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花《饮酒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欣赏课《饮酒歌》教案设计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欣赏课《饮酒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八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饮酒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歌剧《茶花女》选段《饮酒歌》,了解歌剧及作曲家威尔第的背景;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剧《茶花女》及作曲家威尔第,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2. 通过欣赏《饮酒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旋律、节奏、和声的感知力。
3. 引导学生分析《饮酒歌》的曲式结构,提高音乐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欣赏《饮酒歌》,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难点:分析《饮酒歌》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茶花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歌剧《茶花女》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饮酒歌》。
2. 欣赏:播放《饮酒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3. 讲解:介绍作曲家威尔第及其创作背景,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歌曲的音乐表现力。
4. 实践: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饮酒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饮酒歌》的曲式结构,并在黑板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饮酒歌》2. 曲式结构:AABA3. 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4. 作曲家:威尔第5. 歌剧背景:《茶花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饮酒歌》的旋律特点,并简述其音乐表现力。
2. 答案提示:旋律特点: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音乐表现力:歌曲表达了茶花女与阿尔芒热恋时的欢愉心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饮酒歌》,学生对歌剧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曲式结构的分析仍存在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此方面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歌剧《茶花女》的完整版,了解剧情,提高音乐素养。
饮酒歌-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饮酒歌-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饮酒歌》的曲调和歌词;2.能够正确表达歌曲的节奏和情感;3.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音乐、介绍歌曲背景和简单的歌词,激发学生的兴致;2.歌曲学习: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并讲解歌词的意义;3.歌曲表演:分组表演,展示每个小组对于歌曲的不同演唱方式和表情;4.歌曲创作: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发挥学生创造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和介绍《饮酒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歌曲学习1)歌曲节奏:学生一起跟随课堂录音节奏打拍,感受歌曲的韵律; 2)歌曲曲调:学习歌曲的曲调,初步记忆; 3)歌曲歌词: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意义,掌握歌曲的情感。
3.歌曲表演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一种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情感。
4.歌曲创作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尝试创作自己的版本,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歌曲曲调和歌词的掌握;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沟通;3.歌曲创作的发挥。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歌曲表现,的合作和表演能力;2.歌曲创作的设计和创意。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歌曲学习和表演的方式,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歌曲的节奏和意义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细节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同时,在歌曲创作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乐素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以达到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表演能力的目的。
饮酒歌

饮酒歌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歌剧选段《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了解歌剧作者威尔第与罗西尼的生平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歌剧选段《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不同的风格特点,初步认识歌剧及其常见的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欣赏歌剧选段《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对歌剧及其相关文化产生兴趣,并参与体验歌剧创编活动。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在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实践、体验、感受、表现等方面仍有欠缺。
本节课的学习就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的过程;也是为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学习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剧选段《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了解歌剧作者威尔第与罗西尼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歌剧选段《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不同的风格特点,初步认识歌剧及其常见的演唱形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歌剧师:同学们,在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老师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做一个小活动,你们猜一猜老师模仿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师模仿老奶奶的形象)同学们你们猜出来了吗?生:老奶奶师:没错,老师模仿的是一位老奶奶的形象,老师这种没有语言,只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属于?生:哑剧师:很好,大家来看下一个。
(师模仿老奶奶去菜市场买菜)这种属于什么表演形式?生:话剧师:非常好,大家来看最后一个。
(师模仿老奶奶去菜市场买菜,将语言进行歌唱),老师采用美声唱法来进行的表演形式属于?生:歌剧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么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来了解什么是歌剧。
活动2【讲授】欣赏歌剧(1)《我是城里的大忙人》师:首先请各位同学来欣赏一段歌曲片段《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你们来看看这个人在讲述什么?(播放视频)生:这是一个理发师,他很开心。
师: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选自《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片段,这个人叫做费加罗,他是西班牙塞维利亚的一个理发师,他的性格特别的开朗活泼,特别的喜欢帮助人。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饮酒歌》 歌剧《茶花女》咏叹调

高中音乐鉴赏《歌剧》教案教学背景及构想: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难免存在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歌剧太古典也太深奥,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
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音乐鉴赏”中歌剧这一块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尽量的结合作品。
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奖学生分成A、B、C、D 四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歌剧艺术。
教材分析:《歌剧艺术》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17单元第32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欣赏了欧洲民间音乐中美声唱法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今夜无人入睡》,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这节课在中外音乐知识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
由于歌剧起源与外国,而且外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剧,给学生观看与学习的价值非常的高。
但教材中的歌剧艺术的作品只有中国的,我觉得知识有点不全面,所以我添加了一些外国的歌剧欣赏和介绍,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歌剧的起源、定义;了解歌剧的演唱形式及分类;知道著名的歌剧作家及作品;基本技能:通过歌剧艺术的学习,能认识中外歌剧艺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饮酒歌》,初步认识歌剧;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剧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树立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歌剧的定义、演唱形式、中外歌剧的赏析。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理解主动参与表现歌剧音乐。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分析法、参与体验法、教唱法等。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1.由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今夜无人入睡》导入:并提问:他是属于什么艺术?(歌剧艺术)刚欣赏《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朵》。
九年级音乐魅力歌剧《饮酒歌》教案

