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皮类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皮类、叶类、花类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皮类、叶类、花类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皮类、叶类、花类皮类: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处方别名:丹皮、粉丹皮、牡丹皮、花王、洛阳花、花相、木芍药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

处方别名: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加皮、追风使、南五加混淆品: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

杠柳、杠柳皮、香加皮、北五加皮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

处方别名:地骨皮、骨皮、地骨、地仙、苦杞、仙杖、仙人杖、杞根、枸杞根、却老、却暑、山杞子根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

处方别名:青皮、青柑皮、青橘皮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成熟果皮。

处方别名:桔皮、陈皮、广陈皮、陈橘皮、新会皮、广皮、会皮、红皮、柑皮、贵老、橘皮、黄桔皮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处方别名:桑白皮、白桑皮、双皮、桑皮、桑根皮、炙桑皮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处方别名:椿皮、香椿皮、椿白皮、椿根皮、椿芽树皮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处方别名:白鲜、白鲜皮、白先皮、白癣皮、北鲜皮、白羶、白膻、白羊鲜、地羊鲜海桐皮:为豆科植物刺桐、刺木通的茎皮。

处方别名:海桐皮、丁皮、钉桐皮、刺桐、刺楸、刺桐皮、鼓桐皮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果皮。

处方别名:冬瓜、冬瓜皮、白瓜皮、东瓜皮西瓜皮: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外果皮。

处方别名:西瓜皮、水瓜皮、夏瓜、西瓜翠衣、青登瓜、翠衣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处方别名:合欢、合昏、合欢皮、夜合皮、萌葛皮秦皮:为木犀科植物白蜡、苦枥白蜡等的树皮。

处方别名:秦皮、梣皮、北秦皮、苦枥皮、岑皮、蜡树皮、樊槻皮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的树皮或根皮。

处方别名:楝皮、苦楝皮、苦楝根皮紫荆皮:为木兰科植物盘柱南五味子的根皮。

处方别名:子荆皮、紫荆皮、紫今皮、紫金皮姜皮:为姜科植物姜的块茎皮。

处方别名:姜皮、姜衣、生姜皮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处方别名:安石榴、酸石榴、石榴皮、丹若、若榴川槿皮: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茎皮。

常见中草药—皮类

常见中草药—皮类

土荆皮土荆皮Cortex Pseudolaricis(英)Chinense Golden Larch Bark[别名]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

[来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Nelson) Rehd.的根皮或近根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

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簇生,辐射平展,秋后呈金黄色,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扁平,下面沿隆起的中脉有两条气孔带。

雌雄同株;雄球花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

苞鳞大于珠鳞,珠鳞腹面基部有2胚珠。

球果直立,卵圆形;种鳞木质,熟后脱落;苞鳞短小,种翅与种鳞几等长。

花期4—5月,球果11月成熟。

生于山林林缘及杂木林中;多栽培。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采制] 5月剥取根皮或近根树皮,晒干。

[性状]根皮不规则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厚1—5mm。

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而现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较平坦。

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

气微,味苦、涩。

树皮呈板片状,厚约至8mm,粗皮较厚,外表面呈龟裂状,内表面较粗糙。

[化学成份]含土槿皮酸、酚性成分、鞣质及色素。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

用于疥癣搔痒。

外用适量。

白鲜皮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英)Sandalwood[别名]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

根数条丛生。

茎直立,高50-65cm。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叶轴两侧有狭翼。

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

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

树皮类中药

树皮类中药

树皮类中药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树皮类中药的概述
2.树皮类中药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3.树皮类中药的应用
4.树皮类中药的注意事项
5.树皮类中药的发展前景
正文
树皮类中药是指从植物的树皮中提取出来的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树皮类中药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树皮类中药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黄柏、杜仲、牡丹皮、厚朴等。

这些树皮类中药具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化瘀等。

在临床应用中,树皮类中药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病、跌打损伤等。

树皮类中药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在使用树皮类中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避免盲目使用。

此外,有些树皮类中药可能含有毒性成分,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避免过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树皮类中药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树皮类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这为树皮类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的来说,树皮类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1页共1页。

33种皮类中药及别名,药性和功效总结!

33种皮类中药及别名,药性和功效总结!

