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前处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材前处理及提取物生产事项

中药材前处理及提取物生产事项

中药材前处理及提取物生产事项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中药材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中药材的前处理和提取物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中药材前处理和提取物生产事项进行评估,并与你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中药材前处理的重要性中药材前处理是指对采集的中药材进行清洗、晾晒、破碎等处理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适当的前处理可以去除杂质、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提高中药材的纯度和稳定性。

前处理还有助于激活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高提取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提取物生产的技术要点提取物是从中药材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保健品行业。

在提取物的生产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 提取方法选择: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醇提、浸提等,而现代技术则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等。

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2) 提取物的分离和纯化:从提取液中分离和纯化目标成分是提取物生产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不同的分离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

(3) 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提取物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检测等,可以确保提取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4) 提取物的应用研究:除了生产工艺,提取物的应用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可以进一步挖掘中药材的药效与价值。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药材前处理和提取物生产事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传统中药材的前处理和提取物生产过程在传承中药文化的也能够满足现代人对药物和保健品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快中药材的工业化进程。

对于中药材的前处理和提取物生产事项,还需要继续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监管,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中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使得人们对其疗效产生了怀疑。

通过提高中药材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把关,继而提高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本文将首先分析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解决对策,希望提高检验质量与精准性。

关键词: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前言:中药材质量检验在解决中药材质量把关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加强对产地的监管以及提高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监测力度,可以提高中药材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中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对于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对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中药材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种植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中药材质量上的标准缺乏统一性。

这就给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也给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带来了困扰。

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可追溯性。

第二,中药材的真伪鉴别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中药材的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市场的机会,通过掺假、偷工减料等手段获利。

这种情况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中药的形象。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真伪鉴别体系,加大对不合格中药材的打击力度,保护中药材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三,中药材的质量检验手段相对滞后也是一个问题。

现有的质量检验方法往往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这既增加了检验的成本和时间,也限制了中药质量检验的广泛应用。

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中药质量检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中药质量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中药材质量检验中的追溯体系建设也亟待完善。

中药材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物资源,其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1]。

中药材及饮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中药材及饮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的百分 之八 十以上 。如将 百合科 植物 粉条菜 lA erssi t _ lti pc a 1 ] a (Th n . t的 地 上 部 分误 作 瞿 麦 ; 形 科 植 物空 心柴 胡 u b )F . 伞 B pe r lgc ue W a . xD a. rnh ts的全 草 误 作 柴 u lu io i l l e C vrF ac et a s 1 i 胡; 萝摩科植 物杠柳 P rpoasp u B n e的干燥根皮( eilc im u g e 香加 皮 误作五加皮 ; ) 菊科窝苣属 L cua、 卖菜属 Iei atc 苦 x rs的数种 植物 的地上部分误作败酱草 ; 聚花过路 黄误作金钱草 ; 陵菜、 萎 翻白草 的全草 误作 白头翁 ; 刺苍 耳l X nhu s i sm _ a tim pn u L果 2 ] o 实误作苍 耳 子 ; 广东 木蓝 Id g f ref ru e s 紫金 牛科植 n io ea otnt 、 i 物白两金 A d s rsa( u b )A C的干燥根 误作 山豆 r i aci i p Th n . D 根 ; 栀 子 [ ( 花 栀 子 r e i J s n ie E l a. 水 3 大 ] dna amiod s ls vr i
相似 而导致误收 、 购、 用的品种 , 示 了少数 不法分子 于人的生命不顾恣意造假的行 为, 误 误 揭 分析 了存 在质 量问题的 主要 原 因, 出 提
了解决 问题 的建议 以供参考 。
关 键词 : 中药材; 饮片 ; 质量 ; 问题; 对策
近几 年来 , 随着市 场经济 的发展 , 中药材 及饮片质量 也有 了较大变化 , 特别是 GAP的逐步实施 , 部分 品种 质量有 了明显 少 。价高货紧之 药材 其泥 沙 、 质 、 药 用 部位 就 多 , 量 就 杂 非 质 差 。仅就切制而言 , 也是 多不如意 , 常是薄片 成厚片 , 片切 常 厚 成段 , 更不 用说 一些须 进一 步炮制 方可 人药 而未 经炮 制 的, 如 磁石 、 自然铜等矿物 类药 物。炮 制不 合格 者也 时有 出现 , 白 如 附片 , 多为质软味咸 的盐软片 ; 黄 因加工不 当, 大 使表面 颜色变 黑, 质差而时常退货 。更有 部分 商品人 为追 求优 质优 价 , 自 擅 改变 炮制 方法 , 至使 用一些 不应 使 用 的化学 物质 改 变其 性 甚 状 ,1l  ̄ J 贝母 ,中药志 》 ]《 ]I 《 [ 、 中药大 辞典 》1 、中药鉴定学 》 []《 1 _ l] 1 等资料均论述 以质坚实 , 色泽 白为佳 , 这也 是传 统 的质 量优 劣 辨别方法 , 有人 为 了使 其变 白, 用增 白剂 漂洗 或硫磺 处 理 以 便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药饮片是指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辅料后制成片剂,用来治疗疾病。

