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板书技能与设计讲解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时间已过去将近一半,学生的兴奋过程开始 转为抑制过程,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疲劳是一种 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体能消耗与恢复相交替的 机能正常活动。教师必须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 疲劳波谷区。
(四)回归时区:15分钟。第二次黄金时区。 经过5分钟的调适过渡,学生的生理、心理出现第 二次波峰状态,因此,称为回归时区。教师应当因 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如果说第一黄 金时区是以新课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主的话,那么第二黄金时区则应当以巩固新课和 能力训练为主,当然也不可过于拘泥。
结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 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 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 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 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 要素或四个属性。而“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 过程的最终目标。
知识。 第三,了解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年龄心理
上的差异。
INDEX
(2)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了解现行教科书的体裁和结构。 其次,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
联系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中的地位。 第三,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中各子目的内在
联系。
INDEX
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课,应放 在国民革命运动的这一整体线索中来理解。
INDEX
7、课堂教学表扬与批评的技巧
表扬(1)适量、适度、适时 (2)针对性 (3)挖掘闪光点
批评(1)暗示:巧妙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
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不紧张的 情况下学习。
微笑暗示、目光暗示、动作暗示、语言暗示 (用故事来感化、用幽默来感召)
初中历史教案板书

初中历史教案板书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2.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3.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2. 掌握秦朝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3. 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2.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难点:1. 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 分析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地图,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秦朝建立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吗?二、讲解:1. 介绍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包括统一战争、改革政策等内容。
2. 强调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
三、讨论:1. 分组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展示结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巩固: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观看相关历史视频或文献,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
五、课堂总结: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概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加深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2.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第六讲 历史教学技能听课、评课与说课

3.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要结合课题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 导学生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 说学法可以与说教法结合进行,就是说教师在说明 如何巧妙地组织教学的同时,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运 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即说明在具体 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学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 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 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
2.说教法:
至少要说明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方法为主, 以哪种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 明这些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 学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 释与说明
(二)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种类的多样性。 2.具有知识经验(成正比)的凭借性。 3.并非生有之,具有习得性。 4.随着课堂教学的演进和科技的进步,而有发展性。 (三)教学技能分类 1.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语言技能与讲解 技能很重要 (1)口头语言技能
所谓说课,是执教者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 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课,较为系 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 (同学科教师、评委或有关专家、学者、领导等) 进行评价的活动过程 说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
