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PPT

合集下载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件(20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件(20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

一九四六年三月,战后的第一个春天,肖洛霍夫在顿河的渡口, 遇见一个领着一个几岁男孩子的中年男子。这个男人在等渡 船的时候,向肖洛霍夫讲述了自己艰难坎坷的一生。他在战争 中失去了一切亲人,这个小孩子也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他认他 做自己的儿子,他们相依为命,重新走上了人生的旅途,去开拓未 来的生活。
这个故事震撼了肖洛霍夫的心灵,使他久久不能平静。他回到 维约申斯克区委会,对同志们说,他一定要把这个男人的故事写出 来.可是他没有立即执笔,他似乎在思考什么。十年过去了,肖洛霍 夫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作品以后,似有所感,他只用了一 个星期的时间,身不离案地迅速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人的命运》 (又译《一个人的遭遇》),并把它发表在一九五六年除夕和一九五 七年元旦的《真理报》上。小说发表后受到苏联读者的热烈欢迎. 海明威也从大洋彼岸打电话给肖洛霍夫,表示祝贺。
索科洛夫的叙述明显地带有口语化和对话色彩, 他每叙说自己一个遭遇的同时,都要对“我”发 出一番感慨。
• 嗐,再有,老兄,当我跟首长谈话的时候…… • 你瞧,法西斯的俘虏营把我们弄得怎样啦…… • 嗐,也不知道我怎么会像孩子那样吹起牛来的。 • 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 • 唉,但愿老天爷不要让人家也收到这样的信! • 就是这样。 • 原来,两年来我是一直在跟死人谈话呐?! • 一句话,各方面都比做老子的行多啦。 • 唉,老兄,就像此刻看到你一样清楚。 • 难道回伏罗尼士吗?决不! • 呐,就是在沙地上玩着的那一个。 •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 • 老兄,你以为关于皮大衣,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
肖洛霍夫以全新的角度处理了“人和战争”的矛盾冲突。在苏共 20大以后,赫鲁晓夫指出“战争除了带来眼泪,带来破坏和毁灭人 们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珍贵财富以外,不会带来任何东西。”肖洛霍 夫就是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写作的,他说:“任何战争都不能创造任 何东西,战争就是破坏者。”他还说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反面人物, 唯一的一个反面形象就是战争。战争使得勇敢的战士淌下“吝啬而 伤心的男人的眼泪。”这就是索科洛夫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ppt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ppt课件

其他人物形象刻画
反派角色
与主人公形成鲜明对比, 展现出邪恶、自私等负面 特点。
配角形象
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衬 托主人公的形象。
群像描绘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 展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 杂性。
人物关系解读
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和 影响,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成因。
人物关系的意义
故事情节梳理
战前生活
介绍索科洛夫战前的 生活状态,包括他的 家庭、职业和社会环 境等。
战争爆发
描述战争爆发时索科 洛夫的遭遇,他如何 被卷入战争,失去了 家园和亲人。
俘虏经历
详细叙述索科洛夫在 俘虏营中的生活,他 如何与其他俘虏相处 ,共同面对困境。
逃脱与重逢
讲述索科洛夫如何逃 脱俘虏营,并在路上 遇到其他幸存者,他 们相互扶持,共同寻 找出路。
类似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追风筝的人》
01
通过阿富汗两个少年的友谊和背叛,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冲突与
法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展现
了拉丁美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飘》
03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女主角斯嘉丽在逆境中的坚韧
和成长,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或研究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遭遇的主题和意 义。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参 与志愿服务等,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使文章 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

【参赛课件】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共21张PPT)

【参赛课件】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共21张PPT)

