胰腺炎使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活力增高;可待因、异烟肼等使转氨酶活力增高;五味子等使转氨酶活力下降;(8)咖啡因、避孕药、右旋糖酐、升糖激素类等引起血糖升高,印度大麻、胍乙啶类等使血糖降低。

3 预防措施
笔者认为为了预防相关影响因素发生,应实施如下几项预防操作:(1)操作人员应对各项仪器的操作等流程都熟悉、了解,并注意患者应用药物对检查出现的影响。

(2)医疗人员相互之间应进行配合,通过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而出现的药物动力学情况,在进行检查时应避开药物的高峰时期。

(3)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大设备投入,尽快提高检验能力和水平,同时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药品检验工作与快检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快检技术的初筛作用,对发现质量可疑随即检验。

为应急药品检验开通紧急绿色通道,紧急从技术上找出内在原因,明确用药质量。

(5)如果发现有和临床症状不符的相关可疑结果,应以患者实际的用药情况为根据,分析是否存在药物影响,进而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3,6]。

总之,为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要切实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药品检验工作与快检技术相结合,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邱晓青,毛艳军,赵蓉蓉.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4):145.
[2]刘铁牛,陆婷婷,苏靖凯.临床常用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及处理对策[j].内科,2008,13(3):459-460.
[3]周卫东,谭为.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及其预防措施[j].实验与药物与临床检验医学,2010,8(5):502-503.
[4]肖庆菊.分析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新知,2010,25(1):360-361.
[5]张亮明,翁丽娟,陈少素.药物对相关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9):142-143.
[6] 王鸿利.实验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5.
(收稿日期:2012-08-22)(编辑:王春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