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歌流派

合集下载

清朝诗歌流派

清朝诗歌流派

清朝诗歌流派
以下是5 个清朝诗歌流派及其出处意思赏析:
1. 神韵派:神韵派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士禛、朱彝尊、袁枚等。

神韵派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空灵和超脱,强调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反对过分雕琢和华丽的辞藻。

2. 性灵派:性灵派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袁枚、赵翼、张问陶等。

性灵派主张诗歌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个性,反对格律的束缚和形式的拘谨,追求自然、清新、活泼的风格。

3. 格调派:格调派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沈德潜、王士禛、翁方纲等。

格调派强调诗歌的格律和形式,主张诗歌要有高雅的格调,反对俚俗和粗俗的风格。

4. 肌理派:肌理派是清朝道光、咸丰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翁方纲、姚鼐等。

肌理派强调诗歌的肌理和质感,主张诗歌要有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技巧,反对空洞和肤浅的内容。

5.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

桐城派主张散文要有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逻辑,语言要简洁明了,反对浮华和冗长的文风。

古代文学流派从唐宋到元明清

古代文学流派从唐宋到元明清

古代文学流派从唐宋到元明清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包括了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的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变化。

一、唐宋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词流派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而诗词则是唐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唐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派,如王之涣、杜甫等。

唐代的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包括了“初唐四杰”、“建安七子”等。

他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方面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多样性。

宋代文学相对于唐代来说,更加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描绘和表达,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派,如沧浪派、苏门派等。

这些诗派都力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理念,给后世诗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2. 赋和骈文流派赋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的文学形式,而骈文则是一种以议论、记叙为主的一种文学形式。

唐代赋有“骚体之风”和“颇有秀雅之气”,其中赋派流派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牧的“婉约派”等。

这些赋派的出现,使得唐代的古典文学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的骈文流派则以欧阳修为代表,他的骈文作品既注重语言的考究,又融入了自己的理念和情感。

这些骈文作品既有议论性质,又有一定的艺术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元代文学受到了元明两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元代的戏曲流派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元杂剧、元明杂剧等。

这些戏曲流派在剧本结构、演出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丰富了元代文学的形式。

明代的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和内心的表达,明代文人重视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明代小说流派中的“四大奇书”等。

这些小说作品描绘了明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出独立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

清代文学流派受到政治和社会的约束,文学形式相对较为固定,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表达和批判。

清代诗词流派主要有“洪洞派”和“江西派”等,这些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明清时期的诗歌流派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晚明的“江左派”和清代的“浙西派”最为著名。

晚明的“江左派”是以杨慎、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代表作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清代的“浙西派”则是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袁枚的《世说新语·破幽梦》等。

2.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京剧”和清代的“评剧”最为著名。

明代的“京剧”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清代的“评剧”则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四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最为著名。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赏。

二、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文学流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范式。

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小说,都吸收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清代诗文流派

清代诗文流派

清代诗文流派: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常州派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清代诗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清代诗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清代诗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清代诗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个时期,它继承了明代文学的传统,又开拓了新的风貌。

清代以诗为主要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六部,即“前六部”。

清代诗学产生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其中李觏所著的《琴馆琐记》影响颇深,对中国古代的诗歌造诣颇高,并广泛收集词曲以资研习。

同时,清代也是壬戌学案和癸丑学案的发生年代,这两场学术事件对于中国的文学史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清代的诗学既深受传统文学的熏陶,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诗学风貌。

下面,我们将从清代诗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诗歌创作理论等方面对清代诗学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基本特点清代诗学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诗界三绝”:清代诗人的创作水平普遍较高,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其中,肖扬、王士禛、张培基被誉为“诗界三绝”,他们的诗作被誉为清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2. 清初经学与诗歌:早期清代诗歌受到经学、儒学思想的影响较大。

清初经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心学、理学和道学,这些思想对清代诗歌的主题、风格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争鸣和开放:清代诗歌在风格上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态度,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争鸣”;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清代诗歌展现出多样的艺术风貌。

