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近似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近似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学会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定义和概念;2.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里面有多少个球。
引出近似数概念。
(2)新课讲解1.了解近似数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学会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
(3)练习环节1.练习1: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小数,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将它转化为近似数,并在进行比较。
示例:将0.618转化为近似数,与0.6进行比较。
2.练习2: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将其粗略估计并求出它的近似值。
示例:一支铅笔10厘米左右,一只毛笔20厘米左右,请分别估算出它们的长度的近似值。
(4)归纳总结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2. 教学方法通过导入环节,引出近似数概念,激发学生兴趣;采用示例讲解、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手把手地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分类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练习情况、课后课前的学习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重要内容。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上的大数,并掌握了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近似数的概念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统计数据、测量结果等往往都是近似数。
通过学习近似数,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和价值,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感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大数的运算、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我国的人口总数、地球的直径等,让学生感受到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然后,教材介绍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包括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整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基本技能。
在本单元前面的课程中,学生也接触了更大的数,对大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近似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2.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近似数,如学校的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家里的电器价格大概是多少等。
他们对近似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近似数的本质和应用原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
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用“大约”“左右”等词来表示近似数,但对于如何准确地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3.学习能力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演示来理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教学重难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根据要求把245600985改写成近似数。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省略百万位后面的尾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
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
例如,量得豆豆身高是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0.98米或1米。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数。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一、学习新知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
还可以怎样表述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l,是4以下的数舍去。
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0.984≈0.98 0.984≈1.0 0.984≈1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2、p52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说教学反思: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我对于这节课是这样理解的,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可能忘记了,而且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说法是有多种,实质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在课前引导学生复习多种说法,果然学生很难记起所学的说法。
《近似数》教学设计(9篇)

《近似数》教学设计(9篇)近似数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舍五入”法是截取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知识源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实际灵活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四、新授(一)导入(复习导入)师: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之前小数乘法学习了哪些内容?生:小数成整数和小数成小数。
师:今天学习积的近似数。
一说到求近似乎,想一想,我们四年级学过求什么数的近似数?生:求小数的近似数。
师:还都记得怎么做吗?生:记得(忘了)。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看看谁掌握的最为牢固。
(PPT展示题目)求下列小数的近似数,并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要求:1、(精确到十分位)2、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通过做题,总结规律:1、先确定保留的数位,在要保留的数位下划条横线;2、将下一位上的数同“5”作比较,如果小于5,则舍掉;如果大于5或者等于5,则向前进1。
(四舍五入法)3、取近似数时,若末尾的“0”起到占位的作用,则不能去掉(二)情景导入例: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找同学读题两遍,让同学自己提取信息、列式,让同学到黑板上做题板书,并说出思考过程。
0.049×45=2.205≈2.2(亿个)竖式略答:此处强调两点,一个单位,一个答句不能丢。
(三)经典练习0.95×0.95(得数保留一位小数)0.95×0.95=0.9025≈0.9(竖式略)想一想,若此题改为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做?(做在练习本上)0.95×0.95=0.9025≈0.90(取近似数)(四)做一做(书上)P11现学现练,加深印象。
《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近似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近似数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将所学的近似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教学课件、矩形纸张、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书本、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矩形纸张和一个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估算纸张和模型的面积和体积,激发学生对近似数的兴趣。
2.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对估算纸张和模型的体积的情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们是如何估算纸张的面积和模型的体积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估算纸张和模型的面积和体积呢?-我们如何用近似数进行计算呢?3.学习近似数(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近似数的概念,包括数轴上的近似数、位数、有效数字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4.近似数的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近似数的应用,包括购物时的估算、测量时的估算等。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5.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
教师及时巡视,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鼓励。
6.展示和总结(10分钟):教师随机选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然后,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运用近似数进行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近似数》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导入和问题提出,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进一步学习近似数知识打下了基础。
第一单元 近似数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第一单元近似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2. 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能够将一个数精确到指定的位数。
3.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近似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
2. 学生举例说明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
三、四舍五入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的规则,并进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四舍五入的计算。
3.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四、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近似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四舍五入法、实际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6篇)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6篇)近似数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
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卡片出示)986534 58741 3120050047 398010 14870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47□05≈47万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2.教学例1:.(1)教师谈话:,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教师提问: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值数2.95.学生讨论:2.953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3.0. 2.953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位进一得到3.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3.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3)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3.781(保留一位小数)0.0726(精确到百分位)(4)讨论分析:3.0和3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①教师出示线路图:(投影出示)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3.0,原来的长度在2.95与3.05之间。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数据。
2、过程与方法⑴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数据.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明白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数.⑵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数.2、教学难点⑴合理地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三、教学方法体验——讨论——练习相结合通过测量实验体会生活中存在着近似数和精确数,经过探索和练习能将一个数按要求取近似值.四、教学过程㈠创设问题情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据,例如:(多媒体-出示图片)(1)小瑛家养了20只羊。
(2)小巨人姚明身高2.26米(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米.(4)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它的面积约有44万米2(5)青铜峡108塔塔数众多,造型独特,是中国古塔建筑中唯一的大型塔群。
(6)青铜峡市是宁夏经济核心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71位,被誉为"塞上明珠"。
(7)爸爸身高180厘米,妈妈体重50千克,我家有3口人而这些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有些是精确的,而有些由于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精确数据或无需要得到精确数据而取了近似数.凭你生活的经验,你能判断一下,哪些数是精确的?哪些数是近似的吗?设计意图:出示示例的同时展示图片,调动学生兴趣,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数据,让学生初步感性判断精确数和近似数。
㈡解读探究1、用你的刻度尺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可以读出一些数据,它们是精确的还是近似的?2、同桌的小明和小颖用最小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如图3-1所示:图3-1(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法,你能知道他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什么吗?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根据小颖的测量呢?(2)谁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205 306 402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
(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
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
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
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互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不孝和刁难;夫妻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吵和硝烟;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是非和埋怨;官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斗和谗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愧疚和不安。
其实,懂,应该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