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冰山模型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的主要内容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的主要内容胜任素质冰山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勒兰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用于描述个体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该模型以冰山为比喻,将个体能力与素质分为可见的表面部分和潜在的深层部分,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个体的发展和培养。
冰山的表面部分代表着个体显性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我们通常能够直接观察和评价的,如专业技能、学历、语言能力等。
这一部分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但它只是个体能力的冰山一角,隐藏着更重要的深层素质。
而冰山的深层部分则包括了个体的潜能、潜力和潜在能力,它们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潜在成就。
这些深层素质包括智力、创造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力等。
虽然深层素质不能直接被观察和评价,但它们是个体能力的关键所在。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寓意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发展个体的深层素质。
表面的能力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只有深层的素质才能支持和驱动个体的长期发展和成就。
表面能力是临时的,而深层素质则是持久的。
只有在培养和发展了深层素质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实现更高层次的成就。
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深层素质呢?首先,个体应该充分认识到深层素质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寻求发展。
其次,个体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
这不仅能提高个体的表面能力,更能激发和培养个体的深层素质。
另外,个体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与他人的良好合作和沟通能力。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在个体的发展和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不能只看重个体的表面能力,而应更加注重深层素质的培养,这才是个体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只有在深层素质的支持下,个体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足,并实现更高层次的成就。
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胜任素质冰山模型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和培养自己深层素质的潜力,以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终身受益自我价值认知冰山模型????????

终身受益自我价Biblioteka 认知冰山模型终身受益|自我价值认知冰山模型
-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
p1冰山模型的主要特征
p2运用冰山模型完成自我价值分析
p3思考:冰山模型应用于其他场景
-
我是饺子,欢迎来我主页学习更多实用思维模型
[doge]关注我,监督饺子完成100期自我提升FLAG[doge][doge][doge]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https://img.taocdn.com/s3/m/0c4b321fa26925c52dc5bf52.png)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近期在身心灵成长方面做了一些研习,多次听到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的概念,凭借个人的领悟和觉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进步,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唯愿能引起有缘人的共鸣并共同进步!认识萨提亚作为人的名字,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 ongruece)。
萨提亚冰山理论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个冰山模型让我感到很震惊,日常的沟通之中,我们将很大的精力花费在“行为”和“应对方式”两个层面上,恰如搏击中的双方,敌对、敏感、僵硬、紧张、用力,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
在学习九型和教练技术的过种中,我越来越注重感受,能量开始由脑中心延伸到心中心,体验到内在的喜悦和平和;同时也觉察到“信念”的双刃性,很多时候,真的是成也信念,败也信念。
此时,在心里面向大海,深深地鞠躬,感谢这一年多来的机缘,让我能够领悟到这些。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
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1)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2)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3)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4)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
个人冰山理论.ppt

其实,丈夫无非期待妻子说:“你真棒!你是我的
骄傲!看到你取得的成绩,我们全家都感到高兴!”
但作为妻子,如果您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爱理不理,
或者毫无反应,或者冷嘲热讽。如若长期对老公的冰山
视而不见,彼此关系就渐行渐远,也会极易引发家庭冲
突……
夫妻那点事
5
两人之间的关系, 点 按照“冰山”理论 题 可作如下解释:
就!
5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渴望:
这是一种深层的共性需 求与期待。如需要被爱,接 纳,理解,安全,赞美,肯 定,尊重、重视等等。是人 类成长过程中,所渴求的共 同的心理营养。重点来自于 小时候来自我们父母的给予。
5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自我:
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 我们在情感上完全活在当下; 能完整地兼顾我、他、情境 中;能让生命力根据自然状 态下不断成长。内心充满了 喜乐与意义感。同时,有能 很顺畅地和任何人链接。
*
点 任何冲突都是两座 题 “冰山”剧烈撞击
的结果;
*
所有亲密都是两座 点 “冰山”和谐共舞 题 的杰作。
*
谢谢观赏
5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认知:
就是制造感受后面的 那个脚本,是我们的信念 价值观系统。看到大雁开 心,其内在想法可能是: 大雁原来是这么美丽的啊, 大雁真是好团队的典范啊!
5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期待:
就是一种具体的需求。 如:我需要回到家乡!我 需要在事业上尽快有所成
这就是一座个人内在“冰山”!
