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
中国: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 (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③清军装备落后,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3、战争结果及影响:名师一号P43 要点梳理一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辽东半岛、台湾及 割三地 附属岛屿、澎湖列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赔二亿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
2、经过 (1900年——1901年)
结果:天津----北京:北
京陷落
义和团在廊 坊车站包围 八国联军
刀还 山我 火江 海山 爷还 敢我 钻权 。,
宁死不屈的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京 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携光 绪仓皇出逃





头,




然光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列强纷纷在中国 土地上划分势力 范围,中国面临 亡国灭种的危机
①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即洋务运动
②维新派: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④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性质: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农民阶级的反帝 扶清:
它怎敢打 “师傅”?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 (有利环境)
(根本)
默许 纵容
大陆政策
日本
甲午 战争
避战求和
清政府
腐败落后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12课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12课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12课高一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知和理解的关键阶段,其中的必背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的第12课,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第12课的主题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俄国”:一、生产方式的演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产方式的演变起着关键作用。

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商品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核心。

然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加速了生产的速度和规模,也使得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俄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面临着现代化的压力和挑战。

19世纪中叶以来,俄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远见和胆识的改革者,如彼得大帝和亚历山大二世。

他们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思想,加上自身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

三、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在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奴制的废除起到了重要作用。

19世纪中叶,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解放农奴的法令,使得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成为现实。

这一改革不仅解放了大量的农奴,也改变了俄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为俄国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四、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在农奴制废除之后,俄国开始了工业化的探索。

大规模的工厂和企业涌现出来,机器替代了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同时,俄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和改革措施,以推动国内的经济发展。

在短短几十年间,俄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的转型。

五、俄国现代化的挑战尽管俄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俄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结构的底层仍然是农民和难以融入现代化进程的社会群体。

另外,俄国还面临着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的问题,这些都给俄国的现代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综上所述,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的第12课“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俄国”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产方式的演变和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25张PPT)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25张PPT)
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 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 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 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 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
英国:英启国蒙看思中想国、自由主义
材料五:马嘎尔尼没有达到出使中国的目的,离开 北京后,沿运河南下。一路之上,马嘎尔尼对中国 社会进行的详尽的观察,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
——摘编自《清实录》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2)经济上: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材料三: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 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 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 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 特产若干。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2.原因: (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英 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
1820
英国输华总值
1827
1831
中国输英总值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2.原因:
(1)根本原因: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 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马 材嘎第料尔一二尼,:代请表咨中英尔国国允国政许王府英,,国提远商出在船了在重六珠洋项山,具、体倾宁要心波求、向: 天化津 。等朕处披登阅岸表,文经营,商词业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第之二诚,,请深中为国按嘉照许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
,尔允国许王英表国内商人恳在请北派京一设尔立一国洋之行人,住买居卖货天物朝。, 照不第使物管可三用且尔行,,可国。请以居买其于便住卖实珠英商山国人。天附商。此朝近船则德划到与威一彼天无未即经行朝被设收体,防藏制万之,不国小存合来岛放归一,王英切断,商货 种第种四贵,重请之于物广州,附梯近航得毕一集同样,权无利所,不且有听英。国然商 从人不自贵由奇往巧来,,不并加无禁更止需。尔国制办物件。 第又五据,尔凡使英国臣尚称货,自欲澳求门运相往近广珠州崇者山,请峻特岭别地优 方,待宽第小以赐减六海便予税,岛收。请免一存允税处货许。英如,物国不商。商能人天船尽到朝按免彼尺照,中请,土国依即俱所1在归7定82该版之年处籍税之率停,税切率歇疆实从 址上森税然,。不即在岛税率屿之沙外洲另,行亦征收必。划且界请分将疆中国,所各定 有税专率属赐。一此份事以便尤遵不行便。准行。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0多年前那个甲午年,发生了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 战争。这场战争,让中国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 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 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 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 …… 抚摸伤痛,是为了不再受伤。反思历史,却不能沉迷于历史。从甲 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才是我们追忆甲午的最大目的。 ——2014年04月13日人民日报《知耻雪耻 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
【自主探究结1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你能给这些原因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吗?
根本原因
看图说史 ◆经过 :5场战争 丰---平---黄---辽----威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之 战 1895.2.2 威海 卫
黄海海 1894.9.17 战 1894.9.15 平壤陆 战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894.7.25 丰岛海 战 标志着战争爆发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读课标 把握全局】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反 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1.列举1894~1901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并结合《马关 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 2.了解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军民进行抗争的史实。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大 陆政策”,侵华野心蓄 谋已久。 (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清政府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 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 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 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 和园。 ----《中国近代海军史》 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 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 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 静……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 掣。 ---1894年翁同龢《覆 陈会议朝鲜之事折》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内因
失败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1895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人民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00-1901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 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 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设 拆 驻 惩 禁 改
廷” 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 3.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4.“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华大本营 5.腹地京津至山海关,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高一历史必修一十二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十二课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辛丑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 “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清政府要惩办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永 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中偶清 国一政 的样府 工,就 具逐像 步列 成强 为手 侵中 略的 者扯 统线 治木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关于义和团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爆发的原因 2: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3:结果 4:失败的原因(主观和客观) 5:作用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原因:
(1)义和团运动(反帝)(直接原因 )
(2)为了进一步扩大列强在华利益(根本原因
结果:
清政府失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自 强 不 息
勿 忘 国 耻
6.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 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②阻碍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造成国家财政困 难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D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当时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都有哪些行动?
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 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 真正觉醒。 • 清政府—清末新政,进行军事改革; • (资)维新派—戊戌变法; • (资)革命派—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
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内国因:希统望治日腐本朽成,为制其度侵 略落中后国(和根朝);鲜清的政助府手避; 英战国求企和图政利策;用未日能本充牵分制 俄动国员在民远众东;发展势力;
德外因法:想日乘本机蓄在谋中已国久夺,取且 新制的度先侵进略;权西益方; 列强对 俄日国本的采支取持不或干默涉许政。策。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维 浓厚封建性残余

