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血与自体输血描述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1目的明确临床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的内容与要求,促进临床医师科学、合理、有效用血。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是临床科室;执行人员主要为临床医师。

适用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决策输血治疗方案以及对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的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异体输血(a1Iogeneictransfusion):在患者需要时,安全输入与患者血型相同或相容的其他人的血液(全血或成分血)的一种输血治疗方式。

自体输血(auto1ogoustransfusion):采集患者自身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在其术中或术后或紧急情况时,予以回输的一种输血治疗方式。

大量输血(massiVetransfusion):短时间内连续、快速输注大量血液。

通常是指24h内输入的血液总量等于或超出患者全身血容量,或3h内的血液输注量达到受血者自身血容量的50%以上。

4.目标5.1患者每次输血前,临床医师均进行正确评估。

4.2患者每次输血后,临床医师均进行输血效果评价。

5.3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记录规范、完整。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6.1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正确评估,输血后进行效果评价,决策是否需要输血以及制订/调整输血治疗方案。

7.2必要时输血科医师参与评估与评价工作。

8.工作程序9.1输血前准备手术患者手术前临床医师应当了解患者详细的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体格检查(心、肺、肝、肾功能等)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贫血状况、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输血风险,制定适宜的术中备血方案,包括:(1)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自体输血方式,对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手术患者,首选自体输血备血方案,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适宜的自体血采集方案;(2)对无条件实施自体输血的患者,应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制订异体输血备血方案,包括血液品种、血量、预定用血时间等。

10.2输血前评估6.2.1非手术患者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史(输血史、失血情况)与代偿功能、实验室结果,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最适宜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38
血浆
三、 FFP旳不合理应用
FFP和全血一样,具有传播艾滋病、乙 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其他输血传播疾病旳危 险,不合适旳和无效输注并不可取,因为此 种输注只会置患者于严重旳输血传播疾病旳 危险之中,却不能提供任何临床疗效。
39
血浆不合理应用
× 1.与红细胞重组后应用
严重创伤、病情不稳定、出血未被控制旳 休克患者,有人曾主张悬浮红细胞与血小板及 血浆联合输注,以预防大量输注红细胞时凝血 因子被稀释或过分消耗引起旳病理性出血
10g/L(洗脱甘油时损失红细胞较多)
24
红细胞
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 血红蛋白>100g/L,能够不输 ➢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旳贫血
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 龄等原因决定
25
红细胞
36
输血加温器
加温控制在35~38℃
37
血浆
鉴于上述原因:
✓ 大量输血时没有必要常规预防性输注FFP,微血 管出血时应寻找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
✓ 休克应及时复苏治疗、纠正低体温,合理输红 细胞及血小板,使血小板到达50×109/L以上则 是治疗旳关键
✓ 假如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后仍连续出血能够输 注FFP和冷沉淀,以使PT和APTT缩短到正常对照 1.5倍范围内,并使纤维蛋白原浓度至少到达 1.0g/L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红细胞
➢ 血红蛋白<60g/L或Hct<0.2考虑输
26
红细胞
例:患者,男,70岁,无心肺系统疾患,因结肠
癌行手术治疗。 术前血液检验:Hb 117g/L,Hct 0.35 术中失血:500ml 术前术中输血:悬浮红细胞 8U 病程统计输血理由:术中出血 术后血液检验:Hb 140g/L,Hct 0.42

