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中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给出对方的策略,你所选的是最优的(至少不比其它策略差),如果每个局中人都是这样,那么所构成的策略组合(对局),就称为纳什均衡。
2.效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做出消费选择,效用则是人们从这种消费选择中所获得的愉悦或满足。
3.边际产量: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可变要素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4.生产成本:经营一个企业,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支付一些资金来维持运营,如建造厂房,采购机器及原料,雇用员工等支出都可视为厂家的生产成本。
5.帕累托标准:如果一种变化可以改善某些人的处境,同时对其他人都没有伤害。
则这种变化是好事,应该给予实行。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7.效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做出消费选择,效用则是人们从这种消费选择中所获得的愉悦或满足。
8.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对新药定价以及上市药品价格上涨实施严格的管制,企业不能自由定价,而是由政府和制药企业谈判决定新药的价格。
9.软着陆:当一个国家经过强劲的经济增长后,仍维持缓和的增长,并未因此转入衰退,即使“软着陆”。
10.硬着陆: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高度通货膨胀,使得经济迅速从增高长直接走入低增长甚至衰退。
11.通货膨胀:平均物价水平持续上扬的状态,通货膨胀率通常是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率来表示。
指数上升→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
12.再贴现率:一般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向中央银行借贷的利率。
所谓“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就叫贴现。
13.机会成本: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要以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为代价。
第2章_纳什均衡

重复剔除与理性共识
重复剔除不仅要求每个人是理性的,而且要求每个人 知道其他人是理性的,每个人知道每个人知道每个人 是理性的,如此等等,即理性是“共同知识”(共识) C1 R1 10,4
C2
1, 5
C3
98,4
R2
R3
9, 9
1,98
0, 3
0,100
99,8
100,98
这个博弈只要求 一阶理性共识就 可以预测均衡结 果。 如果把(下-左) 的第一个数字改为 11呢?
博弈的基本概念(2)
支付(payoffs):每个人在不同战略组合下得到 些什么?依赖于所有参与人的选择; 均衡(equilibrium):所有参与人最优战略的组 合; 结果(outcomes):我们所感兴趣的东西。
静态博弈
最简单的博弈: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行 动,并且只选择一次; “同时”是一个信息概念,而不一定与 日历上的时间一致;
0,0
-1,1 0,0 1,-1
虫
杠子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有些博弈没有“纯战略”纳什均衡,但 有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如监督博弈。
偷懒
监督 不监督 1,-1 -2,3
不偷懒
-1,2 2,2
给定工人偷懒,老板的最优 选择是监督;给定老板监督, 工人的最优选择是不偷懒; 给定工人不偷懒,老板的最 优选择是不监督;给定老板 不监督,工人的最优选择是 偷懒;如此循环。
1 q1 P(Q) cq1 q1 (a q1 q2 c) 2 q2 P(Q) cq2 q2 (a q1 q2 c)
1
q
双寡头竞争(续)
企业最大化利润的一阶条件为:
a c q2 q1 R1 (q2 ) 2 2 a c q1 q2 R2 (q2 ) 2 2
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理论“纳什均衡”:在经济学中,我们都知道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配置资源,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构成纳什均衡,但并非能达到整体最优。
市场可以说是在供求关系博弈中实现纳什均衡,众所周知市场仍有一定的缺陷,是否意味着纳什均衡无法达到最优呢?如今,纳什均衡已成为经济学中的新课题。
一、纳什均衡定义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
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纳什均衡达成时,并不意味着博弈双方都处于不动的状态,在顺序博弈中这个均衡是在博弈者连续的动作与反应中达成的。
纳什均衡也不意味着博弈双方达到了一个整体的最优状态,个人最优状态未必达到整体最优。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以两家公司的价格大战为例,纳什均衡意味着两败俱伤的可能:在对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甩卖。
于是两家公司可以改变原先的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评估分摊方案,也就是纳什均衡。
类似的推理当然也可以用到选举,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潜在战争爆发前的僵局等。
二、纳什均衡分类纳什均衡可以分成两类:“纯战略纳什均衡”和“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要说明纯战略纳什均衡和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要先说明纯战略和混合战略。
所谓纯战略是提供给玩家要如何进行赛局的一个完整的定义。
特别地是,纯战略决定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要做的移动。
战略集合是由玩家能够施行的纯战略所组成的集合。
第二节 纳什均衡

