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对比..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分析

3、删减了“知道电功其及单位”和“理解电功的公 式”,而改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作 用”。 根据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在日常生 活中接触更多的是“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 念。所以课程标准要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 而对电功概念要求不高。为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 求,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编写思路有较大的不同,从整 体上讲,新教材先从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 对电能有初步的概念,然后通过电能引入电功的概念, 这样编排重视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生活经验的作 用。
谢
谢
4、增加了生活用电章节
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 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处:电路之后的用电安全问题主 要从构成电路形成电流的角度去认识;欧姆定律之后的学习 主要从电压高低、电阻大小对安全性的影响来学习;电功率 之后则主要从电流的热效应方面探讨设备安全的问题。这样 处理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问题多次出 现,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新教材则是将其编写分成了一个部分用一个章节来讲解。 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一更为系统化,使学生对生活用电有 全面的认识。二是突出了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重要性, 以一个章节来讲解,强化了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六章:电压 电阻
电压 电阻 电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电阻 变阻器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 电阻的测量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 电功率 电能 电功 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安全用电
二、突出特点
1、删减了“知道电压的概念” 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在初中不易揭示电压本质, 教材没有像已往教材那样用水流类比电流和用水压 类比电压来引出电压的概念,而是通过生活中学生 的感知直接点出电压,这样处理既可以降低教学的 难度,同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具体的电 压值实例,使学生对电压有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感性 认识。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电压表的使用上。 2、强化学生参与 将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 关系”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 系”。
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新旧版本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教材对比分析)关键词:人教版物理对比摘要:将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与旧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对比,找出新版教材的特点以指导教学。
人教版物理新版教材2012年9月在本县开始使用,截至目前笔者已经完整的使用了这套新教材进行教学。
下面笔者以一线教师的身份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找出两版教材的差异。
探讨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和心得,指导个人教学并供同行交流。
一、编排总体结构不同。
旧版教材总体包含5个板块:1.有趣的声(包含第一章有趣的声)2.色彩斑斓的光(包含第二章光的反射,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3.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包含第五章电流与电路,第六章电压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与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4.古老而现代的力学(包含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5.无处不在的能量(包含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十六章热和能,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物态变化应该属于【板块(5)无处不在的能量】的内容,可能是考虑到内容较容易,没有安排到板块(5)而安排在八年级上册。
再看新教材的编排结构:第一章机械运动(力学内容);第二章声现象(声学内容);第三章物态变化(能量的内容);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光学内容);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力学内容);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能量内容);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12.2滑轮力学内容,12.3机械效率能量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能量内容);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磁内容);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内容)。
从新旧教材编排的对比可以发现:旧版教材的编排结构强调各个知识点的板块结构关系,大致按照声、光、电、力、能5个板块安排内容;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强调让知识点符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2019年的初中物理中2022年初中物理课本一样不一样

2019年的初中物理中2022年初中物理课本一样不一样2019年的初中物理和2022年的不一样。
摘要:初中物理新版本的教科书,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试用,又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修订的。
新版本教科书更改的内容、章节数量和排序都做了较大改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研究人教版是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使用面比较广的一个版本,当前通用的人教版教材是经过长时间的试用及征集意见,在原来的实验版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的。
教材的修改比较大,为了使教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进行更好的了解,下面对新旧两版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一、章节数量变化在旧教材中,有17章,共87节,八年级上册一共有5章25节,八年级下册也包括了5章25 节,九年级共一册,包括7章37节。
在新教材中,一共有22章85节,八年级上册多了1章1节,八年级下册多了1章,少了5节,九年级则多了3章2节。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多了5章,把旧教材之中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内容单列成了一章,旧教材之中的第十二章及第十三章还有第十四章和第十六章分开后进行组合。
总节数一共少了2节,将旧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及第二章第六节还有第十一章第一节和第十七章第四节都删除,把第九章中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进行合并,第九章中的第四节和第五节也进行了合并,另外还增添了测量平均速度及阿基米德原理还有热机效率和欧姆定律在串联与并联电路之中的应用等内容。
二、章节顺序发生了变化章节顺序的改变是修改最大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力学与电磁学内容的具体教学顺序的改变。
八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旧教材中的八年级下册内容为电磁学,新教材将其改成了力学,旧教材中的九年级主要是力学,新教材将其改成了电磁学。
这是因为电磁学中涉及的知识一般都是抽象的,学生理解不深,力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是贴近的,学生很容易对其进行理解与学习,因此把容易学习的放在前面,把难以学习的放在后面。
等学生到了九年级,由于学生不断成长,其思维也在发展,这样学起来就会很容易。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比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比一、课程设置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旧标准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笔记和习题集。
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倡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旧标准更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侧重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
而新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标准注重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讲解和掌握,重点讲解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对比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旧标准更多地采用讲授教学法和课堂笔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新标准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倡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新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支持。
初中物理新旧课标的不同

