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是人类用来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药物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影响血液成分的药物
一些药物会影响血液成分,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异常。
例如:
1.抗生素:如链霉素、青霉素等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
2.利血平: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
3.骨髓抑制剂:如氟脱氧葡萄糖、环磷酰胺等可以抑制骨髓功能,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下降。
二、影响生化指标的药物
1.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等可以影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验结果。
2.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以影响血清肝功能指标、电解质和代谢物的检验结果。
3.散利痛:会导致肝功能检验结果异常。
4.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等可以影响尿糖、尿酮体等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
三、药物干扰免疫学检验
1.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等会降低血清IgG、IgM、IgA的浓度。
四、药物对检验样本本身的影响
1.血液样本:肝素、EDTA等抗凝剂的使用会影响血常规、血型等检验结果。
2.尿液样本:某些药物可以隐藏或掩盖尿液中的某些代谢产物,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偏高。
总之,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但也需要我们在检验结果分析时考虑到药物对结果的影响,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检验结果。
首先,一些药物可以干扰检验方法本身,导致结果不准确。
例如,一些抗生素可以与细菌培养方法相互作用,从而干扰培养的结果。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免疫学检验,影响免疫标记物的测量。
如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一些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干扰一些免疫分析,导致假阳性结果。
其次,药物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生理状态,进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如影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进而对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导致肝酶升高,肌酐水平异常等。
药物还可以通过与检测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或胆固醇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干扰血糖或血脂的测量。
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考虑其对结果的可能影响。
在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时,可能会要求患者停药或选用其他药物,以减少药物对结果的影响。
此外,如果患者使用了一些影响结果的药物,那么医生和实验室人员需要谨慎解读结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人们需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间相互干扰,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方案。
总之,药物对检验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认识到药物对结果的影响,并在解读结果时综合考虑药物的使用情况。
合理使用和正确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项的确定至关重要。
这需要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患者本人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临床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生化指标的主要药物及机制1. 肝酶类药物:一些药物会直接干扰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肝酶类指标异常。
如氨苯蝶啶、左旋多巴等药物都会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酶水平升高。
2. 血脂调节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会对血脂类指标产生影响,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3. 糖尿病药物:例如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抵抗剂等药物,会对血糖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
4.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会导致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影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及其影响的生化指标,实际上不同种类的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非常复杂,需要临床医生充分了解不同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机制。
二、如何准确评价患者生化指标1. 综合分析: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用药史,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
2. 重点观察: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别需要重点观察其生化指标的变化,因为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对其生化指标造成影响。