心就轻松变软 领养凡尼亚
妻女炸死 穿心的悲痛
儿子牺牲 埋葬最后欢乐
车祸撞牛 悲愁的心
从以上经历与遭遇中,我们看出索科洛夫在性格中有哪 些闪光点? 找出在小说中能体现这些闪光点的细节描写并体会。
坚毅:遭遇凄苦仍顽强活下去 温情:对儿子及凡尼亚的爱 小说中与索科洛夫遭遇相似的还有哪些人? 凡尼亚 索科洛夫的朋友
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的坚毅与温情也 是俄罗斯千千万万人民的民族性格,迎来战争后的春 天,勇敢面对失去亲人后的生活,他是一群人的代表, 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以“一个人的遭遇”为题,是因为这个人的遭遇和他的 性格具有代表性。
反 对 战 争 维 护 和 平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 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 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 人。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 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在废墟中哭泣
1100万人死 于集中营
为何有如此多的人与索科洛夫的遭遇相似 而作者仍以“一个人的遭遇”为题?
奔赴前线
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饿 死 近
勒 城 下 , 开 始 万 了 人 长 。 达 900 天 的 围 困 。
1941 6
年 月 德 国 法 西 斯 兵 临 列 宁 格
70
青 年 被 法 西 斯 枪 杀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战场上
战争的本质就是破坏,对一切的破坏。
累 累 尸 骨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苏联】肖洛霍夫
1926年,肖洛霍夫 开始构思长篇小说《静 静的顿河》,花了14年 时间创作完成。 1941年卫国战争爆 发,肖洛霍夫作为随军 记者立刻投入战斗。先 后创作了《在顿河上》、 《一个人的遭遇》等小 说。 1965年,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05
社会支持与资源整合
Chapter
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明确家庭成员在提供支持中的角色和责任,如提供情感支持、生 活照料等。
家庭沟通与交流
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共同 应对困难。
家庭资源的整合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经济、人力、社会关系等,为遭遇困难的家 庭成员提供帮助。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个人遭遇的实例分析 • 遭遇对个人的影响 • 应对遭遇的策略与方法 • 社会支持与资源整合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介绍一个人的遭遇对其人生轨迹 的影响,引发听众对人生经历的 思考。
目的
通过分享一个人的具体遭遇,使 听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起 伏和变化,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 训。
了解政府相关政策,如社会保障、救助政策等,并合理利用政策资源。
02
法律法规的保障与维护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寻求法律援助和支持。
03
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与相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政策的落
实。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个人遭遇课件的意义与价值
呈现个人经历
培养心理韧性
学会从挫折中恢复,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 力。
有效沟通技巧
1 2
倾听与理解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对方立场和感受。
表达清晰明确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
避免冲突升级
掌握情绪管理技巧,避免在沟通中引发不必要的 争执。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课件
和文学借鉴。
04
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和成长,展 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 精神风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2024/1/24
6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024/1/24
7
故事情节梳理
战争爆发
描绘战争对主人公 生活的巨大影响。
重返家园
描述主人公战后回 到家乡的复杂心情 。
2024/1/24
17
独特语言风格运用
2024/1/24
生动形象的比喻
01
作品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和情感具象化,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富有节奏感的叙述
02
作品的叙述语言富有节奏感,长句短句相间,整散结合,使得
整个叙述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幽默与讽刺的交织
03
作品在揭示战争残酷和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不乏幽默与讽刺的
对人性的思考
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和思考 ,引导人们反思自身行为 ,追求更高尚的道德境界 。
13
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
1 2
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战争中,一个民族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 敌,彰显出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 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文化传承,一个民 族能够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人物
包括索科洛夫的妻子、战友等,通 过他们的形象塑造,展现了战争对 普通人的深重影响。
9
叙事风格与技巧
01
02
03
04
现实主义叙事
故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 而深刻地描绘了战争带给普通
人的苦难和悲痛。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ppt精品课件22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ppt精品课件22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 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 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 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 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 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 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 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 “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 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相逢何必曾相识
受 尽 摧 残 而 心 地 善 良
【 苏 联 】 肖 洛 霍 夫
一 个 人 的 遭 遇
索科洛夫的遭遇
及情感变化? 激动极了 成功逃亡
悲“喜” 人生!
喜气洋洋 找到儿子 轻松变软 领养孤儿
受伤 被俘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出了车祸
穿心悲痛 埋葬欢乐 悲愁的心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我的眼泪 在心里干枯了” (P36 § 9) 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 住了” (P37§15) “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 透了……” (P40 § 26) ,“能及时的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 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 眼泪” (P41 )
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据不完全统 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 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 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 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 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祷吧!
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2.借鉴本文描写泪水的写法,把文 中的“我”在弹坑前的画面扩展成 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出车祸 穿心的悲痛 埋葬欢乐 悲愁的心
片段分析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索科洛夫——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 形容
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一遭遇写得如此详细呢
人物形象
索科洛夫
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 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 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 风暴抛到异乡的沙 子……什么东西在前面 等着他们呢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 关押在集中营里 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 纳粹士兵带走了 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身边 人们 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 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 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 人们沉默着流泪了 后来;他们就骗小女孩说;你的 妈妈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 小女孩相 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她的儿 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 营吹拂
苏联肖洛霍夫
一个人的遭遇
学习目标
1研读 探讨作品;了解人物的 遭遇和心灵世界
2借助形象;正视战争 反思战 争;珍视和平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984;苏联当 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 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 《静静的顿河》 《被开垦的 处女地》 《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肖洛霍夫因为他在描 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 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 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 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希望看到妈 妈从远处走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 一天清晨;纳粹士 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 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 埋葬在这里 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 声音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ppt课件

