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初语文第十三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周周考试卷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周周考试卷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周周考试卷姓名:班级:考号:得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诘问(jié) 孤孀(ɡū)B.霹雳(pì) 触目伤怀(zhù)C.琐屑(xiè) 丧事(sānɡ)D.石堆(duī) 身体不济(jì)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 蹋败和蔼烦躁噩耗 B.仲胀惧惮尴尬呵斥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 D.跋涉赋闲狼藉伎俩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C、情郁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夏天的南山湖,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华人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十三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十三答案

2024-2025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周测十三(答案)一、基础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1)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汉乐府集》)(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见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秋瑾在《满江红》中,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7)《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让我们明白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8)同是送别,离情却不尽相同。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对朋友离去的惆怅和担忧;刘禹锡用“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互相劝慰、鼓励。

2.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或激励自己,给自己鼓劲时会用到这句诗歌。

因为这句诗歌抒写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他是个huāng táng( 荒唐 )的家伙,长官!(2)可是,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xūn táo( 熏陶 )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3)但是,何满子wàng yǎn yù chuān( 望眼欲穿 ),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4)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rú zuò zhēn zhān( 如坐针毡 ),身上像芒刺在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A.我们若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就会出卖灵魂,亵渎..圣职,辜负人民的重托。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河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河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河大版九步之暖(1)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

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

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

(2)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

九步之暖阅读答案。

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床前如灵魂出壳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3)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照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

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

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

(4)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

(5)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

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的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

九步之暖阅读答案。

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

(6)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

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

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7)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

"(8)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

【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

【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

【关键字】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3周测试题一、基础题(5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26分)①《三峡》中,描写两岸山势高峻险拔、遮天蔽日的句子是,。

(2分)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分)③曹操《观沧海》一诗中,诗人用想到的雄壮景象来表现自己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⑤默写杜甫《望岳》的后两联。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8分)①母亲这样地整日láo lù着()。

(《回忆我的母亲》)②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在门框里。

(《老王》)③起初,我只是个可能学习的máo pī()(《我的老师》)④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gān gà()的笑。

(《台阶》)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贾里弄陌生,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

(把“变化”改为“改变”)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删掉“当”和“时”)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

(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5.参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3周周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上期城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十三周周练卷(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8分)阴huì( ) è( )然 bǐ()夷 chī( )笑 wǎng()然恣suī( ) zhàn()桥 jiē()据 liáo()逗 lánlǚ( )( )mì( )食 juē()断胆qiè() sè( )索 chuō()破2.古诗文默写:(15分)(1)蔌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2)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 _____。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

,。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_______ 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厅有怀》)(4)列国周齐秦汉楚,______ _____ _ _;_______ ____ _。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5)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__ _ _,_________ _。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二、名著阅读(7分)3.《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善射的是小李广,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

(3分)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①A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A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A猛省道:“这是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②A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13周周卷A3版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13周周卷A3版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十三周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脚踝.(huái) 谀.(chán)词阴霾.(mái)面面厮觑.(qù)B、阔绰.(chuò) 亵.(xiè)渎汲.取(jí)棱.(léng)角分明C、社稷.(jì)禀.(bǐng)请拙.(chù)病舐.(shì)犊之情D、抽噎.(yē) 拮据.(jū) 夙.(sù)夜恃.(z hì)才放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庸碌缀学睿智豁然贯通B、肥硕陨落商酌无与抡比C、旁骛吹嘘伫立刻骨铭心D、天娇褴褛静谧重蹈覆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

C、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不能获奖,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我是想通过参予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13周周考试卷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13周周考试卷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13周周考试卷姓名班级考号得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诘问(jié) 孤孀(ɡū)B.霹雳(pì) 触目伤怀(zhù)C.琐屑(xiè) 丧事(sānɡ)D.石堆(duī) 身体不济(jì)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 蹋败和蔼烦躁噩耗B.仲胀惧惮尴尬呵斥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D.跋涉赋闲狼藉伎俩3、下面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C、情郁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夏天的南山湖,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华人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秋 2018年新预初语文13【教】

秋 2018年新预初语文13【教】

浦信教育用心教育浦信教育新预初秋季课程讲义第十二讲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词语的删除、替换知识典例1你吃的食物里有没有激素①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熟;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

