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8西方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与精神苦闷
西方文化概论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 为了应付自然的挑战, 发展出物质的或技术的文化; 为了找出在群体中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乃有社群的文化和各种典章制度; 为了克服自己, 乃有精神的或表意的文化, 如音乐、文学、宗教等.二. 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 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
文化是社会传承,而不是生理遗传。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三. 西方文化:是西方人为适应自然与人文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其功能在于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四、文化与文明五、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六、对待文化的态度: 文化相对主义七、世界八大文化体系1、亚洲太平洋文化体系2、南亚文化体系3、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4、中东阿拉伯文化体系5、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6、拉丁美洲文化体系7、非洲文化体系8、犹太文化体系八、西方文化的组成(23-24)第二章希腊文明第一节. 希腊文明的曙光---爱琴文明一) 克里特文明1.克里特岛的先民(公元前4500---公元前3000)来自北非(埃及)和西亚半岛(两河流域)2. 米诺斯时代(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1)克诺索斯迷宫二)克里特文明的覆灭(公元前1500)三)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由迈锡尼人创造的文明通常被视为青铜文化。
1. 狮子门2. 黄金面具3. 特洛伊战争四) 线形文字A 和B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古典时期1.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两万年) →农业文明开始→青铜器时代(公元前6000-3000) →众多的民族来到爱琴还地区(亚细亚民族和印欧语系民族)2. 欧洲文明(文化的欧洲和地理的欧洲)的出发点: 埃及的尼罗河; 亚洲的两河流域; 上古的第三大文明是爱琴文明.3.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古典时期)发展阶段: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最早的文明) →迈锡尼文明(早期的城邦文明,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战争)2)荷马时代(多利亚人公元前11-9世纪)3)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8世纪)→马其顿兴起(公元前4世纪)4)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公元前2世纪)→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米诺斯时代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西方文化概论ppt课件

67
文学:古典主义
路易十四
古典主义的特点: 强调形式的规范 以理性驾驭情感 摹仿古希腊 讲究对称和谐
68
路易十四
69
人性的觉醒
文艺复兴:感性的觉醒 启蒙运动:理性的觉醒 人性的乐观
1. 日心说对人的自尊的打击
2. 对人的理性和科学的力量的乐观, 坚 信人可以在此岸建立人间乐园 3. 反对人全然堕落的基督教教义
45
航海活动的发展过程
葡萄牙
1420,葡王子亨利 1487,迪亚斯,绕过
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1498, 达·伽马,到达 印度
1500,卡布拉尔无意 中发现南美洲的巴西
西班牙
1492,伊莎贝拉王后 1492,哥伦布到达巴
哈马群岛
1522,麦哲伦,从欧 洲西航到亚洲,完成 第一次环球航行
Christianity
东正教 Greek Orthodoxy
天主教
Roman Catholic
新教
Protestant
路德派
Lutheranism
圣公会
Anglican Church
加尔文派
Calvinism
22
基督教的两大核心概念
罪恶 sin,sinful, sinner crime guilt evil
73
伏尔泰
宗教批判
霍尔巴赫
74
基督教信仰在现代文化中的意义
法国无神论的肤浅 自然神论向道德神学的转化 卢梭:上帝是人的道德良心 康德:上帝是道德理想的保证 施莱尔马赫:
上帝就在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直观感受中
75
西方文化概论 第十三讲 十七世纪:科学革命

离开大学,1576年,培根遵循父命,跟随英驻法大使 包莱男爵出使巴黎,在法国住了三年。在此期间,写了一 本关于欧洲状况的札记。1579年因奔父丧而匆匆回国。回 国后,他专攻法律,从事习惯法的研究,写了几篇论文。 由于在法学方面的成就,培根先后被任命为律师,当选为 葛莱律师公会的首席会员,受聘为女皇的特别法律顾问。 从1584年起,培根多次当选为国会议员,并以其能言善辩 的口才而赫赫有名。培根曾任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大 法官等宫廷要职,他在詹姆士一世王朝时期也曾三次进爵 (1602年授封为爵士,1618年授封为维露乐男爵,1620年 授封为圣阿尔班子爵),历史上的哲学家象培根这样享有 高官厚禄的,并不多见,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官场中度 过的。1621年,他被控犯有接受贿赂罪,被免去一切职务, 结束了政治生涯。1626年在冰雪中进行防腐试验,受风寒 而死。培根对于人类文化的真正重要的贡献,是他对于科 学方法的研究和提倡新方法的大声疾呼。
这两派都各有自己久远的历史渊源,到17世 纪而形成气候。一般说来,经验主义者重感官知 觉和亲身经验,注重归纳与综合。如作为近代归 纳法创始人的培根,就主张大量的搜集材料,正 反面的都要,然后分门别类加以考察和实验,再 加以概括归纳,他认为这样做就能使任何学科、 任何问题取得进展。理性思辩派则从思维、内心 出发,注重分析与演绎。作为近代理性演绎法的 创始人笛卡尔则从无可怀疑的观念出发一步步推 演出整个理论体系,这是很有名的。也许,他们 两人都有些极端。
同时,17、18世纪的欧洲大陆,比起英国来经济发展是相 对落后的,新兴资产阶级尚无力夺取政权,专臸君主仍是绝对 的权威。在宗教上,不论新教还是天主教,都以其宗教神学强 有力地支配着人们的精神,一般从事学问的探索者,多少总还 要考虑教会的态度。大陆的学者们喜欢数学,也是因为数学问 题中的准确性与可解说性的真理,不必实地调查,便可直接了 悟,与教会的教义较少冲突。当然也还有大陆的学者相信人类 能从直觉获得的普遍原理推导出所有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他 们喜欢从定义和公理开始,然后按照严格的推理程序演绎出下 面的命题。 英国受罗马文化的影响相对就少一些。在政治和法律方面 ,英国主要是根据古老的传统和社会现实积累起臸度文化和法 律判例,社会生活不是由根据某种理论“臸定”出来的成文法 规来指导的。英国的经验主义者认为,一切知识文化最终都是 经验的,它们或者是感觉直接给予我们的,或者是过去的感觉 给予我们的简单观念的复合,思想的任务在于回顾和记忆这些 观念,联合它们以形成较复杂的观念,分解它们以得到较简单 的观念,考察它们以找出其间的关系。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引言4