由于中药饮片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质量不一、药效不佳、副作用较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以提高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药饮片的质量不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药药材原料的不同,生长环境和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草药的质量差异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建立起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

生产方应该加强对药材的采购和质量检测,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制剂工艺和生产设备的管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性。

还要加强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不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方面,中药饮片的主要成分是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但由于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导致中药饮片的药效不稳定。

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也会影响药效。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辐射提取等,提高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增强药效。

在中药饮片的煎泡过程中,应注意煎煮的时间和火候控制,以保证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全部释放。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副作用较大也是一大问题。

中药饮片中的药物成分较多,其中部分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如果使用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产生副作用。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加强对中药饮片的安全性评价,明确中药饮片的毒副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禁忌症。

医生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中医药学原则,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中药饮片,并控制用药剂量,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质量不一、药效不佳和副作用较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起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加强对中药饮片的安全性评价,并合理选用和控制用药剂量。

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篇: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饮片可作为中成药的原料药,也可直接调配用药,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中药饮片质量的监管力度,但其不合格率仍居高不下。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诸多,笔者试从生产、流通、监管等方面作浅显分析。

1、问题及分析1.1、原料方面,长期以来,中药材的种植基本依据传统习惯,种植的随意性很强。

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乱施农药、化肥,导致饮片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超标;另一方面,不按规律采收,提前或滞后采收,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

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但因其不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加之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很少,因此短期内中药材种植、采集难以规范。

1.2、生产方面1.2.1、生产条件落后,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我国有近1 00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但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极少。

大多数企业设施、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致使药材有效成分流失或混入非药用部位,使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1.2.2、中药人才紧缺,原料购进把关难。

当前,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在购进原料药材时,药材药用部位辨识不清,对同科同属或同科不同属的正品和伪品缺乏鉴别能力,甚至有些饮片生产企业低价收购质量低劣或假冒的中药材进行加工。

1.2.3、标准掌握不准,饮片炮制不规范。

药品标准中对每一种中药饮片的来源和药用部位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不仅要求来源准确,而且应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杂质,并按规范进行加工炮制。

但有些饮片生产企业并未按照标准要求加工炮制,致使一些饮片质量下降。

如:饮片切制不合理,造成形态不均、厚薄不一、药屑和异形片所含比例过高;因炮制不当,失去了其固有的色泽,如黄芩色变绿;有些药材未按规定进行前处理,泥土过多,特别是全草类中药饮片;有些大量混入非药用部位,如柴胡、龙胆草含地上茎竟达10%~30%,沉香不含树脂的木部却占大多数,苏木边材占比例较大,桂枝掺有很多老枝,山萸肉未除尽果核,远志、巴戟未抽心等。

中药材主要问题及建议

中药材主要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一、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堪忧。

