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熟悉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3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原理:硫酸铜的分析方法是在样品中加入碘化钾,样品中的二价铜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能被碘化钾还原,而生成难溶于稀酸的碘化亚铜沉淀。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化学反应为:2+-22-2--223462Cu + 4I = 2CuI + I I + 2S O = S O + 2I矿石和合金中的铜也可以用碘量法测定。
但必须设法防止其他能氧化-I 的物质(如-3NO 、3+Fe 等)的干扰。
防止的方法是加入掩蔽剂以掩蔽干扰离子(比如使3+Fe 生成3-6FeI 配离子而被掩蔽)或在测定前将它们分离除去。
若有As (Ⅴ)、Sb (Ⅴ)存在,则应将pH 调至4,以免它们氧化-I 。
间接碘量法以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一般含有少量杂质,比如S 、Na 2SO 3、Na 2SO 4、Na 2CO 3及NaCl 等,同时还容易风化和潮解,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故配好标准溶液后还应标定其浓度。
本实验就是利用此方法测定CuSO 4中铜的含量,以得到CuSO 4试剂的纯度。
试剂与仪器Na 2S 2O 3·5H 2O ;Na 2CO 3(固体);纯铜(99.9%以上);6 mol ·L -1HNO 3溶液;100 g ·L -1KI 溶液;1+1和1 mol ·L -1H 2SO 4溶液;100 g ·L -1KSCN 溶液;10 g ·L -1淀粉溶液电子天平;碱式滴定管;碘量瓶 实验步骤 0.05 mol·L -1Na 2S 2O 3溶液的配制:称取12.5 g Na 2S 2O 3·5H 2O 于烧杯中,加入约300 mL 新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加入约0.2 g Na 2CO 3固体,然后用新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1 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在暗处放置1~2周后再标定。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硫酸铜是深蓝色结晶,化学式为CuSO4·5H2O。
可溶于水,水溶液呈淡蓝色。
经静置或加热可以析出水分,使溶液变浓。
碳酸盐、氢氧化物、氢氧化铵等可使溶液中的铜析出,形成氢氧化铜、碳酸铜等。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电磁加热器、三角漏斗、滤纸、玻璃棒、热手套、移液管等。
实验操作:1 将一个干净的烧杯称重,记下质量。
2 取适量硫酸铜,加至烧杯中,注意记录加入的体积和质量。
3 将烧杯放置在电磁加热器上加热,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沸腾。
4 在铜离开溶液表面时继续加热10分钟,以使水蒸发,浓缩溶液。
5 在溶液冷却后加水,尽量将浓缩的铜溶液转移到带刻度的烧杯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6 用三角漏斗、滤纸除去沉淀物,注意洗涤。
7 将含铜的滤液从滤纸中滴入加有适量的氨水的烧杯中,加至中性。
8 在氢氧化钠看出现碱性的过程中慢慢加入硝酸银,继续加滴,直到溶液呈现褐色,此时溶液中的铜中含有淡褐色的银锈。
9 用滴定管加入2-3滴却伯溶液,清晰了银锈现象。
10 对比淡褐色银锈的颜色,用计算机计算出铜含量。
11 清洗使用的玻璃器具并清理实验台。
实验数据记录:1 烧杯质量2 硫酸铜的体积和质量3 滤纸的质量4 氨水的量5 普通硝酸银的用量6 却伯溶液的用量实验结果:2 滤纸:0.531g。
3 氨水的量:1-2滴。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出硫酸铜中铜的含量为5.5%。
实验结论:硫酸铜溶液中,铜含量为5.5%。
实验中,加热硫酸铜溶液可以加速溶液的浓缩,从而方便实验的进行。
在控制好加热时机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加热,否则会使得溶液中的铜发生氢氧化反应,并使质量计算结果产生误差。
滤液中的铜溶液需进行中和处理,以使其中的铜得以析出,便于进一步操作。
在进行铜的中和处理和滴定过程中,必须精确地控制滴液的数量和速度,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3.培养实验操作的仔细、严密和精确。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可以与巯基乙酸钠(又称为巯基乙酸钠盐)生成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紫外吸收峰值为780nm。
按比例测量络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计算出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分光光度计、天平、移液器、烧杯、比色皿等;药品:硫酸铜、巯基乙酸钠、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将分光光度计预热10分钟;(2)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铜标准溶液,用硫酸铜和硫酸溶液配制;(3)按比例配制不同浓度的巯基乙酸钠溶液;(4)用硫酸溶液清洗烧杯、比色皿等仪器。
2.测定实验样品(1)取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转移到干净的烧杯中;(2)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稀释;(3)加入适量的巯基乙酸钠溶液并充分搅拌;(4)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标定容量;(5)取标准比色皿,清洗干净并标定容量。
3.浓度测定(1)设置分光光度计波长为780nm,进行零吸光度调零;(2)取一定体积的标准铜溶液,转移到标准比色皿中;(3)将标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4)取实验样品溶液,按照上述操作进行测量吸光度。
五、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各浓度标准铜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根据实验样品测量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找到相应的浓度,即为实验样品中铜的浓度。
六、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的误差: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设置和调零操作的准确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实验药品的误差:标准铜溶液和巯基乙酸钠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过程中的误差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实验操作的误差:取样体积、加入试剂量、搅拌均匀程度等操作操作不准确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硫酸铜中铜的含量。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硫酸铜中的铜含量,掌握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SO4。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铁离子和硫酸铜的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铁离子的浓度来计算硫酸铜中铜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烧杯等。
