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专题教育教案(环境、禁毒、安全、艾滋病)

合集下载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5篇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5篇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5篇【篇1】小学禁毒教育教案一、活动主题: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主题班会教案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2、认识我们身边常见毒品的种类3、探究青少年成为吸毒高危人群的原因4、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三、活动方式:1、通过创设一个关于禁毒的访谈节目,让几个学生来充当嘉宾,教师充当节目主持,结合一些媒体素材2、学生讨论、发言3、禁毒相声小品表演4、教师小结归纳四、准备工作:开班会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在学生中选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扮演不同的角色,要他们熟知该角色应该掌握的资料;排练相声小品。

五、活动过程:(一)创设节目场景1、班主任主持带出节目主题,介绍嘉宾(生甲乙丙扮)2、观看《毒品不是儿戏》的专题节目3、针对我国青少年吸毒的严峻形势,请嘉宾(生甲扮)谈谈吸毒对于青少年的危害。

4、现场观众讨论“你对毒品的看法”5、请嘉宾(生乙扮)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6、请嘉宾(生丙扮)说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7、禁毒相声表演《清醒》8、介绍远离毒祸的十条“法宝”,并欣赏20***年香港禁毒活动的主题曲《不可一、不可再》(二)班主任小结归纳六、《毒品不是儿戏——禁毒主题班会课》教学实录一、设计活动节目的场景,师(主持人),生甲乙丙(特邀嘉宾)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今天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一个名为“毒品不是儿戏”——禁毒专题节目。

那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三位禁毒方面的专家,他们分别是:公安局禁毒科的张警官、戒毒所的熊医生,还有社区服务中心的曹社工;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全体学生鼓掌)在节目的开始,先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插播《毒品不是儿戏》专题节目】师:通过刚刚的影片,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现在青少年吸毒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到底吸毒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具体有哪些危害呢张警官,请您为我们说一下,好吗生甲(张警官):好,青少年吸毒的危害主要有四点。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教案标题:禁毒防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毒意识,增强抵制毒品的能力。

3.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防艾意识。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毒品对个人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毒品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毒品在社会上的现象和危害2. 第二课:禁毒宣传与教育- 禁毒法律法规及其执行- 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 如何正确拒绝毒品的诱惑- 身边禁毒典型事例的分享与讨论3. 第三课:艾滋病的认识与预防- 艾滋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理解并尊重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和需求- 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与宣传4. 第四课:禁毒与艾滋病的关联- 毒品注射与艾滋病的传播- 毒品滥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 禁毒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学生制定参与禁毒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的计划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毒品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禁毒宣传和艾滋病防治相关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

4.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完成禁毒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答测试,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参与禁毒宣传和艾滋病防治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和态度转变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评估学生对于禁毒与艾滋病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 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并做出相应调整。

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毒品和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教材、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禁毒宣传资料:海报、手册、视频等宣传资料。

六年级禁毒教案

六年级禁毒教案

禁毒教育教案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 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 培养禁毒意识, 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3.自觉远离毒品, 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二. 教学过程:提问: “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6月26日)提问: 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毒品蔓延的社会现象和“让我们远离毒品”的警示)1.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人们知道, 早在新石器时代, 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 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 公元初传入印度, 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 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 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才会有鸦片的出现。

作为一种商品, 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 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一般吸毒者吸食成瘾后, 有时能带来短暂的快感, 更多的时候只是满足难以忍受的毒瘾, 根本没有什么快感, 但只要吸毒, 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破坏。

一段时间以后, 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 使其堕落、道德沦丧, 出现心理变态。

另外, 吸毒者常常因为多人共用没有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

同时, 由于吸食者难以掌握毒品的纯度, 经常发生因毒过量死亡的事例。

2. 毒品的种类:(1)冰毒通用名称: 甲基苯丙胺性状: 外观为纯白结晶体, 晶莹剔透, 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

由于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且毒性剧烈, 又称之为“冰毒”。

冰毒的精神依赖性极强, 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滥用方式: 口服、鼻吸。

吸食危害: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 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 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小学禁毒防艾教案

小学禁毒防艾教案

小学禁毒防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禁毒防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拒绝毒品和不良行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1. 毒品的种类和危害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3. 拒绝毒品和不良行为的技巧和策略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和技能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健康知识,提出“毒品”和“艾滋病”这两个词,询问学生对它们的了解程度。