3. 动态监测:对于需要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应该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生化指标异常,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三、临床医生应该注意的问题2. 临床决策: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目前的用药情况,避免因为药物的影响而产生误诊。
3. 患者教育:对于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应该进行相关教育,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影响,及时就医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四、结语药物对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医生们时刻关注并深入研究。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药物的使用和剂量可能会对各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还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监测。
了解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导致误诊和误治,而另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检验的准确性,降低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深入研究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影响的机制和发展相关的对策,对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改进方向。
1.2 目的和意义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会影响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对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的成分、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药物本身的成分对检验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某些药物含有会影响血液成分的成分,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异常,而某些药物则会干扰尿液检验结果,使其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药物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某些检验指标偏高或偏低,造成误诊误治。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析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重要影响

简析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重要影响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这是因为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改变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等。
药物的使用会导致检查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副作用和影响,了解药物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从而保证准确性和精确性。
药物对于生化指标的影响临床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和炎症反应等指标。
药物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因药物种类和剂量而异,有些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这些指标。
血糖水平是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抗肿瘤药物或者其他药物会明显影响血糖水平。
此外,使用氯喹、胰岛素、营养剂等药物也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
肝功能检查一般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药物的影响因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而定,维生素D、对乙酰氨基酚、乙酰胆碱等药物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指标。
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氮(BUN)、肌酐、尿酸等指标。
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等药物可以影响肾功能检查结果。
血脂代谢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使用利尿剂、胰岛素和雌激素会对血脂代谢有影响,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
电解质检查包括钠、钾、钙等指标,药物如泻药、利尿剂、氧化铝胶等可以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临床常见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细胞免疫学指标和血清免疫学指标等。
药物对免疫状态有影响,也可能会影响这些指标的检查结果。
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往往用于评估免疫功能,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抗生素等会影响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
血清免疫学指标有抗体和补体等,药物的影响取决于检查的具体指标,如对于CRP(C 反应蛋白)检查,抗生素使用会产生假阴性。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症状,但同时也可能会对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而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必须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
某些药物会影响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如血糖、血脂、蛋白质等。
