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方面的研究毕业论文
植被根系对生态护坡浅层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陕西水利 Shaanxi Water Resources
No.6 June,2019
植被根系对生态护坡浅层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栗权
(新宾满族自治县水务局,辽宁新宾113200)
[摘要] 以抚顺市胜利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依据根系形态建立植被根系模型,对蓄水、降雨工况下裸坡、 植被护坡浅层滑动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坡度与植被坡、裸坡安全系数的拟合曲线。研究表明:在库区不蓄 水时,边坡定性良好;蓄水位以上的坡面种植植被能够有效提高坡体的整体稳定性,乔木根系产生的附加凝聚 力远远高于草和灌木乔木根系产生的附加凝聚力远远高于灌木和植草;植被根系对32。~37。边坡的安全性 能提高比较明显。结果可为植被护坡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5 -
第6期 2019年6月
陕西水利 Shaanxi Water Resources
1 : 1.76,下级坡坡比为1 : 3.85。场区地层厚度为约为20m~50m, 表面地层为第四系土,土层主要由粘性土和碎石组成。根据附
近工程资料勘察,土层力学性质见表1。
表1工程区岩土层力学特性
岩土层
中风化层 上层土
2计算模型
边坡剖面尺寸见图1,模型上级坡比1 : 1.76,下级坡比 1 : 3.85,坡上缘89叫下缘65 m,总高度46 m,下缘60 m。距 上坡坡顶边缘15 m~55 m处荷载100 kPa,底部!>?=0,边坡左 右两侧X方向位移为0。
边坡,时
的护坡作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证
实現国内学者对土-根的作用机理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
的成 的影响,
等!3基有
对坡 坡稳定性。张丽等网基于物理
边坡稳定模型,分析了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从能量
木本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木本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丁伟;孙树林;陈怿旸;储浩;张磊【摘要】The model of slope reinforced by root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ullout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roots length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axial force and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woody roots system to the slope. In the process of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roots length, roots density and rainfall conditions on the slope stability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ts of woody plants can improve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il,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slope and make the slope more stable. Increasing the length and density of woody plants can make the safety factor of slope larger. The roots system can still increase the safety factor of slope, and has a certain reinforcement effect on the slope under rainfall conditions.%根据木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提供轴向力和抗剪力的原理,采用不同根系长度下的抗拔力的取值,建立根系固坡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模拟过程中,针对根系长度、密度和降雨条件等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本植物根系的存在能够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边坡更加趋于稳定;木本植物根系长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变大,都会增大边坡的安全系数;在降雨条件下,植物根系仍能增大边坡的安全系数,对边坡有一定的加固效果.【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4)003【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植物根系;边坡;安全系数;抗拔力【作者】丁伟;孙树林;陈怿旸;储浩;张磊【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为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提高。