认知: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毒品的种类和危害,并记录在白板上。

3. 教师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简要讲解,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和危害,同时强调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

探究:4.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的禁毒宣传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5. 分组讨论:将学生继续分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并记录在白板上。

6. 教师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简要讲解,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调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实践:7.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拒绝毒品和不良行为的场景,让他们学会正确拒绝和保护自己。

8.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情景,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总结:9. 教师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拒绝毒品和不良行为的重要性,以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10.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讨论禁毒和防艾的重要性,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承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禁毒和防艾知识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资源:1. 禁毒宣传视频2. 白板和白板笔3. 角色扮演道具(可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禁毒和防艾知识。

六年级禁 毒教案

六年级禁 毒教案

六年级禁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帮助学生认识到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3、教导学生如何拒绝毒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毒品的危害。

(2)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坚定地抵制毒品的诱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毒品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毒品的危害。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拒绝毒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禁毒的公益广告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毒品的初步认识,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禁毒。

(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1)传统毒品鸦片:从罂粟中提取,是一种初级毒品。

海洛因:由吗啡加工而成,毒性更强。

大麻:能使人产生幻觉和快感。

(2)新型毒品冰毒:外观像冰,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摇头丸:服用后会摇头晃脑、不停跳舞。

氯胺酮(K 粉):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

3、毒品的危害(1)对个人的危害损害身体健康:导致身体器官功能衰竭、免疫系统受损,引发各种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影响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幻觉、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杀。

影响学业和职业发展:吸毒会使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

(2)对家庭的危害家庭破裂:吸毒者往往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毒品,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夫妻感情破裂,甚至子女无人抚养。

家庭成员受牵连:家人可能会因为吸毒者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受到牵连和伤害。

(3)对社会的危害诱发犯罪:为了获取毒资,吸毒者可能会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危害公共安全:吸毒者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可能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小学禁毒防艾教案

小学禁毒防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的危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 的种类:常见的识别和特点。

3. 防范:如何拒绝的诱惑。

4.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的危害。

2. 讲解:详细介绍的危害、种类以及防范方法。

3. 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

5. 总结:强调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的认识程度: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通过测试、互动等方式评估。

3. 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抵制、是否注重个人卫生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的危害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测试题、小组讨论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安全套、宣传资料:用于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料,向学生讲解的危害和种类。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拒绝的诱惑,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模拟诱惑的场景,展示如何拒绝。

4. 知识问答:教师提出关于和艾滋病的问题,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艾滋病的知识。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互动性。

3. 情景模拟法: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身临其境地感受诱惑,增强防范意识。

4.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教学难点1. 危害的认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拒绝的方法:培养学生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定拒绝的能力。

禁毒防艾教案6年级下册语文

禁毒防艾教案6年级下册语文

禁毒防艾教案6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题目:《禁毒防艾》教案(6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增强对禁毒防艾的意识和重要性。

2.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1. 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

2. 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6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毒品和艾滋病的了解程度。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定义、危害和传播途径,引导学生认识到禁毒防艾的重要性。

2. 介绍相关词汇,如毒品、吸食、注射、传染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Step 3: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毒品和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拒绝。

2.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语言运用(15分钟)1.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禁毒防艾,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学生完成短文后,互相交换并进行修改和改进。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重点。

2. 拓展学习: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禁毒防艾的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禁毒防艾的宣传口号,并准备下节课的口头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增强对禁毒防艾的意识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讨论、语言运用等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与学校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形成全方位的教育。

小学生禁 毒防艾教案

小学生禁 毒防艾教案

小学生禁毒防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认识其危害。

2、帮助学生掌握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艾滋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

(2)引导学生掌握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和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2)怎样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和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毒品和艾滋病带来的危害。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毒品的知识1、什么是毒品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定义,列举常见的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冰毒、大麻等,并展示毒品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2、毒品的危害(1)对个人的危害毒品会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导致生育畸形儿等。

(2)对家庭的危害吸毒会导致家庭破裂,亲人离散。

吸毒者为了获取毒资,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3)对社会的危害吸毒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增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艾滋病的知识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的性交、多性伴等方式传播。

(2)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导致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笔记学科:专题教育年级:六任课教师:大家一起做环保(环境教育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远远不止是工厂的黑烟与汽车的尾气,还有很多。

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

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

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

生:……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

请同学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生:小时候我们能在门前的河里游泳,后来被建工厂的人堵塞了。

