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能力方面(1)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是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事例论证学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认识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学案流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①个人从小学到中学的知识积累过程。

②阅读和欣赏《荀子·劝学》篇。

③“田忌赛马”的故事。

④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结构式。

2.思考①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何不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学阶段对中学阶段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荀子·劝学》里的为学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量变与质变 教案

量变与质变 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教案标题:量变与质变教学目标:1. 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和联系。

3. 能够运用量变和质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量变和质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量变和质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量变和质变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 引导学生思考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二、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1. 通过教学PPT,详细解释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示例。

2. 引导学生讨论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帮助他们理解两者的本质差异。

三、应用实例(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个领域(如科学、经济、社会等),并找出该领域中的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其中的量变和质变。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例子,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四、思维方式培养(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量变和质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题,加深对量变和质变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量变和质变的思维方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小论文,要求包括概念解释、区别分析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实例的讨论和练习题的完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通过小论文的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量变与质变 教案

量变与质变 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和区别;•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量变与质变的概念1.1 量变的概念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

在数学中,量变体现为物体的数值上的变动。

1.2 质变的概念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在数学中,质变会导致物体的本质或特性发生改变。

2.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2.1 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区别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主要从事物的数量级变动、增加或减少来考虑。

而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主要从事物的本质或特性发生改变来考虑。

2.2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是密切相关的,在某些情况下,量变可能引起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条件,而质变则通过不断积累的量变过程来实现。

3. 量变与质变的典型案例3.1 量变的典型案例•群体数量的变化: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或减少;•学生成绩的变化:考试成绩的提高或下降;•资金的变化:银行账户存款的增加或减少。

3.2 质变的典型案例•物质状态的变化:水的沸腾变成水蒸气;•物种的演化:从史前时期的恐龙到现代的鸟类;•社会变革:社会从农耕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转变。

4. 量变与质变的实际应用4.1 工程领域在工程领域,很多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比如,通过提高生产线的产量,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增加设备的数量,可以实现生产能力的扩大。

4.2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变化可以通过量变来实现质变。

通过学习时间的增加、学习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4.3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企业的质变可以通过量变来实现。

比如,通过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企业可以逐渐实现由小企业向大企业的质变。

三、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实例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和区别。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共5则)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共5则)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共5则)第一篇: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第三课时导入新课用幻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苟予·劝学》中的片断。

(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 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

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一、量变与质变(板书)1.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l)什么是量变。

(板书)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

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

(板书)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

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

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平行班的学生。

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

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量变与质变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概念;2.了解量变和质变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量变和质变的概念的理解;2.量变和质变的区分;3.应用量变和质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材料:常见的冰、水、蒸汽实验装置。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变化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变化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Step 2 概念讲解(15分钟)1.讲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量变是指物质的数量发生改变,质变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2.举例说明:如水从液态变为冰,只是发生了量变;水从液态变为蒸汽,发生了量变和质变。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1.制作实验装置,将冰加热到水,再将水加热到蒸汽。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思考水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Step 4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讨论该变化是属于量变还是质变,并解释其原因。

2.学生就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Step 5 小结(1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总结。

2.教师进行概念的复习,再次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Step 6 拓展(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科学研究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应用量变和质变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2.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量变和质变实现一些科学目标。

五、教学扩展:1.借助实验和图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和区别。

2.学生可以自行一些相关的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3.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来观察量变和质变。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个概念的区别与应用的小论文。

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际案例,结合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量变质变规律 教案

量变质变规律 教案

量变质变规律教案教案标题:量变质变规律教学目标:1.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

2.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区分量变和质变。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入量变和质变的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物质的量变和质变有什么区别吗?能举个例子吗?”Step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详细解释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并列举相关例子加以说明。

让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例如:“量变是指物质的数量发生变化,而质变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Step 3: 规律探究(20分钟)设计一系列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发现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例如,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活动:实验1: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学生观察水的量变和质变。

实验2:将一块冰放在室温下观察,学生观察冰的量变和质变。

实验3:将一块蜡烛燃烧,学生观察蜡烛的量变和质变。

Step 4: 讨论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变和质变的例子吗?你能解释一下这些例子中的规律吗?”Step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量变和质变的规律,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量变和质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量变与质变的概念。

解释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和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现象。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量变与质变概念和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量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量变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量变的计量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量变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量变的计量方法,包括绝对计量法和相对计量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量变的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量变现象。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量变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质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变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质变的判定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质变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质变的判定方法,包括突变判定法和渐变判定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质变的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变现象。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质变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转化规律。

4.2 教学内容讲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介绍量变与质变的转化规律,包括积累规律和突破规律。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现象。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应用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量变与质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

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

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

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质变
根本显著变化
矛盾一方 量变 事物 内部矛盾 力量上的增减 矛盾另一方
矛盾双方的斗争还在统一体(度)内进行
主要方面 事物 内部矛盾 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次要方面 统一体(度范围内)破裂 由该事物变成它事物
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看flash 动画:“水变成水蒸气”,说说这一过程中,两种运动发展状态量变和质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程度和深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概念,为下一重点作准备。

3.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引导用多种教学方法探讨理解这一重点。

用课件漫画“我应先吃第七个饼”结合声音讲故事,引导学生得出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一情形 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看动画“水→水蒸气”;积劳成病,来说明。

第二情形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万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观察动画“金钢石和石墨化学结构图”,“田忌赛马”
又举例二十六个字母组成不同的文章,不同音符组成不同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师生共同解释理解
得出结论,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略)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量变量变的辩证关系,知晓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为分析这一规律指导的方法论(给不显著的
变化
我们的启示)打下基础。

三、高潮:归纳方法论,联系实际运用
1、师生共同讨论:量变质变规律指导的方法论(启示)
结合前所学概念理论,分析讨论出方法论,归纳
重视量的积累
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掌握适度原则
2、提问:
如何理解:“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谈谈习惯的养成。

如何以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学习。

如何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指导学生分小组分题讨论,注意提醒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补充,使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的指导,遵循序进原理,挖掘教材深度,而运用方法论由学生讨论学习、生活、国家建设等问题,把全课教学推入高潮,一方面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学习、人生、建设等问题能用正确观点方法论思考,达到整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解决这堂课思想教育这一难点。

四、反馈:加强检测、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1、一幅对联写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砺,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对联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2、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我们不仅强调快速,而且强调优质;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我们不仅强调公有资产数量上占优势,而且更要公有资产质量上的提高。

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质变开始的
B、量的变化对事物的飞跃发展比质变作用小
C、任何事物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内容较活的选择题,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
师生共同进行梳理新知
学生把自学时列出的提纲根据一堂课学习后重新整理,梳理新知。

量、质、度的含义及关系
量变、质变的概念运用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生谈谈整堂课学习体会,谈谈对今后学习工作指导。

设计意图:这段小结让学生进行,教师适时点拨,通过梳理新知,谈学习体会,谈本节课的收获,训练学生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巩固强化思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