哥白尼学说本来应当有伤人类自尊心,但是实际 上却产生相反效果,因为科学的辉煌胜利使人的自尊 又复活了。……彗星让哈雷杀掉了尊严;至于地震, 地震虽然仍旧令人恐骇,可是有趣得很,科学家对它 简直谈不上遗憾。西欧人急速地富足起来,逐渐成为 全世界的主子:他们征服了北美和南美,他们在非洲 和印度势力浩大;……所有这种种再加上科学的辉煌 胜利,无怪十七世纪的人感觉自己并非在礼拜日还自 称的可卑罪人,而是十足的好样人物。
他(哥白尼)的成就的重要处在于将地球撵 下了几何学位置独尊的宝座。从长远说 ,这一来 基督教神学赋予人类在宇宙间的重要地位便难以 归到人身上了。
科学引起的另一件事就是关于人类在宇宙间的地 位的想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古时代,地球是太 空中心,万事万物都有关人的目的。在牛顿时代,地 球是一个并不特别显赫的恒星的一颗小小卫星,天文 学距离之大使地球相形之下不过是个针尖罢了。看来 决不会,这个庞大的宇宙机构是全为这针尖上的某些 小生物的利益有意安排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
“知识”就是取消了“自然”的统一、
就是“堕落”;这种“堕落”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永恒的“精神”的历史。因为那种天真 的状态、乐园的生活状态,乃是禽兽的生活 状态,“天堂”是禽兽、不是人类能勾留的 园囿……事实上,人类就靠这种过渡而成为 人类。
——黑格尔《历 史哲学》
西方文化概论pppt课件

第三节 罗马文化
一 罗马帝国的兴衰
49
(一) 罗马的起源
母 狼 哺 育 罗 慕 洛 斯 兄 弟
50
• 罗马在起源上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 公元前7世纪,埃特鲁斯坎人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 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 在经历了七个王的统治之后,拉丁人终于联合起来推翻了 最后一位埃特鲁斯坎人的王,建立起罗马共和国,从此揭 开了独立的拉丁罗马国家的历史序幕。
18
(四)雅典的政治与文化
雅典人的城邦生活
19
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 一部成文法典,对贵族权利进行了限制;
梭伦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政 治改革,通过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设置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继梭伦之后,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 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基本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摧毁了传统贵族依 凭的氏族秩序;
55
(三)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
十 二 铜 表 法
56
• 王政时期:库里亚大会、元老院(即长老议事机关)和国 王
• 王政时期结束后,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实行寡头政治。公元 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 民官,公元前366年产生了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执政官。
•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 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 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32
(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
柏
泰勒斯
拉 图
与
亚
里
毕达哥拉斯
士
多
德 33
• 希腊哲学最初也有一个神话的起源。希腊哲学与希腊神话 的根本差异在于:它采用了一些还原性和抽象性的哲学范 畴来解释万物的产生与变化,以此来取代神话中的感性直 观的神祇和扑朔迷离的“命运”。
西方文化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P285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1.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条件之一2.新航路的开辟3.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控制4.根本原因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壮大5.直接原因,导火线:黑死病的爆发6.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文艺复兴产生的特点:感性的解放;即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来反对抽象的神性,以生机盎然的现世生活来反对枯燥冷漠的天国理想,以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变态虚伪;2.“因信申义”思想实质凡相信“耶稣是基督”的就得救,没有任何外在条件或者人的行为可以改变这一点;4.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宗教的宽容主张从实质上看,是与社会世俗道德精神相一致的, 是普世的道德, 不管有无宗教信仰,都可以接受;因此, 不论对当今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还是对扭转社会风气,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从世界范围看, 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南北贫富的悬殊, 生态环境的恶化, 恐怖活动的猖獗, 地区性的角逐, 乃至世界性的冲突等等, 如果人们能借用宗教的宽容精神, 从人类的共同福祉出发, 不带偏见和狭隘, 互相理解和沟通, 互相欣赏和宽容, 紧握仁慈和善良, 就能避免敌视和仇恨, 消除暴力与战争, 那么世界就会太平, 人类才有幸福;在当前社会主义时期, 宗教的宽容主张在客观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的;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我们能平等对待他人, 多替他人着想, 多拿出一些真诚与友善、怜爱与同情给对方, 也就是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宽容、忍让、善待,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多了, 社会风气也会好转起来;当然, 我们在充分肯定宗教宽容主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因素,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利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引导,引导的好, 其积极的一面发挥出来, 可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工具; 如果引导不好,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 如不分敌我的博爱, 没有原则性的宽容等, 