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宋翠 香
( 西 医科 大 学第 二 医 院 , 西 太原 山 山 000 ) 3 0 1
摘 要 目的 : 讨 自体 输 血 在 临床 输 血 中 的作 用 。方 法 : 5 探 对 4例 择 期 手 术 患 者 实 施 术 前 自体 采 血 , 面 观 察 自体 全 采 血 的 优 、 点 。结 果 :4例 患 者 在 术 中 均 回输 白体 血 , 疗 效 果 良好 , 不 良反 应 。结 论 : 缺 5 治 无 自体 输 血 操 作 符 合 安 全 用
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O O ) 蛋 白电 泳 中 A 蛋 白的 降 低 和 ^ 蛋 白 的 升 高 , 以 P C组 为 明 显 , 与 AI 组 .1 。 y 球 也 S 而 H 和 P C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 0 ) B 尸< . 5 。结 论 : PⅢP以 AI 组 为 最 高 , H 组 纤 维 化 较 P C组 和 P C发 生 早 、 H AI B S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工作 人员将 采集 到 的血 液进 行热 合 、 藏处 理 , 所 冷 对
需采 血物 品进行 消毒 处理后 备用 。 者需 要用 血时 , 患 由护 士持 “ 取血 凭证 ” 到血 库取 血 。 由血库 工作 人员 认 真核 对 并填 写 在“ 自体 发 血 ” 上 , 护士 确认 后 本 经
血 、 学 用 血 和合 理 用血 的原 则 , 且 做 到 了 开 源 节 流 , 加 了 血液 的供 应 , 大 了 血 液 的 来 源 。 科 而 增 扩
关 键 词 自体 采 血 ; 染 病 ; 果 传 效
中 图分 类 号 : 5 R4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临床合理用血及输血评估

临床合理用血及输血评估
肠溃疡(内窥镜导入局部注射、喷涂)、角膜溃疡 (滴眼)等
2020/3/31
27
病例1
年青女性,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月"入院 患者近一月来反复无诱因在家自行发现面色苍白,感
头晕乏力,活动后感心慌胸闷,无气急,无胸痛,日 常活动逐渐受限,稍走几步即感明显乏力,曾至当地 医院就诊,予以补血药物治疗,具体诊断及药物不详, 病情无好转,并有逐渐加重趋势,进食后即感恶心, 并呕吐数次胃内容物,无黑便及鲜血便,无呕血及咖 啡样物,无肉眼血尿及酱油样尿 急诊查血常规示“WBC 2.47×109/L,RBC1.08×1012/L, Hb41g/L,PLT 58×109/L” 急诊紧急予以输注新鲜血浆350ml+红细胞悬液3单位
2020/3/31
17
可提供的血液品种
全血类 红细胞类 血浆类 血小板类 白细胞类
2020/3/31
18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在1℃~6℃融化后,分离出大部 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小时内 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含10倍于全血的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FFP) 全血采集后于6~8小时内分离出血浆 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
不均匀渗血 11:49 输血科发血:红悬4U+新鲜冰浆300ml 13:33 危急值 APTT:106.8秒 16:33:02 输血科发冷沉淀:10U(第一次输)
2020/3/31
输血
37
2020/3/31
输血
38
2020/3/31
输血
39
10.20 HB 67g/L HCT 0.21 APTT 84.5秒 渗血不明显 输红悬4U+新鲜冰浆340ml
病病人输血浆,每天或隔天输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献血法》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得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与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得临床输血技术与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得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得技术指导与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与其她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得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得不良反应与经血传播疾病得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得无自主意识患者得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与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得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得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得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得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与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得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与其她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得,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与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得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与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与贴好标签得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们急诊、床号、血型与诊断,采集血样、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篇一:临床输血制度4.18.1.2 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临床输血制度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三、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四、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五、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六、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七、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八、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申请备血。

九、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十、检验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十一、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十二、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

“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十三、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临床科学节约合理用血及措施

临床科学节约合理用血及措施

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措施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紧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如传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以及其他非特异事件的发生等,均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险。

这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不争的事实。

因此,下面就临床外科、骨科、妇科及急诊科等用血大户如何科学节约、合理用有限的血源,达到供需平衡,做一简单的综述。

1 应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出血与输血是临床外科医生经常碰到的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尤其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量也剧增。

初步统计,中国目前每年血液消耗量约1 600吨。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义务献血,但血源紧张依然是外科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血源不足,各地经常发生“血荒”,不少医院相继出现被迫减少或停止手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而另一方面,不合理用血,甚至浪费血资源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因此,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血制品的使用,成为外科临床重要的课题之一。