33种皮类中药及别名,药性和功效总结!根皮类1.丹皮【别名】丹皮、粉丹皮、牡丹皮、花王、洛阳花、花相、木芍药【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药性】苦、辛、寒。

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2.五加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追风使、南五加【混淆品】杠柳、杠柳皮、香加皮、北五加皮【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

【药性】辛、苦,温。

归肝、肾经。

【功效】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3.地骨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地骨皮、骨皮、地骨、地仙、苦杞、仙杖、仙人杖、杞根、枸杞根、却老、却暑、山杞子根【来源】为茄种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药性】甘,寒。

入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4.桑白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桑白皮、白桑皮、双皮、桑皮、桑根皮、炙桑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根皮。

【药性】甘;辛;性寒;肺;脾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5.白鲜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

【来源】白鲜、白鲜皮、白先皮、白癣皮、北鲜皮、白羶、白膻、白羊鲜、地羊鲜【药性】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6.红木香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内风消、土木香、内红消、浙江紫荆皮【来源】五味子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的根或根皮【药性】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

7.姜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姜皮、姜衣、生姜皮【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 Rosc.的栽培品种菜姜根茎的外层栓皮【药性】性凉,味辛。

黄皮——精选推荐

黄皮——精选推荐

黄皮黄皮黄皮,顾名思义,具有黄色的皮,也被称油皮、油梅、鸡皮果、黄淡、黄批、黄弹子、王坛子。

原产我国南方,在中国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黄皮是群众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用途非常广泛,是海南的特产水果。

果实富含糖分、有机酸、果胶、维生素C、挥发油、黄酮甙等。

中文学名:黄皮二名法:Clausena lansium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芸香科属:黄皮属种:黄皮中文名称黄皮英文学名Clausena lansium俗名(中/英) (英) Wampi科属芸香科黄皮(w ampee)芸香科黄皮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小乔木。

又名黄批、黄罐子。

学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原产中国南部,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历史。

中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种植较多,四川、云南也有分布。

高6~10m。

实生树干直立,嫁接树分枝较低,主干不明显。

树皮灰褐色,常有白斑,成年树树皮粗糙,常见纵裂痕。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小叶5~13片,有小叶柄,先端短尖基部偏斜,边缘波浪形或见细齿,叶色深绿,叶脉突起,油泡细密,揉碎后有特殊香味。

花小、黄白色,雌蕊淡绿色,子房有茸毛,果为小浆果,长2~3cm,圆珠形、卵形、心脏形,色黄带褐,果皮黄皮有茸毛、具特殊芳香,种子1-5粒,肾形或长卵形,上黄褐下绿色,种皮有白膜。

黄皮原产亚热带,喜温暖,宜种植在年均温20℃以上地区。

成年树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

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

对土壤适应性强。

中国黄皮地方品种甚多,不少属同物异名。

大抵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

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

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果大皮厚,种子一般3~4粒,也有独核品系,酸甜适中,肉黄白,形如鸡心。

品种有:广东的大鸡心、红嘴鸡心、鸡子黄皮,福建的奎章种、鸡心种、尖尾种,广西的鸡心仔均属此类。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字体:大中小】【打印】一、概述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

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

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一)性状鉴别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特征变化,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

现分述如下: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

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

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状如石榴树皮等。

2.表面: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

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3.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等。

4.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

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

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组织构造:皮类中药构造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

各部位在观察时应注意如下特征: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如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

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中草药别名大全整理

中草药别名大全整理

中草药别名大全整理
中草药是指由天然植物提取出来的药物,具有多种功效,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
药治疗中。

中草药除了有官方的名称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别名。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别名,以供参考。

一、参类
1. 山参
•别名:泡参、洋参、木参、墨参、象背参、花旗参、红参、白参、人参王、天下参王等。

2. 玉竹
•别名:雪莲、白茯苓等。

3. 人参
•别名:朝鲜参,洋参、红参、白参、天人参。

4. 麦冬
•别名:五味子、麦贯、麦穗子、甘草冬、龟甲冬等。

二、花类
1.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龙胆草、垂丝卷须、银花、金冠花、冬花、爬墙花、藤蔓银花等。