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

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③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俄国一位名叫奈留波夫的植物生理学研究生。

1901年,他在种碗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豆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

经过大量的实验,他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激了碗豆苗的生长。

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于是它“催熟”的能力从此得以确认。

又过了十几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果中分离出了乙烯。

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④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⑤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一一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

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

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

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⑥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商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初语文第十三周班级姓名(一)联想猜成语例句:最难熬的一天——度日如年1 最昂贵的书籍——2 最劣质的彩电——3 最廉洁的清官——4 最大型的手术——5 最微小的邮筒——6 最高大的瀑布——(二)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

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

他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他精通天文和历法。

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

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

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怀中,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口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为什么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说:“陆绩,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

”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

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

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何不把爱子之心变为爱父母之心呢。

……奇才陆绩,可以作为典范。

(三)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文/路长青⑴“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

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到这位同学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⑵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

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

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⑶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

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

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

⑷又一个周六说到就到。

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

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

”⑸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

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你妈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

”“什么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怎么就忘了把挖地菜的事多重复几遍呢?要知道,在这样的时节,那些廖如晨星的地菜,都是从野草避风的根部和长势最好的麦苗的缝隙中一小朵一小朵“剔”出来的。

山野里的风是那样的寒冷刺骨,我的母亲居然一朵一朵积累了十八斤——这分明是,她在接我电话的一星期里,每天都泡在冬野里东挖西采,紧张忙碌……⑹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母亲从野外回来了,头上围着一条旧围巾,不住地咳嗽,满手都是冻裂的口子,浸着鲜血,但见了我和妻子就极开心地笑了起来,掂掂臂弯里的菜篮,说:“总算挖够了……”⑺儿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母亲总会十分郑重地挂在心上。

我直觉鼻子猛地一阵发酸,好久没有说出话来。

⑻母亲看到了我们给她带来的食品,顿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

她把邻居们招了来,炫耀地说:“你们都看看,明天是我生日,我儿子儿媳和孙女,提前给我送蛋糕来了。

两个蛋糕都这么大,我哪里吃得完,今天就请你们先尝尝。

”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⑼我一下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⑽母亲的生日,每年只有一次,于她的儿子而言,应是一件大事啊!可多少年来,我居住在并不遥远的城市,却几乎常常把母亲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

⑾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决定和妻子儿女留在母亲家里,好好地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⑿第二天下午,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

母亲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临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箱子底里摸出一沓钱,与我给她的那些钱加在一起,硬塞进我的兜里,她说:“我好像听你说过,你不是想花两三千元买台跑步机嘛,妈已经给你凑够了,你明天就去买吧,锻炼身体要紧啊!”⒀我连忙把钱又塞给母亲,说那些钱是让你添置过冬衣物的,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

母亲笑笑说:“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妈这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⒁我真的弄不明白了:母亲她挨冻受苦的事小,而儿子买那可有可无的跑步机,竟成了她牢记在心的大事!但不管我怎么坚持,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⒂车子启动缓缓离去,在反光镜中看着站在村口寒风中仍向我们频频招手的老母亲,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眼泪滚滚而下……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为儿子做的两件事。

第一件:第二件: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4)段划线句中“总得”一词不能去掉的理由:3 第(7)(14)段划线句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较为近似,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1)(2)4对第(12)段中“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一句理解最确切的是()A我这样做是为了与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扯平。

B我要用钱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C我没有铭记母亲的生日,只能用钱来弥补自己的不孝。

D我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掏出所有的钱”是“我”赎罪心理的外在表现。

5 第(2)段中,母亲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请联系前后文,把省(四)母亲的“任务”自十多年前到市里工作以来,每年麦收之后,母亲都要送10编织袋麦子给我。

因所在村不通公共汽车,每次都由母亲赶牛车行几十里山路,寄放在县城一亲戚家里,而后再请人写信告诉我。

我常常搭顺车取走这些麦子。

最初几年,这些粮食还真起了不小的作用,首先大半年的口粮不用犯愁了,关健时刻还可以拿到集市上换点救急钱。

到后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些粮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可这始终是母亲的一大心事,见没拉走,就又托人写信催促,提醒莫再耽搁,一定注意防潮,否则要生麦虫的。