在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进行相关检测,在没有进行药物调整的情况下,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某些药物也可能直接影响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判读。
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可能是间接的。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甚至影响其生活方式,从而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各种生物标志物的代谢和清除速率,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和功能,进而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记录,包括正在使用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等。
需要评估各种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实际检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检验方案、延迟或暂停某些检验项目的进行、调整特定检验指标的判读标准等。
对于一些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的检验项目,如血糖、肝功能等,患者在服药时可能无法完全遵守要求,这就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空腹状态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以提醒患者在服药前进行相应的准备。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处理样本的检验项目,如药物浓度监测、药敏试验等,也需要在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记录,以避免样本受到污染和干扰,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医学

干扰机制
螯合剂通过络合需金属离子为辅基的金属离子而干扰酶活力的测定,如青霉素胺通过形成Zn2+青霉素胺复合物而降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一些药物也可作用于酶和蛋白质,封闭或改变其活性中心而产生干扰。最熟悉的例子是茶碱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药物主要类别
抗生素药物 镇痛消炎药物 抗癌药物 激素类药物 利尿药物 抗糖尿病药 抗癫痫药 使检验标本着色的药物
而甲状腺素、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维生素C则可使胆固醇检验值降低;
维生素A、D,口服避孕药、睾丸素、蛋白同化激素、糖皮质激素、吩噻臻类、速尿等,可使CHO检验值升高;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致使TG升高。
影响心肌酶谱检验结果的药物
01
对AST为正向干扰,对LDH,CK为负向干扰,且随维生素C浓度增多干扰就越大。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错综复杂性
一种药物可以影响多项生化检验结果; 不同的药物对同一个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还有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对同一个生化项目结果产生相反的影响。例如:阿斯匹林片口服量增加和加快类固醇的吸收和释放,抑制三羧酸循环,导致血液内葡萄糖的浓度升高,相反在糖尿病患者如口服中毒量的阿斯匹林片,导致血液葡萄糖的降低。
附表1 临床常用药物对生化参数的干扰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附表2 尿11 项检验的药物干扰
项目 致假阳性 致假阴性 白细胞 呋喃口旦啶、维生素C、利福平 先锋霉素I、IV , 庆大霉素 亚硝酸盐 非那吡啶 硝基呋喃、利尿剂、维生素C 酮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醛糖阻断剂、 巯甲丙脯酸、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 潜血 普鲁卡因、阿斯匹林 维生素C、安乃近、硫代硫酸钠 葡萄糖 维生素C、安乃近、大量左旋多巴 蛋白质 季胺盐、PVP(聚乙烯吡咯烷酮)、 喹啉、右旋糖苷、洗必素 青霉素 奎宁、维生素B12 胆红素 盐酸苯偶氨吡啶、氯丙嗪 维生素C、洗必素 尿胆原 氯丙嗪、肾上腺素系统药物 大剂量抗生素 比重 无 无 酸碱值 无 无 维生素C 维生素C 无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浅析常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本文从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首先概述了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接着详细讨论了血清蛋白、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血糖和血脂这几个方面。
药物可以影响这些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需要临床医生在解读结果时考虑其可能影响的因素,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最后总结了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重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以确保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状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影响生化指标的认识,提高临床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药物、影响、血清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生化指标、临床、结果1. 引言1.1 概述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药物对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许多常用药物在体内会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会干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了解各种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血清蛋白、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糖和血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常用药物对这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机制,我们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用药安全、合理和准确的指导建议。