4. 艺术风貌的多元化:清代诗歌在继承了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勇于创新,形成了多样的艺术风貌。

在题材上,除了灌妆之外,还有闲话、杂事、吟咏、闲情等多种类型。

5. 诗歌与社会:清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是对清代诗学基本特点的总结,下面我们将会重点介绍清代诗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二、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清代诗歌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对于清代诗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1. 肖扬(1597-1663):肖扬是清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他的诗风受到王世贞的影响较大,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书写诗情。

《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点》

《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点》

《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点》1. 引言1.1 概述清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这对于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引言、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清代诗词创作的风格特点、案例分析与举例说明以及结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清代诗词创作的脉络和特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点,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具体案例和举例说明来进一步加深对其理解。

同时,在总结研究结果之后,我们希望能够得出关于时代背景对创作影响以及风格特点给人们带来思考和启发方面的结论。

以上是该文章的“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清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2.1 历史背景: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44年到1912年,共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多个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受到了国家政治变革和社会风气影响。

在整个清代,中国社会出现了由明末辽维新思想引起的农民起义、市民运动,以及有效对抗外敌入侵的抵抗运动。

清政府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并采取排斥异己的文化控制政策,限制了人们的表达自由。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清代文人对现实境遇的不满与关注。

2.2 社会文化环境:由于长时间稳定统一的政权,清朝社会呈现出相对安定发展的局面,万户侯辈出。

贵族权势日益扩大,士人地位得以提升。

加上江南经济繁荣和物质条件改善,使得文人士大夫获得更多闲暇时间用于文学创作。

同时,曾经饱经战乱的中国社会在清代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更加强烈,文学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娱乐和心灵寄托。

2.3 文学思潮与影响:清代文学思潮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流派,即唐宋古文复兴与古文运动。

前者追溯并传承了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在诗、散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虞山诗派指有钱谦益为核心的诗歌流派。

时间在明末清初,因钱谦益主要生活在虞山,故命名为虞山诗派。

其诗歌主张要写时事,反映社会,对诗歌的艺术特色无做过多要求,又因范围较广,故该派的凝聚力较弱,无鲜明统一的创作风格。

梅村体指清初吴伟业的诗歌特色,因其号梅村,故称梅村体。

梅村体的特色有,在内容上讲究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情况;二擅长七律、歌行,成就最高为七言歌行;在艺术上有创新,运用明代传奇之法进行诗歌创作,有曲折的情节,篇幅较长。

在语言上有初唐四杰的缤纷词藻,李商隐的曲婉。

元白叙事诗的铺陈。

神韵说指清代王士禛的诗歌理论主张。

其诗论承自《古画品录》、钟嵘“滋味”说,唐司空图“味外之旨”,严羽“羚羊挂角,不着痕迹”,即讲究诗歌的创作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诗歌审美中标举盛唐的王维,王士禛的贡献在于首次明确的提出诗歌的意境理论,对于当时只讲究诗歌社会功用的诗坛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格调说是指康乾年间由沈德潜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其主要主张为诗歌创作要有“格调”,其诗歌理论承自明代前后七子,远承皎然《诗式》和严羽《沧浪诗话》,其强调重视诗歌的风格。

沈德潜将“格调”具体表现为传统的“诗教”和“温柔敦厚”,风格为雍容典雅,这是清代王朝兴盛,文学作品需润色鸿业的体现。

肌理说指清代中期由翁方纲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其名称出自杜甫《丽人行》,是针对当时诗坛空言义理,讲究诗歌创作要有严密的针法和法度。

具体表现为“义理”和“文理”,义理即讲究诗歌创作要有温柔敦厚的特点,文理指诗歌创作有要有结构等特点。

性灵说出自袁枚,其诗论承自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讲究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依循本心。