信来得一多,我心里就烦,不就几袋粮食嘛,钱又不缺,哪儿不能买?再说,都啥年头了,谁还拉来拉去的到面粉厂去磨?同时我还抱怨母亲,有福不享,专弄几亩破地穷忙活。

这几年,我更没把这些粮食当回事儿,打个电话让亲戚代为贱卖了事。

图快。

今年麦收之后,回村正赶上母亲鼓捣粮食:筛,抓“麦鱼儿”,再挑出石子、土粒等杂质,然后款款入袋。

我发现,所用钢筛,网眼特大,这样,不太饱满的籽粒都被筛了去。

我不解地望着母亲,母亲笑笑说:“这样才能磨出最白、最有劲道的面粉哟!”我想说,为这点粮食忙来忙去的,不值呵,可话到嘴边却又改成:“城里粮食吃不完呢,妈!”母亲似乎很懂我的意思,想了想慢慢说道:“可除了这些,妈还能给你什么呢,孩子……”“秋分”时节,正是家乡种麦之时,为到乡村老家的院里摘点鲜枣、牛心柿子等土特产尝鲜,我特意驾车回村一趟。

母亲的承包地就在大路旁,透过迷漫路尘,远远地我就看见了母亲熟悉的身影。

此时的母亲,正为待播的土地撒底肥。

到底是年近古稀的人了,行走已不甚方便,这从她磕磕绊绊的脚步中,可以看得出来。

肥料的白雾,极为缓慢地向前移动,母亲尚在长长的土地中央。

我有些等不及了,高声喊母亲歇会儿。

母亲艰难地直起腰,仰脸朝我打量了一会儿,说“知道了”,之后还隐隐听她对我叮咛着什么,好像是不让我下地,怕我出门的讲究衣服脏了不好“医治”。

我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母亲不知,我已好多年没摸过农田里的活儿了,心里并没有想帮她一把的意思呵!让她歇会儿,其实无非是想早点儿拿到钥匙,尽快摘取母亲院中那些土特产。

母亲临近了,蓦地发现,她臂挎的蓝子,不知何时用一根带子挂在了脖子上。

我想起,母亲左臂早年有伤,稍稍劳累,就疼得抬不起来,可人的脖子能承受多大的重量!母亲离地头只有十几步时,一屁股蹲了下去,以自己为轴心,把肥料均匀地撒向四周,而后,再往前“磨”一段距离……待这白色云雾覆盖了这块土地的最后一线,母亲并不立即站起,而是头枕堰边草丛上斜躺了下来,她急促地喘息着,浑身瘫软得如同断了腰绳的麦捆。

呵,母亲原是如此艰难地从泥土中收获每粒粮食的!我的心感觉被什么扎了一下,生出一阵隐隐的痛。

躺在地头的母亲,不怎么说话,有一句没一句的。

她真是太累太累了,眼神黯淡,眼珠儿滞涩得好久才动一下。

此时,恰遇风起,挟裹着草屑与浮土,母亲的苍苍白发便与这干枯的野草一同飘卷起来。

呵!我突然发现,曾养育了我们兄妹5人的母亲,竟是这么的羼弱与瘦小,仿佛风再大点儿就能把她吹走,可一个让人不能相信的事实是,在接近人生尽头的垂暮之年,她依旧无怨无悔竭尽全力地忙碌着……在母亲的土炕上住了一晚。

第二天,我没去打枣,也没去摘核桃柿子,扫过院子,担满水缸,我又态度异常坚决地扛起铁锹去地里翻了一整天的地角(拖拉机犁不到之处)。

不知不觉天已黑了,刚进家门,发现地上立着好多粮袋,母亲正哆哆嗦嗦地为每只口袋系口绳。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母亲解释说:“麦子全拾掇好了,反正有车,就把我明年的‘任务’提前交了吧!”我不由得犯愣,母亲笑笑,很平静地说:“像妈这把年纪,今夜脱掉的鞋,明早不一定就能穿上,过一天就少一天喽……”一时间,我热泪奔涌。

我极力压住哽咽,对母亲说:“我一定会颗粒不失地把这些粮食带走,我会好好善待它们的,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