2. 准备标准溶液: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一定体积,得到已知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3. 预处理样品: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溶解,使其完全溶解,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一定体积。
4. 滴定反应:取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铜样品,使反应发生。
同时,将滴定管中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以滴定管滴加到反应体系中,直至反应终点。
终点判断为反应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5. 计算结果: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硫酸铜中铜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三次测定,并计算出平均值。
结果显示,硫酸铜样品中铜的含量分别为0.125mol/L、0.123mol/L和0.124mol/L,平均值为0.124mol/L。
实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试剂的纯度: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的纯度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验中应尽量选择纯度较高的试剂,并进行试剂的标定。
2. 操作技巧:实验中的操作技巧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滴定过程中,滴定液的滴加速度、滴定管的晃动等因素都会对滴定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和细致。
3. 仪器的精度: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的精度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称量试剂和容量瓶定容时,仪器的精度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中应选择精度较高的仪器,并进行仪器的校准。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出硫酸铜中铜的含量为0.124mol/L。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以下列举两种常见的方法:
1. 比色法:将已知重量的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胺作为显色剂,在酸性条件下混合均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铜标准溶液进行比色,可以得出样品中铜的含量。
2. 高温灰化法:将一定重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预先称量的白细砂中,用喷灯加热至干燥,然后继续加热至700℃,以使硫酸
铜分解,得到称量精确的铜氧化物。
再将氧化物与硼酸混合,加热至1000℃,使氧化物完全转化为铜。
经冷却后,用20%
的硫酸溶液溶解残渣,以二乙二胺四乙酸钠为络合剂,用乳化剂乳化,然后用浑浊度测定法测定铜的含量。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使用前需要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最好是多次重复实验并进行平均计算。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ppt

在酸性溶液中,Cu2+ 与过量KI反应生成碘化亚铜沉淀,
2Cu2+ + 4I === 2CuI + I2
I2 + I === I3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 ,由此可计算出铜 含量。 I2 + 2S2O32- = 2I- +S4O62-
由于碘化到达之前加入硫氰酸钾,使CuI沉淀转
化为溶度积更小的CuSCN沉淀。 CuI + SCN === CuSCN + I CuSCN不吸附I2,从而使被CuI吸附的那部分I2释 放出来,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 2.药品: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铜含量的测定硫酸铜中铜含量的计算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硫酸铜含量的测定硫酸铜浓度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测定硫酸铜晶体黄铜中铜锌含量的测定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并析出与铜量相当的碘,
六、思考题
1.本实验中加入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过早的加入? 2.本实验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确定终点到达?
七、注意事项
1.KSCN溶液只能在临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大量I2的存
在有可能氧化SCN-,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2.淀粉指示剂不宜加入太早。否则I2与淀粉提前结合成
兰色物质,这部分I2不易与Na2S2O3反应,导致滴定分 析误差。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蓝色刚刚消失为止,此时溶液呈
米色悬浮液。记下Na2S2O3 用量,计算硫酸铜样品中铜 的
化学实验-硫酸铜试样中铜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试样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实验原理:在酸性溶液中,CU+2与过量的KI反应生成I2,析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用淀粉作指示剂。
反应如下:2CU+2 + 4I- = 2 CUI↓ + I2I2 + 2 S2O3 2- =2 I- + S4O62-反应需加入过量的IK,一方面可以促使反应完全,另一方面则可生成I3-,使加大I2的溶解度。
为了防止CUI沉淀吸附I-,造成结果偏低,须在反应接近终点时加入SCN-,使CUI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CUSCN,释放出被吸附的I2。
溶液的PH值一般控制在3.0~4.0之间,酸度过高,空气中的氧会氧化I2,酸度过低,CU2+会分解,使反应不完全,且反应速速会变慢,终点拖长。