通俗的讲,就是给定你的最优选择,我会选择能 够使我最优的选择,或者说,我选择在给定你的选择 的情况下我的最优选择,你选择了给定我选择情况下 你的最优选择。这种均衡最后到底均衡在哪一点,由 具体情况决定。在存在帕累托改善的情况下,可能会 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本例中,B企业选择了生产高度白酒,A企业选 择生产低度白酒是一种均衡;B企业选择了生产低度白 酒,A企业选择生产高度白酒也是一种均衡。由于在B 企业选择生产高度白酒,A企业选择生产低度白酒的时 候,A、B两企业的收益都比B企业选择生产低度白酒, A企业选择生产高度白酒时的收益要高,存在着帕累托 改善,因此最后可能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即B企业选择 生产高度白酒,A企业选择生产低度白酒。
二、无纳什均衡的例子 实际上,纳什均衡也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是所 有的博弈都会产生纳什均衡。例如:在足球比赛中, 罚点球的时候,守门员和罚球者也构成一个博弈,双 方的收益矩阵如下图所示:
守门员
左中右
左 -1,1 1,-1 1,-1
点
球
中 1,-1 -1,1 1,-1
者
右 1,-1 1,-1 -1,1
由于在b企业选择生产高度白酒a企业选择生产低度白酒的时候ab两企业的收益都比b企业选择生产低度白酒a企业选择生产高度白酒时的收益要高存在着帕累托改善因此最后可能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即b企业选择生产高度白酒a企业选择生产低度白酒
第二节 纳什均衡
一、举例 假定A、B两个企业都生产白酒,白酒分为高度和低 度两种。报酬矩阵如图所示:
同样,当罚球者判断守门员将向右扑球时,罚 球者将向左或中发球;当罚球者判断守门员将向右 扑球时,罚球者将向右或中发球;当罚球者判断守 门员将向中扑球时,罚球者将向左或右发球。此时 果守门员也选择 了右,罚球者将得 -1,守门员将得 +1;如果守门员 选择了左或者中,罚球者将得 +1,守门员将得 -1。
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

名词解释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这样的局面,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
在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种策略选择并允许混合策略的前提下,纳什均衡一定存在。
以两家公司的价格大战为例,价格大战存在着两败俱伤的可能在对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甩卖。
于是两家公司可以改变原先的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评估分摊方案,也就是纳什均衡。
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解释。
假如你喜欢一个女孩儿,现在这个女孩儿把你当做很好很好的朋友。
如果你表白,女孩儿可能会觉得这样当朋友太尴尬,那以后可能一起玩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女孩儿把你拒绝了,她也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这一点对现在的她来说也是比较糟糕的结果。
于是,你们俩谁都不愿意主动做出改变,也不愿意了解互相的根本想法,
即是纳什均衡。
你们俩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达到了貌似最优解,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不是。
基于“纳什均衡”理论的网络课程团队群建设

设 标 准 和评 价 规 范 , 网络 课 程 质 量 参 差 不 齐 。本 文 着 重 探 讨 网络 课 程 团 队 群 的 建 设 。
二、 纳 什 均衡 由 来 和 理 论
纳什 均衡 , 又称 “ 非合作 博弈 均衡 ” , 是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的 获得 者 约 翰 ・ 纳 什 提 出 的 著 名 理 论 ,它 要 表 述 的
关键词 : 纳什 均衡 ; 网 络课 程 ; 团队群 ; 教 育 信 息 化 中 图分 类号 : G4 3 4
一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8 4 5 4 ( 2 0 1 3 ) 0 7 — 0 0 2 5 — 0 2
、
研 究背 景
多 各 自为 政 , 团 队 与 团 队之 间没 有 交 流 , 造成信息资源 、 技术资源 浪费 , 课 程 建 设 进 度 缓 慢 。 因 此 本 文 提 出团 队 群 的概 念 , 团 队群 是 指 课 程 团 队通 过 有 效 合作 形 成 的 团
看似对 自己最优的策略 , 就是 “ 纳什均衡” , 纳什均衡 的表
现 即是 看 似对个 人 的最 优策 略 , 并不 是 总体 的最 优策 略 。 三、 基 于“ 纳什 均衡 ” 理 论 的 网 络 课 程 团 队 群 1 同 队群 的 概 念
养和教育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 ,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 理论素养 , 是优化课程 团队结构的基本途径 , 也是更好地 开展团队合作的前提。 二是信息互通 , 资源共享。 团队之间
纳什均衡理论

