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1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政治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观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

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各界奥运会的会徽,说明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

(1)罗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罗马城徽的标志,那是一只母狼在哺乳两个婴儿的奇特图案。传说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

(2)悉尼奥运会——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

港,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3)雅典奥运会——在古代奥运会上,橄榄花环是颁发给冠军的奖品。橄榄树还是雅典市的市树。而会徽所使用的蓝、白两种颜色在拥有蓝色大海,白色建筑的希腊是最常见的颜色

(4)北京奥运会——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成为现今宽恕、节俭、礼让的传统美德,成为华夏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国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设问:“平等”是否等同于“不分你我”(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七、板书设计:

民族节日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文化透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内容

的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八、课时小结:

主要通过几道比较典型的练习巩固本节课学的知识。

单选

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2、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

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不定选

1、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应这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A、认同本民族文化

B、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C、对外来文化采取排斥主义

D、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2、人类进入21世纪,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来看,各种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流。面对这种大趋势,我们应做到

A、坚持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

B、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更高的姿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C、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

D、以平等互助作为文化交流的准则,以多元共存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格局

3、目前,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干预,复兴传统节日。这样做有利于

A、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复苏传统民俗

B、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增加新的乐趣

C、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D、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汇报课教案) 第一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政治组李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独立探索法、合作探究法等方式。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发人深思。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四)归纳小结,课堂评价。 (五)有效训练,社会践行。 教学过程: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情境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世博中国馆》、《世博也门馆》,视频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古老阿拉伯风情。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总结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板书:(第一目)描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情境二:图片展示民族节日:中国春节、美国圣诞节。 学生活动:从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第二段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点评,点出知识要点: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情境三: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世纪文化遗产丰富》(凤凰网)基于文化遗产这一知识点比较难,教师根据视频解说文化遗产的分类、地位、意义、确立方式。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又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记忆遗产既指文字记忆遗产,也指非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记忆遗产4处。 教师点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医针灸和京剧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及意义。 教师总结: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举例: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回答:.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等等)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情境四: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春节期间,由于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点。成都人爱好喝“花酒”,一顿饭上6种酒,依次是:杨梅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洋酒。喝完白酒,气氛已近鼎沸,接着开始玩花样,如喝潜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里,连杯带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后一饮而尽。南京人最厚道,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让客人喝好,最著名的敬酒台词是:我干了,您随意。在内蒙古不时会有人手捧哈达来敬酒,不管认不认识,先在你身边载歌载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烧菜师父都会走出厨房,托着个银碗,捧着条白哈达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 教师点出: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东西方文化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就一国而言,如中国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板书:透视文化多样性 教师总结: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形式多样化,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学生探究:(1)以服饰、民居建筑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示:结合各民族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情况说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新课推进】 (一)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板书) 首先,我们来欣赏PPT内容,包括各地节日,文化遗产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板书) (1)(什么叫)民族节日,(即)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下面我们来看PPT内容:①春节前夕,农民工从各地返乡、春节时,贴春联,放烟花等。②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 然后向学生说明: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稍加详细介绍一下端午节。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探讨:我国或国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民族节日,他们表现出了哪些民族文化或民族情感。 2.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板书)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问学生: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 可以举例: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大津巴布韦遗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伦巨石阵、麦加清真寺、比萨斜塔等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板书)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板书)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板书) PPT举例:民族服饰、饮食的多样性表现(展示蒙古族人的衣食习惯和傣族的衣食习惯,比较有什么不同) 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板书)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讲课稿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宋良娇 一、教学目标: 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达及含义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分析:结合绚丽多彩的节日分析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联系实际,说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重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显示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一面。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春节、西方圣诞节的图片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民族节日和洋节日,为后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即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这一知识点提供素材,继而进一步探讨该如何重新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达到对问题的进一步深化) 本课的学习内容: 阅读思考: 1、为什么要重视民族节日的宣传? 2、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遗产应顺其自然的优胜劣汰。请谈谈你的看法。 3、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过程中应如何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展示:各界奥运会的会徽,说明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 (1)罗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罗马城徽的标志,那是一只母狼在哺乳两个婴儿的奇特图案。传说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 (2)悉尼奥运会——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港,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3)雅典奥运会——在古代奥运会上,橄榄花环是颁发给冠军的奖品。橄榄树还是雅典市的市树。而会徽所使用的蓝、白两种颜色在拥有蓝色大海,白色建筑的希腊是最常见的颜色 (4)北京奥运会——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文化常识人教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新课推进】 (一)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板书) 首先,我们来欣赏PPT内容,包括各地节日,文化遗产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板书) (1)(什么叫)民族节日,(即)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下面我们来看PPT内容:①春节前夕,农民工从各地返乡、春节时,贴春联,放烟花等。②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 然后向学生说明: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稍加详细介绍一下端午节。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探讨:我国或国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民族节日,他们表现出了哪些民族文化或民族情感。 2.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板书)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问学生: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 可以举例: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大津巴布韦遗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伦巨石阵、麦加清真寺、比萨斜塔等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板书)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板书)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板书) PPT举例:民族服饰、饮食的多样性表现(展示蒙古族人的衣食习惯和傣族的衣食习惯,比较有什么不同) 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板书) 举例: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中国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让学生讨论中国的地域文化有哪些不同,如南方人吃米饭,北方