构成说课的基本要素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 计等。在说课前,教师可以按照这几个部分编制成 说课稿。
第六讲 历史教学技能 听课、评课与说课
一、历史教学技能 (一)教学技能的概念 1.技能 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行为方 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联系而获得的。 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前者需要后者来调节和 控制。 与技能相近的还有“技巧”,这是一种巧妙的技能。 2.教学技能 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表现。
2-板书技能

2-板书技能-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板书技能板书技能是教师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板书既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活跃学生思维。
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1、板书的作用①增强语言效果,加深记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口头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
在教学中它有)。
②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表达问题上它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③比语言富有直观性,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板书对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板书可以一目了然。
⑤能突出教学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
⑥形式优美、设计独特的板书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作用。
独具匠心的板图,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有的甚至使他们终身难忘。
2、板书的类型常用的板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纲式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提纲契领地编排书写的形式。
这种形式能突出教学的重点,便于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词语式它的特点是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通过几个含有内在联系的关键词语引起学生连贯思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表格式这种形式的板书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的特点设计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格,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提炼出简要的词语填入表格。
也可教师边讲解边把关键词语填入表格。
还可先把内容分类有目的的按一定位置书写,归纳、总结时再形成表格。
(4)线索式(流程式)以教材提供的线索(时间、地点等)为主,反应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能把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它的全貌有所了解。
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范文

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范文引言: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和史料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为主题,介绍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范文,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问题探究和历史资料分析方面具备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线,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与历史地理: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历史地理,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轴和空间范围,建立起整体认知框架。
2. 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选择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案例分析和群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历史文献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献和史料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借助课程中的实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史料分析,提高其历史研究和论证能力。
4. 历史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介绍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历史研究,培养其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5. 当代历史热点和关键问题探究:选择一些当代历史热点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学生参与结合: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参与互动,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支持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学术研究,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评估和利用网络资源。
板书技能

一.板书技能的概念
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书写文 字符号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 行为方式,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教 学技能,可分为正板书和副板书。
主辅板书
正板书—— 是体现教学目的和 教材重点、难点、中心与 关键的板书,是能够表现 教学中心内容的基本事实、 基本思想的板书,是能够 反映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及其结构形式的板书。 它是整个课堂板书 的骨架,通常保留到课堂 教学结束。 副板书—— 是反映教学内容中 零散材料和例句、例题的 板书,是提示有关旧知识、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 反馈情况随机出现的板书。
(教师板书的字迹:正确、清晰、认真)
图表规范,科学,线条整齐 板书用词恰当