百科名片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目录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
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坦白最多才8年;他要是抵赖,我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
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8年刑期。
基于经济学中Rational agent的前提假设,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释放就不会出现。
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8年的结局,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编辑本段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正如克瑞普斯(Kreps,1990)在《博弈论和经济建模》一书的引言中所说,“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内,经济学在方法论以及语言、概念等方面,经历了一场温和的革命,非合作博弈理论已经成为范式的中心……在经济学或者与经济学原理相关的金融、会计、营销和政治科学等学科中,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不懂纳什均衡能够‘消费’近期文献的领域。
”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改变了经济学的体系和结构。
非合作博弈论的概念、内容、模型和分析工具等,均已渗透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经济学科的绝大部分学科领域,改变了这些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结构,成为这些学科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和理论分析工具,从而改变了原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内涵。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选举策略:候选人在竞选活动中的决策和策略选择 政治谈判:国家间在谈判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利益平衡 国际关系:国家间在合作与竞争中的决策和策略选择 政治制度设计:政治制度设计中的决策和策略选择,如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
纳什均衡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战略决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纳什均衡分析,制定最优策略。 组织结构:纳什均衡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激励机制:纳什均衡理论在企业激励机制设计中,可以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谈判与合作:纳什均衡理论在企业谈判与合作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纳什均衡的应用
博弈论: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用于分析各种博弈问题 经济学:纳什均衡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如市场均衡、价格均衡等 政治学:纳什均衡在政治学中用于分析政治博弈,如选举、谈判等 社会学:纳什均衡在社会学中用于分析社会现象,如群体行为、社会规范等
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
第二章
纳什均衡的求解条件
纳什均衡
目录
CONTENTS
01 纳什均衡的概念 02 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 03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 04 纳什均衡的局限性
05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定义
纳什均衡是指在 一个博弈中,每 个参与者的策略 都是对其他参与 者策略的最优反 应。
纳什均衡是博弈 论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由约翰·纳 什提出。
纳什均衡的求解步骤
确定博弈的 参与者和策 略集
建立支付矩 阵,表示参 与者在不同 策略下的收 益
计算每个参 与者的最佳 反应策略
检查是否存 在纳什均衡, 即每个参与 者的策略都 是对其他参 与者策略的 最佳反应
如果存在纳 什均衡,则 求解得到均 衡策略;如 果不存在, 则重新调整 策略集或支 付矩阵,重 复步骤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队管理中的纳什均衡
众所周知,团队就是由每一位个体员工和管理者个体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集中每个个体的知识、智慧和技能优势,促进个体之间的高度互补与工作协调,并形成团队优质,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目标,而纳什均衡则是指定博弈、对策和游戏中的一种情形,一种给定博弈、对策和游戏对手的最佳选择,自己的最佳选择,即每个人都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做出最佳选择,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其他对手的利益,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在缺乏有效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获得更大利益。
在团队管理中,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选择是在非完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做出的,则团队建设就很有可能遇到纳什均衡。
下面我们试分析之。
企业文化与个人追求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个组织的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从人本逻辑上来讲,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家文化,而企业家文化的形成和确定,则必然打上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取向烙印,即企业家自己的所谓最有利的选择。
而团队成员在某种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里边也有着每个人的追求,即所谓的
他所做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如果团队成员的选择与企业家的选择是一致的,这构成一种合作均衡,否则,团队成员的选择与企业的选择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就形成了纳什均衡。
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体系是效率公平,则每一个团队在这种特定选择中,彼此的最佳选择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更快更好地完成团队目标,其结果是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反如果一家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体系是伦理公平,讲求平均主义,则每一个团队及其成员则会在这种给定选择中,彼此的最佳选择就是追求不劳而获,减少劳动量,甚至是高效能人才的大量流失和闲置,其结果是企业目标的落空。
团队精神与团队冲突团队
精神要求团队每个成员的行为能够积聚团队的整体优势,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向团队目标迈进,而团队冲突则是由于团队成员在交往中产生意见与分歧,出现分歧,对抗导致彼此间关系紧张的局面,如果团队成员都能把团队精神视作其他成员的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该成员则也会做好他的最佳选择--做团队精神的捍卫者和实践者,从而达成每一个成员的最佳选择;相反如果团队成员认为其他成员完全站在对抗和竞争的立场上与之对话,那么该成员也必然会站在同样的立场上做出选择,其结果导致团队冲突升级,如果在冲突升级过程中没有任何成员做出重新的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选择,那么团队精神就会沦为乌有,团队也会走向解体。
职责分工与利益分配
在团队管理中,进行岗位的职责分工并进行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是
团队打造的基本要求。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讲究的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其本质仍然是合作均衡和纳什均衡的问题。
团队成员会假定其他成员在特定能力、时间和劳动量及利益分配收获的情况下的工作态度、道德水准和努力程度。
如果一成员认为其他成员在同样岗位上选择职责过多,劳动强度过大,而利益收获不足的认识,那么该成员也会选择同样的看法和认识,最终必然导致职责缺失,管理漏洞和工作缺位而妨害团队优势的形成甚至团队目标的完成;相反如果某成员做出团队其他成员不但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职责,而且在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给团队其他岗位或人员以有益的帮助或指导,而且不以利益获得为前提的认识选择,则该成员也会做出类似选择,其结果所有团队成员则会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实现团队优势最大化。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关系到与团队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各种各样的决策事项所采用的决策方式,而决策方式的产生和形成则取决于其多次决策的正误检验,其本质仍然是决策过程的合作均衡和纳什均衡。
个人决策,顾名思义是团队成员的个体做出决定的行为,而群体决策是群体成员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争论和沟通,最终消除分歧达成共识的过程。
如果团队其他成员选择认为团队某个成员一贯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个人决策就会成为团队成员的共同选择,相反如果团队成员不选择团队某成员能够做出一贯的正确决策,则团队成员则会倾向于群体决策的选择,而个人
决策和群体决策什么时候导致合作均衡,什么情况下带来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并且在现实的团队建设或管理中,两种决策方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有时甚至是并存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纳什均衡现象依然可能发生,只不过表现得更加隐蔽和复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