植被根系浅层加筋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植被根系浅层加筋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卜宗举【摘要】植被浅层加筋对边坡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研究了水平与竖向植物根系对边坡加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植被护坡机理,重点对植被的浅层加筋效果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一种能够考虑加筋作用导致地层各向异性的边坡稳定性算法,该算法可通过整体不平衡力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判别;最后进行了三种不同工况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植被浅层加筋效应仅在坡顶和坡趾附近起到一定作用,对边坡整体滑移面形态几乎不产生影响;在坡顶处水平根系加固效果强于竖直根系,在坡趾处竖直根系加固效果更佳.因此,要使生态护坡起到更好的效果,需在边坡不同位置栽种不同根系类型的植物,如在坡顶和坡趾分别种植水平和竖向根系植物.【期刊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03【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边坡稳定性;植被护坡;浅层加筋;各向异性;搜索算法【作者】卜宗举【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水电等大型项目会产生数量众多的人造边坡.长期以来边坡稳定性都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通常所采用的灰色防护(喷射混凝土、砌片石等)虽能对边坡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1-3].植被生态护坡技术既可有效地对边坡施以防护,又能合理地解决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4].我国在植被护坡方面应用最早,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如日本最先发明了喷射种子法,并成功应用于公路边坡,随后开发出纤维土绿化工法,此外高次团粒绿化工法、连续纤维绿化工法、生态混凝土技术及植被型多孔混凝土技术都由日本最先开发[4].我国植被护坡技术也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植被护坡的机理[5-6]、不同植物根系的力学特性及其力学模型、护坡植物的选取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等方面[7-9].虽然当前国内外研究学者早已注意到不同类型植被根系对地层各项异性的影响,但鲜有进行具体研究的报道.本文作者针对植被根系对地层产生的各项异性影响进行研究,分别以水平和竖直两种不同的根系为对象,利用边坡整体稳定性作为判据,设计了一种边坡稳定性算法,分析不同类型植被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按照植被根系对边坡的防护机理,可分为浅根加筋和深根锚固两大类型,本文研究对象为浅根加筋类型.1.1 浅根加筋产生的各向异性在有植被根系存在的情况下,地层的各向异性明显.地层的各向异性会导致其在不同破坏方向的强度差异较大.这种强度各向异性主要是植被沿根系方向强度较高,垂直根系方向强度相对较低所致.植被根系与破坏面呈现不同角度θ时,剪切面相应呈现出不同的抗剪强度,这种强度各向异性特性可以通过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c,内摩擦角φ的变化来体现[10],如图1所示.强度各项同性的情况下,土体抗剪强度参数被视为不变的材料参数,在植被加筋作用下,土体强度参数会随着根系的方向而改变.这种变化趋势可近似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如图2所示,结合相关文献,各向异性土层抗剪强度指标的表述方法可表示如下[9-10]:式中ai(i=3,2,1,0),bi(i=3,2,1,0)分别为各向异性情况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拟合参数.式(1)、(2)和图2表述了植被根系浅层加筋作用对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可方便地研究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1.2 植被边坡应力场对于浅根加筋的边坡,因植被一般体量较小,其自身重量可忽略,故可按天然边坡应力场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竖向应力σy和水平应力σx近似满足如下关系式中:h为竖直方向地层厚度;γ为地层的容重;k为侧压系数.但边坡水平剪应力τxy的分布规律非常复杂,文献[11]利用半无限楔形体应力理论对边坡应力场进行了近似解析,但边界条件与实际边坡有一定差距,运用起来误差较大.而有限元可以较好地对边坡地层弹塑性应力进行模拟,并能方便地提取τxy.作者选用Flac3D软件对一坡高10 m,坡角45°的普通边坡内的水平剪应力进行分析,提取边坡左右及坡底以下各3倍坡高(30 m)区域的应力,首先得到如图3(a)所示的数值应力场,然后提取边坡水平虚线上的水平剪应力进行拟合,图中Y代表深度.最后得到如图3(b)所示的拟合曲线.初始地层参数为:重度18 kN/m3,泊松比0.3,侧压力系数0.42,黏聚力15 kPa,内摩擦角20°.图中x表示分析模型中各点到左下边界点的距离,其中x=30为坡趾与坡面的交点处,图中曲线出现中断是由于地层高度变化导致边界改变的结果.图3所示为不同位置的水平剪应力沿x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对不同深度的应力提取结果进行分析,发现τxy符合双高斯峰函数(bigaussian peak function)的分布规律.边坡中某一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剪应力τxy可表示为式中:x≤xc时,w=w1;x>xc时,w=w2;τ0,B,xc,w1,w2为待定参数,其取值与边坡边界条件和所处位置有关,可以通过数值应力场拟合得到.边坡潜在破坏路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轴夹角α的关系为式中xn,xn+1,yn,yn+1分别为路径上先后两个节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由此,对于某一确定边坡可以由式(3)~式(5)对滑动面上正应力σn进行计算,得到滑动面正应力边坡应力场是分析植被护坡效果的前提,结合前面所得浅层加筋所产生的地层各项异性,就能对整个植被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于边坡稳定性分析而言,临界滑动面的判断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随着计算机水平的发展,各种复杂高效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大量搜索算法.针对植被加筋作用下的边坡,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java程序编制了一种简单的边坡滑移面搜索算法,可方便地考虑植被加筋所产生的各项异性,并完成滑移面的绘制.2.1 算法基本原理如图4所示,在边坡表面任取一点作为搜索起点,然后以一定角度向外扩散路径,预先设置好步长,再以所到达的终点为新的起点重复前一步路径的扩散过程,如此往复,直到路径中的终点到达边坡表面为止,本算法类似物理学中链式反应的过程. 