临床节约用血方案和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减少由于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病毒传播,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将有限而宝贵的血资源用在最急需的患者身上。

2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目前,临床用血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少患者甚至医生都认为血制品可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吻合伤口的愈合,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错误,并有风险存在。

为了改进输血实践,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减少浪费和降低费用,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

在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适度的血液稀释对手术患者是有益的,但是没有必要将血球压积(HCT)提高到“正常值”的水平,HCT 达到30%就不必输入红细胞。

对严重贫学者如Hb低于80 g/L,则应考虑输血。

红细胞中所含的Hb的唯一生理功能就是向组织和末梢器官输送氧以保证代谢的需要。

如何合理用血

如何合理用血

血小板
2、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数低不伴有出血,国外统计占血 小板用量的70﹪),主要用于: 9 血小板<20×10 /L伴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9 血小板<5×10 /L需紧急输注(易发生颅内出血) 侵入性检查:如腰穿、肝、肾穿刺等,血小板要升至 50×109/L(骨髓穿刺例外) 特殊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等手术,血小板最好升 至10的特点及适应证

将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最后加少量生理 盐水即制成 该制品通过洗涤已去除98﹪以上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 该制品主要用于: * 输入全血或含有血浆成分的制品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麻 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 肝、肾功能障碍及高钾血症需要输血病人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 * 理论上输3个单位该制品可提升Hb10g/L(洗涤损失了部分红细 胞)
临床输血的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疾病特别是输血后引起的肝炎和艾滋病时有发生,有
人称之为:“血祸”!

人为差错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根据出现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的时间:即发型和迟发型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免疫介导型和非免疫介导型 按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过敏反应、发热发应、溶血反应、 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败血症等 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
第二十一条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 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 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 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 全。
如何合理用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即使我们用最好的试剂、最科学的方法、 最灵敏的仪器、最优秀的人员去检验,还是有 一段危险期检查不出来。输血只有在不得不用 的时候,我们才选择使用。 ”
2.输血需求量逐年增高 10多年前我国临床用血量约800吨, 2011年
上升到 4 000吨,每年以7 10%的速度递增 。
我国的人均用血量仅为1.6,北京、上海为 5.4,而全球平均为8,美国25.6。血液供求 矛盾将不断扩大。
滤过
浓缩红细胞 回输 贮存 分离 清洗
凝块、异物
破碎红细胞 抗凝药 血小板、游离、组织碎片
* 库血与自体血 红细胞比较
库血
2,3含量