2. 桂花
•别名:赤橙花、香橙花、月橘花、金桂花、金花、冠脉木、清液木等。

3. 菊花
•别名:绢菊、野菊花、秋菊、潼关菊、雕刻菊、七仙女等。

4. 天花粉
•别名:白花粉、三白草、滑粉、银鳞草、花铁线等。

三、树根树皮类
1. 当归
•别名:白芷、浇洒、唐洋参、香雪参、福明参、内补当归、乌花欣、血以愁、血毒愁、地面当归、野当归等。

2. 桑树皮
•别名:桑干、桑皮、桑条、桑椹等。

3. 青皮
•别名:陈皮、晒皮、老陈皮等。

4. 黑芝麻
•别名:大富草、养生草等。

四、动物类
1. 龟板
•别名:进香、金蚌、龟钩、龟壳等。

2. 蝉蜕
•别名:蛹蜕、枯蝉皮、蜕虫、蜡茧等。

以上是常见中草药的一些别名,由于中药学门类繁多,别名也难以一一列举。

若要深入学习中草药,建议参考相关专业资料学习。

皮类药材的采收及加工

皮类药材的采收及加工

皮类药材的采收及加工1.海桐皮。

海桐皮又名刺桐皮、鼓丁皮,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燥树皮。

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的功能。

主治风湿麻木、腰腿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可治疗各种顽癣等症。

海桐皮主产于广东、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野生于山谷、山坡、路旁、村边等,夏季采收。

采收时将树砍倒,每隔50cm 长把树皮一圈圈锯断,每圈间用锋利刀纵剥割一刀,深至木质部,再在割口插入刀尖将树皮剥下,趁鲜时削去树皮的棘刺,劈成15~20cm宽的长块,摊放在太阳下晒至足干,然后将数块捆扎成把,或用打绞机压成长方形,用草绳捆绑牢固,置干燥处保存。

商品以足干、板条状,未削净的外皮有短而圆斑形的刺状突起,断面可见纤维,味微辛苦,打绞成捆,无霉变者为佳。

2.地枫皮。

地枫皮又名地枫、粘地枫等,为八角茴香科地枫的干燥树皮。

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能。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等症。

地枫皮主产于广西桂中的都安、大化、马山和桂西的德保、靖西、巴马等县。

野生于石灰岩的石山顶或石山疏林下,夏、秋季采收。

采收时选择生长10年以上的植株,从树干的一侧,每隔15~17cm长将树皮锯断(勿伤其木质部),在两锯口间用利刀纵划,将树皮剥下。

留下一边树皮不剥,待其剥皮的一边长出新皮后,再剥下另一边树皮。

如此剥取,一棵树可进行多次剥皮,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护资源。

剥下的树皮,摊开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若日晒,只能在早晚太阳光较弱时进行).干燥后装入竹篓或麻袋内,放阴凉干燥处保存。

上好的地枫皮应足干,成卷筒状或片状,表面灰褐色,松泡粗糙、色棕红,有纵条纹,气芳香,味涩微甘,嚼之有沙质感,无碎末和杂质。

3.官桂皮。

官桂皮又名野桂皮、山桂皮,为樟科植物银叶樟和三叶樟的干燥树皮。

具有温经散寒、行血活血的功能。

主治感冒风寒、胃腹冷痛、痛经、风湿关节疼痛;外治跌打损伤、骨折等症状。

官桂皮主产于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野生于山区斜坡和山林中。

夏、秋季采收。

采收时把树砍倒,砍去细枝,按50cm 长一段,将树干皮及粗枝皮一圈圈锯断,再用利刀在每段树皮间纵割一刀至木质部,插入刀尖将树皮慢慢剥离,取下摊在太阳下晒至足干,扎成把装入竹篓内,置干燥处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荆皮土荆皮Cortex Pseudolaricis(英)Chinense Golden Larch Bark[别名]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

[来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Nelson) Rehd.的根皮或近根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

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簇生,辐射平展,秋后呈金黄色,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扁平,下面沿隆起的中脉有两条气孔带。

雌雄同株;雄球花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

苞鳞大于珠鳞,珠鳞腹面基部有2胚珠。

球果直立,卵圆形;种鳞木质,熟后脱落;苞鳞短小,种翅与种鳞几等长。

花期4—5月,球果11月成熟。

生于山林林缘及杂木林中;多栽培。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采制] 5月剥取根皮或近根树皮,晒干。

[性状]根皮不规则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厚1—5mm。

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而现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较平坦。

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

气微,味苦、涩。

树皮呈板片状,厚约至8mm,粗皮较厚,外表面呈龟裂状,内表面较粗糙。

[化学成份]含土槿皮酸、酚性成分、鞣质及色素。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

用于疥癣搔痒。

外用适量。

白鲜皮白鲜皮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英)Sandalwood[别名]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

根数条丛生。

茎直立,高50-65cm。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叶轴两侧有狭翼。

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

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

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

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

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采制]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状]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O.2-O.5mm。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

气膻,味微苦。

[化学成份]含白鲜碱(dictamine)、茵芋碱(skimmianine)、崖椒碱(γ-fagarine)、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用量4.5—9g。

