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6—新祥旭考研辅导

合集下载

2017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7—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7—新祥旭考研辅导
俄罗斯新闻史 新闻报 1702 年 12 月,为了报道俄国与瑞典的战争,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种印刷品,于是便 开始了俄国的现代新闻史。1703 年,该刊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 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为名出版。1719 年该报改名为《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 报》。《新闻报》最初为本册,出版不定期,1728 年确定为周二刊,由俄国科学院出版。 1815 年起变成日报,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该报一直存在了 214 年。 《火星报》 1900 年 12 月 24 日,列宁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共同出版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的秘密报纸《火星报》,通过报纸的发行系统串联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通过报纸 传播马克思主义,以统一党的指导思想,达到最终重建党的目的。在《火星报》的组织 下,俄国社会民主党于 1903 年 7-8 月召开党的“二大”,党的组织机构得以恢复,《火星 报》成为该党中央机关报至 1905 年。此时报纸由在党领导机构中占多数的党内孟什维克派 主持。 《真理报》 1912 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列宁为主要领导人。内容广泛, 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工农运动,分析俄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评论俄政党活 动等。大量刊登工人通讯,经济上靠工人捐款出版,为布尔什维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 础。1917 年 3 月 13 日《真理报》重新出版,并被确定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机关报。八 一九事件后成为独立报纸,因经济政治原因三次停刊。现在伊林的《真理报》与俄罗斯联 邦共产党达成协议,成为其机关报。 阿列克塞•苏沃林 苏沃林是沙皇俄国时期唯一一家拥有数家报刊的报业主,在他的领导下,《新时报》发展 成为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日报。《新时报》的政治立场经常发生变化,商业利益是主要的。 苏沃林也曾出版过温和的反对派日报《俄罗斯》。苏沃林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俄国报人在政 治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外新史考研复习笔记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外新史考研复习笔记

新闻传播学考研攻略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一、人类早期新闻传播活动三个阶段口头传播、——人类传播史上延续最久的时期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座里程碑——马拉松——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手写传播——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公元前59年,《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私人——流行于上层社会官方,政情、军情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毕昇,古登堡二、近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17世纪欧洲德国——世界上最早诞生定期刊物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周报:1609年《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与《报道》最早的日报——1660年《莱比锡新闻》德国最早出现近代报刊的原因第一,活字印刷术第二,邮政系统发达第三,封建政治统治势力薄弱英国第一份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初创期近代新闻事业的特点第一,报刊从一般出版物中分离第二,报纸与杂志逐渐区分开来殖民地国家近代报刊特点:早期近代报刊多数为殖民者所创办。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需要传播信息、宣传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变革社会物质条件上看: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10—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10—新祥旭考研辅导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史概述一、东南亚新闻传播业鉴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而形成的若干特点(一)新闻传播政策呈现“自由主义加权威主义”的特色,经常在自由主义与专制统治之间摆动(二)广播电视业和通讯社以国家控制为主(三)引人注目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迅速(四)当权者控制华人新闻传播业印度新闻史1、印度发展新闻传播业的主要障碍印度古代信息传播以宗教为主要内容,诗和散文为主要的传播方式,这一传播传统至今对印度的社会信息传播(包括新闻传播)仍有影响。

数千年里几十个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较大王朝在印度实习统治,造成印度的语言文字和宗教繁多,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十分困难,这是印度产生现代新闻业最为直接的障碍。

《印度时报》前身是1838年创办于孟买的《孟买时报》。

1861年改为现名。

属于达尔米亚财团所有。

该报当时在英属印度是商业大报,报道新闻较为客观和全面,印度现代历史著作对它的引证较多。

达尔米亚接受后的该报基本亲英,也多少有一些温和的印度民族主义倾向。

主要读者是社会中层知识分子、海外华侨。

印度报业托拉斯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

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

印度独立后,印报托接替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度的业务,于1949年2月正式发稿。

该社是印度报业老板合股企业。

国大党一党长期执政时期,该通讯社带有半官方性质。

现在是较为独立的印度各报社组成的非营利性合作组织,总部在德里。

Zee TV为民营电视台,总部在孟买,以文化接近性抢走了大批观众。

1999年,Zee TV的广告收入是9000万美元,与国家电视台持平,是星空卫视的两倍。

Zee TV电视网不仅在印度本土发展,1995年还在英国落地,从而成为欧洲地区第一个亚洲频道。

1998年,Zee TV又落地美国和非洲。

Zee TV目前覆盖全球120个国家,有超过5亿观众。

Zee TV附属的Zee 娱乐公司,是伊索集团的一部分。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及国家广电政策的变化日本新闻史读卖瓦版德川幕府时期的新闻传播形式。