亲人的深切怀念。
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03
通过主人公在战后的生活状态,表现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
追求。
经典语句欣赏与启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和平。
“我不能抛下他们,我要和他们在一起。”
这句话展现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启示我们在困境中要坚守信念, 勇于担当。
肖洛霍夫的作品《一 个人的遭遇》正是这 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之一。
文学上出现了以描写 战争和人民苦难为主 题的“战争文学”流 派。
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
01
02
03
04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著名作家,出生于顿河地
区一个磨坊主家庭。
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 作家联合会(拉普),同年发
战争改变个体生活轨迹
战争可能迫使个体离开家园,失去亲人朋友,面临生活重建的困难。
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人性光辉
01
02
03
保持善良与同情心
在困境中,依然要关注他 人的需要,尽己所能提供 帮助。
坚定信念与勇气
面对困境,要有坚定的信 念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 克服困难。
积极乐观的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看 到困境中的希望和可能。
人物关系图谱分析
索科洛夫与家人的关系
索科洛夫与家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他们的离世对 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也是他战争中痛苦经历的重要组成部 分。
索科洛夫与凡尼亚的关系
索科洛夫与凡尼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救赎的关系 ,凡尼亚的出现让索科洛夫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
索科洛夫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在月夜, 就着月光舔舐伤口,这样,疗伤效果很好。 在人世间呢,不也一样吗?白天,我们往 往带着很多面具跳舞,而每个夜晚来临时, 那便是我们心灵生活的开始。你会检点白 天所做的一切,你可能会忏悔、忧伤、思 索……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秋夜听了琵琶 女的弹奏后,“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我 们的索科洛夫呢,每个夜晚,都要独自舔 舐伤口,泪湿整个枕头,泪为谁而流—— 为亲人而流,为战争而流!
• 照应前文索科洛夫天天夜里梦见死去 的亲人而泪湿枕头的情节。 • 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全苏联的普通家庭 带来的不幸遭遇和难以恢复的创伤。
结尾的艺术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悲悯的心情 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不想 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 让不幸的儿童保持一颗童心。 作者心愿的抒发: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战 火……
• 这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这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 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 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 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片段分析
• 索科洛夫以一种什么样的口吻谈到自 己的儿子?作者为什么又写到他“老 头儿的梦想”? • 骄傲、欣慰。 • 索科洛夫“老头儿的梦想”反映了他 对和平安宁的战后生活的憧憬,这与 下文突然接到儿子战死的噩耗形成强 烈反差,突出了战争带给俄罗斯人民 的苦难。
正文部分:
字音字形
着想 哽咽 勋章 耽搁 绞痛 梗概 zhá o
gěng 邂逅 yè
嗜好 dān 胡诌 jiǎo 吝啬
xūn
如鲠在喉 gěng gà i 狼吞虎咽 xiè hòu 狙击手 shì 一撮盐 zhōu 小雏儿 lì n sè
gěng yà n