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容量瓶500ml 锥形瓶 250ml 滴定管50ml 量筒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铁架台(2) Na2S2O3标准溶液1mol·L-1 H2SO4溶液;.10%KSCN溶液;10%KI溶液;1%淀粉溶液6mol/l HCL溶液实验内容及步骤1.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移取 K2Cr2O7标准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5ml 10% KI溶液 5ml6mol/l HCL溶液.轻轻摇均,放置在暗处5分钟,再加水稀释至100ml。
用待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绿色时,加入5ml 1%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
2.硫酸铜的测定准确称取硫酸铜试样0.5g,至于锥形瓶中,加入1mol/L H2SO4 5ml 蒸馏水40ml。
溶解后加入10%IK溶液5ml,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至土黄色,然后加入1%5ml淀粉指示剂,滴定至浅蓝色,再加入10%KSCN溶液10ml,摇均,继续用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此时溶液为肉的的CUSCN悬浊液,。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熟悉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3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原理:硫酸铜的分析方法是在样品中加入碘化钾,样品中的二价铜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能被碘化钾还原,而生成难溶于稀酸的碘化亚铜沉淀。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化学反应为:2+-22-2--223462Cu + 4I = 2CuI + I I + 2S O = S O + 2I矿石和合金中的铜也可以用碘量法测定。
但必须设法防止其他能氧化-I 的物质(如-3NO 、3+Fe 等)的干扰。
防止的方法是加入掩蔽剂以掩蔽干扰离子(比如使3+Fe 生成3-6FeI 配离子而被掩蔽)或在测定前将它们分离除去。
若有As (Ⅴ)、Sb (Ⅴ)存在,则应将pH 调至4,以免它们氧化-I 。
间接碘量法以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一般含有少量杂质,比如S 、Na 2SO 3、Na 2SO 4、Na 2CO 3及NaCl 等,同时还容易风化和潮解,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故配好标准溶液后还应标定其浓度。
本实验就是利用此方法测定CuSO 4中铜的含量,以得到CuSO 4试剂的纯度。
试剂与仪器Na 2S 2O 3·5H 2O ;Na 2CO 3(固体);纯铜(99.9%以上);6 mol ·L -1HNO 3溶液;100 g ·L -1KI 溶液;1+1和1 mol ·L -1H 2SO 4溶液;100 g ·L -1KSCN 溶液;10 g ·L -1淀粉溶液电子天平;碱式滴定管;碘量瓶 实验步骤 0.05 mol·L -1Na 2S 2O 3溶液的配制:称取12.5 g Na 2S 2O 3·5H 2O 于烧杯中,加入约300 mL 新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加入约0.2 g Na 2CO 3固体,然后用新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1 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在暗处放置1~2周后再标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
掌握用碘量法测定硫酸铜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二价铜盐与碘化物发生下列反应:
2Cu2+ + 4I- =2CuI↓ + I2;
I2 + I- =I3-;
I2 + 2S2O32-=2I- + S4O62-
析出的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由此可以计算出铜的含量。
Cu2+与I-的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促使反应实际上能趋于完全,必须加入过量的KI。
但是由于CuI沉淀强烈地吸附I3-离子,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如果加入KSCN,使CuI(K sp = 5.06×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K sp = 4.8×10-15):CuI + SCN- =CuSCN↓+I-
这样不但可以释放出被吸附的I3-离子,而且反应时再生出来的I-离子可与未反应的Cu2+离子发生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较少的KI而能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但是KSCN只能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因为I2的量较多,会明显地为KSCN所还原而使结果偏低:
SCN- + 4I2 + 4H2O =SO42- + 7I- + ICN + 8H+
为了防止铜盐水解,反应必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酸度过低,Cu2+离子氧化I-离子的反应进行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离子被空气氧化为I2的反应为Cu2+离子催化,使结果偏高。
大量Cl-离子能与Cu2+离子络合,I-离子不易从Cu(Ⅱ)的氯络合物中将Cu(Ⅱ)定量地还原,因此最好用硫酸而不用盐酸(少量盐酸不干扰)。
矿石或合金中的铜也可以用碘法测定。
但必须设法防止其他能氧化I-离子的物质(如NO3-、Fe3+离子等)的干扰。
防止的方法是加入掩蔽剂以掩蔽干扰离子(例如使Fe3+离子生成FeF63-络离子而掩蔽),或在测定前将它们分离除去。
若有As(Ⅴ)、Sb(Ⅴ)存在,应将pH调至4,以免它们氧化I-离子。
三、试剂
0.0500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1mol/L H2SO4溶液;10% KSCN溶液;10%KI溶液;1% 淀粉溶液
四、步骤
1.硫酸铜水样稀释:
2.取25.00mL水样,加入10%KI溶液7~8mL,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呈浅黄色。
3.然后加入1%淀粉溶液1mL,继续滴定到呈浅蓝色。
再加入5mL10%KSCN溶液(可否用NH4SCN代替?),摇匀后溶液蓝色转深,再继续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
(此时溶液为米色CuSCN悬浮液)
4.由实验结果计算硫酸铜的含铜量。
思考题
1.硫酸铜易溶于水,为什么溶解时要加硫酸?
2.用碘法测定铜含量时,为什么要加入KSCN溶液?如果在酸化后立即加入KSCN溶液,会产
生什么影响?
3.已知φθCu2+/Cu+ = 0.158V φθI2/I- = 0.54V,为什么本法中Cu2+离子却能使I-离子氧化为I2?
4.测定反应为什么一定要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5.如果分析矿石或合金中的铜,应怎样分解试样?试液中含有的干扰性杂质如NO3-、Fe3+等离
子,应如何消除它们的干扰?
6.如果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铜矿或铜合金中的铜,用什么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