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六出祁山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六出祁山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六出祁山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六出祁山典故通常是指诸葛亮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出兵向北讨伐魏国,人们将这一军事行动称作是六出祁山。

这个典故并不是出自于正史的《三国传》,而是出自小说家编写的《三国演义》,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大,六出祁山这一典故就被流传下来了。

那么究竟是哪六次出兵呢首先第一次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的时候,派赵云作为疑兵,自己率领主力军攻打祁山,但是由于马谡的原因,这次行动失败了,只好退回汉中。

第二次,同年的冬天,陆逊在石亭这个地方打败了曹休,诸葛亮趁机包围陈仓,也就是陕西宝鸡的西南地区,但是由于作战时间长,魏军的援军赶到了,所以又失败了。

第三次是第二年,诸葛亮攻打魏国,占领了武都和阳平。

第四次是两年后的建兴九年,诸葛亮对战司马懿包围祁山,但是由于刘禅听信谣言,下令其退兵,诸葛亮不得不遗憾退兵。

第五次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了10万大军,联合吴军想要攻打魏国,但是由于吴军败退,诸葛亮方案流产,这次战争也失败了。

最后一次是蜀军进军魏国,但是并非诸葛亮带着,然而,后世的人将这六次合在一起,称作是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典故无论真相如何,但是这些战争的结果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诸葛亮用人的原因,还是说盟友的原因,总之,诸葛亮六次出兵攻打魏国均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这也是这个谋略家一生的遗憾。

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诸葛亮六出祁山很显然失败了,但是后来的军事理论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因为战场上仅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更多的后继力量。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线总指挥无人,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诸葛亮的统治时期,人才匮乏,没有涌现出优秀的作战将领,也没有人能接替诸葛亮的位置,虽然手底下几个将军都是比较能征善战的,但是魏延杨怡等几个人都没有太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能够统领大局,也不能收买人心,诸葛亮对他们不是很放心。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

三一文库()〔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导语:在汉语中,很大一部分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故事或者典故。

这些成语故事或者典故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成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六出祁山,欢迎大家阅读!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典故】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第1页共3页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

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

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

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

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

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

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

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

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23。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以智谋卓越、治国安邦、临危不惧而著称于世。

其中,他六出祁山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第一次出祁山,诸葛亮是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迷惑敌军,为后续的作战做准备。

他在祁山一带布下大量火攻的计谋,利用狂风将火势燃起,使得敌军大惊失色,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计谋,不仅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接下来的战斗积攒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次出祁山,诸葛亮是为了借助地形优势,逼迫敌军主力,使其陷入被动局面。

他在祁山一带布下伏兵,利用地形险要,使得敌军无法轻易突破,从而迫使敌军主力一直停滞在祁山之下,无法发挥其全部实力。

第三次出祁山,诸葛亮是为了打破敌军的包围,突围而出,争取主动。

他在祁山一带精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突围计划,利用敌军对祁山的围困,找准了敌军的薄弱环节,成功地打破了围困,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第四次出祁山,诸葛亮是为了挑战敌军的士气,扰乱其军心。

他在祁山一带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战术,通过放出假消息、制造混乱等手段,成功地扰乱了敌军的军心,使得敌军内部出现了不小的波动。

第五次出祁山,诸葛亮是为了寻找突破口,开辟新的作战方向。

他在祁山一带进行了多次侦察和布点,最终找到了敌军的薄弱点,成功地开辟了新的作战方向,为蜀汉的反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六次出祁山,诸葛亮是为了最终解决敌军的围困,取得全面胜利。

他在祁山一带集结了精锐部队,采取了一系列精妙的战术,最终成功地解除了敌军的围困,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他不仅善于运用兵法,善于抓住敌军的弱点,还善于运用心理战术,扰乱敌军的军心。

这一系列的战术布局,最终为蜀汉取得了关键的胜利,成为了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六出祁山的历史故事

六出祁山的历史故事

六出祁山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

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

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

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

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

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

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的故事在汉语中,很大一部分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故事或者典故。

六出祁山的故事_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的故事_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的故事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