cuō
chú
浏览课文,完成以 下问题。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小说 在苏联广播时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 泪眼模糊;它传到我国后,也使多少人泪飞如雨, 译者也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 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 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 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 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 国战争开始了。
卫 国 战 争 时 期 的 苏 联 战 士
围 困 。 城 内 饿 死 近
一 个 人 的 遭 遇
肖 洛 霍 夫
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 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 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 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 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苏联 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 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去感受 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 个磨坊主家庭,曾参加四年的 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 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 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 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 (1926年开始构思,花了14年 时间创作完成)获得1965年诺 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 《钦差大臣》;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
战争 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
战争 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 战争 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
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
熟悉课文前情梗概 :
• • • •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 1942 年)受伤被俘,智擒德军上 校,回到队伍,成功逃亡。 • ……
问题三
人物形象——索科洛夫这是一个 逼真朴实的英雄形象,他没有光彩夺 目的外表,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论,甚 至也没有轰轰列烈的事迹,他只是一 个在战争中挺过来的普通人。他身上 有三种朴素无华而又珍贵无比的东西: 坚毅、尊严与温情。凭着这三样东西, 他让人在一曲悲凉沉郁的命运交响乐 中,听到雄浑激越的战士歌声。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找出描写索科洛夫心理活动的句子: 索科洛夫——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 光明些了。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 法用言语来形容!
作者为何要将这一遭 遇写得如此详细呢? 索科洛夫从战争的 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 机。
• 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 弹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 中这样的情节还有一些,请再举一例。 • 从俘虏营逃回后却得到家破人亡的消 息。 • 收养凡尼亚后刚过上安宁的生活却又 出了事故。
• 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 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
• 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 里干枯了” • 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 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 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 给泪水浸透了”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 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性格特点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 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人 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 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 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
美军对巴格达进行了新一轮轰炸
文本研习,质疑探讨:
儿子牺牲: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了 邻养凡尼亚: 轻松光明 看凡尼亚睡觉: 快乐极了 梦见死去的亲人: 收缩和绞痛
索 科 洛 夫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问题二
他有怎样的遭遇呢?
兴奋激动 成功逃亡 重燃希望 心就轻松变软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受伤 被俘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穿心的悲痛 埋葬欢乐
出车祸 悲愁的心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 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 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 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 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 以后的生活,为他们设计 结局。
敲响和平的钟声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有地方战火纷飞,仍有 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 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 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 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一起为和平祈祷吧!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 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 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 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 人使得这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 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 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 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而 凡尼亚自从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息,但索科 洛夫却有怎样的表现?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 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 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
流泪)
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
子一把)
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
子的将来) ……战争给人心灵带来的 是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 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 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补充资料:
战当 争生 的命 意不 义再 何拥 在有 ?时 ,
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作者是如何描写凡尼亚的? 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 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希特勒的入侵,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了无法 描述的灾难。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 远远不只索科洛夫一个人,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到 了受害,苏联人民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 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索科洛夫 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 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 人”。
宁 格 勒 城 下 , 开 始 了 万 长 人 达 。 天 的
年 月 德 国 法 西 斯 兵 临 列
1941 6
70
900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
青 年 被 法 西 斯 枪 杀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 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 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 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 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 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1、文章包括几部分 内容,找出描写主人公 心情的句子。 2、理清情节:索科 洛夫有哪些遭遇? 3、概括人物性格。
问题一
一 个 人
家 庭 的 毁 灭
领 养 儿 子
逃出战俘营: 激动极了 家里没有回信: 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邻居来信: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探望老家: 难受极了,穿心的悲痛 找到儿子: 喜气洋洋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14年8月—— 1918年11月): • 军人857万人;平民830万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39年9月—— 1945年8月): • 军人1704万人;平民2453万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 • 动用军事力量2200万人;伤亡约3000万人(一半 以上为平民)。 •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
第二次世界打战使人类 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 40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参 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 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 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 人,中国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 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苏 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 亡约3500万人,是历次战争 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死 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