就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5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一用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者热情洋溢地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歌颂人的精神和肉体美,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欲,可以创造一切;“人”“神”之争,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之间的斗争;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提出“个性解放”的口号,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对于爱情予以热情歌颂,认为“爱情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莎士比亚;人文主义者公开宣称,人可以努力追求物质财富和生活享受;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者强调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主张发展科学文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快乐的源泉”等口号;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封建贵族割据,战乱不休,妨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的不断起义也威胁着资产阶级的财产安全;当资产阶级还无力掌握国家政权时,就迫切要求有一个强大的王权出来消灭封建割据,并镇压人民起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所以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人性的解放,它讴歌曾经被基督教加倍贬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的理直气壮的行为;P3153 在近代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宗教信仰发挥了什么作用民族意识和爱国心与宗教结合起来,成为促进西方近代国家主义产生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联系,使得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互相激励,彼此促进,最终导致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这是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而这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认同最初是与宗教改革所造成的信仰认同紧密相关;例如加尔文教使尼德兰人民团结起来,从共同的宗教信仰中培养出共同的民族感情,终于使荷兰共和国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而独立;而天主教使得爱尔兰人否认自己是英国的臣属,这种抵触情绪至今仍在北爱尔兰地区明显存在;P3441:17世纪理性精神的兴起表现在哪些方面17世纪哲学与科学的兴盛弘扬着一种清新的理性主义精神;在17世纪,理性主义的生长表现为一种普遍的怀疑精神和经验立场,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而经验的立场则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17世纪的怀疑精神不同于古希腊的怀疑主义,它的目的不是要否定外在世界的真实性,而是要通过怀疑的手段去摧毁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从而在确切的经验事实外在经验或内在经验和自主判断的基础上去重建一个真实的世界;17世纪的哲学中,对亚里士多德的演绎三段式的怀疑使得近代经验论哲学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建立了经验归纳法,它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重要工具;另外,唯理论哲学奠基者笛卡尔从普遍怀疑的原则出发,根据无可怀疑的内在经验,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第一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整个哲学大厦;17世纪的科学中,正是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开始走向公开化和理直气壮,从而使得“日心说”最终在伽利略和开普勒那里得以确立;对盖仑的动、静脉血液“涨落说”的怀疑导致了哈维血液循环学说的产生;这一切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建立在与抽象的玄思相对立的实验基础之上;2:自然神论的只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自然神论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把上帝说成是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规范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精神实质:自然神论将上帝置于自然之外,用自然来排挤上帝,用理性来限制信仰,通过剥夺上帝的具体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3: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历史意义:法国的启蒙家们对基督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法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无神论的时代大潮,在思想领域上把天上的国王上帝送上了断头台,摧毁了封建专制赖以维系的宗教基础,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局限性:法国启蒙运动缺乏深刻的哲学基础,把宗教归结为欺骗和愚昧的结果,而忽视了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需求;如伏尔泰把上帝说成“第一个傻子遇到的第一个骗子”,简单将宗教归于认识论的问题;P379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包含哪些基本观点人类最初生活早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们之间除了年龄、体质、生理上存在差异、不存在奴役和被奴役,服从和被服从以及其他任何不平等;人们履行诺言,承认人类平等及公正原则、履行父母责任和遵守婚姻忠诚的原则;人们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私有制产生,出现的“所有权”使得人类的不平等由此根深蒂固起来,富人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对穷人的奴役,用法律将私有制和不平等肯定下来,使不平等合法化;国家机关和官吏产生,人类不平等进一步加深,随着国家权力的腐败,出现了专制暴政和与之相联系的主人和奴隶的对立,在不平等的状态下,只能用法律来帮助实现自由和平等;立法的根本任务就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幸福、福利、自由和平等;而实现自由和平等则是一切立法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全体人民的最大幸福;坚持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具有对他人温暖的同情心,认为自然状态平和的生活知识源于人的天性;自然状态被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黄金时代”;然而私有制和不平等产生使人们相互仇恨、残害,自然法不能发挥它的功能,无法在原来的状下继续生活,于是人们相互约定“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益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共同体就是国家;主张公民的权利是让给人民全体,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因为转让部分权利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一旦人民的权利有所保留,就会滥用权利,最终影响公益的公正性,导致专制;政府是基于主权而存在的,不过是执行公益的机关,无论它掌握多大的权力也不能替代主权者;政府从一开始只有接受全民公益的资格,而自主决定的权力;。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篇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的神与英雄。