形态及运氧能力 异常 差
变形性及聚集性 下降 增加
抗酸缓冲力

寿命及活力
缩短 差
自体血 高
正常 好 正常 好
好 正常 好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
预计术中失血400以上的无菌手术。其应用范 围: 1)创伤出血:大血管损伤、胸腔内出血、肝破 裂、脾破裂、脊柱外伤等; 2)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 3)骨科:全髋置换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脊柱手术(脊柱融合术、畸形矫正)等;
1 .贮存式自身输血
•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 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 手术期间输用。
贮存式自身输血的适应症
• 一般情况好,择期大手术 • 孕妇 • 严重输血反应史 • 稀有血型 • 为家庭成员供血 • 边远地区
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缺点
• 需要血库储存 • 多次采血,延长术前等待时间 • 有一定风险: • 降低患者术前 • 细菌污染, • 过期可能浪费
神经外科手术血液回收的应用
手术种类:
1)脑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此 类手术出血量大,是最适宜术中血液回收的类 型。
2)良性肿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瘤、听神 经瘤、神经鞘瘤等,对疑有恶性的病例需在回 输时应用白细胞过滤器。
3)恶性肿瘤: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可在开关颅时使用,取瘤期间禁用血液回收 。
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
此类手术出血多,是回收的适应 证。但患者可能有凝血异常。
挤压肝组织可能释放某些酶,有胆 汁等混入的可能,需具体分析、处理。
外伤、出血:
• 宫外孕 • 肺及肋间动脉损伤 • 脾破裂、肝破裂 • 心脏外伤 • 胸腹联合伤 • 肠系膜动脉损伤 • 股骨干骨折、股动脉损伤
血液流出血管外,回收以<24小时为宜
临床合理用血与自体输血描述
一、输血形势严峻
异体输血危险性仍高 输血需求量逐年增高 临床不合理输血仍高
公民的自愿献血率低
1.异体输血的危险性 免疫抑制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的传染病
爱滋病
பைடு நூலகம்()
乙型肝炎 ()
丙型肝炎( )
巨细胞病毒()
梅毒
检测缺陷使输血存致病风险
• 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的时 候就不要输血。
2. 血液稀释
• 麻醉后,抽取一定量自身血,同时 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使血液适 度稀释、↓、减少术中血液有形成份 丢失。
血液稀释的缺点: 操作需一定经验, 需要人员和时间,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和肺水肿。 有较多的禁忌证:
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严重 低蛋白 血症或肝肾功能不全
3 .回收式自身输血
潜在的医疗用血需求会越来越大。大城市、 大医院
3.临床不合理输血率仍高 不合理输血占30%以上
4.自愿献血率低
从全国来看,公民无偿献血的血 源不足。
来自 (2007)的报告,1 000人献血率 如下:
<5
5- 9.9 美部分
非洲
亚洲部分
亚洲部分(包括中国) 拉
5.自己的血是最安全的血
• 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 • 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 防止因大量输血引发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
4)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手术; 5)腹部外科: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等; 6)神经外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原发性癫
痫、脑外伤手术等; 7)其他适合血液回收利用的情况。
禁忌证
1)血液被消毒液、细菌等污染时; 2)回收血液出现大量溶血时; 3)回收血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时(已发生血行转
移等特殊情况除外); 4)伴有败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不适合血液回
术野可能含有骨碎片、骨水泥,尽量避免将上述内容回吸,加大 冲洗液量(1500清洗液清洗250 )。 必要时在回输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将其大部清除。
心血管手术
心脏手术已广泛使用血液回收机。包括: 瓣膜手术、
手术、先心病手术、非手术、动脉瘤手 术等。
心脏手术常伴大量出血,创面大、肝 素化、等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体 外循环的机械损伤、血液与空气的接触 都可导致红细胞的破坏,体外循环结束
• 缓解血源紧张, • 特殊血型, • 宗教信仰, • 大失血, • 突发事件
二. 血液保护的概念

• 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 • 科学合理用血 • 自体输血
•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 •
三.自身输血-血液保护的重 要手段
自身输血的种类
• 贮存式自身输血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 回收式自身输血
收的情况;
骨科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不易止血。 无菌条件好,是应用血液回收机最多的 一类手术。
部分病例回收血中混有较多的脂肪, 将不急用的洗涤红细胞在输血袋内存放10~20, 脂肪滴可在上面形成脂肪层而被弃除。 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的脂肪。
出血快可因抗凝剂相对不足,形成纤维凝块,应加大抗凝剂,纤 维凝块可经过滤清除。
4)闭合性颅脑损伤。对位于静脉窦区的或可能损
神经外科手术的出血特点
1)出血主要在操作临近大血管和静脉窦,以及切 除供血丰富的肿瘤时。快速大量出血时难以准 确止血;
2)开关颅期间,易发生较快较广泛的渗血。
对上述估计可能发生快速大量出血时,应 准备同时使用2-3条吸引器收集出血,并采用3 000容量大贮血罐。必要时可用较大的负压吸引 ,以保证吸引效果。
怀疑血液被细菌、粪便污染和血液严重 溶血者,应为禁忌。
*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 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经抗凝、滤过 、 分离、清洗后,所得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
“血液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要将术中失去的血尽可能 收回来,以减少异体血输入。 什么是最好的血?“自体血”。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流程:
术 野
肝素 盐水
血负压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