5
第一章
• 你的个人冰山是什么 • Ta能带给我什么 • 怎么用好你的个人冰山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近期在身心灵成长方面做了一些研习,多次听到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的概念,凭借个人的领悟和觉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进步,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唯愿能引起有缘人的共鸣并共同进步!认识萨提亚作为人的名字,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 ongruece)。
萨提亚冰山理论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个冰山模型让我感到很震惊,日常的沟通之中,我们将很大的精力花费在“行为”和“应对方式”两个层面上,恰如搏击中的双方,敌对、敏感、僵硬、紧张、用力,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
在学习九型和教练技术的过种中,我越来越注重感受,能量开始由脑中心延伸到心中心,体验到内在的喜悦和平和;同时也觉察到“信念”的双刃性,很多时候,真的是成也信念,败也信念。
此时,在心里面向大海,深深地鞠躬,感谢这一年多来的机缘,让我能够领悟到这些。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
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1)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2)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3)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4)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着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冰山模型-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最兴奋?
做过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你觉得我更加擅长?
条例清晰、逻辑清晰、脑洞很大、专注专业、沟通协调、化解冲突、 争取资源、知人善任、执行力强、追求完美、目标导向
用SIGN模型挖掘自己的潜力
通过SIGN模型分析之后,总结提炼出共性,加 以培养
02
职业的分析
职业的分析
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个岗位 工作本质 不做定制化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自己 1. 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y) 当你对某类事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成功 能够教别人什么?别人常常向你请教什么? 跟别人聊天聊什么?聊什么话题更有自信? 做什么事情得时候,不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问自己
2. 本能(Instinct) 那些让你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事情
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拖延? 长时间休假后,你最想念工作的哪些方面、哪个内容? 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做的事情?
认同
成就动机(喜欢挑战)、 权力动机(希望影响他 人)、亲和动机(维持更
好的团队关系)
问自己
1. 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y) 当你对某类事非常有信 心,觉得自己可以成功 2. 本能(Instinct) 那些让你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事情 3. 成长(Growth) 比别人进步得要快一些 4. 满足(Needs) 作为这件事情之后,就算感到疲劳和 困倦,你依然会有满足感
知识:从学习、实践中获得 的认知和经验
要点
技能:所具备的某项专门的 技术
问题与解决方 案
问题 1 学习知识和技能是最容易
的,大家经常学习各种产品、 学习碎片化的知识、考几个 证,但是最后收入还是没跟 上去,感觉很挫败 解决方案1:重视能力的培 养,
冰山模型
能力(70%)(通用能力) 要点 知识内化为能力
职业的分析
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个岗位 转行 重要的是:我应该选择什么样 的工作 如何分析目前不喜欢工作的原 因
转行
1. 分析LinkedIn 上的相关岗位的人, 后来都做什么?去了 哪儿?判断这个岗位
和行业有没有前途
3. 按照冰山模型分 析岗位中的要求
2. 搜索岗位的要求
4. 按照分析与自己 对比
职业的分析
要点
学习、思考、人际交往 能力
工作中的体现:工作效 率、沟通效率低下,面 对复杂的问题,没有成 就感,力不从心等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 内化知识为能力
知识 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这是一个知识,是
对外部可关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在未来的时间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味 道的水、变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叫 做智慧和能力,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运营
不做定制化人才 理论 实践
1. 调整主体, 给自己定好 发展方向
个人不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 原因
当你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要想好:如 果我离开这里,还能干嘛?
实践
2. 提升能力,让自己成为横向可迁移的人才
实践
3.提升认知高度,让自己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
宏观,大局观
感谢聆听
如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1. 掌握 20%的核心 掌握一个领域20%的核心内容, 解决这个领域80%的问题
结构化思考 找师傅 2. 知识和问题互相靠 知识找应用、问题找解释
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 解决什么问题 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先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解 决 而想有什么方法论模型可以用 3. 做系统化训练
问自己
3. 成长(Growth) 比别人进步得要快一些
做什么事情,能让你忘记吃饭/睡觉? 做什么事情,可以暂时忘记刷社交网络? 不容易感到疲倦和厌烦?
问自己 4. 满足(Needs) 作为这件事情之后,就算感到疲劳和困倦,你依然
会有满足感 让你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不同于别人的特质?
问别人
最欣赏我的方面?
如何坚持做系统 化训练
理论 实践
理性 - 树立明确的目标 感性 - 利用情绪冲动 情境 - 创造学习环境
冰山模型
价值观、性格、动机 要点 用SIGN模型挖掘自己的潜 力
要点
动机:麦克利兰理论
工作中的体现:没有动 力,提不起劲儿
性格:个人的行为偏好
价值观:判断事物的标 准
外向、内向等
工作中的体现:经常陷 入矛盾与纠结,对所做 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的
个人成长
演讲人 2020-09-23
目录
冰山模型 职业的分析
01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
知识和技能(30%)
A
能力(70%)(通 用能力)
B
价值观、性格、动机
C
冰山模型
知识和技能(30%) 要点 问题与解决方案 工作中的体现:如果你觉得工作中信息量很大、来不及接 收、感觉慌乱或者焦虑,很可能就是知识和技能不匹配 通过学习、读书、和资深同事沟通,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