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教案.pdf

合集下载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创新教案(第2课时)(新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创新教案(第2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2)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分布。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经济特征及改变措施。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以及振兴民族经济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认知地理事物的能力,体会到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高原为主的地形。

(2)世界矿产宝库。

(3)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为摆脱经济落后状况,努力发展民族经济,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大致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那么,其大部分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明确: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分布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资源及经济特点。

二、新课学习(三)高原为主的地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的称号。

找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阿赞德高原、刚果盆地。

(学生读图找图,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活动:1.读图,判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拔及地势倾斜状况。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海拔约在500米以上,东部和南部高原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阅读: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海拔5895米,是一座死火山,山顶有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乞力马扎罗山气势磅礴,景色瑰丽。

山顶上终年积雪,山脚下则一泒热带风光。

从山脚向山顶,气候类型依次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不同的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野生动植物,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活动:2.为什么在炎热的赤道附近,会有乞力马扎罗山这样壮观的雪山?(学生分析回答)明确:乞力马扎罗山虽位于赤道附近,但因其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山顶终年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原因及后果和解决途径。

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等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俄罗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滞后)那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有何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来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二)快速发展的经济1.发展的条件(1)矿产资源的宝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2)丰富的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拓展延伸:丰富的动物资源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活着狮子、鸵鸟、羚羊、长颈鹿、大象、斑马等动物。

拓展延伸:视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动物迁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丰富的自然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2.经济特点及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

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3.后果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低,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六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六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原因及后果和解决途径。

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等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俄罗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滞后)那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有何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来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二)快速发展的经济1.发展的条件(1)矿产资源的宝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2)丰富的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拓展延伸:丰富的动物资源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活着狮子、鸵鸟、羚羊、长颈鹿、大象、斑马等动物。

拓展延伸:视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动物迁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丰富的自然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2.经济特点及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

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3.后果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低,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八章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教案

第八章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教案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二)
学案导引:
1、读图“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课本70页图8.31),分析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出口的比重怎样?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2、假如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洲长,你打算怎么办?
3、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又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同学们找出原因。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从文化、经济等方面去认识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

在这节课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黑人的手工艺品、绘画、雕刻等方面的图片,还花费假日时间,在网上查找了非洲鼓手演奏的一段鼓,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的罪恶历史的一段新闻视频。

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时,我认为,我如果能够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学生会更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落后的原因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的人口、粮食与环境三方面的问题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如果能画一个因果关系图,对学生来说就更形象更容易理解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分析解决途径。

2.认识本区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理解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极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认识。

3. 教学用具4. 标签撒哈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居民收入高、社会福利高,是人们向往的乐土,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呢?贫穷、落后、饥饿。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穷、落后、面临饥饿”问题的原因。

二、新课讲解:(一)、快速发展的经济1、矿产资源丰富:出示PPT,学生说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从书中找描述矿产资源的特点的语句。

(种类多,储量大)指出: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刚果(金):金刚石(强调金刚石就是钻石)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也很可观。

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2、生物资源丰富:出示PPT,指出非洲生物资源丰常丰富。

列举《南非》纪录片中,所说的,南非植物种类比整个美国还多,动物种类,比亚洲和欧洲加起来的还要多。

3、单一商品经济: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

但是,该区的经济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外贸,看看他们能出口什么,需要进口什么?出示ppt,总结:主要依靠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

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条件,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对此,有一个称呼,名为“单一商品经济”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已需要,根据自然条件,“指定”,这个国家生产可可、那个国家生产咖啡。

就逐渐发展成为单一商品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问题呢?(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而不是健康全面的发展)(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3)加工工业更加薄弱。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一)本节学习目标1、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非洲大陆轮廓和自然环境的特征,掌握非洲地形、气候。

2、通过对地图、统计图、景观图和相关数据的对比与分析获取知识。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以及贫困的原因.(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和世界之最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特点;(三)课前预习自学引导: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课本P60页图8.25中的人们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之所以我们和他们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活动(一)阅读课本P60页,完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A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B、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C.纬度位置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活动(二)阅读课文P61页图8.26,完成:地形: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B.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C.河流:世界第一长河,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最终注入。

气候类型,本区气候主要有三种热带气候类型气候、气候、气候,还有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山气候。

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活动(三)阅读课文P63-64页,完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 ,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农业上这里还是 , , 和的原产地.可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和 ,许多国家发展缓慢.形成了出口 .进口的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活动(四)阅读课文P65-66页,完成: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是本区面临的三大问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雜堂教学考下61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杨敏(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陕西西安)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版本中图版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地 区》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