对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通过对药物-生化指标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增进对药物与生化指标之间关系的理解。
2. 正文2.1 影响生化指标的药物生化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药物对这些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药物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药物会影响血清蛋白的浓度。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增加血清白蛋白的浓度,而抗癫痫药物则可能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 可能使粪便变色的药物1.使粪便变白色的药物:抗酸剂(氢氧化铝等)。
2.使粪便变黄色或绿色的药物:蒽醌类(大黄等)、吲哚美辛(消炎痛)。
3.使粪便变粉红至红色或黑色(可能有肠出血)的药物:抗凝剂(华法林等)、保泰松类、水杨酸类。
4.使粪便变黑色的药物:铋制剂,如活性炭、亚铁盐、铁盐。
5.使粪便变红色的药物:利福平、恩波维胺(扑蛲灵)。
6.使粪便变泥土状、灰色的药物:钡剂。
(二) 能使尿液改变颜色的药物1.使尿液变为黄色至红色或红棕色的药物:大黄、氯喹、呋喃妥因、吩噻嗪类、苯妥英钠、华法林、维生素B2、非那西丁、对氨基水杨酸、抗凝剂、肯同氯奎、呋喃唑酮、山梨醇铁、辛可芬、苯氮吡啶、苯茚二酮、酚酞、苯磺胺、伯氨奎、阿的平、核黄素、水杨酸、磺胺药等。
2.使尿液变为蓝绿色的药物:阿米替林、吲哚美辛、利福平、亚甲蓝、妥龙、氨苯蝶啶等。
3.使尿液变为黑褐色的药物:甲硝唑(灭滴灵)、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奎宁及其衍生物等。
(三) 能使尿比重增加的药物左旋糖酐、放射造影对比剂及蔗糖等。
二、对血液检验的影响(一) 能引起贫血的药物1. 肯定能引起贫血的药物:(1) 抗生素类药物:氯霉素、甲氧苯青霉素、博来霉素、长效磺胺、磺胺嘧啶、有机砷类。
(2) 解热镇痛药: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氨基比林、安乃近、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3) 抗癌药:氮芥、阿糖胞苷、环磷酰胺、丙卡巴肼(甲基苄肼)、甲氨蝶呤、长春碱、长春新碱、白消安。
(4)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乙琥胺。
(5) 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
抗甲状腺病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7) 抗疟药:阿地平。
其他药物:氯丙嗪、甲丙氨酯、利眠宁、乙氨嗪苯、甲苯、三硝基甲苯。
2.可能引起贫血的药物(1) 抗生素类: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2) 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
、三甲双酮。
)去氧苯比妥(抗癫痫药:扑米酮(3)(4) 抗疟药:氯喹。
(二) 致白细胞减少的药物1.致白细胞生成减少的药物:(1)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芥、塞替派、白消安、乌拉坦、丙卡巴肼、多潘等。
(2) 有丝***抑制剂:长春碱、长春新碱、秋水仙碱等。
(3) 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去甲丙米嗪)等。
(4) 利尿药: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依地尼酸(利尿酸)、汞剂等。
(5)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甲氧苄青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B等。
抗癫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等。
(7) 其他:氯苯那敏(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
2.致白细胞破坏增加的药物(1) 解热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氨基比林、吲哚美辛、保秦松等。
(2) 抗生素:乙氧萘青霉素、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双氯西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氯霉素等。
、地高辛等。
)安定(抗心律失常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地西洋(3)(4) 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等。
(5) 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其他: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三) 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变化的药物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都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这些药物一般均先引起白细胞减少,继而使血小板减少,最后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这是由于白细胞的寿命为4天,血小板为9天,红细胞为120天。
(1)致再生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化学品:氮芥、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甲氧芳芥(甲氧基溶肉瘤素)、阿糖胞苷、硫唑嘌呤、甲氨蝶呤、6-硫鸟嘌呤、阿霉素、柔红霉素、苯、二甲苯、有机砷等。
(2)引起骨髓再生不良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氯氮、氯丙嗪、甲巯咪唑、苯妥英钠、乙氧萘青霉素、乙琥胺、保泰松、吲哚美辛、氯苯那敏等。
(3)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氯噻嗪类、雌激素类、乙醇、瑞斯特霉素、甲苯磺丁脲等。
(4)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这些药物多为半抗原,能附着在血小板膜上的特殊部位,形成药物蛋白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发生免疫作用,致血小板减少。