2.条理性原则
先讲后写 先写后讲 边讲边写
3.计划性原则 合理布局,具有计划性 ——区分主副板书 ——书之适时、擦之有序 ——系统完整 画龙点睛,具有概括性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二)表示重点的符号。常用…或△△△标出概念、观点、原理中的关键 词语。 (三)表示辩证关系的符号。主要用双箭头 表示。如在分析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时便可以用这样的符号。
七、板书的格式
(四)表示包含关系的符号。主要有﹤﹥、{}、【】。当然 这种包含关系至少有两点,三点以上皆适用。 (六)表示基本概念和名词的符号。常用方框 (七)表示推理和推导出结果的符号。常用 (八)表示注释、说明的符号。常用( )或 表示。 表示。
2.运用结束技能的目的
(1)“画龙点睛” (2)概括强调突出重点 (3)引导总结提高能力
(4)反馈调控
(5)前后呼应
3.结束技能的类型
(1)总结归纳式 (2)比较式 (3)实验式 (4)练习测验式 (5)问答式 (6)表达交流式
浅谈对板书技能的认识.

任何板书的表现形式都力求具有美观的效果,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视觉疲劳的有效方法之一。好的板书是教师用文字、符号、线条等组成的美观画面,是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品,它辅助教学、增强记忆、又能令学生产生美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在教学中可起到形象传神、激情引趣,促进学习效果。板书形式的美观性表现为:第一、字体规范、工整、富有字体美。第二、各知识布局合理、有结构美。
(3)辅助教学、提高效率
教学板书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板书是课堂教学口语表达的主要辅助工具。板书可以解决口语不易表达清楚的内容,可以浓缩教学信息,简洁明了地呈现复杂的教学内容。整节课下来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能比较多,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学重、难点也在其中。教师在讲授重要知识点时,通过板书辅助教学板出教学重、难点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也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注意,进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简洁明了的板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2)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唯物辩证法中的全面观点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演绎式板书
演绎式板书又称总分式板书。演绎式板书是指用解析性的形式来反映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点、层次或结构的板书。这是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板书类型,板书时的基本模式是标准、规范的;推理是简明、准确的。演绎式板书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边授课边演绎,使知识的脉络清晰,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知识的演绎速度,运用起来灵活性较强。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编写,需要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历史事实、概念和解释,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探究、批判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织。
内容应涵盖重要的历史时期、事件、人物和文化,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1. 历史时期:如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史等,每个时期的特点和转折点都应有所涉及。
2. 历史事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如革命、战争、改革等,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历史人物:介绍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析其思想和行为对历史的影响。
4. 历史文化: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特点,如艺术、科学、哲学等。
三、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历史知识和事件,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增强他们的历史体验和同理心。
5.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三、独立战争的性质和 意义
性质:以民族解放战争形式 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1)、 2)、
四、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9、)
1787年宪法 首任总统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教材要点
一、独立战争起因
1、殖民地的移民 2、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 族的形成 3、英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 压制 4、波士顿倾茶事件
1860年《北京条约》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五霸
(三)诸侯争霸的实质和作用
(前770-前476年)
二、战国七雄
(一)平王东迁,王室衰微(背景) ( 前475-前221年)
(二)五霸继出、争夺中原
1、齐桓公首霸 (开端)
管仲改革——基础
尊王攘夷——手段
葵丘会盟——顶峰
2、晋楚角逐
(继续)
齐、楚、燕、韩、赵、魏、秦 桂陵之战—齐围魏救赵
2、英国殖民压迫和剥削的加深 (限制工商业、禁止西迁、 苛捐杂税)
二、独立战争的经过:
1、起点—莱克星顿的枪声 (1775、4、19、)
2、大陆会议的召开(费城) 大陆军的组成(华盛顿) 《独立宣言》的发表(杰佛逊)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76、7、4、)
3、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1777、10、)
二、独立战争的开始
1、第一届大陆会议 2、莱克星顿的枪声
第二届大陆会议 3、华盛顿
三、《独立宣言》 四、独立战争的胜利
1、艰苦的战争 2、萨拉托加大捷 3、约克郡英军投降
五、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制宪会议 2、1787年宪法 3、联邦政府的成立
第四章 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战争的起因:
1、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美利 坚民族的形成
第三步,精益求精,润色提高,
反复修改,突破创新
练一练
第14课 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局势和曹操势力的壮大 2、官渡之战(200年) 二、赤壁之战(208年) 1、赤壁之战(曹操——孙刘联军) 2、三国鼎立 三诸葛亮治蜀
初学者常犯的问题
以教学要点代替板书设计 板书展示方式不对 (教师的板书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
