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特征(精)

合集下载

平均海平面气压

平均海平面气压

平均海平面气压地球上最高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43米。

在这个地球上的最高处的顶峰上,有一个白雪皑皑的空气柱。

有人说,这是人造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说,这是海洋上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形成的呢?平均海平面气压大概在101千帕,也就是说,在海洋的某一位置,也有平均海平面气压的存在。

再假如,现在的世界在这一位置沉下了一根极长的木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会马上冲出水面。

我们都知道,海洋占地球的71%,所以,可以说,在大海中到处都存在着气压。

而且在一年四季中,各个月份的平均海平面气压都是不同的。

从12月份到4月份,这段时间内,平均海平面气压的气温要比其他月份高出很多,当然,平均海平面气压也会升高。

同样的,在5月份到8月份,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平均海平面气压可以决定水上与水下世界之间的气压差。

这个原理很简单,这些道理并不难懂。

现在,来分析一下珠穆朗玛峰。

因为它高,而且海拔很高,所以,平均海平面气压也会高于其他的位置。

现代科学表明,珠穆朗玛峰处的空气密度是整个地球最低的地方。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43米。

平均海平面气压大概在101千帕,意思是在海洋的某一位置,大约在88千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气压值。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个位置,被冲上海面的木头,所受到的力量非常大,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没有看到木头冒出水面呢?那是因为在海水的压力和浮力的作用下,木头上升到了海洋中的几百米高处,在这个高度,才是平均海平面气压最大的位置。

这时,科学家们已经测算出了,在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上空,海平面气压约为80千帕。

珠穆朗玛峰山顶上空的气压是整个地球上最低的地方,而平均海平面气压,则是整个地球上最高的地方。

两者相加,我们可以得出,珠穆朗玛峰所在的位置,海平面气压是整个地球的88%,而平均海平面气压则是整个地球的64%。

当然,我们还可以发现,这里的平均海平面气压要比海洋上其他位置的平均海平面气压低得多,这说明,珠穆朗玛峰顶峰的周围的水压也很低,珠穆朗玛峰顶峰应该被水包围,不然怎么会使珠穆朗玛峰处于水下的88千帕的最高位置呢?而且这里的海平面气压也要低。

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

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

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是指东亚地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特征。

该区域的气压场主要受到季风环流、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多变的动力特征。

下面将从季风环流、副热带高压及西风带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季风环流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

夏季时,季风环流形成,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张,季风低压系统形成并主导着该区域的风向和气压分布。

在夏季,东亚地区的气压呈现为低压中心,周围被高压环绕。

而西北太平洋地区则存在着热带气旋形成的低压中心。

当季风环流进一步增强时,东亚地区的低压中心将逐渐消退,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压中心则会有所加强。

其次,副热带高压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影响较为显著。

副热带高压指的是北半球夏季副热带地区的高大气压系统,一般位于20-30°之间。

副热带高压主要在夏季时向北扩张,对东亚地区的气压场产生显著影响。

在夏季,副热带高压使得东亚地区的气压较为稳定,形成了相对较低的气压。

而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则往往形成了相对较高的气压。

因此,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压和低压中心的分布以及气压梯度的强弱。

最后,西风带的存在也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西风带是指位于纬度30-40°之间,从西向东刮的一系列强风带。

在西风带的作用下,东亚地区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压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在冬季,由于西风带北移,使得高压系统进一步扩大,充当了辐合带的作用,导致了东亚地区的气压较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西风带的影响使得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压较低。

因此,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在冬季时出现了明显的高压和低压中心的差异。

综上所述,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受到季风环流、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压场资料

气压场资料

(1位势什米=10位势米)

位势米条件是在45°纬度海平面处。但重力加速
度g是随高度和纬度而变化的:重力加速度在上升
► 图上等压线分布的不同形式,表示气压分布的不
同特点。等压线平直还是弯曲,表示气压分布简单 还是复杂;等压线的排列方向,表示气压分布的方 向。等压线呈东西向,表示气压沿纬向分布;呈南 北向,表示气压沿经向分布;等压线闭合,表示气 压分布出出高、低压中心;等压线疏密,表示水平 方向上气压差异的程度。
A B
C 低压
D高压
同一高度
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可求出同一
时间等压面各点的位势高度值,并用 类似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将某一 等压面上相对于海平面的各位势高度 点投影到海平面上,就得到一张等位
势高度线(等高线)图,此图能表示该
等压面的形势,故称等压面图。
(二)等压面图
H4 H3 H2 H1 A
B
C
等高面上得到许多交线(等高线),将各高度上的
截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得到一张有许多等高线的等
压面图。
► ► ► ►
等高线中心数值大——对应上凸的等压面
等高线中心数值小——对应下凹的等压面
等高线密集——说明空间的等压面此处坡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空间的等压面此处坡缓
► 4、等压面的高度单位──位势米 ►
750hpa 800hpa 850hpa
C C’
B
A’ A
PA’=PB=PC’=800hpa
水平面
PA>PB>PC
等压面下凹部位对应着水平面上的 低压区,愈凹愈低。 等压面上凸部位对应着水平面上的 高压区,愈凸愈高。
等压面的空间特点
►等压面上凸,代表是高压的空间形状

