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质变

根本显著变化

矛盾一方 量变 事物 内部矛盾 力量上的增减 矛盾另一方

矛盾双方的斗争还在统一体(度)内进行

主要方面 事物 内部矛盾 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次要方面 统一体(度范围内)破裂 由该事物变成它事物

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看flash 动画:“水变成水蒸气”,说说这一过程中,两种运动发展状态量变和质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程度和深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概念,为下一重点作准备。

3.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引导用多种教学方法探讨理解这一重点。

用课件漫画“我应先吃第七个饼”结合声音讲故事,引导学生得出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一情形 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看动画“水→水蒸气”;积劳成病,来说明。

第二情形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万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观察动画“金钢石和石墨化学结构图”,“田忌赛马”

又举例二十六个字母组成不同的文章,不同音符组成不同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师生共同解释理解

得出结论,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略)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量变量变的辩证关系,知晓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为分析这一规律指导的方法论(给不显著的

变化

我们的启示)打下基础。

三、高潮:归纳方法论,联系实际运用

1、师生共同讨论:量变质变规律指导的方法论(启示)

结合前所学概念理论,分析讨论出方法论,归纳

重视量的积累

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掌握适度原则

2、提问:

如何理解:“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谈谈习惯的养成。

如何以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学习。

如何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指导学生分小组分题讨论,注意提醒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补充,使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的指导,遵循序进原理,挖掘教材深度,而运用方法论由学生讨论学习、生活、国家建设等问题,把全课教学推入高潮,一方面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学习、人生、建设等问题能用正确观点方法论思考,达到整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解决这堂课思想教育这一难点。

四、反馈:加强检测、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1、一幅对联写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砺,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对联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2、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我们不仅强调快速,而且强调优质;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我们不仅强调公有资产数量上占优势,而且更要公有资产质量上的提高。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质变开始的

B、量的变化对事物的飞跃发展比质变作用小

C、任何事物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内容较活的选择题,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

师生共同进行梳理新知

学生把自学时列出的提纲根据一堂课学习后重新整理,梳理新知。

量、质、度的含义及关系

量变、质变的概念运用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生谈谈整堂课学习体会,谈谈对今后学习工作指导。

设计意图:这段小结让学生进行,教师适时点拨,通过梳理新知,谈学习体会,谈本节课的收获,训练学生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巩固强化思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略)

量变和质变

(小课题成果附件)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2011-11-15 14:31:44) 转载▼ 标签: 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趣导入 吹气球比赛: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参加,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二、诱思探究,融会贯通 老师:哲学上把气球由小到大的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称作量变,把爆破这种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称作质变。 多媒体显示: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显然量变与质变是有其差别的,但二者还存在怎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呢?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愚人吃饼》 思考:此人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高中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

高中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启发式教学法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平行班的学生。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

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 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六、教学难点: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一、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教师激情朗诵《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名言。

量变和质变说课稿

导入新课:《荀子·劝学》篇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话说明(ABC ) A、跬步、小流的积累比起千里、江海虽然很小,但却是实现千里、江海等显著性、根本性变化不可缺少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讲授新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在数量、程度等外在规定性上发生变化,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变。我们平时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等就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事物的根本转变。表现为突变、飞跃,我们平常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的破坏,就是事物处在质变状态。 注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质变)归根到底是由于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运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状态。 如,在常压下,当水温在100oC之前,凝聚趋势(矛盾主要方面)大于扩散趋势(矛盾次要方面),水仍然保持原来的液态性质,这属于量变过程;当水温达到100oC时,扩散趋势(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扩散趋势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水的液态变成了水蒸汽的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这就是质变。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为什么? 第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的变化。 地质地理学证明,秀丽的西湖是约两百万年前普通的浅海湾变来的。由于海水对岩石不停地拍打和剥蚀,海湾周围无数江河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海湾里泥沙渐渐增多。先是形成沙嘴,进而连成沙洲,最后变成一片陆地。于是,原来的浅海湾被截断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西子湖出现了。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钟乳、石笋等形成过程也说明此道理。 社会领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有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的认识领域,要形成概念,就必须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反复实践。如,“下笔如有神”(质变)是以“读书破万卷”(量变)为前提的。 议一议:下列格言包含什么哲学原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千丈只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焚。” “伟大出自平凡。” 第二,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A、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引起质变。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知识要一点点地积累。“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氢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只要每次增加一个核电荷,就依次变为氦、锂、铍(pi)、硼、碳、氮等元素。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案