中传MJC考研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资料整理

中传MJC考研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资料整理

中传MJC考研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1975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创立,该联盟的宗旨是:改进和扩大不结盟国家的新闻交换和相互合作;客观报道不结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加强不结盟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事实的新闻报道;纠正对不结盟国家及其政策的歪曲报道。

到1985年,参加该联盟的通讯社达到93个。

2、亚洲一太平洋通讯社联盟(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网):由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组建,1982年开始工作,它拥有二十多个国家成员,建立新闻交换网的目的,是使亚太地区的通讯社能相互交换新闻,逐步摆脱西方跨国通讯社对该地区的新闻控制,我国新闻社是该组织成员。

3、泛非通讯社:1983年成立于达喀尔。

由非洲统一组织筹建,该社播发的新闻由非洲记者根据非洲编写的,目的在于纠正被外国通讯社的一系列片面的消极的消息所歪曲的非洲、非洲国家及其人民的形象。

该社的成立是为了便利成员国之间交换新闻,并为建立和发展各国国家通讯社做出贡献。

4、阿拉伯通讯社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通讯社):1980年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部维也纳成立。

每天向七十多个国家的订户播发有关能源及其前景的新闻报道。

5、拉丁美洲特种新闻社(拉美特稿社):1983年在墨西哥城成立,由九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同组建。

该社试图以自己的、拉丁主义的和不带政治偏见的观点,来报道拉丁美洲的发展成就、地区一体化问题,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6、加勒比通讯社:1975年由加勒比共同体创办,创办此社的目的,是促进共同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帮助那些迄今沿无有效新闻事业的共同体成员。

该社创办后,逐步接管了路透社巴巴多斯分社。

1976年,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性通讯社,其总部设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

二、简述/论述1、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问题和矛盾。

2、为建立新闻传播新秩序所作斗争的目标。

3、世界新闻传播的现状。

4、评述国际广播电视在国际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影响。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6—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6—新祥旭考研辅导

1 月 30 日,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2 月 28 日,法西斯通过总统兴登堡宣布:“为 了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安全,宪法规定的新闻自由暂时中止。”3 月,成立由约瑟夫•戈培尔 主管的人民教育与宣传部,负责对报刊、广播和电影进行集中控制。纳粹党党纲规定: “报纸在国家中最为影响力的工具之一。因此所有报纸如与公众利益抵触,必须予以禁 止。”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报纸的重要性在于能以一致而坚定的重复方法施 教。报纸上的言论应该趋于一致的目的,不要被出版自由的谬误所惑。” 意大利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凋敝,债台高筑,民怨沸腾。于是许多不满现状的下层民众投到了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的麾下。1925 年起,墨索里尼公开而全面地实行新闻传播业的法西斯 化。此前,法西斯党连续暗杀了多位反法西斯的著名记者。1925 年 6 月,意大利政府颁布 的《新闻记者登记法》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接着从地方到 中央成立法西斯记者公会,从组织上有系统地控制新闻工作者。1926 年,当局又制造所谓 刺杀墨索里尼事件,以此为藉口实现全国大搜捕,所以反法西斯的报刊全部被封闭。《晚 邮报》、《新闻报》等报纸被迫宣传法西斯主义。斯蒂芬电讯社于 1922 年被该组为国家通 讯社,1935 年,该社全部经费由政府负担,从而完全置于法西斯党的控制之下。 2、意大利现代新闻传播业在发达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原因 意大利曾有过辉煌的古代新闻传播史。在文艺复兴的带动下,意大利的新闻传播曾一度呈 现繁荣活跃的局面。但是由于世界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通,欧洲的商业、工业,逐渐 从地中海转向世界大市场,地中海贸易开始衰退。于是意大利从初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倒退 回小农经济,在文艺复兴带动下的新闻传播的初步繁荣消失了。 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长期分裂,意大利的地方性封建政权对报刊的控制 十分严密。15 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出现最早的世俗政权对印刷出版物的检查制度。16 世 纪,教皇发布谕旨,禁止手抄新闻的传播。18 世纪的意大利已经相当落后于欧洲主要国 家。教皇国于 1714 年创办的《罗马公报》是当时意大利唯一有一些影响的报纸。直到 19 世纪下半叶国家统一,才真正形成现代新闻业,比西欧其他国家晚得多。20 世纪上半叶, 意大利新闻业被墨索里尼法西斯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闻业的发展回到正常轨 道。鉴于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它的新闻业相对落后。 3、二战后意大利从政党传媒时期转入完全商业化传媒时期的过程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新传播技术革命的影响、新一代人接受信息观念的变化,以及经济 的不景气等新情况,迫使政府放弃对报业的长期优惠政策,意大利新闻事业开始发生重大 变化 报业的变化:议会 1981 年通过出版法,实际上承认了商业性报团的存在;乘着经济不景气 的时机,几个实力较强的财团迅速占有主要商业报刊。老报纸开始摆脱政党的影响,注重 于社会警示的作用;新创办的报纸注重吸引新一代的读者,努力适应他们的接受习惯。20 世纪 80 年代起,形成罗马的新报纸《共和国报》与米兰的老报纸《晚邮报》之间的竞争态 势。而此时政党报纸开始衰落,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初原来几个主要政党的分裂和瓦解, 它们原来的机关报已经成为独立报纸。 广播电视业:此时民营地方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不顾禁令纷纷出现,迫使议会考虑广播体 制的改革问题。1975 年新的广电法通过,重申 RAI 在全国广电的垄断地位,同时将 RAI 改造为真正的公营广播公司。1976 年议会通过法律,开始允许地方性民营广播电视业的存 在。1990 年,议会通过《公共和私人广播电视体制之规定》,首次明确了私人拥有经营全 国性广播电视业务的权利,于是形成公营的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与民营的菲宁维斯特公司 这两大广电集团的竞争。

