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尔顿制
– 背景:班级授课制无法适应个别差异,1920年美国的柏克 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 特点:
• 自学辅导为主。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月作业任务,学生按自己 的情况与教师订立学习“工约”,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考 试合格后订立下一“工约” • 传统教室-各科作业室,可自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 师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表,进度快者可提早完成学业 • 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 查。
• 评析:兼顾三种教学的优点。值得在中学高年级和大学推广
对教学组织的分类: • 个别化教学
个别教学 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制 • 集体教学 班级授课制 分组教学 贝尔—兰卡斯特制(导师制) • 综合教学 特朗普制
评析 • 个别化教学:能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但只能
作为其补充
• 集体教学: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
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 优越性 (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 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 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 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 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 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 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 等等。 总之,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 点:间接性的认识,有领导的认识和教育性认识,能在时间和精力都比 较经济的条件下,比较全面地实现教学任务。
分类
个别教学制
– 背景: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等国的学校等采用 – 特点:
• 教师对学生个体 • 学生水平年龄参差 • 教学内容进度时间无明确统一规定 – 评析:较好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办学规模小 效率低
– 现代个别化教学的新特点:
• • • • 增强教学内容的计划性与系统性 学生自定学习进度,灵活安排学习活动 采用新教学技术 辅以小组讨论或成果汇报等集体教学形式
• 圆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课 堂讨论,它可以大大地增 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促进 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
圆形的座位排列
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 教师位于“U”形开口处 • 兼有秧田形和圆形排列的 某些特点, • 既有助于充分增进师生之 间的交流,又有助于问题 讨论和实验演示,还可以 突出教师对课堂的控制,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培养儿童将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
– 明确的学习目标 具体的学习内容 小步子自学教材 – 学生按单元自学 教师随时个别指导 – 测验诊断 合格者学习新内容
• 培养儿童的个人能力与社会意识
– 儿童自行设计与开展学习 – 教师个别指导
– 评析:
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兼顾发挥教师、学生 在教学中的作用,但难以得以真正而全面的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 • • • 合理缩小班级规模(20人左右)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精心编排学生座位 积极探索个别化教学
学生座位编排:
• 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 直接影响着师生、生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学生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信息的交流方式与范围等。
秧田形(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
• 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 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 方法、手段应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 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 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 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 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
b同年级中编成快慢班重点班普通班等
• 评析:利于分层教学,适应不同层次,有利组织教学和因材施教,
但不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百度文库
班级授课制
• 定义: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变成固 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 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 由来
16世纪后期,工商业的逐步发展 和科学文化的繁荣进步。一方面 学校教学内容显著增多,课程逐 步增多。另一方面要求学校能培 养出更多的人才。个别教学已不 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班级授 课制应用而生。
贝尔—兰卡斯特制(导师制)
– 背景:
•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的英国 • 主要适用于双轨制中的、师资缺乏的、贫困家庭子弟就读的学 校
– 形式:
• 教师-导生-学生 • 导生:教学、检查、考试
– 评析:
能够在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范围的最大化。但是其教学 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工业生产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


– 复式教学 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课堂,在同一节课里对两个以
上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的教学。它同单式教学相对。单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课堂,在同一 节课里对一个年级学生的教学。
– 全纳教学 全纳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机会,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正式成
员,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中开展的一种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持的教育。全纳 教育强调为学生提供均等有效的受教育的机会,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并满 足他们的需要。这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提出过“有教无 类”,可以说,这与“全纳教育”有着共通之处。
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对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的要求:
• 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一般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 20-25名学生。 • 如果学生人数超过25名,可以考虑采取同心圆形和双 马蹄形的形式。 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学生人数超过25名)
同心圆形的座位排列
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
•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 小组活动,它十分有利于 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 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功能群体”。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 学生固定: 学生是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 • 内容固定: 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的课表也是统 一的,采取多学科并进,交叉授课 • 教师固定: 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 • 时间固定: 学年、学期和学日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 息时间表 • 场所固定: 各班的教室和学生的座次相对固定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院2011级高等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 刘东兴
主要内容
•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趋势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定义: • 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 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 • 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 •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 评析:
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与创造才能。但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 立学习与作业能力,若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往往学生白白浪费了 时间而无多大收获,学不到系统知识,况且道尔顿制要求较好的教 学设施和条件。
文纳特卡制
– 背景:美教育学家化虚朋于1919年在芝加哥市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验 – 特点:使教学真正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 形式:
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革
• 综合教学:融合个别化教学和集体教学优点的
综合性教学形式,是理想的教学形式
三、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趋势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
•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全班上课 – 班内分组教学 – 班内个别教学
• 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 课外上课 – 现场教学
• 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朗普制
• 背景: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一种性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特朗普
提出
• 形式:
大班上课40%
– 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
小班研究20%
– 15-20人小组;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上课的内容
个别教学40%
–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部分指定,部分自选
• 一排排课桌面向教师的讲台, 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 肩邻右肩。
• 这种座位排列最适合于集体 讲授,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 互动。
对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的探索
•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如何编排学生座位才 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提出了圆形、马蹄形和模 块形等排列形式。
圆形座位排列: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
back
后记:

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 有其优缺点。 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 充分考虑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 教师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 在实践教学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应该明确几种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和缺点,并 掌握几种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要点,针对多种教学 组织形式的利与弊进行综合利用,优化组合,这样才能 发挥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克服其本身的劣势, 保证教学组织的整体的有效性。

发展历史
1.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6世纪欧洲, 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的兄弟会学 校(世界上它是第一家); 2.之前都是游离形式的班级授课制, 没有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在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 了《大教学论》后,才形成的班 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 3.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清朝1862年, 当时的北京京师同文馆是第一家; 在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
分组教学
•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差异
的弊病,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
• 形式:
能力分组:按能力发展水平分 内容相同 年限不同
作业分组:按学生特点和意愿分 年限同 内容不同 内部分组: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能力或成绩 差异分组 外部分组:a根据学生能力或成绩差异 班级间分组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尽管教学组织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于教育目的、教育方 针政策,并不随着经济基础的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对的历史 时期内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随 着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不同社会历史条件 孕育与创生出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16世纪以前:个别教学制 16世纪:班级授课制 18世纪:贝尔-兰卡斯特制 20世纪至今: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特朗普制
• 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 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 (4)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 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的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还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 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 分别地对教师负责,他们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 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