公开课科目:政治 公开课课题: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P65—66) 授课教师:贾文政授课时间:2011年5月13日第2节 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地点:化学实验室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量变的含义 (2)质变的含义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正确看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科学地分析相关社会现象,提高辨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重点】: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方法论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内容 2、这一原理的方法论 二、学习新课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课堂探究:(1)“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提示:(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最后的一粒谷子和最后的一根头发,才导致了谷堆和秃头的生成。 (2)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叫量变,它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它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 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只有努力赢得优势,才能加快发展。 (2)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3、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课堂练习: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每天上午九点就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精力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用脚来回蹭地,日久天长,竞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人们称之为“马克思的足迹”。马克思孜孜不倦40年才成就了这部鸿篇巨著。 试分析“马克思的足迹”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及对青年人成才的启示。 答案:(1)“马克思的足迹”表明了一切事物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会实现事物质的飞跃,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马克思经历40年的潜心刻苦研究,搜集、分析大量材料,才写出名著《资本论》,就说明了这一点。 (3)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变成效国之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须向马克思学习,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德、智、体各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同时要坚持抵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坏思想、坏行为,做到防微杜渐,健康成长。 【本课小结】:略 【巩固提高】:略 【教学反思】:

马哲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马哲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一、量变与质变是什么?(板书) 引例:同学们应该知道庄稼生长的情形,如果你蹲在旁边观察它一天,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生长,甚至第二天,第三天你去看,还是没有丝毫变化,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生长呢?答案当然不是,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只是很不明显,不容易被我们发觉罢了。这种变化就是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如果你两个月后从旁边走过,你会发现过去绿油油的禾苗现在已金黄的一片,显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即将收割了,这种变化是根本的明显的,就是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含义1、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 二、为什么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 1+2+4+8+……2^63+2^64 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故事解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例1::故事赏析——《笨人吃饼》: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于是他连吃了 6 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愚蠢啊,先前的 6 个烧饼都被我白吃了!早知道先吃这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 故事剖析——故事中的笨人不懂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他吃饼吃饱了。其本身就是一口一口吃饼的量的积累过程,吃饱了不仅是最后那半个饼子的作用,而是吃的全部饼子的作用,最后的那半个饼子只不过是由量变到质变发生转化的关节点。——只意识到了质变而没看到量变。 ***得出结论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量变和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和质变》教学设计 吴忠高级中学谢淑玲 [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适用修订本) 思想政治(必修) 二年级(上册) 第四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 [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②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 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2、情感与价值: 本框的学习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下一框题集中进行方法论、人生观方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奠定基础。 3、过程与方法: 通过事例分析、讨论归纳,交流辨析等课堂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典型事例的选举、课件的有效使用,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热情。 [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教具辅助] 自制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在学生讨论与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框题设两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从教学内容来讲本课属于方法论部分,紧紧承接上一节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观的内容从方法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其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在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2)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3)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 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树立自信,增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 (2)在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注重量的积累,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具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难点是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说学情 高二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不断扩大,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并且由于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加速,高二学生具备了探讨更深层次哲学问题的心理基础。对感性材料分析能力

