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上课用)14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自然带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农 业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以旱地为主 小麦、花生、甜菜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以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甘蔗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生 房屋建筑

主食
平房、精窑选洞ppt 面食、小米
斜顶房
35
大米
三、西部大开发
1、背景和目的:
32°N~34°N以南
一月均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雨季短, 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
降水少,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 流

流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多 汛期短 冬季结冰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少 汛期长 冬季不结冰
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积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治理环境污染。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精选态pp环t 境保护
3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缺水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夏 季(7、8月),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大; 以上是自然原因,简单地说就是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 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 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东中西部城市分布
24%
19%
45%
东部地带
44%
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中部模地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部地带
31%
37%
4、对外开放的差异
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东强西弱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87.9%
影响因素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会
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 和文化
1、地形差异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2. 气候差异
北方某地气候资料
南方某地气候资料
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2. 气候差异
气候类型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南方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0°C
>800mm
北方 温带季风 气候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较大的比重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业相对发达
工业结构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产业为主



国际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 较少,社会经济比较
化程度 封闭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 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 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 技术联系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邻近 港澳、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又有上海、广 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中部 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 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 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 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 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 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 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19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 民收入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 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 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 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 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19年达到5850.0元。

区域发展差异_ppt

区域发展差异_ppt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 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 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 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工业化差异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 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第14页“探究活 动” 1. 2.浙江省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3.工业升级、 第三产业继续发 展。
中国政区练习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东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西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错误 错误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 发展差异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定义
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 活动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演进过程。它包括 产业、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的配置和利用,以及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生态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区域政策制定
包括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等环节。在制定 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因素,以及 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区域政策实施
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以推动区 域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社会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容易带来社会问题, 如人口流动、地区差距扩大、贫困 等。
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 加剧,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发展潜力受限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限制一些地区的 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影响未来发 展的可持续性。
03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区域政策的概念与特点
区域政策
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 差距、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一系列公共政策。
资源利用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效 率存在差异,如对矿产、水资源、 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自然条件
政策因素

区域发展差异通用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通用课件

05
区域发展政策与协调
区域发展政策概述
区域发展政策的内涵
区域发展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 措施和手段。
区域发展政策的形成
区域发展政策的形成是基于对区域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 未来发展的规划和预期。
区域发展政策的目标
区域发展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机制
自然条件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这 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经济政策
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差异具有重要影响,如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政府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东 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历史背景
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影 响,如一些地区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滞 后。
环境污染与治理水平差异
污染程度差异
不同区域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当 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治理水平差异
不同区域的环保政策、法规和治理措施存在差异,导致环境污染 治理效果的不同。
技术水平差异
不同区域的环保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和 效率。
环境保护意识差异
01
02
03
公众意识差异
不同区域的公众对环境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存在差异 ,影响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和效果。
企业意识差异
不同区域的企业对环境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存在差异 ,影响企业的环保行为和 绿色发展。
社会组织意识差异
不同区域的社会组织对环 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存在 差异,影响环保活动的组 织和实施效果。

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 完整版课件PPT

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 完整版课件PPT
1. 自然原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2. 社会和经济原因 (1)历史原因:社会经济基础差别大 (2)文化原因: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和竞争意识 (3)产业结构比较:东部较优(一、二、三 大产业比较) (4)政治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小结: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项目
区域
自 地形
然 条
气候
件 植被
土壤
自然 资源
社 农业生产

经 济
工业生产
条 件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限制性因素
面临问题
北方地区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钙质土、黑土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 资源丰富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 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你知道上述现象的原因吗?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的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不同,你能谈谈你 对区域的认识是怎样的吗?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建筑物特点 的不同,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 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和热量,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 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南方 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 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逐 渐增大,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 凉要求的提高,房檐逐渐加宽。北方的城市住 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 以建筑成本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 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 到,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目标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将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深入研究方向探讨
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与评价
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深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 实现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01
02
03
农业基础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 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基 础较好。
工业发展
该地区工业发展较快,拥 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业 园区。
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交通便利,拥有 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和 水路交通网络。
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煤炭、石油、天 然气、有色金属等。
引导资金要素流动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引导资金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支持欠发 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 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 新团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制度环境
03
制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包括产
权保护、市场准入、政府效率等方面。
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得不同区域
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
02 03
区域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第15页“思考活动”
1.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 础等方面的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 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
2.(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 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 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
节区域发展差异
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一)划分


西


9个济 东

10个 济
地 带
地 部 12个
带经 济
带地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经济地带
西部
中部
东部
川(蜀)、渝、贵 黑、吉、内 辽、冀、京、津、
范围(省级行政 (黔)、云(滇)、蒙古、晋、 鲁、苏、沪、浙、
单位,暂不含港 藏、陕(秦)、甘 豫、鄂、湘、闽、粤、桂、琼
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 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 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 理。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 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 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 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 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澳台)
(陇)、宁、青、 皖、赣等9 等12个
新等10个

自然条件
较差
较优越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据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薄弱 低 较低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雄厚 较高 高
例1.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较快
较高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 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 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 产业蓬勃发展
城 城市化水平 市 化 城市综合实 差力
异 城市密度
较低 较低 较小
较高 较高 较大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
中、西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 间
较晚
对外开放程 度
较低
外资吸收能 力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中、西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低, 经济发展水平高,发
水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展速度快
工业化城 市化水平
较低
较高
科技教育 水平
较低
较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
自 地形
然 因
气候
素 自然资源
东部地区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发展基础
济 因
产业结构
素 交通运输状况
其 地理区位
他 因
民族心理
素 国际化程度
中西部地区
区域 影响因素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地形
地势低平,以丘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陵、平原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温暖 多属干旱、半干旱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 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化进程 相对滞后
工 工业产值 较低
业 化
仍然是以
差 工业结构 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东部地带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 带
东部经济地带
产业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 加工制造业和第
结构 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产业相对发达
工业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
结构 以重型产业为主过渡性特征 合型产业为主
发展机遇
发战略的实施,西 部地带的社会经济
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 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
发展明显加快
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
的发展
例2: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
展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东部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中部的一倍以上 B.中部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东部 C.东部与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在缩小 D.2002年,中、西部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 过东部
气候、地形、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 问题等方面。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 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棕壤、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以旱作为主,东北平原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 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密切
中西部地区 发展基础较薄弱,
发展较晚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线路较少,运输条 件较差
距海遥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状态 思想较保守,竞争
意识较差
较少
二、南方与北方
通常是针对_东_部__地区而言,以_秦__岭__-_淮__河__一线作 为分界线。
阅读第20、21页内容,理解南方和北方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差别:
湿润,雨热同期
区和高寒区
自然资源 能源、原材料不 足,北方缺水
能源以及矿产 资源丰富
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区
发展基础 历史基础好,工业 发展较早
产业结构 较优,第二、三产 业远高于第一产业
交通运输 状况
交通发达
地理区位
临海,海运便利
思想观念
对外联系 与交流
思想较开放,竞 争意识强
约32°~34°N以 约32°~34°N以北 南
较弱
东部地带 较早 较高 较强
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重点掌握: 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小结: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
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 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 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 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
影响因素
工业发达(辽中南、京 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
津唐工业区)
角洲工业区)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交通运输 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 水运、铁路、公路运输都便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 程度低
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高
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