初中物理新旧课标的不同1、关于前言、课程目标的不同《课标》第一部分为前言,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其它内容仅做文字小调整。
《课标》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对“知识与技能”分目标,将“初步认识”统一为“认识”,对“过程与方法”分目标,从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达成及研究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2、关于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不同《课标》中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其中含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两部分。
(1)“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修订在原课标“科学探究”前言的第1、2自然段,修订时合并为一个自然段,从三个维度概述科学探究的目的,使前言更加精炼、明确。
原课标科学探究能力中的“交流与合作”要素,现修订为“表达与交流”。
(2)“科学探究案例”的修订原课标有两个科学探究案例,修订时删去了其中一个案例,补充了两个。
修订后的三个案例具有比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另外,在每一个案例后,增写了一段“评析”。
3、关于内容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不同[1]《课标》中科学内容含“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在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次保留了原课标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
具体修改有如下几个方面:删去原课标中的“认识”、“初步”等,另外,对一些条目的行为动词做了调整。
如原课标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再如,原课标条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在原课标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原则,不便于评价,本次修改对有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这便于教学,也便于评价。
如原课标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精品

题目: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以人教版为例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以人教版为例摘要:简述了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的意义,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产生的不同背景及其对教材编写的不同要求,重点分析比较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在内容,编排结构,呈现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分析新教材的优点,并简单讨论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变和反思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新教材、旧教材、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比较研究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new textbook comparative significance,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yllabu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a detai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new textbook in the content,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t presentation modes, analysis of new teaching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discus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change of reflection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person teaches printing plate,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ld presentation mode, comparative study0.引言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依据,担任着传递知识的重要角色。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比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之间自然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等多个方面。
下文将对新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探究两者的异同之处。
一、内容对比1.旧标准:以知识点为主,注重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规律、光学原理、电磁学基础等方面。
2.新标准:在保留传统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物理学在科技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对比1.旧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以讲解、示范和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以记忆和理解为主要学习方式。
2.新标准: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比1.旧标准: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强调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低。
2.新标准:在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目的的变化1.旧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将物理学知识作为学生发展的一部分。
2.新标准: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物理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技术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五、教材和资源的更新1.旧标准: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教材内容主要依据旧版教材编写。
2.新标准: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更新和利用,注重借助多种多样的资源,包括网络、实验室、科技馆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八年级上人教版物理新旧教材分析教材-2022年学习资料

◆第二部分:本章实验的异同-新旧教材中变化的实验-◆1-真空不能传声-图2.1-5-真空罩中的闹钟-图1. =4真空罩中的闹钟-新教材-区别:用机械钟代替电子钟,增加了泡沫-问题:1、机械钟代替电子钟的好处?-2、 实验中泡沫的作用?
◆第二部分:本章实验的异同-新旧教材中变化的实验-◆2-声与能量-说明:老教材实验给仙了实验-现象,而新教 是要求叠生观-察现象并回答结论难度增加,-此实验应该引起奖注!-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如图 3为5所示,将扬声器对准性焰,潘放音禾,-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你看到了什么现泉!这说 了什么月美测-焰会摇动吗?
探讨声现象-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听小骨半规管前庭音呢?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了人们感知声音的-耳廓-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耳蜗-外耳道-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咽鼓管-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鼓室-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 音-图2.1-8人耳构造-(图2.1-8。
◆第三部分:本章图片的异同-新旧教材中更换的图片-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乙穿过北京动物园-域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隔音蛟龙”-新教材
◆第三部分:本章图片的异同-特别关注-倒车雷达、飞机雷达-军事雷达的区别
第四部分:简析近三年本章调考、中考试题-2012年4月考试题-9、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 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老师讲课的声音大一些-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012年中考试题-9.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A. 校园周围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质量与密度 力 运动和力 压强 浮力 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热和能 内能的利用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电功率 生活用电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电功率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第十章 第七章 浮力 力
第1节 浮力 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弹力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重力
老教材目录 实验版目录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十一章 运动和力
第第 5节 浮力 4节 力 第第 6节 浮力的应用 5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节 二力平衡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 1节 第 1节 第 2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3节 第 4节 牛顿第一定律 功 二力平衡 功率 摩擦力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电荷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强弱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家庭电路
第十六章
第 1节 第2节 第 3节 第 4节
电压 电阻
第六章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电压 电阻
电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电阻 变阻器
电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阻 变阻器
新教材目录
第十七章
第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弹力 第 1节 功 第2节 弹簧测力计 第2节 机械效率 第3节 摩擦力 第3节 功率 第4节 动能和势能 第第十三章 5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压强和浮力
第1节 压强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第 4节 杠杆 3节 大气压强 第第 5节 其他简单机械 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老教材目录
第七章
关系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 电阻的测量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1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4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十八章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4节
电功率
第八章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4节 第 5节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 节 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质量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九章 压强
第 1节 压强 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 第1 3节 节 杠杆 大气压强 第 2 节 第4节 滑轮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3节 机械效率
新教材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
老教材目录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 热机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第2节 热机的效率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新教材目录
第十五章
第 1节 第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5节
老教材目录
第五章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5节 第 6节
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测量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老教材目录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4节 第 5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的利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温度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1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第2节 重力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压强 液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压强 液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新教材目录 修订版目录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新教材的总体变化:
一、教材结构和栏目 二、内容的增加、删减与修改 三、学生实验补充或改写
一、调整教材结构和栏目
主要是:电学内容整体移到九年级 力学内容整体移到八年级
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
新教材(2012修订版) 章节对比
老教材(实验版)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质量和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 运动和力 力和机械 压强和浮力 功和机械能 热和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目录对比
新教材目录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4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质量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修订版目录第七章 力
第 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实验版目录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 4节 力 第5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节 二力平衡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电功率
电能 电功 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温度计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新教材目录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 节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老教材目录
第二章 光现象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