外国新闻史核心考点笔记

外国新闻史核心考点笔记

外国新闻史核心考点笔记总论篇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便于保存记录(2)文字传播时代:能够长期保存,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印刷传播时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4)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

2、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表明,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着媒介的改良和发明而增强的;传播活动的形式也是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每一个新闻传播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突破为前提,即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依赖性。

但是,传媒发展的过程并非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每一种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

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升华、传递,其实就是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人类由于传播活动的需要,不断想方设法革新和发展传播技术,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受到人类传播活动的种种制约。

纸草:是人类早期所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

在古埃及,尼罗河畔野生的纸草充当了书写的材料,古埃及人以此来制作莎草纸。

公元前2000年,埃及统治者普遍使用这种莎草纸传布文字条令,记录各种信息,对整个社会体制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手抄新闻信:14,15世纪随着意大利沿海商贸经济的发展,商人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他们利用新闻信这种古老的媒介,借助当时最先进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抄送信息分送各处,获取酬金,史称手抄新闻信。

4、手抄新闻(威尼斯小报):在16世纪,在意大利港口城市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者,并产生了商业化报:手抄新闻。

手抄新闻主要以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脱离了文件告示形式的纯粹的新闻了。

5、古罗马《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I.考查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涵盖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与新媒体概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新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熟悉广告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了解基础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必答题为9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新闻学历史、基本概论与理论约为30分。

2.传播学历史、基本概念与理论约为30分。

2.广告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约为10分。

3.新媒体传播约为20分。

(二)选答题为60分,考生须在三道试题中选取二道作答。

三道题分别考查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

考生若多题做答,按成绩低的2题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三)分析论述题3道题(三题中选做二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新闻史与新闻学基础理论【考查目标】1.了解中外新闻业的发展历史。

2.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知识、概念与理论。

3.能够运用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西方新闻业历史1.西方报纸发展的三个阶段2.世界主要通讯社3.世界主要报纸4.世界主要广播电视机构5.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6.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的影响7.19世纪中叶开始的大众化传媒时代8.2010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媒体发展的情况二、中国新闻业历史1.古代的邸报2.19世纪上半叶西方报刊在中国的简单情况3.解放前中国的主要民营商业报纸4.1949年前中国国民党的主要传媒5.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传媒6.1949年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改革的基本情况7.四级办广播电视8.西新工程9.中国传媒媒体融合的情况三、新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1.新闻的定义与新闻要素2.新闻本源3.新闻与信息4.新闻与宣传5.新闻与舆论6.新闻价值7.新闻真实8.新闻客观性原则9.新闻框架与新闻选择10.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11.新闻出版自由12.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13.新闻专业主义14.中国新闻事业工作的基本原则15.新闻制度相关理论(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第二部分: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传播学理论及历史的基本概念。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5—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5—新祥旭考研辅导

德国新闻史历史传统:地方性媒介众多,长期缺乏较大的全国性媒介。

德国新闻传播史的特点(1)分散而发达的地方新闻传播(2)专制政体与形式上的新闻自由相结合,是普鲁士新闻政策的特点(3)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新闻自由条件下的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报刊蓬勃发展之时,突然被法西斯专制替代。

