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正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刘栋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公正历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它与人类追求平等的本性相吻合。在现实社会中,公正的功能价值和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概括说来,公正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公正平等社会价值意义

文化

教育论丛一、公正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

在效率和公正的问题上,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第一派是以美国经济学家米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派别,主张效率优先,主张充分的自由竞争;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第二派则与之完全对立;第三派以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为代表,主张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1]近年来,我国对公正和效率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有的学者认为,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方向和体制框架应当是初始分配继续坚持主要由市场调节,注重效率,再分配要强化政府调节,注重公平。[2]有的学者认为,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因为其本身包含一些明显的局限,只适用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提法已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3]有的学者认为,效率与公正果真截然对立吗?答案是否定的。从逻辑上讲,经济成长并不必然以牺牲公正作为代价。社会完全可以找到一种兼顾效率与公正的第三种选择。[4]

笔者认为,公正与效率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冲突,二者可以兼得,并且公正可以促进效率。一方面,公正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因为主体内在的评价机制决定着他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参与活动。如果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秩序被认为是公正的,主体就能够做出积极的反应,其活动的结果也往往有较高的效率。反之,他就会做出对抗性的反应,其活动的效率往往是低下的。另一方面,公正有利于为持续的效率提供保障。公正的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公共福利的改进,能为持续的效率增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在缺乏公正的社会,经济效率不可能得到持续地维持。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充分的社会合作和社会整合,进而维持一种持续的经济效率。

二、公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协调与进步

社会公正是当代社会进步的内在属性与重要标志。[5]马克思指出,“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应赋予它以具体的历史的含义”。[6]我们所理解的社会进步应该是不断实现和维护公正的社会进步。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和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围绕着“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社会不公问题随之出现。针对这种变化,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原来重点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开始逐步调整到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政策上来。这些政策的调整从根本上可以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的扩展,实现社会进步。因此,真正的社会进步必然要以社

会公正为内涵和标志,只有公正的社会才是和谐发展与进步的社会。

社会公正对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公正既是社会进步的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说,一方面,利益格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承受能力等领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另一方面,引发了大量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得太大,新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由小变大,犯罪率居高不下,腐败现象广为蔓延等等。要解决这些制约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问题,就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上有所调整和变化。近年来,党和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明显体现出对公正的重视与追求,如:关注“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扶农助农政策;发展区域经济,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一系列基础建设,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变为综合发展的优势等等。国家不断促进社会公正的过程,也就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在理论和实践中强调公正,对推动现代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正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公正涵盖了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只有完整地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才能实现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一种社会目标: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7])公正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必然面临的问题。纵观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如何把握公正问题。

三、公正有利于更好地协调不同社会群体、集团、阶层之间利益关系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任务是实现人们在利益关系上的和谐,而公正则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利益均衡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前利益格局的失衡主要源于社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不公正,从而导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方面的能力出现差异与失衡。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我国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实现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公正分配。诚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说:“在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中,秩序与正义这两个价值常常是紧密相联、融洽一致的。一个法律制度若不能满足正义的要求,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无力为政治实体提供秩序与和平”。[8]这是因为,社会是一个合作体

2012年1月刊

改革与开放

要求的事情。这种高要求面临的是社会大变革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对“淡化”,自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压力和冲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态效应解决对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态效应及其原因分析,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素质建设,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一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好老师,将会起到更大的示范效应,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心里上认可老师这个人的时候,就会认同他的话,从而会主动的接受教育。其次,提高政治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在教学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课。再次,提高科研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科研。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研究的现状、研究的前沿和研究中的空白及问题,而且还要做一个杂家,对相关学科都要涉猎,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二)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有效性

首先,应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全员参与、互相渗透的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其次,应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态效应评估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态效应评估体系是运用科学手段对教师工作中的负态效应进行反馈和督导,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负态效应纳入评估体系中,力在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负态效应,减少负态效应影响。再次,应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

化。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加快现代化步伐,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增强其职业的吸引力,从而更好的调动其积极性。

(三)创建高校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降低社会消极影响

首先,培养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亲和力和凝聚力。高校应科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实意义,形成相容、互相信任、真诚相待、互相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空间,为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充分展示和发展,提供支持力量。其次,高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增加文化设施,改善教师居住饮食条件,拓展通信和网络服务等等。再次,应创建优美校园。改善校园内部的硬件设施,美化校容校貌,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打下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态效应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富强,石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效行为状况及对

策研究[J]学理论.2010.(11).

[2]章年卿,熊海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运用

状况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刘汉民.论大学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态效应及其防范[J].

决策探索,2006.12.

作者简介:王富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欣,硕士研究生,从高校事思想政治教育负态效应研究;王鑫,河北工业大学教师。

(上接第152页)

系,在这个合作体系中,人们“对由他们协力产生的较大利益怎样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因为为了追求他们的目的,每个人都喜欢较大的份额而非较小的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利益的冲突,就需要一系列的原则来指导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安排之间进行选择,达到一种有关恰当的分配份额的契约。这些所需要的原则就是社会正义的原则,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法,确定了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配。”合理地划分利益是公正的深层本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实现和维护公正,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在社会成员或群体成员之间对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进行合理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分配所得与他人的差距感到均衡,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

参考文献:

[1]李强:社会学研究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A].中国社会结构

变化趋势研究[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培林: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的若干问题[A].中国社会结构变

化趋势研究[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吴忠民: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A].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

势研究[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孔德元: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公正[J].理论与现代化,1993,(7).

[5]龚晓洁,刘艳丽,杜以芬: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的关系[J].理

论学习,2006,(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9.[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8]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9.

[9]何建华:社会公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术月刊,2005,(7).

作者简介:

刘栋(1986-),男,山东临朐人,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