一是中药材管理部门缺位,行业管理和质量监督几乎是空白,中药材源头呈现种源混乱、种质混杂“两混”状态。

《种子法》偏重粮油果蔬种子管理,对中药材种子的特性考虑不足,至今,我国没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条例或办法。

现行法规如《药品法》,并未涉及中药材种子(种苗)新品种,中药材介于农作物与药品的边缘地带,各个部门都在管,其实都不管,中药材质量很难保障。

二是缺少专门的种源基地。

目前,全市各地中药材都没有系统的开展良种繁育、提纯和生产示范工作,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药材种子只是药材生产的附属品,处于部分农户“自繁”阶段,没有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和专业化的良种繁育基地。

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质达不到要求。

目前,我市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达60余万亩,主导道地品种30余个,但根据检测数据显示,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60%的品质都打不到药典要求。

一是由于部分地区对中药材“道地性”缺乏认识,盲目种植依然存在,许多不适宜地区也种上了道地药材,造成药材品质严重退化,质量严重下降。

二是种植年限不够,盲目采收。

不同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

有的生长年限越长,药效含量越高,有的生长到一定年限,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随后又成下降趋势,有的在某一季节或某一时期含量较高,其它季节均较低。

一些药农违反药材生长规律,盲目采收,甚至为了短期追求经济利益,不到生长年限就采收,药效成分含量大打折扣。

三、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省市对中药材种植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全市仅有“房县北柴胡”通过了GAP认证,中药材种植仍然以分散的农户为主,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抵抗风险能力差。

多数农民停留在经验种植,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难以把握市场,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种植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打造品牌中药材。

四、中药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中药材种植缺少大企业带动。

中药存在的问题

中药存在的问题

中药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中药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中药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药材质量不保证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即药材的产地和生长环境对其质量有很大影响。

然而,随着中药需求量的增加,很多非产药地区也开始种植药材。

这些地区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催熟等手段,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此外,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采用劣质药材或掺假手段,使得中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2. 药材炮制不规范
中药炮制是中药走向临床的关键步骤之一,炮制方法直接影响着药效的发挥。

然而,目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操作,如炮制时间不足、火候掌握不当、炮制方法不科学等,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为了省时省力,往往简化炮制流程或者直接购买未经炮制的药材,给患者带来潜在风险。

3. 中药管理主体不明确
中药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由于管理部门较多,责权难以分清,容易造成责任推诿,导致监管不力。

此外,由于中药的种植、生产、流通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中药市场存在许多漏洞和乱象。

综上所述,中药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药材质量不保证、药材炮制不规范和管理主体不明确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和炮制管理,同时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于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索

关于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索

关于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索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然而,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的中药材市场中,存在着许多质量不合格、掺假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正常发展。

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传统的种植、采摘、加工和储存等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同时,在中药材市场上,存在着无良商家的存在,他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掺假、使用化学农药和添加剂等手段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使得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强对中药材的监管,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检测体系,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中药材进行处罚。