九年级音乐魅力歌剧《饮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音乐与歌剧》中的《饮酒歌》。
该曲选自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一首广为流传、充满欢乐的合唱曲。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歌剧背景介绍、音乐欣赏及乐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感受歌剧音乐的魅力。
2. 学会唱《饮酒歌》,并掌握歌曲中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和歌剧背景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歌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剧《茶花女》选段,引导学生感受歌剧音乐的独特魅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饮酒歌》。
2. 歌剧背景介绍:讲解威尔第及其歌剧《茶花女》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3. 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歌词的准确性。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区、节奏变化等,进行专门指导和练习。
(3)分组练习,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走向、节奏变化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5. 歌曲欣赏:欣赏专业演唱家的《饮酒歌》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歌剧《茶花女》背景介绍2. 《饮酒歌》歌谱3. 歌曲中的乐理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饮酒歌》,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音准、节奏、歌词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威尔第的其他歌剧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2)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等,锻炼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和节奏变化。
九年级音乐魅力歌剧《饮酒歌》教案

九年级音乐魅力歌剧《饮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酒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经典歌剧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提高声乐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旋律的掌握、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难点: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在高音区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音乐乐谱。
2. 学具:乐谱、歌词本、录音机、耳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歌剧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歌剧的魅力。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歌剧吗?歌剧中有哪些元素?”2. 歌曲分析:讲解《饮酒歌》的旋律、歌词以及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高潮部分,以及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3. 演唱技巧指导:讲解如何正确演唱高音,以及呼吸、共鸣等方面的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练习,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 集体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唱《饮酒歌》。
5. 课堂展示: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演唱《饮酒歌》。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饮酒歌》旋律线条、歌词、音乐风格、演唱技巧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饮酒歌》,并尝试用所学技巧进行演唱。
2. 答案:学生能熟练地演唱《饮酒歌》,并正确运用所学演唱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饮酒歌》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歌剧演员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剧表演;组织学生参观歌剧表演,增强他们对歌剧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曲分析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1. 歌曲的旋律特点:歌曲采用了大调式,旋律线条流畅,具有明显的起伏感。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高潮部分,以及旋律中的跳进和级进等元素。
2. 歌词的理解:歌词描述了人们在饮酒过程中,欢歌笑语、畅谈人生百态的场景。
饮酒歌 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绣红旗 卡门序曲精品