(4)1945年以后,德国的新闻业基本被摧毁,战后西德、东德按照不同的模式分别重建。

《法兰克福新闻》1615年由艾莫尔创办,因为该报每期刊登数条而不是1条新闻,于是被视为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艾莫尔被称为“德国报业之父”。

一、1524-1949:实现新闻出版自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教会审查制度,德国各邦国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进行严格的新闻出版管制。

2、1815年-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被迫缓慢地放宽新闻出版政策德国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获得了新闻出版自由,但王权总是重新实行钳制新闻出版的政策。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新闻出版自由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德国的新闻传播业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全面发展的机会。

4、1933-1945年,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主义新闻政策宪法中规定的新闻自由中止,成立人民教育与宣传部集中控制报刊、广播和电影。

迫害犹太人。

5、1949年,联邦德国最终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体制1949年5月通过宪法,确立新闻自由。

二、从神圣罗马帝国到第三帝国,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一)17-19世纪初,新闻传播业的缓慢发展各邦国的报刊虽然众多,但是均为很小的地方刊物,没有一家是有影响的。

《总汇报》勉强算是德国最大的报纸。

(二)1815-1871年间的新闻传播业仍处于专制,但开始出现具有民主意识的政治性报纸。

《莱茵政治、工业和商业日报》1842年创于科伦,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

简称《莱茵报》,恩格斯称它为“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马克思参与了该报的创办并是该报后期实际上的主编。