高二政治量变质变原理教案

高二政治量变质变原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觉悟。 学法;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取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我设置了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比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讲导入。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用幻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苟予·劝学》中的片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一、量变与质变(板书) 1.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 (l)什么是量变。(板书)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板书)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 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两种状态。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 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则呈现显著变动的状态。可见量变和质变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板书)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板 提问: 1)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是不是突如其来、凭空发生的? 2)如果没有原于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会有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吗?(此时可出示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请批评指教! 首先,我来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一下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课程标准》 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 发展的形式;运用相关原理,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 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 )觉悟目标 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养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 (2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二、说教法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直观性原则,始终掌握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如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 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 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 难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弄清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掌握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这一基本观点及其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以及自觉的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考虑个人人生问题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先富"和"共富"问题上的思想觉悟的提高。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由于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肚子饿了买大饼吃,吃了一个没有饱,于是吃了第二个,又没有饱,于是又吃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吃到第七个终于吃饱了,他拍着肚子说,早知道吃第七个大饼就能吃饱前面六个大饼就不吃了。这则《笨人吃饼》的故事十分可笑,从哲学上讲就是这个人不知道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板书)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相对静止——连续性(板书) 质变——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绝对运动——间断性(板书) 对100毫升的水在烧杯里加温,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热能逐渐增加,水气不断上升.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里的矛盾双方是扩散趋势和凝聚趋势。水气上升说明水的扩散趋势在加大,但还没有超过凝聚趋势,这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凝聚趋势,所以,水呈现液态,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没有变化,而扩散趋势在不断变化叫量变,即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显著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这种变化是逐渐的,所以又可以称量变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量变包括事物在大小,数量,程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在事物的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这个事物仍旧是该事物。 在水沸腾后,烧杯里的水会下降,这说明水分子的扩散趋势已超过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化,这时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我们把这种事物性质的变化叫质变,即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显著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绝对运动状态;这种变化是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这个事物变成了另一事物,所以又可以质变体现了事物的间断性。 提问:有人说,水变成气,水变成冰,其化学性质并没有变,你是如何理解的? (水与冰的不同是指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只是分子远近的不同而不是根本结构的不同,所以水与冰的化学性质相同,水变成冰是引起了两者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罢了。 水分子凝聚——水变成冰,水分子扩散——冰变成水) 教师总结: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量也有多方面。一定的量变所引起的并不是任意一种质变,而是与之相对应的那种质变。 过渡:《笨人吃饼》的故事中的饿到饱的变化是质变,吃了一个大饼又一个大饼是量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重点)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板书) 任何质的变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如:没有一个接一个吃饼的量变,就没有从饿到饱的质变;没有扩散趋势的不断增加的量变,就没有由水到气的质变。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教案 课题:量变与质变 目的: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教程:【复旧】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今天我们学习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导新】传说,印度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发明人要国王奖励他小麦,第一格摆一粒,第二格摆2粒,第三格摆4粒,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满口答应。 1+2+2的平方+2的3次方+...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这个数字的麦子,大约是400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在2008年内生产的全部麦子。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错误,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懂得量变积累的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量变和质变 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① 的

变化,叫做量变。量变是保持这个事物的② 没有发生改 变的一种变化,可以理解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量变是 事物在③ 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 等方面的变化。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④ 变。质变是由一种事物向另一事物的根本转变, 是事物⑤ 的改变,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 (2)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① 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②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 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和③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又必然会引起质变。④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⑤ 变-⑥ 变-⑦的量变-新的⑧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简单到复杂 , 永不停息地岗前发展的。 4)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 , 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⑨ [归纳分析]: 一、量变与质变

河北教师招聘高中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原理》

河北教师招聘高中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原理》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觉悟。 (二)学法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取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案教学课题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案 【教学课题】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课型】 授新课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教学难点】 1.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感升华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哲学生活第二框题的最后一目的相关内容,与第一目的内容构成本课方法论的整体,即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面一框

题对“发展”的理论学习,为本目的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此教学内容的学习又为下面的方法论以及下一课矛盾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学生的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哲学思维,但是还不够严谨,不能全面的看待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容易迷失方向。 3.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高二学生的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为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缺乏理性分析,过于急于求成。 【教具学具】 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饿汉吃饼》,内容介绍:“饿汉吃饼”,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他觉得没有饱,又一连吃了五个,还是没有饱,于是,便吃第七个饼子,刚吃到一半,便觉得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