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简介
•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著名戏剧《弗加罗三部曲》 问世以后,莫扎特于1786年将期中的第二部改写 成歌剧《弗加罗的婚礼》。大约30年后的1815年, 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又将《弗加罗三部曲》中的 第一部改写成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罗西尼 • (1792---1868)意大利作曲 家。1804年开始系统学习器 乐、声乐、音乐理论和作曲, 1810--1815年期间,在剧团 中任作曲、指挥和歌手。主 要作品有:《塞维利亚理发 师》《威廉· 退尔》《奥赛罗》 等。此外,还有许多著名合 唱作品及器乐作品。
歌剧《江姐》创作背景
• 歌剧《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 团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成歌 剧。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阎肃编剧,1964年首 演于背景。为了写好这部歌剧,创作人员齐下江 南,几度入川,寻访烈士生前战友。通过集思广 益,最终决定以四川民歌为基础,吸收川剧、婺 剧、越剧等戏曲元素,形成歌剧的音乐特色。歌 中表现了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和 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聆听《绣红旗》
• 随音响唱一唱开始段落,体验 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按 照剧情,分角色进行表演。
故事简介
• 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 军官唐· 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 下,堕入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 门对唐· 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 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 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 他绝交了。 • 后来,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 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 • 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 • 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 性和西班牙风格。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优秀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饮酒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饮酒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定义和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2.认识酒的分类和酒精的成分。
3.了解酒的合理饮用量和饮酒有关法律法规。
4.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步骤Step 1 课堂导入(10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视频或展示一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听过饮酒的故事吗?大家对饮酒有什么了解?2.教师简要介绍本课饮酒的主题,并向学生发放课本。
Step 2 饮酒定义和健康影响(15分钟)1.与学生合作解释饮酒的定义:饮酒指将含有酒精的酒类饮料饮入口中,并将酒精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行为。
2.向学生传达饮酒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酒精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长期酗酒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胃溃疡、记忆力衰退等。
Step 3 酒的分类和酒精成分(20分钟)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类型的酒,包括白酒、红酒、啤酒等,为学生介绍酒的分类。
2.与学生合作解释酒精是一种神经抑制剂,介绍酒精的成分和作用: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人产生兴奋、欢愉、疲劳等感受。
Step 4 酒的合理饮用量和有关法律法规(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酒的合理饮用量,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判断个人的饮酒量,并给出提醒:未成年人和驾驶员应该是零饮酒。
2.介绍饮酒有关法律法规:在大部分国家,法律限制了酒的销售年龄和场所,严厉打击酒后驾驶。
Step 5 饮酒态度和行为(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合作探讨饮酒态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分析正确的饮酒行为:适量饮酒、不酗酒、不饮后驾车、不酒后暴力等。
3.展示一些成功的饮酒案例,鼓励学生向这些健康饮酒者学习。
Step 6 课堂小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提出一个延伸问题:你认为一个合理的饮酒者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表达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城里大忙人》
《饮酒歌》
学科:音乐
教师:马恩花
单位: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
一、教学内容:《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二、教材出处: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魅力歌剧
课型:欣赏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三、教材分析:
《饮酒歌》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首歌曲。
1853年初,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创作歌剧,同年6月在威尼斯演出。
歌曲《饮酒歌》为降B 大调,3/8拍,单三部曲式结构。
《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一首抒情曲,C大调,6/8拍,急速的快板。
这部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将《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进行改写而成。
四、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边远校。
这里生源差,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没有音乐特长生。
他们喜欢、爱唱的都是社会上流传较广的流行歌曲。
对于歌剧,尤其是外国歌剧知之甚少。
本课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设计。
五、教学目标:
1 通过歌剧欣赏激发学生欣赏歌剧的兴趣,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歌剧音乐。
2 通过聆听、欣赏《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感
受、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3 了解有关歌剧的音乐文化,了解威尔第和罗西尼的生平及贡献。
提升学生赏析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六、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七、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是欣赏两部歌剧作品中的两首歌曲《饮酒歌》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课标中提出,欣赏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
所以,本课欣赏两首歌曲,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多次聆听。
课标中还重点强调了,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
教学过程中,我大多采用教师引导、设问,学生聆听、感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歌剧的学习,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到相关歌剧知识,了解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作者生平及贡献等。
重点是通过两首歌曲欣赏,感受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音乐
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前预备:《今夜无人入睡》
教师:课前播放歌曲。
学生:进入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歌剧氛围,为上课做准备。
(二)感受新知—《饮酒歌》
1、导入:带问题欣赏视频《茶花女》
教师设问:<幻灯片>属于哪种表演形式?你知道作品名称吗?作者是谁?
学生:欣赏答题。
教师:解答歌剧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欣赏,激发学生欣赏歌剧的兴趣。
为欣赏分析做准备
2、歌剧知识介绍:
学生:介绍歌剧起源到发展。
(课下提前搜集资料)
教师:总结重点记住内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掌握必备的歌剧知识。
3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贡献。
(课下提前搜集资料)
教师:总结重点记住内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作曲家“威尔第”生平及贡献。
4作品简介:
(1)背景
(2)故事内容简介
教师: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幻灯片>
介绍故事大致内容。
学生:了解、记忆。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体验歌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做铺垫。
5欣赏、分析作品:
(1)聆听分析
a教师设问:<幻灯片>歌曲音乐情绪?歌曲节拍特点?歌曲速度?
学生:聆听答题
b学生:聆听三遍旋律的演唱形式有何不同?调性、情绪有何变化?
教师总结:<板书>一遍领唱+合唱
二遍领唱+对唱+合唱
三遍合唱(转调)
(2)教师中文演唱歌曲
(3)学生试演唱教材中所给段落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学生能分析出作品音乐情绪变化,节拍特点,歌曲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三遍旋律的不同演唱形式。
通过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学生演唱欲望。
使学生愿意主动尝试歌曲的简单演唱。
(三)感受新知—《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1简介故事、背景、作者生平贡献
教师:介绍故事内容和背景
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贡献(课下提前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能更好的体验歌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做铺垫。
2带问题完整欣赏视频
教师提问:<幻灯片>
分析节拍特点、音乐情绪、速度。
通过视频欣赏,你认为费加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音乐说说,你为什么认为他是这样的人?
学生:分析、思考、答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通过音乐了解费加罗的性格特点。
3带问题分段聆听、欣赏:
段落问题:<幻灯片>
20小节前奏将人们引入情境中。
大段衬字唱腔:表现了费加罗性格心情。
穿插衬字唱腔及乐队间奏: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
与此前颇为近似的唱段:表现费加罗的心态。
转调段落:C大调转为回到C大调。
尾声:费加罗模仿各种人呼叫他的声音,表现了费加罗性格特征。
教师:多媒体播放音乐、引导、分析、总结。
学生:聆听、感受、分析、答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段落的不同音乐特点。
体验音乐塑造的人物形象。
(四)对比总结<幻灯片>
(五)小结本课
1 教师语言小结
2 布置作业:课下搜集关于中国歌剧资料(起源、发展、相关作品、代表作曲家等)板书:
《饮酒歌》选自——《茶花女》作者——威尔第
三遍旋律:
一遍领唱+合唱
二遍领唱+对唱+合唱
三遍合唱(转调)
《我是城里的大忙人》选自——《塞维利亚理发师》作者——罗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