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

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

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分析引言:东亚—西北太平洋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和气候系统,其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动力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

一、东亚—西北太平洋气候系统的基本特征东亚—西北太平洋气候系统包括海洋和大气两部分,其中海洋主要指西北太平洋,大气主要指东亚地区。

该气候系统具有以下特征:东亚地区属于季风区,具有明显的季风变化;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复杂,包括风暴槽、热带漩涡等;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

二、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特征1. 季节变化: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为负异常,冬季为正异常。

这与季风气候的特点相一致,夏季低气压主要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地区,冬季高气压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区。

2. 年际变化: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年际变化较为显著,表现为持续几年的异常状态。

这些年际变化与ElNiño和La Niña现象密切相关。

El Niño年份海平面气压场呈现负异常,而La Niña年份则为正异常。

3. 长期变化: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长期变化趋势目前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西北太平洋的温度升高,从而改变了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海平面气压场。

三、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的动力机制1. 热力效应:热力效应是东亚—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

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气候系统的变化,热带海洋暖池的加热会改变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海平面气压场。

2. 季风效应:季风效应是东亚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对海平面气压场产生影响。

夏季季风使得东亚地区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而冬季季风则使得东亚地区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

海平面气压sealevelpressure

海平面气压sealevelpressure

划能否实施仍是未知数。“天堂”消失 。
于1990年5-6 月在永暑礁礁坪上
打一全采芯的地
质研究钻井,编
号为南永1井,
总进尺15207m,
对岩芯详细的地
质年代学、地层
学、相学和岩石
学等进行多学科
的分析研究。结
果表明,永暑礁
地区的海平面目
早更新世晚期以
来经历 了4次 上 升和间隔的3次下
降,形成了4个沉积旋回及其间的3个沉
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 温度15摄氏度(59 华氏度)条件下, 29.92”毫米汞柱 (1013.2hPa) 由 本站气压推算到平
均海平面上的气压 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 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但世界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还 受到当地陆 地垂直运动—缓慢的地壳升降和局部地面沉降的影 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值之和,即 为该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冰川融化是主要原因 而冰川融化正如楼上所讲的,冰是覆盖在大陆上的, 融化后必然海平面会上升,而单纯的浮冰是不会的。
提倡低碳生活的方式,控制汽 车尾气的排放,控制全球温室 效应的上升趋势。尽量选择小 排量汽车,这样可以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关键要靠我们每 一个人的意识来保护我们的地 球!
海平面(Sea level),是海的平 均高度。 一般人认为海平面是平
面,如果大海真的是平面的话, 但整个地球表面的海域连成一体, “地球是一个椭球形”这一说法 就不成立了,推而广之,平时我 们说的大湖面是平的也都是相对 概念。之所以有这种认识上的差 异,就是观察点不同。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 平面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沿海 海平面达到1980年以来最高值,海 平面比2011年升高53毫米。其中东 海海平面上升最为明显,为66毫米, 而海南三沙市海域海平面1993年至 2012年的上升速率达到了每年4.9 毫米。

我国近邻海域海平面气压变化特征分析

我国近邻海域海平面气压变化特征分析
1 3 夏 季 月平均 气压 场变 化 .


图 2 春季月平均气压场分布 图
图。秋季 是夏 季 向冬 季 的过 渡 时期 , 这一 时期 气
压形 势变 化与 春季相 反 , 国近邻海 域升 压 明显 , 我
图 3为 我 国近邻海 域夏 季月 平均 气压场 分 布
图 。由图可 以看 出 : ( )夏季气 压变 化趋 势稳定 , 压梯 度小 ; 1 气
布 形势 已经 形成 。 14 秋季 月平 均气 压场变 化 .
加 密集 , 等压线 由夏 季 的南 北 走 势 为 主 变为 以东 西走 势为 主 , 1月份气 压场 分 布形 势 已经 与冬 季 1 气 压场分 布形 势非 常相 近 。
图 4为我 国近邻 海域 秋季 月平 均气压 场分 布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l ] _ 。 1 。
5 )夏 ( ~ 8月 ) 秋 ( ~ 1 月 、 6 、 9 1月 ) 冬 (2 2月 ) 、 1~ ,
以简化季节 叙述 其 复杂 性 。在 对气 压梯 度 进行 分 析时 , 将我 国近邻 海域按纬度 划分 为 3个 区域 , : 即
1 。 2 。 2 。 9N 和 3 。 9N 海 域 , 2 - 1N,2 一2。 O一3 。 即简 称

≯ < 1 、


, /

三 二一



v 口 = 一 一/ 一 一 二= [ =一


、 ・ .