内部起义不断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 世界
朝 台鲜 湾
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
(2)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侵入朝 鲜,蓄意挑起战争。
颐和园石舫
吉野号巡洋舰
牙山
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
(1)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输出商品与资本。
国多乃众受并画 人个伊多尽颤面 。不。不欺抖中
平表平凌着那 等明等的的个 条帝条中人身 约国约国代带 残主扎人表血 酷义得。的迹 剥者像他是、 削凭个正当瘦 中借木被时弱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对远东
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 争夺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1840.6――1842)
1、背景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思考。(提示:从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
政治 中 国
英国
经济 中 国
英国
外交 中 国
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对外开放);
②(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 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 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 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 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 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 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 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 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 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 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 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结合下列材料,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主要线索
▪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活动
▪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趋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一: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 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 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 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 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 易!”
•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 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 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零 四五 九零 四五 八九

年 年年 年年 年年 年年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激增表
鸦片输入的危害?
材料一:炮子谣(节选)
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
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1、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 2、《南京条约》附件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中美《望厦条约》 4、中法《黄埔条约》
摘自《南京条约》 清中政国府人财民政的1更负、加担割困大难大香;增港加岛。 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破坏了中国的 领土主权,使 香港成为英国 进一步侵华的
▪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指形式 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站主导地位,实 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 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 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 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 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鸦片输入的危害?
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 政治上: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 社会上:严重损害吸食者身体健康
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
虎 门 为国际“禁毒日”
是为了纪念----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林则徐虎门销烟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金 会于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的 同一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东 百老汇街的前端。
• 材料三、“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 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 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材料四、18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 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 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 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 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盲目自大,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英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
完成了工业革命 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
船坚炮利
思想 盲目自大,闭关自 外交 守,愚昧无知
放眼世界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19世纪前夕英国的东方殖民体系
2、鸦片战争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3、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1840.6――1841
封锁珠江口――厦门――定海 ――天津白河口
第二阶段:1841年,英国扩
大战争 1842.8 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江面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4、鸦片战争的结果:
英国
军事 中 国
英国
中国
政治 军事
英国
经济 外交
思想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借助) 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xù),在澳门 开设洋行,俾(b ǐ ,使)得日有用资……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
思考: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基地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使我波国、东南沿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海门户洞开, 便利了外国势
力的侵入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从此,中国海关失去 了保护本国民族工商业的作用;为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
5、影响?
①(政治: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
英国 扭转逆差
对华倾销鸦片
打开市场
入正出 当
超贸超 易超 出

“弛禁论”

中国
严重灾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严禁论”

财政
吏治腐败
危害

危机
军备废弛
身心
40200箱
35445箱 20331箱
12576箱 7889箱 4000多箱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八 八八 八八 八八 八八

二 二二 二三 三三 三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