它是征服者的神话。
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两部史诗。
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作王者的始祖。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
“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大多数希腊城邦都在公元前8-6世纪之间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僭主政治的转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典。
二、斯巴达与雅典斯巴达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
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Spartans);柏里伊赛人(Perioikoi),即边民或邻人;希洛人(helots),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
雅典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城邦,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此后梭伦,,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到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
西方文化概论

洛克是英国的哲学家,是“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之一,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
其代表作是《论宗教宽容》。
他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
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
洛克是第一个以连续的“意识”来定义自我概念的哲学家,他也提出了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
卢梭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在政治上主张人民主权,强调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
笛卡尔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其代表著作《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等。
P378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也被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这场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其主要核心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的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而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试阐述中世纪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 2、试分析道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后果。 3、试分析17世纪的哲学精神。 4、试论述17世纪人性的解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 5、试阐述基督教信仰在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意义。 6、说说你是如何认识现代科技文明对精神文化的影响的。
生物工程迅速发展的产物——克隆技术一方面有助 于人类在生物品种的改良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等领域进行 开拓,另一方面却引发了遗传学隐患和伦理学危机,使 人类传统的两性关系、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 此基础之上的道德观念面临严重的威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被 缩小了,另一方面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在日益扩大; 一方面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得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 方面却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之中日渐远离真实的客观世界, 并且降低了对信息资料的选择、鉴别能力。
以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的、高科技含量的广告传媒 的泛滥一方面使得人们的生活与消费越来越便捷,另 一方面也使人们失去了自由个性,生存方式日益模式 化和单一化。
3、对科技文明造成的精神危机的反思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不仅成为巨大的生产力,而且 还成为一种专制性的意识形态,在它的统治下,人类自 身已被异化为科学技术的手段。因此西方人在享受着科 学技术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感受着精神上 的迷惘和困惑。
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的科技成就一 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状况,另 一方面它却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和能源危 机),使人类的生存面临严峻的危机,这一恶果一直延 续到当代。
2、20世纪科技成就的双重效应
原子能的发现和运用既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也加强了人类自我毁灭的能力,使地球和人类自身面临空 前的危机。
(六)西方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与精神苦闷
1、19世纪科技成就的双重效应
达尔文化的进化论学说一方面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 的上帝造人说从而进一步瓦解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另 一方面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却使得人 与人之间由于利益进化论学说也使19世纪后期的西方人对科 技文明所带来的人类未来前景持盲目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