— —
£ — — 一,/ —

■ _/ /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特征.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特征.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海平面气压场特征
2018/8/5
1
海陆不均匀分布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在三方面:
(1)热容量差异:海水热容量是陆地热容量的
两倍,海洋升温和降温速度远小于陆地。
(2)辐射性质差异:太阳辐射在陆地只限于一
一个薄层内,在海洋里可以达到几十米深。 (3)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水的流动使热量在 较大范围和较深的层次内均匀分布。
②图中的高低压中心,习惯上称为大气活动中 心,这些活动中心有的是常年存在的,称永久性 大气活动中心,一般出现在海洋上,如夏G、亚 G、阿D、冰D以及赤道低压带(南半球南极 G、副极地低压)。有的是随季节变化的,称半 永久性活动中心,一般出现陆地上,如蒙G、印 D、北G、北D。
③南半球40°S以南,无论冬季或夏季,气压基 本维持带状分布,主要为均匀的海洋所致。(南 半球咆哮西风带、南非的好望角),而40°S以 北地区,冬季大陆上的高压为澳大利亚高压、南 美高压和非洲高压,夏季大陆的低压为澳大利亚 低压、南美低压和非洲低压(半永久)。
蒙古高压有时也称亚洲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1月) (单位:hpa)
亚洲低压有时也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也称太平洋副高;
亚速尔高压也称大西洋副高。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7月) (单位:hpa)
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故带状气压分 裂几个闭合的高低压系统,又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闭合的高低压系统随季 节发生变化。
气 压 分 布
北 半 球
-
海陆热 力性质 差异大
-
气压 带断 裂成 高低 气压 中心
带状气 7 压带被 月 切断
- 低压 - 高压
-
大陆上 海洋上

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精)

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精)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2020/3/1
1
1、海平面气压场的概念
把人们在地球不同高度表面测到的气压, 全部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到海平面高度处 的气压,称为海平面气压。这样世界上成 千上万个气象站测到的气压数据都能统一 到海平面了,在海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称为 海平面气压场。
海平面气压场的形势是通过绘等压线得到 的。(五种基本形式)
①低气压(低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 区域。其空间等压面的分布向下凹陷,形 如盆地。
②低压槽
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形如 山沟。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称 为槽线。
③高气压(高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中心气压比周围高的 区域。其空间等压面的分布向上凸起,形 如高山。
④高压脊
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形如 山脊。各条等压线曲的2个高压和2个低压组成的中 间区域。其等压线的空间分布形如马鞍。
通常两个高压之间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带 两个低压之间的狭长区域称为高压带
THANK YOU
9
2020/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高压有时也称亚洲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1月) (单位:hpa)
亚洲低压有时也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也称太平洋副高; 亚速尔高压也称大西洋副高。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7月) (单位:hpa)
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故带状气压分 裂几个闭合的高低压系统,又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闭合的高低压系统随季 节发生变化。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海平面气压场特征
2019/5/31
1
海陆不均匀分布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在三方面: (1)热容量差异:海水热容量是陆地热容量的
两倍,海洋升温和降温速度远小于陆地。 (2)辐射性质差异:太阳辐射在陆地只限于一
一个薄层内,在海洋里可以达到几十米深。 (3)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水的流动使热量在
-- 北

- - 气 球
压 分 布
南 半
- - 球
海陆热 力性质 差异大
气压 带断 裂成 高低 气压 中心
海洋面积 占优 势,性质均一
7 月
带状气 压带被 切断
大陆上
低压
海洋上
高压
1
带状气压 带被切断
-
大陆上
高压

-
海洋上
低压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THANK YOU
11
2019/5/31
②图中的高低压中心,习惯上称为大气活动中 心,这些活动中心有的是常年存在的,称永久性 大气活动中心,一般出现在海洋上,如夏G、亚 G、阿D、冰D以及赤道低压带(南半球南极 G、副极地低压)。有的是随季节变化的,称半 永久性活动中心,一般出现陆地上,如蒙G、印 D、北G、北D。
③南半球40°S以南,无论冬季或夏季,气压基 本维持带状分布,主要为均匀的海洋所致。(南 半球咆哮西风带、南非的好望角),而40°S以 北地区,冬季大陆上的高压为澳大利亚高压、南 美高压和非洲高压,夏季大陆的低压为澳大利亚 低压、南美低压和非洲低压(半永久)。
较大范围和较深的层次内均匀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槽脊示意图
海陆不均匀分布 的影响: 冬季大陆是冷源, 使其上面的空气 变冷,容易形成 高压。而海洋是 热源,使其上面 的空气变暖,容 易形成低压。夏 季相反。
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上述的情况是假定地表性质均匀的情况下 形成的,而实际情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 起伏而变得非常复杂,理想的情况受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