其次,应该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强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加工和储存等环节的监管,规范中药材的生产流程,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打击掺假、假冒伪劣的行为,加强对中药材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中药材质量问题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的监管、规范中药材的生产环节和加强对中药材
市场的监管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形相似、同科属植物的药用部分更易混入, 甚至有同科不同属植物的药用部分混用 同名异物
异物同名。
有些贵重和紧缺中药(参假)
概述
例: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五加科三七 的根。 是较为常用的名贵中药。因其疗效显著, 价格昂贵,同物异名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如三 七又叫田七、山漆、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田七人参等,各地习惯叫法不同。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5、对来自濒危物种的药材应注意来
源的合法性。
目前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申报单位说明 所用濒危中药材的进货渠道、药源能否满 足大生产需要等。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建议申报单位特别注意相关规定、药 材来源的合法性和药材的可持续性使用。 不要由于资源的紧缺,影响产品的生产。 只有保证了药材的来源,才能保证生产的 顺利进行。
如: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有补 气益卫,固表止汗之功用,用于肌表不 固或气虚感受风邪而自汗不止。 芪术降风散黄芪(麸炒)、防风(炒)、 白术(土炒)。有补气升阳、健脾利湿 之功,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之 白带。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概述
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寒热温凉)。 3)增强药物疗效。如延胡索醋炙,大大提高了其 镇痛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升降沉浮)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一部位的作用 (药物归经)如醋、盐、酒制等, 6)便于调剂和制剂。 7)确保药物洁净,有利于储存保管。 8)有利于服用。(矫味)。
子乙素或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在药
材中也应增加相应的含测指标,以便
更好的从源头控制产品的质量。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4、对于毒性药材和有安全隐患的药材 应特别关注并提供自检报告。 毒性药材主要指国务院有关文件(国 家在《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 中所列出的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 有安全隐患的药材。
概述
如果是不进行鉴别,误将有毒的药 材混用,制成的中药制剂,将直接 危害到人民生命安全,后果就严重
了。
概述
如:有些贵重和紧缺中药如冬虫夏草、 水蛭、麝香、天麻、人参、杜仲等以 及某些进口药材如番红花、血竭等时
又有发现以假充真或掺假现象。
概述
中药品种的鉴定工作是临床用药的首要
问题。 中药品种明确后,还要选择好的药材,
甘草酸损失率(%)
30%
25.12% 17.59%
20%
14.89% 5.50%
10% 3.52% 0% 1h
3h
对药材的要求以及药材质地、特性的不同
和提取方法的需要,对药材进行必要的炮 制与加工。
主要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粉碎等。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一)净制
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净制的目的是择取药材的药用部分,除去非 药用部分及杂质(去须根、毛、枝、粗皮、 芦等),使药材达到一定纯度,标准,同时 便于切片、炮炙、调剂和制剂,以期达到更 好的临床疗效。 不同的药材采用的净制方法不同如:挑选、 风选、水选、筛选、剪、切等。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应及早注意,未雨绸缪,免得到 时措手不及,给生产造成损失。如黄 连等常用药材的人工栽培、天麻的野 生变家种、冬虫夏草菌的人工发酵、 虎骨代用品的研究等。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二)相关问题分析:
1.关于中药材法定标准
1.1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草药汇编、 收载于药典或部颁附录中只有药材来 源的品种不能作为法定标准。
概述
例:乌头、附子有剧毒,研究证明经 炮制后,可使剧毒的乌头碱,水解或 分解成毒性低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 而降低毒性,但不影响其强心作用。
概述
例:清宁丸中的大黄必须用黄酒多 次蒸制以后才能制丸,否则药力猛 俊,易产生腹痛等副作用。
概述
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寒热温凉)。 3)增强药物疗效。如延胡索醋炙,大大提高了其 镇痛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升降沉浮)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一部位的作用 (药物归经)如醋、盐、酒制等, 6)便于调剂和制剂。 7)确保药物洁净,有利于储存保管。 8)有利于服用。(矫味)。
化时,应固定产地。 如不同产地的丹参,其有效成分丹酚
酸类含量相差明显,亦应固定产地。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当药材质量随采收期不同而明显变化时, 应(购买时)注意采收期。 如全草入药的益母草,应在夏末秋初的 花旺盛期采集,此时益母草碱含量较高, 疗效好,但现在往往深秋后,益母草已 花落梗黄时采收,质量下降。
处理。
概述
2、为什么现阶段还要强调前处 理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性?
概述
中药前处理的有些指标并不定入标准, 没有引起有些研制者的足够重视, 对国家标准没有收载的药材避而不谈 有的研制者还没有注意到炮制的重要性, 在审报资料中对处方中须炮制的品种没有 说明炮制方法及炮制依据等
二、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选,必然影响疗效。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二)切制 切制是指将净药材切成适用于生产 的片、段、块等,其类型和规格应综 合考虑药材质地、炮炙加工方法、制 剂提取工艺等。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切制的目的 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制剂、
储藏和调配。
除少数药材鲜切、干切外,一般需
经过软化处理,使药材利于切制。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中药材前处理的 相关问题分析
主 讲 人:李计萍 讲习组成员:田恒康、马秀璟、韩