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

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

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

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

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

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

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

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1 / 2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

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

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

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

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

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

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

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

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诸葛亮平定南方,班师回囯不久,魏主曹丕死,孺子曹睿继位。

诸葛亮上《出师表》一遒,于建兴五年出师伐魏。

起初,蜀军接连取胜。

后因魏主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及时擒获孟达,夺取街亭,使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失败。

建兴六年,魏都督曹休被东吴打败,诸葛亮又上《出师表》一遒,起兵30万再次伐魏。

姜维用诈降之计,打败曹真。

魏主用司马懿坚守不出之计,拖住蜀军。

诸葛亮因军中无粮,只得主动退回。

建兴七年,诸葛亮得知把守陈仓的魏将郝昭病重,便暗中出兵袭取了陈仓,接着又袭取了散关。

魏主曹睿急忙封司马懿为大都督,进兵祁山。

司马懿欲偷袭蜀兵大寨,因孔明早有提防,魏兵大败而归。

这时诸葛亮听说张苞身死,昏绝于地,卧病不起,只得退兵回成都养病。

建兴八年,魏将曹真与司马懿引兵40万来取汉中。

当时天降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魏兵不得进。

天晴之后,诸葛亮追袭魏兵,大破曹真。

诸葛亮又与司马懿斗阵,司马懿败阵后坚守不出。

都尉苟安解送稂草误期,被诸葛亮责罚,苟安怀恨投降司马懿,司马懿派他到成都布散流言。

后主疑心,下诏宣回诸葛亮。

建兴九年,诸葛亮将蜀兵分为两班,轮流出师伐魏。

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欲割陇上之麦,见魏军早已提备,便妆神叩退司马懿,尽割陇上小麦。

诸葛亮接连击退了包围卤城的魏兵,粉碎了偷袭剑阁的诡计。

这时李严有书告急,说东吴欲起兵攻蜀。

诸葛亮急忙退回西川。

建兴13年,诸葛亮又发兵30万,五路出祁山。

在渭水打了败仗,损失了万佘人。

诸葛亮只得请东吴出兵攻魏。

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哪知天降大雨,浇灭了熊熊烈火,使走投无路司马懿父子得以逃脱。

司马懿从此坚守不出。

诸葛亮听说东吴兵败,不觉昏倒于地,不夂,便病死军中。

蜀兵全部退回。

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人称《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入物为三绝即称诸葛亮为智绝,称曹操为奸绝,称关羽为义绝。

在这绝之中,以请葛亮的智绝为第一。

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智慧的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赤壁之战与周瑜斗智,二是平定蛮方与孟获斗智,三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斗智。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蜀汉的丞相。

他以睿智的谋略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人物。

其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更是被后人传颂不衰。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发生在蜀汉和东吴交战的时期。

当时,
东吴大将孙权进攻蜀汉,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稳固蜀汉的地位,决
定亲自率领军队前往祁山阻敌。

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果敢
和胆识,更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第一次出征祁山,诸葛亮采取了迂回的战术,成功地打败了孙
权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第二次出征祁山,诸葛亮则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再次击败了孙权的军队。

第三次出征祁山,诸葛亮则采
取了假装撤退的计策,引诱孙权军队深入蜀汉境内,然后对其进行
围剿,最终获得了胜利。

第四次出征祁山,诸葛亮则利用了天气的变化,采取了火攻的
战术,成功地烧毁了孙权的粮草,使其军队陷入困境。

第五次出征
祁山,诸葛亮则运用了水利工程,洪水冲毁了孙权的军营,使其节
节败退。

第六次出征祁山,诸葛亮则化敌为友,与孙权达成了和解,
最终结束了这场战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谋略。

他善于变化战术,善于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使得敌人节节败退,最终达到了稳固蜀汉地位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对于军事战略和谋略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对于军事谋略的生动诠释。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不朽的典范,也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一笔光辉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出祁山的故事
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

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

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

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

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

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

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

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

诸葛亮因初战受挫,
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

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

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

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

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

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

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

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

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

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

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

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

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

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