该报揭示了当时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报刊出版、农民问题、德国统一等,抨击普鲁士政治官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新闻史 一、古意大利新闻传播活动的辉煌历史 《每日纪闻》 公元前 59 年,凯撒被推选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为限制元老院对他的约束,他命令: “嗣后元老院工作的报告,务需每日写出公布之。”由此产生了置于公共场所的《每日纪 闻》。这是一块涂了石膏的白木板,上面除了元老院的会议记录外,还有政府政令、远征 军战绩、司法消息、税收情况,以及一些社会新闻。这种官方的每日手抄新闻持续到公元 330 年罗马首都东迁时止。 威尼斯手抄报 中世纪末期,威尼斯繁荣的商业贸易刺激了信息的需求。1536 年,威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 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1566 年,威尼斯出现定期发行的有系统的手抄新闻,张贴 在公共场所,交一文钱即可上前阅读。这种手抄新闻被称作《威尼斯公报》,这是中世纪 意大利新闻传播发展的顶点。 二、国家统一前新闻传播业的缓慢发展 《罗马公报》是 18 世纪意大利唯一有些影响的报纸 三、国家统一初期新闻传播业的迅速发展 《晚邮报》 意大利历史悠久,最有代表性的报纸。1876 年在米兰创办,记者托雷利-维奥利尔出任总 编辑。一战期间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阿伯蒂尼接任总编辑后进一步采用美国的办报经 验,逐渐使该报成为意大利最有影响的商业报纸。《晚邮报》日出 48-56 版,版面较为严 肃,广告占三分之一。较多刊登文学、艺术作品,重视经济报道和体育报道,国际新闻报 道也很有分量。现在隶属于 RCS 媒的记者。 四、20 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新闻传播业的法西斯化 《晚邮报》、《新闻报》等仍然较有影响,但被迫宣传法西斯主义。 五、意大利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报纸杂志 《新闻报》 意大利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发行量一度在意大利报纸中居第二位,现位列第三位。 1867 年在都灵创刊。20 世纪初,该报一方面继承过去开明进步的传统,同时改进新闻报 道,很快赢得声誉,成为欧洲著名的报纸之一。二战后,摆脱法西斯魔爪,并一度改名为 《新新闻报》。它风格较为严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发行范围遍及欧洲其他国家,发行 量约 38 万份。该报历史上以发表有分量的政治评论蜚声报坛,至今仍重视评论。 通讯社 安莎社 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非营利性机构,现为意大利境内 34 个新闻机构所有,为它们提供会 员服务。1945 年 1 月,意大利 12 家主要日报联合组成全国报业联合社,简称安莎社。 1949 年,意大利政府向安莎社提供补贴,同时享有任命主要领导人的权利。该社从此成为 半官方通讯社。自 70 年代末期起,安莎社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现在国内有分社 22 个,在 74 个国家设有 79 个办事处。每天用意、英、法、西、葡五种文字发稿,在七十多 个国家建立了分社或派有常驻记者。重视拉美和发展中国家新闻。 斯蒂法尼社 1853 年,由新闻记者斯蒂芬创建。这是意大利通讯社历史的开端。意大利统一后定名为斯 蒂芬电讯社。斯蒂芬社是当时仅次于欧洲三大通讯社的第四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一战 前,斯蒂芬与哈瓦斯社保持单独协议关系。1922 年墨索里尼夺权后,斯蒂芬社被改组为国 家通讯社。1935 年,政府负担该社费用。 至此,斯蒂芬社完全置于法西斯政权控制下。 1943 年,墨索里尼败亡,斯蒂法尼社随之解体。 简答 1、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新闻传播业实行法西斯化的过程 德国 1932 年 7 月,以法西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 年
1 月 30 日,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2 月 28 日,法西斯通过总统兴登堡宣布:“为 了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安全,宪法规定的新闻自由暂时中止。”3 月,成立由约瑟夫•戈培尔 主管的人民教育与宣传部,负责对报刊、广播和电影进行集中控制。纳粹党党纲规定: “报纸在国家中最为影响力的工具之一。因此所有报纸如与公众利益抵触,必须予以禁 止。”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报纸的重要性在于能以一致而坚定的重复方法施 教。报纸上的言论应该趋于一致的目的,不要被出版自由的谬误所惑。” 意大利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凋敝,债台高筑,民怨沸腾。于是许多不满现状的下层民众投到了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的麾下。1925 年起,墨索里尼公开而全面地实行新闻传播业的法西斯 化。此前,法西斯党连续暗杀了多位反法西斯的著名记者。1925 年 6 月,意大利政府颁布 的《新闻记者登记法》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接着从地方到 中央成立法西斯记者公会,从组织上有系统地控制新闻工作者。1926 年,当局又制造所谓 刺杀墨索里尼事件,以此为藉口实现全国大搜捕,所以反法西斯的报刊全部被封闭。《晚 邮报》、《新闻报》等报纸被迫宣传法西斯主义。斯蒂芬电讯社于 1922 年被该组为国家通 讯社,1935 年,该社全部经费由政府负担,从而完全置于法西斯党的控制之下。 2、意大利现代新闻传播业在发达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原因 意大利曾有过辉煌的古代新闻传播史。在文艺复兴的带动下,意大利的新闻传播曾一度呈 现繁荣活跃的局面。但是由于世界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通,欧洲的商业、工业,逐渐 从地中海转向世界大市场,地中海贸易开始衰退。于是意大利从初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倒退 回小农经济,在文艺复兴带动下的新闻传播的初步繁荣消失了。 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长期分裂,意大利的地方性封建政权对报刊的控制 十分严密。15 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出现最早的世俗政权对印刷出版物的检查制度。16 世 纪,教皇发布谕旨,禁止手抄新闻的传播。18 世纪的意大利已经相当落后于欧洲主要国 家。教皇国于 1714 年创办的《罗马公报》是当时意大利唯一有一些影响的报纸。直到 19 世纪下半叶国家统一,才真正形成现代新闻业,比西欧其他国家晚得多。20 世纪上半叶, 意大利新闻业被墨索里尼法西斯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闻业的发展回到正常轨 道。鉴于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它的新闻业相对落后。 3、二战后意大利从政党传媒时期转入完全商业化传媒时期的过程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新传播技术革命的影响、新一代人接受信息观念的变化,以及经济 的不景气等新情况,迫使政府放弃对报业的长期优惠政策,意大利新闻事业开始发生重大 变化 报业的变化:议会 1981 年通过出版法,实际上承认了商业性报团的存在;乘着经济不景气 的时机,几个实力较强的财团迅速占有主要商业报刊。老报纸开始摆脱政党的影响,注重 于社会警示的作用;新创办的报纸注重吸引新一代的读者,努力适应他们的接受习惯。20 世纪 80 年代起,形成罗马的新报纸《共和国报》与米兰的老报纸《晚邮报》之间的竞争态 势。而此时政党报纸开始衰落,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初原来几个主要政党的分裂和瓦解, 它们原来的机关报已经成为独立报纸。 广播电视业:此时民营地方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不顾禁令纷纷出现,迫使议会考虑广播体 制的改革问题。1975 年新的广电法通过,重申 RAI 在全国广电的垄断地位,同时将 RAI 改造为真正的公营广播公司。1976 年议会通过法律,开始允许地方性民营广播电视业的存 在。1990 年,议会通过《公共和私人广播电视体制之规定》,首次明确了私人拥有经营全 国性广播电视业务的权利,于是形成公营的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与民营的菲宁维斯特公司 这两大广电集团的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