药品审评中心
2004年8月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一)鉴定与检验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 (一)净制 (二)切制 (三)炮炙 (四)粉碎 (五)存在的问题
三、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四、小结
一、概 述
1、中药材前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为什么现阶段还要强调前处理 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性?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3、对中药材质量标准过于简单,难以 满足新药研究的要求时,研制者应自
行完善标准。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例如,丹参在现行质量标准(药典)中 未收载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若在制 剂中建立了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内控标准中应建立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
的含量测定。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例:五味子药材标准中建立有五味子 醇甲的 HPLC含量测定方法。若为了 控制产品质量,在成品中增加了五味
例:有些药材清洗不净,会造成制剂如 丸剂菌检不合格、酸不溶性灰分过高、 投料不准、安全性问题等。 例:有的淫羊藿由于含较多的树枝,叶 柄 ,这些杂质的比重比叶大,如果没 有经严格的净制,则影响实际投料量, 造成制剂中淫羊藿苷转移率过低等。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例:麻黄根与茎药效相反,茎枝功能 发汗平喘,多用于外感风寒,而根的 作用确主在止汗,而各地收购供应的 麻黄多带有部分地下根,如不进行分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2、对多来源的中药材
除必须符合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外,
一般应固定品种。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尤其葛根,分野葛和粉葛,二者黄酮类成 分含量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则应固 定品种,并提供品种选用的依据。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当药材质量随产地不同而有较大变
4、中药、天然药物注册申报资料中
的第8项资料为“药材来源及鉴定依
据”这里主要介绍对这部分资料的要
求。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药材来源主要指药材原植(动)物的 科名、植(动)物名、学名、及药用 部位,矿物药则注明类、族、矿石 (或岩石)名及主要成分。此外,还 包括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一般情 况下,申报单位只需了解采收季节和 产地加工即可。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如:药典附录中收载有黄山药、野姜, 药典收载的制剂中有这两个药材,但在 药典中没有其药材标准,地方标准中亦 没有收载。如丁香叶以上三级标准中均 未收载,有的企业用丁香的标准代替, 但由于药用部位不同,(鲜品)是不能 代替的,象这种药材需要自拟药材标准。
中药材的鉴定与检验
1.2提取物的标准 附于标准后的提取
概述
1、重要性和必要性
概述
中药材 前处理
提取纯化
成型 中成药
概述
中药材前处理主要包括:
鉴定与检验 炮制与加工
概述
历代本草收载的中药已达2000余种
供药用的品种可达5000种(民间药,
地方习惯用药 ) 用于制备中成药的常用药只不过数百
种。
概述
中药的复杂性
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等
品种混乱问题较多,在挖掘和收购中极易出现 混淆,
概述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 往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一种药物 同时可有几方面的作用,这些虽 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 切的联系。对其制剂质量及临床 疗效影响极大。
概述
中药材前处理的过程直接影响到药 材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制剂的安全、有 效性。为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
性、可控性,对中药材需进行必要的前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例:有些药物骨碎补、狗脊、鹿茸 等表面或内部有许多绒毛,服用后
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
用,故需除去,消除副作用。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例:六味地黄丸中吴茱萸,含有多量的
果核,果核中熊果酸的含量约为果肉的 1/6,如不去核,必然会影响到成药的含 量和药物的疗效。
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概述
因此对药材质量的检验是保证药材质量
的重要手段。
中药质量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经验方法, 中国药典收载了许多品种的鉴别方法, 可以按此方法进行测定和检查,帮助鉴 定药材的品质。
概述
炮制是中药制剂有别于一般天然 药物制剂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炮制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