这些药物有: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水杨酸、非那西丁、抗生素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奎宁、氯喹、洋地黄霉甙、地高辛、奎尼丁、硝酸甘油、甲基多巴、氯噻嗪、百日咳菌苗等。
(四) 能引起出血、凝血时间变化的药物(1) 能使出血时间延长的药物:右旋糖酐、乙酸水杨酸、泛酰乙醇及其衍生物,链激酶-链球菌脱氧核酸酶等。
(2) 使凝血时间延长的药物:抗凝剂、四环素等。
(3) 使凝血时间缩短的药物: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
(4) 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药物:合成性固醇、水合氯醛、氯霉素、氯贝丁酯(冠心平)、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吲哚美辛、甲芬那酸(甲灭酸)、新霉素、羟布宗(羟保泰松)、保泰松、苯妥英钠、奎尼丁、水杨酸类、左旋甲状腺素钠等。
(5) 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的药物:巴比妥类、格鲁米特(导眠能)、维生素K、口服避孕药、灰黄霉素、庚巴比士等。
(五) 能引起血沉变化的药物(1) 使血沉加快的药物:左旋糖酐、甲基多巴、氨基青霉素、三氟哌多(三氟哌啶醇)、维生素K、维生素A、茶碱、羟丙基甲基麦角酰胺等。
(2) 使血沉减慢的药物:奎宁、水杨酸盐、引起血葡萄糖升高的药物等。
(六) 可能引起过敏性血管性紫癜的药物(血小板数与功能正常)非那西丁、阿司匹林、水合氯醛、克尿塞、氯丙嗪(氯普马嗪)、秋水仙碱、香豆素类药、苯海拉明、红霉素、灰黄霉素、碘化物、异烟肼、甲丙氨酯(眠尔通)、土霉素、酚噻嗪类、普鲁卡因青霉素、奎尼丁、磺胺类、已氟吡啦嗪等。
三、药物对尿化学试验的影响(一) 影响尿pH的药物碳酸氢钠(重碳酸钠)、乙酰唑胺(醋氮酰胺)等。
(二) 影响尿糖试验的药物1.引起尿糖假阳性的药物:(1) 引起血糖升高从而继发糖尿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制剂、吲哚美辛、异烟肼。
(2) 引起肾损害的药物:过期四环素。
(3)由于还原作用,与班氏溶液或Cliniest试剂可出现尿葡萄糖假阳性反应,但与Clinistix或Testape试剂无此反应的药物: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头孢噻啶(先锋霉素Ⅱ)、水合氯醛、辛可芬等。
2.引起尿糖假阴性的药物(对酶法、试纸法):抗坏血酸、左旋多巴、非那宗吡啶等。
(三) 引起尿酮体试验假阳性的药物对氨基水杨酸、苯乙双胍(降糖灵)、水杨酸盐、肌醇酯等。
(四) 影响尿潜血试验的药物(联苯胺法)假阳性:溴剂、铜、碘化物、过锰酸化物等。
假阴性:大量维生素C。
影响尿二胆试验的药物) 五(凡能引起肝功能损害、溶血和胆汁郁积的药物,均可导致尿二胆试验结果的改变。
如氯丙嗪、甲芬那酸、非那宗吡啶、氯噻嗪类。
(六) 影响尿17-酮类固醇测定的药物(1)使尿17-酮类固醇增高的药物:氯霉素、氯丙嗪、地塞米松、红霉素、甲丙氨酯、青霉素、非那宗吡啶、酚噻嗪类、奎尼丁、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螺内酯(安体舒通)、夹竹桃霉素、氨苯甲基丁烷二醇等。
(2) 使尿17-酮类固醇下降的药物:氯氮、雌激素、口服避孕药、酚噻嗪类、利血平、甲丙氨酯、丙磺舒、普马嗪等。
(七) 影响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的药物(1)使用17-羟皮质类固醇增高的药物:乙酰唑胺、水合氯醛、氯氮、甲丙氨酯、奎宁、螺内酯、利普马嗪、秋水仙碱、红霉素、夹竹桃霉素、副醛等。
(2) 使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的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酚噻嗪类、利血平等。
(八) 影响儿茶酚胺测定的药物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维生素C、水合氯醛、肾上腺素、甲基多巴、奎尼、四环素族、维生素C族、红霉素、肼屈嗪(肼苯达嗪)、乌洛托品、烟酸等。
(九) 影响香草基杏仁酸(VMA)测定的药物(1) 使VMA增高的药物:阿司匹林、PAS、土霉素、青霉素、非那宗吡啶、磺胺类、愈创木等。
PSP酚甘油醚、唛酚生、.(2) 使VMA下降的药物:普马嗪类、甲基多巴、丙米嗪、氯贝酯(冠心平)、胍乙啶同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十) 影响尿5-羟吲哚醋酸(5-HAA)测定的药物(1)可使5-HAA增高的药物:乙酰苯胺、非那西丁、唛酚生、利血平、愈创木酚甘油醚等;(2)可使5-HAA降低的药物:普马嗪类、丙米嗪、异烟肼、甲基多巴、异丙嗪、乌洛托品等。
(十一) 影响妊娠试验的药物假阳性:氯普马嗪、酚噻嗪等、假阴性:异丙嗪等。
(十二) 引起假阳性尿蛋白的药物具有肾毒性药物如金、砷、锑化物等;影响磺胺基水杨酸试验的药物如头孢吩钠、头孢噻啶、磺胺甲唑、甲苯磺丁脲等。
(十三) 引起尿肌酐改变的药物增加:维生素C(抗坏血酸)、皮质类固醇、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硝基呋喃类等;减少:雄激素与合成性固醇、噻嗪类等。
引起尿钙改变的药物) 十四((1) 使尿钙增多的药物:雄激素与合成性固醇、考来烯胺(消胆胺)、皮质类固醇、二氢类固醇、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注射剂、紫霉素等。
(2) 使尿钙减少的药物:植酸钠、噻嗪类等。
(十五) 引起尿PSP试验假阳性的药物白陶土、镁、亚甲蓝、烟酸、阿的平、奎尼丁、奎宁等。
四、药物对血液生化测定的影响(一) 影响血液尿素氮测定的药物(1) 使血尿素氮增高的药物:水合氯醛、氯霉素、铵盐、磺酰尿素、氨基酚、天门冬酰胺、喹诺酮类、利尿剂、阿昔洛韦、头孢菌素类等。
(2) 使血尿素氮降低的药物:链霉素、氯霉素、吩噻嗪类、生长激素、金制剂和汞制剂、抗炎镇痛药等。
(二) 影响血肌酐测定的药物1、使血肌酐增高的药物:(1)影响检测方法(苦味酸法)使结果增高:呋喃类、维生素C、甲基多巴、左旋多巴、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通过药物毒副反应使肌酐增高:氟烷、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受阻滞剂、抗炎解热镇痛药等。
H2-利福平、奎宁、.2、使血肌酐降低的药物:苯丙酸诺龙(三) 影响血尿酸测定的药物1.使血尿酸增高的药物:(1) 细胞毒性作用使核酸的转化加快的药物:抗代谢剂与肿瘤化疗剂(长春新碱、硫唑嘧啶、白消安、甲氨蝶呤)等。
(2) 使肾清除率或肾小管分泌减慢的药物:各种利尿剂。
(3) 对肾有毒性作用的药物:丝裂霉素等。
(4) 对测定方法有干扰的药物:维生素C、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
2.使血尿酸降低的药物:(1) 使血尿酸生成降低的药物:黄嘌呤氧化抑制剂(如羟吡唑嘧啶)等。
(2) 使血尿酸排泄增加的药物:丙磺舒、辛可芬、促皮质素、双香豆素、利尿剂、噻嗪、乙酰季胺、大量水杨酸盐等。
(3) 其他药物:吲哚美辛、皮质类固醇等。
(四)、影响血清胆红素测定的药物(1)可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药物:由于肝功能受损、胆汁郁积、溶血,如抗疟药、链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