形象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概括性和指导性强。便于学生记忆。 缺点:概括性太强。
板书设计的理论要求
目的性与针对性 创新性与启发性 计划性与生成性(给学生留出板书的空间) 直观性与艺术性
如何设计板书
第一步,研读课标与教材,把握教学结构 框架
第二步,提取骨架,谋篇布局
4条海船
百家争鸣
代表人物 学派
主张
著作
墨子(翟)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葬 《墨子》 孟子(轲) 儒家 民为贵、君为轻、仁政 《孟子》
荀子(况) 儒家 人定胜天
《荀子》
庄子(周) 道家 无为而治、鄙视富贵利禄 《庄子》
韩非子 法家 中央集权、法治
《韩非子》
必修二 ·农耕时代的商业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政策
政体 国家元首 元首权力 国家权力核心 政府首脑 政府对谁负责 政府官员
执政党
美国 民主共和制
民选总统
最高行政权 总统 总统 选民
总统任命议员不兼任
赢得总统大选
英国 君主立宪制 世袭英王
统而不治 议会 首相 议会
议会产生 赢得下院选举
表格式板书
当一节课的内容头绪太多,并且相互没有 明显关联时,为了体现他们的整体性,便 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就可以选择采用表格 式板书。
缺点:会增加历史知识的要素,从而扩充教学内 容。由于注重历史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会妨 碍其运用非重点教学内容的教授过程,从而限制 它的适用范围。
郑和下西洋与达·迦马航行对比表
航海家
时间
船队人数
船只数目
郑 和 1405-1433 第一次2.7万多人 62艘大海船
达·迦马 1497-1498
160人
直观生动,巧妙构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美观大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板书的分类
纲要式(提纲式与结构式) 结构式 线索式 表格式
《美国独立战争》教材要点
一、独立战争起因
1、殖民地的移民 2、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 族的形成 3、英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 压制 4、波士顿倾茶事件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探索》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
技术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探 索
维新派 (君主立宪)
制度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民主共和)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与科学)
思想
结构性板书
主要优点: 有利于理清历史,简化知识。有助于学生记忆和
巩固知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的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程) 忽视学生的参与 教师主导型、学生统一北方)
魏
赤壁之战
蜀
(208年)
孙权
联合抗曹 吴
刘备
第14课 三国鼎立
2 1
副 一、曹操统一北方
板 书
1、东汉末年局势和曹操势力的壮 大
曹丕
: 2、官渡之战(200年)
魏
内 容 强 调
二、赤壁之战(208年) 1、赤壁之战(曹操——孙刘联军) 2、三国鼎立
回纥
土蕃
南诏
秦朝官制
皇帝
中
央
太尉 丞相 御史
政 制
郡
郡尉 郡守 监御史
县
地 方
政
制
县尉 县令或县长
乡
战国七雄
燕
赵
秦
魏
齐
韩
楚
线索式板书
根据教学内容的纵向过程进行设计,显示内容, 层层向前推进,具有逻辑程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 思路。适合于历史过程复杂,头绪繁多的历史事 件的教学。
优点:直观性、逻辑性强。方便体现历史知识之 间的因果,递进,变化,顺序等关系。
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要素再现 和突出教学主要内容的活动。
内容:课题名称、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 重点、补充材料等
板书的功能
强化(醒目)
1
使知识系统化、纲要化
2
3 交流的工具与渠道
4
自我书法及设计的展 现
板书的作用
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与浓缩,能反映出教学的重 点
启发思维,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俄
1916 1917 1918.11.
凡尔登、索姆河 美国参战 德投降
俄国革命 1917 奥瓦解 1918
南线
巴尔干
奥匈 俄塞
西晋与东晋
鲜卑、匈奴、羯、氐、羌
魏 蜀
被魏灭
西晋
265建
280统一
316
骄奢淫逸 西晋亡 八王之乱 匈奴灭晋
十六国
前秦
祖
淝
狄
水 383
北
之
伐
战
吴
被西晋灭
东晋
唐的民族关系
西突厥
优点:条理清楚,知识要点集中,便于异同 的比较,有利于历史概念的形成
缺点:内容太过细致,耗时大,虽照顾了重 难点,但难以兼顾一般性历史知识
人类的诞生
进入冰河时期
其它的猿到南方去 人类转移到地面上 到地面上来…… (一定要与强大动 物做斗争)
树上的生活
吃果实、新芽、虫子等 与猛兽搏斗,保护自身
人类的诞生
发展阶段
商人
城市
商路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兴 夏商周 产生 起 春秋战国 大商
发 秦汉 展 魏晋南北朝
都市逐渐繁 国内商路 荣,但经济 职能不强。 丝绸之路
繁 隋唐
荣
宋元
都市繁华 全面繁华 海路为主
鼎 明清 商帮 工商业市镇 盛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政策
重视鼓励 重农抑商
唐中期后 有所松动 抑商锁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意
(突尼斯问题)
法
1882
1882
1904
(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
德
英
1892
1879
奥
(巴尔干问题)
1907
俄
两大军事集团的组成
保 同盟国 土 德奥意
争霸权 非正义
协约国 日 英法俄 中
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条战线
西线
英 法
德
1914 马恩河
萨拉热窝
1914、7、28、
东线
德 奥
二、独立战争的开始
1、第一届大陆会议 2、莱克星顿的枪声
第二届大陆会议 3、华盛顿
三、《独立宣言》 四、独立战争的胜利
1、艰苦的战争 2、萨拉托加大捷 3、约克郡英军投降
五、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制宪会议 2、1787年宪法 3、联邦政府的成立
第四章 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战争的起因:
1、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美利 坚民族的形成
马陵之战—齐再败魏 长平之战—秦大败赵,奠
定秦统一基础
晋文公城濮成霸业
楚庄王败晋霸中原
3、吴越争霸
(尾声)
纲要式板书(提纲式和结构式)
提纲式(最传统) 主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将教材要点
浓缩成提纲,采用小标题形式,按顺序分 层次排列。 优点: 紧扣教材,便于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 内容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重点 层次分明。
2、英国殖民压迫和剥削的加深 (限制工商业、禁止西迁、 苛捐杂税)
二、独立战争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