世界文化多样性教案2

课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一、二目) (复习课) 授课教师:章卫吉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时间:16周星期四第1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归纳疏理下列考点: (1)民族文化的地位。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3)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概括知识的能力。 (2)通过疏理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该考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复习,让学生明白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通过感悟,培养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文化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教学难点: (1)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比较区分;对文化遗产考点的运用。 (2)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感悟、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演绎法、师生互动探究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采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检测第一单元有关考点: 文化的作用。 二、复习本节课内容: 1、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服装文化相关图片导入本节课内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通过知识网络疏理考点。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拨。 三、小结: 利用上述网络对本课考点作简单总结。 四、探究与练习: (一)选择练习。 (二)展示有关挖掘曹魏高陵的相关文字材料,阅读思考: 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为什么要对曹魏高陵进行挖掘和清理? 1、学生发表看法。 2、教师点拨。 (三)展示有关上海世博某些国家展馆建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本节课内容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2、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四)对学生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价。 (五)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三)P248第14题。 教学反思: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示范说课稿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化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内容。 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确定重点的依据: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点。只有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2. 难点:学会用正确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确定难点的依据: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学校家庭为主,接触的文化事物不多,对不同文化虽有所接触,但认识不深。 二.说学情

必修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必修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原创课件下载)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李宏亮 【课标再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高二政治文琳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观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 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 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

约定。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内容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 展示不同国家比较典型的歌曲 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政治、经济、历史、地理 思考1: 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从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析) 思考2: 有人认为,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文化应该趋向统一,而不应再保留什么多样性。请分析这一观点。 (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必然也是多样的,同时,这道题还要回答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各界奥运会的会徽,说明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 (1)罗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罗马城徽的标志,那是一只母狼在哺乳两个婴儿的奇特图案。传说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2)悉尼奥运会——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港,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3)雅典奥运会——在古代奥运会上,橄榄花环是颁发给冠军的奖品。橄榄树还是雅典市的市树。而会徽所使用的蓝、白两种颜色在拥有蓝色大海,白色建筑的希腊是最常见的颜色 (4)北京奥运会——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体现了“更

必背知识点梳理: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理解】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②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理解】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2.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理解】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理解】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含义: 大众传媒是指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传媒。 【理解】①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功能: 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意义: (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使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2.正确做法: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

高中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高中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的多 样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 其中“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 解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 界文化产生兴趣。 “透视文化的多样性”重点是提升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分析和理解。协助学生理解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 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不同民族相 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促动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道文 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2、水平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 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理解水平和分析判断推理水平。能自主搜集材料、加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使他们有浓厚的学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2010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已经有2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加,到时世博会将会成为一场世界文化的盛宴,充分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这节课学习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探究:看课本28—29页三个镜头。三个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 提示:同样是体育运动项目,欧美国家流行击剑,韩国盛行跆拳道, 中国人爱好武术,说明了什么? 提示:同样是建筑,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希腊的巴特农神庙 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说明了什么? 学生: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老师: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 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课本上举了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

高中政治 第三课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高考题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高考题汇总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08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8海南卷1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 9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08广东卷3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08山东卷21)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资兴市第一中学:黄健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感受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5)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则。 2、能力目标: (1)能认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2)通过文化多样性的学习,能正确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其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3)通过对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学习,树立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能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化生活》P28页至P33页,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题“世界文化多样性”。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教材内容。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北京申办奥运宣传片》 北京市为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特意请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了一部宣传片。这部片子介绍了北京的天坛、长城、天安门等著名风景,画图中有太极拳、腰鼓、风筝、京剧及立交桥、国际贸易中心、火车站、飞机场、成千上万的北京市市民。该片子仅仅用了几分钟,但是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在申办奥运活动中多次播放,受到好评,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起到推动作用。 点评:《北京申办奥运宣传片》短小精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可以快速感染奥运官员、奥运评委,也感染大家。 思考题: 为什么要在宣传片中拍摄中国传统的建筑、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民族服饰? 教师提示: 介绍中国传统的建筑、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民族服饰……其目的就是为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主讲人:xx 听讲人:高二(xx)班全体学生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授课时数】2课时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渐增强,开始理性的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精华,学会珍惜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对于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 “世界文化多样性”这一框题包括了三个目——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第二目:透视文化的多样性;第三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产生兴趣。 第二目“透视文化的多样性”重点是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分析和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保存不同文化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欣赏和分析讨论,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2)透过民歌、服饰、饮食民族文化分析,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多样性; (3)通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对比,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运用实例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意义和原则。

高中政治_《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评委,亲爱的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化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内容。 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确定重点的依据: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点。只有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2. 难点:学会用正确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确定难点的依据: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学校家庭为主,接触的文化事物不多,对不同文化虽有所接触,但认识不深。 二.说学情 当代高中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对外来的文化特别敏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另一个方面,当代学生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相当陌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甚至不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马卡连柯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所以教师要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为此在分析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吱声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1.直观教学法 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图片和影音资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带答案

文化生活教学设计:编号2:3:1 总7(普高标准试验教科书) 主备: 2: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 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要求。 2.解析:通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教材以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为例, 从民族节日的形成、作用和功能三个方面的介绍,讲述了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 介绍了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点: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难点: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1)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识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 (3)理解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4)掌握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5)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要求。 2.解析: (1)认识到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价值; (2)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其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能够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分析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能够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能够分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三、教学问题诊断 (1)学生往往会有“世界文化将趋同”的错误观念,教师可通过事例或课堂讨论来解决;(2)有的学生对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示困惑,通过讲解要让这部分同学完成一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德宏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学生对民族问题并不陌生。教师可结合《民族理论常识》的内容,通过教材的插图和文字,结合学生身边事例,展开课堂讨论,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图片导入——>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怎样做到尊重文化多样性——>小结——>目标检测

高二政治: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 / 高二政治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Lesson plan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