村里的生活污水流进河里,有很多的小虫子在游来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还有一股臭味,非常难闻。

生:我们以前常在家门前的小河钓鱼,现在鱼少了,而且还会钓到一些头小尾大的怪鱼。

生:今年初在粤东一带海面出现的赤潮,科学家也说是海水受污染所造成的。

师: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喝水中毒的事。

可见水源污染不是小事。

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造成的危害。

生:我们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所讲的就是黄河决堤,使得两岸人们叫苦不迭,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升高,黄河成悬河,洪水来时易决口。

生:还有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水灾,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使雨水得不到积蓄,大量流入江中,使得洪水泛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生:还有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比如大熊猫和老虎,有些动物甚至绝迹了。

师:由此看来,间接的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我们的生存。

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

五、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要求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六、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要求学生讨论后汇报。

七、教师总结。

保护我们的家园(环境教育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教学准备: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九、制定环保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总结延伸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中国的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和矛盾(环境教育3)教学目标:1、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繁荣、发展,会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随着城市或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有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活动:城市化的发展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学生讨论、回答:1、它增强了社会协作能力,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2、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3、他所产生的人口集中效应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一)环境质量下降1、大气污染:实例分析:①马斯河谷事件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③伦敦烟雾事件④日本四日哮喘事件2、水污染:实例分析:①日本水俣病②日本痛痛病3、固体废弃物污染4、噪声污染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等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除受到上述四类污染外,在近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类型。

你知道吗?在学生自由、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评价,并进行鼓励,最后总结学生发言: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等等。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1、交通堵塞问题2、人均住房面积紧张(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承接: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引起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1、时间:21世纪初2、措施——以郑州为例(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A、污水处理B、绿化等等大气环境保护(环境教育4)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保护大气的知识,2、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的美好愿望。

3、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过程:一、引入:读资料,当前世界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是——(见图8-1)。

即: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

二、了解温室效应1、提问:读第64页表格和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主要温室气体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见图8-2)(3)温室效应的对策是什么?教师小结:(1)主要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逐年明显增加。

2、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

(2)温室效应的后果:粮食短缺;长期干旱;水灾频繁;水位上升;冰川融化;农产减少。

(3)对策有: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3、大气被比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为什么?因为它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过量紫外线,有效地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

可是,现状又如何呢?(看图8-3)——臭氧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

教师补充资料提问: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小结:科学家认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氟氯烃等引起的。

氟氯烃等物质主要用于电冰箱、空调机、冷冻机等制冷装置。

5、讨论:应如何保护臭氧层?教师小结:臭氧层破坏的问题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联合国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人类共同采取了“补天”行动,如:签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要求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6、实际联系:你是否注意过,家庭用的冰箱、冰柜、致冷剂的变化?新飞冰箱为何被称为“绿色冰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一些制冷剂不含氟氯烃;新飞冰箱因为是无氟冰箱,被称为绿色冰箱。

7、认识酸雨引人提问:看课本2-48“雨中垂钓”图,垂钓者为何钓上来的是死鱼?——酸雨所致。

读课文及图片,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见图8-4)2).我国酸雨的分布有何特点?读图2-49,并完成图下要求。

3).酸雨的危害是什么?4).如何防止酸雨?四、课堂总结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环境教育5)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清洁能源,了解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

2、清洁能源的应用情况,如何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教学过程1、你消费的能源有哪些?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带来哪些资源环境问题?2、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你体会到什么?3、什么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可用于哪些方面?4、走出校园: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的风力发电。

小资料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太阳能清洁能源:1、光与热的转换。

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2、光与电的转换,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车、船等。

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1、潮汐能2、波浪能3、海水温差能4、盐差能5、海流能做个环保志愿者(环境教育6)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自觉做一名环保志愿者。

2、知道哪些和环境保护以及志愿者相关的节日。

会写环保志愿书。

教学过程1、开动脑筋听说过环保志愿者么,有无做过志愿者。

2、畅所欲言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首先向当地的环保志愿者协会或组织提出申请,一般以申请书的形式上交组织,等待审核通过,只要热爱环境的爱心人士很容易通过.表现突出可以申请上一级协会志愿者!3、沉思默想:假如你是个环保志愿者,你应该怎样做?4、齐心协力(1)阅读小资料,知道一些和环境保护以及志愿者事业相关的节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