2. 地位与作用课程标准对于本地区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从整 体的角度在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 等地理要素及相互关系方面提出八条标准,到底哪条 标准对应本节课呢?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内容有所 不同,但是都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特征对生产生 活的影响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问题。

因为 这里存在着世界上最严重的饥饿、贫穷和环境问题,也是该地区被选为区域案例的重要原因。

在中图版 教材中,本节内容位于同样地处热带的东南亚、同样资 源丰富的中东,以及经济发达的欧洲西部之后,与前面 几节内容对比,让学生感受区域之间的明显差异。

3. 教材内容及整合通过以上分析,将本节教材内容整合如下:第一 课时包括概况、热带气候和热带自然景观、高原为主 的地形;第二课时包括世界矿产宝库和努力改变单一经济。

内容整合依据:第一课时以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 的影响为主线,突破该地区的粮食和环境问题;第二 课时以该地区经济发展为主线,探究该地区贫穷的原 因及经济发展出路。

两个课时分别解决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两个核心问题。

二、 学情分析优势: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域分 析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读图方法;学生对世界分区内容 介绍较感兴趣。

不足:学生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而且撒哈拉以南地区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较少、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1.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对当地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对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地图说出该地矿产资源的分布;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该地单一经济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举例说明该地发展经济的出路。

综合思维: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时空综合思维。

七年级地理下册7.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探究活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学习,树立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教学重点】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以及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热带草原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关的知识,教师制作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非洲热带草原动物视频。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广袤的草原,强壮的大象、凶猛的狮子,成群的斑马……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非洲大草原,去那片充满生机的大地看看。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充满生机的大地活动一:不一样的土地教师: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非洲是什么样的?学生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处热带,这里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学生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点缀着高大的金合欢树和波巴布树。

拓展延伸:波巴布树波巴布树又叫猴面包树,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

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

主要分布于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及澳洲北部,木质多孔,对着树干开一枪,子弹能穿透而过。

学生三:这里有成群的羚羊和斑马在狂奔。

学生四:长颈鹿在悠闲地吃着树梢上的嫩枝绿叶,大象在嬉水。

学生五:鸵鸟在散步,偶尔还能看到凶猛的狮子和猎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利用 PPT(第 2--7 张)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 气候、主要河湖及黑种人的故乡等地理特征进行抽查后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生物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讨论归纳该地区 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2、在教师引导下找出本区重要的几种矿产及其主要生产或出口国。(本区黄金 和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一。 另外南非的黄金、 几内亚的铝土、 赞比亚 的铜矿、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石、尼日利亚的石油均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3、展示该区丰富的生物资源,认识这里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4、教师提问:该区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应该属于哪一类国家 5、生回答后展示该区主要进出口商品地图,引导学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 济特征。(经济发展缓慢,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单一商品经济) 6、教师提问: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而经济却比较落后 7、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其原因并发言。(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薄 弱,低价卖出一种或几种初级农矿产品, 高价买进工业制成品, 在在国际贸易中 处于不利地位。) 8、学生完成 P65 活动,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加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出路。(重点 是探讨出路问题)
18、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还有气候和殖民统治原因影响。 19、教师点评并利用 PPT(缺粮问题原因分析)进行小结。 20、教师追问:那如何解决呢 21、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并发表各自看法。 22、教师点评小结, PPT展示解决方法。 23、学生完成课本活动“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关系”。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小结( PPT展示)。 (四)课堂练习 详见 PPT 作业布置 填充图相关练习
9、教师对学生回答加以点评并作小结。 10、图片展示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变化。 11、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过渡到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12、学生读图,找出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哪个大洲。(非洲) 13、读课本上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归纳该区人口增长 特点。(人口增长快) 14、教师提问: 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会有什么影响 (对粮食和肉类需求大 大增加) 15、利用 PPT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 环境问题。 16、利用框示图展示该区人地关系矛盾,帮助学生认识人口 -粮食 -环境问题。 17、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缺粮吗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 2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口、 境问题。
粮食和环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相关材料分析该地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征和成因,同时让学生通过合 作探究讨论如何帮助该地区摆脱贫困寻求出路。
2、分析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人们乱砍乱垦,造成环 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地区的单一商品经济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互助合作,因地制 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 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单一商品经济
2、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