这种理论主张是针对当时诗坛空言诗教而来。

袁枚的诗论在当时别具一格,和其为人处世的独特性格也有关,较开明,招收女弟子,有《随缘女弟子诗选》同光体同光为光绪帝的年号,同光体指清末由陈三立,陈衍等人为核心的一种诗歌流派。

其诗论明确主张“学宋”,是在明清两代学习“盛唐”诗的大氛围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向。

明清诗歌专题知识点总结

明清诗歌专题知识点总结

明清诗歌专题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歌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貌,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均不可小觑。

本文将就明清诗歌的特点、代表诗人、流派风格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特点1. 明清诗歌的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风貌。

明朝后期社会动荡,诗人们多对时代风貌、社会疾苦作出反应;清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诗人们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感情、生活情趣。

2. 明清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明清诗歌在形式上延续了唐诗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宋诗及元曲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内容方面,明清诗歌多以山水田园、家国情怀、个人感慨等为题材,充满着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3. 明清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清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律诗、绝句、词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明清诗歌追求准确表达情感和意境,善于运用比兴、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意蕴和美学价值。

二、代表诗人1. 明代代表诗人——辛弃疾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豪迈,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他的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夜行黄沙道中》等,其中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2. 清代代表诗人——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婉约之美,题材广泛,情感真挚。

他的代表作品有《鹧鸪天·晓日冥冥口上歌》、《清平乐·游西湖》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洞察和表达。

三、流派风格1. 明代诗歌流派风格明代诗歌以宫廷诗、山川诗、儒家诗、江南诗等为代表。

其中宫廷诗以描写宫廷生活和帝王风采为主题,如徐渭的《上林赋》;山川诗则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如李廷忠的《杭州湖山》;儒家诗多表现对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思考,如方孝孺的《满江红·登岳阳楼》;江南诗则以描绘江南风光和女子情怀为主题,如杨慎的《小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韵说
1.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tFfIl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91PyIy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
浙西派
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T*Y}
常州派
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
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g
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x5{
4.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

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唐宋派
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童心说:李贽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茶陵诗派
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盖李白源出《离骚》,而才华超妙,为唐人第一;杜甫源出於《国风》、二雅,而性情真挚,亦为唐人第一。

自是而外,平易而最近乎情者,无过白居易;奇创而不诡於理者,无过韩愈。

录此四集,已足包括众长。

至於北宋之诗,苏、黄并骛;南宋之诗,范、陆齐名。

然江西宗派,实变化於韩、杜之间。

既录杜、韩,可无庸复见。

《石湖集》篇什无多,才力识解亦均不能出《剑南集》上,既举白以概元,自当存陆而删范。

权衡至当,洵千古之定评矣。

考国朝诸家选本,惟王士祯书最为学者所传。

其古诗选,五言不录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七言不录白居易,已自为一家之言。

至《唐贤三昧集》,非惟白居易、韩愈皆所不载,即李白、杜甫亦一字不登。

盖明诗摹拟之弊,极於太仓、历城;纤佻之弊,极於公安、竟陵。

物穷则变,故国初多以宋诗为宗。

宋诗又弊,士祯乃持严羽馀论,倡神韵之说以救之。

故其推为极轨者,惟王、孟、韦、柳诸家。

然诗三百篇,尼山所定,其论诗一则谓归於温柔敦厚,一则谓可以兴观群怨。

原非以品题泉石,摹绘烟霞,洎乎畸士逸人,各标幽赏,乃别为山水清音,实诗之一体,不足以尽诗之全也。

宋人惟不解温柔敦厚之义,故意言并尽,流而为钝根。

士祯又不究兴观群怨之原,故光景流连,变而为虚响。

各明一义,遂各倚一偏。

论甘忌辛,是丹非素,其斯之谓欤?兹逢我皇上圣学高深,精研六义,以孔门删定之旨,品评作者,定此六家,乃共识风雅之正轨。

臣等循环雒诵,实深为诗教幸,不但为六家幸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