地骨皮地骨皮Cortex Lycii(英)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别名]杞根、地节、红月坠根、狗奶子根。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

[植物形态]灌木,高1—2m。

枝细长,常弯曲下垂,有刺。

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卵状菱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0.5—1.7cm。

花1—4朵簇生于叶腋;花萼钟形,3—5裂;花冠漏斗状,淡紫色,5裂,有缘毛,雄蕊5,花丝基部密生白色柔毛;子房2室。

浆果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5-15mm,红色。

种子肾形,棕黄色。

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田野向阳干燥处;有栽培。

主产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制]全年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根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

筒直径0.5-2cm,厚1-3mm。

外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交错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较厚,土黄色;内层类白色。

微有香气,味稍甜。

[化学成份]根皮含甜菜碱(betaine)、枸杞酰胺(lyciumamide)、β—谷甾醇、柳杉酚(sugiol)、蜂蜜酸(melissic acid)、亚油酸和桂皮酸。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败血。

用量9—15g。

[附注]同属植物宁夏枸杞L. barbarum L.的根皮,亦作地骨皮用。

肉桂肉桂Cortex Cinnamomi Cassiae(英)Cassia Bark [别名] 玉桂、牡桂、菌桂、筒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芳香。

树皮灰褐色,幼枝有四棱,被灰黄色茸毛。

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离基三出脉;具叶柄。

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片6,白色;能育雄蕊9,3轮,内轮花丝基部有腺体2,子房卵形。

浆果紫黑色,椭圆形,具浅杯状果托。

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次年2~3月。

多为栽培。

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采制] 多于秋季剥取栽培5~10年的树皮和枝皮,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浅槽状或卷筒状,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横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细皱纹;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脆,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淡黄色线纹(石细胞带)。

气香浓烈,味甜、辣。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苯丙酸乙酯、桂二萜醇(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

[性味]性大热,味辛、甘。

[功能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

用量1~4.5g。

杜仲杜仲 Cortex Eucommiae(英)EucommiaBark [别名] 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 Oliv.的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树皮、叶、果折断后有银白色细丝。

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或黄褐色,有皮孔,髓片状。

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脉上有毛。

花单性,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单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丝极短;雌花子房狭长,顶端有2叉状花柱。

翅果扁薄,狭椭圆形,长约3.5cm。

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

主产四川、陕西、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甘肃、湖南、广西亦产。

[采制]4~6月剥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性状]树皮板片状,少数为卷片,厚1~7mm。

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较薄者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

质脆,折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

[化学成份]含杜仲胶、杜仲甙(olivil)、京尼平(genipin)、有机酸、维生素C及微量生物碱。

[性味]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用量6~9g。

牡丹皮牡丹皮Cortex Moutan(英)Tree Peony Bark[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 0cm,3裂近中部,裂片上部3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2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下面有白粉,中脉有疏毛或近无毛。

花单生枝顶,萼片5;花瓣5,或重瓣,白色、红紫色或黄色,倒卵形,先端常2浅裂;雄蕊多数;花盘杯状,红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密生柔毛。

蓇葖果卵形,密生褐黄色毛。

花期5—7月,果期7—8月。

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

[采制]采伐木材后,锯成段,除去边材,阴干。

刨片,或劈碎生用。

[性状]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长5—20cm,直径0.5-1.2cm。

外表面褐色或黄褐色,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显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脆,断面较平坦,粉性,淡粉红色。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化学成份]含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挥发油。

[性味]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行瘀。

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仆伤痛。

用量6-12g。

苦楝皮苦楝皮Cortex Meliae(英)Chinaberry-Tree Bark[来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皮和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

树皮纵裂,幼枝被星状柔毛。

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边缘具深浅不一的钝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仅沿脉有白毛。

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裂,被毛;花瓣5,淡紫色,外面被毛;雄蕊10;子房上位,4—5室。

核果近球形,直径1-1.5cm,黄棕色,有光泽。

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田野或栽培。

产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采制]春、秋季割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性状]树皮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

无臭,味苦。

[化学成份]含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kulactone)、苦楝萜醇内酯(kuloactone)、苦楝皮萜酮(kulinone)、苦楝萜酸甲酯(methyl kulonate)、川楝素(toosendanin)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驱虫疗癣。

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用量4.5—9g。

[附注]商品苦楝皮还包括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皮或根皮。

厚朴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英)Twolobed Officinal Magnolia Bark[别名]重皮、赤朴、油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 Wils.的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树皮淡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