该算法具有3种边界,一种为边坡的自然边界,是真实存在的;另一种为计算限制边界,是在地层内部假定的对搜索区域进行限制的虚拟边界,也就是边坡滑移面不可能到达的区域;最后一种是分层边界,即区域内植被根系分界线.算法分析过程与步骤如图5所示.2.2 算法过程控制假设任意初始搜索点坐标为,则下一阶段结束点的坐标为其中:i表示产生路径的编号;r为扩展路径步长.考虑到边坡真实滑裂面在较小的一段距离内曲率变化有限,因此可以对下一阶段路径扩散方向进行限制,分布在上一路径延长线两侧一定角度范围之内.由此对路径终点的坐标进行如下限定式中:yn+1,yn+2分别为下一阶段路径起点和终点在区域内的纵坐标;αn+1为扩散方向与横坐标之间的夹角;θ为扩散控制角度,见图6.这样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小不必要的计算过程,缩短分析时间,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分析效率. 当路径搜索结束后,连接一条完整路径上所有路径点Di,从结束边界点逐代回溯至初始边界点.判断权值的选取既可采用安全系数也可利用不平衡力表示.最危险路径对应的安全系数最小或者不平衡力最大.为了简化分析,规避竖向荷载的影响,本文以水平方向上的整体不平衡力作为权值判别依据.取图7所示边坡中任一潜在滑动体进行分析,在计算所得的边坡滑动路径上任意取一点,该点应力状态可用一个正应力和剪应力表示.其中σn具有引起边坡失稳的水平分力,τn具有阻止边坡失稳的水平分力.但是τn的取值受地层强度限制,最大取值为式中参数c,φ分别为某位置地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可以将σn和τmax在水平向分力之和取为该点权值,再沿整个滑动路径对水平合力进行积分,由此得到潜在滑块所受整体水平应力,将结果记为该路径的权值,表达式为式中:F为潜在滑动块体的路径权值;α为破坏面与主要根系方向的夹角.由权值定义可知,F≥0时,潜在滑移路径可以保持稳定;F<0时,边坡无法自稳.在整个分析区域搜索最小的权值Fmin所对应的路径,则可得到最不稳定路径.当Fmin=0时,对应的路径就为边坡的临界破坏路径,此时的坡高为临界坡高.综上,可编制相应的算法程序,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3.1 计算工况选取坡角为45°,坡高10 m的三组标准边坡进行研究.分别为无植被边坡、水平根系为主的有植被边坡和竖直根系为主的有植被边坡,有植被边坡的根系深度均为0.3 m,分析模型边界如图8所示.首先根据前文分析方法,利用数值应力场得到边坡内的应力表达,并用式(4)进行表示,通过计算拟合得到式(4)中各参数取值如下.在坡底以下位置,即当y<0时在坡底以上位置,即当y>0时将以上结果代入式(4)即可得到所分析边坡内部任意位置的水平剪应力.再结合式(3)、式(5)和式(6)就能得到边坡内任意方向的正应力σn.为简化分析,假设加筋后地层的重度、泊松比及侧压力系数维持不变,仅强度各向异性参数发生改变,如表1所示.3.2 计算结果将以上初始参数输入计算程序,作为计算输入,输出结果为最小权值和对应滑动路径上的各点坐标,如图9所示.以上所得三条路径所对应的权值是不一样的,比较这三种地层的稳定性可以利用临界高度这一参数.采用上文所提出的算法也可以方便地对临界边坡高度进行计算,只需设定好边坡地层参数和几何参数,然后不断调整坡高,直至所得最小权值接近于0,此时所对应的坡高即为临界坡高.从分析结果可知,植被护坡的存在,只对边坡滑移面的起点和终点位置有一定影响,对整体滑移面位置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边坡高度比植被加筋深度大很多,浅层植被护坡只能对边坡表面较浅的土层进行加固.此外,在坡顶处,水平根系边坡滑移面比竖直根系的加固效果更好;在坡趾处,竖向根系的加固效果更佳.由此可见,要想使得植被护坡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在边坡不同位置,栽种不同根系类型的植物,如在坡顶和坡趾分别种植水平和竖向根系植物.通过对植被护坡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考虑植被根系浅层加筋作用的边坡稳定性算法.该算法能够方便的考虑根系加筋所产生的强度各项异性,取得了较好的分析效果.1)植被根系使得加筋地层产生各向异性,且各项异性对边坡潜在滑移面有一定影响.2)植被护坡的浅层加筋效果对整体滑移面的影响程度较小,只在坡顶和坡趾附近有一定影响,对深层滑移面几乎不产生作用.3)在坡顶处,水平根系边坡滑移面相较于竖直根系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而在坡趾处,竖向根系的加固效果更佳.4)植被护坡设计时,要在边坡不同位置栽种不同根系类型的植物,如在坡顶和坡趾分别种植水平和竖向根系植物,必要时,可以在坡面种植根系较深的灌木,对边坡深层滑移面进行锚固.【相关文献】[1] 查轩,唐克丽,张科利,等.植被对土壤特性及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2,6(2):52-59.ZHA Xuan,TANG Keli,ZHANG Keli,et al. The impact of vegetation o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erosion [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92, 6(2) :52-59.(in Chinese)[2] 连镇营,李世春. 开挖边坡的三维有限元稳定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34(1):45-53.LIAN Zhenying, LI Shichun. Stability analysis of soilexcavation by 3D FEM[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University, 2010, 34(1): 45-53. (in Chinese)[3] 刘开云,魏博,刘保国.边坡变形时序分析的进化-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36(1):56-62.LIU Kaiyun, WEI Bo, LIU Baoguo. Analysis model ofslope deformation time series based on the genetic-adaptive neuron-fuzzy inference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2, 36(1): 56-62. (in Chinese)[4] 段晓明.植被护坡研究与应用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474-479.DUAN Xiaoming.The status of slope vegetation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7,23(3) : 474-479.(in Chinese)[5] 周锡九,赵晓峰.坡面植草防护的浅层加固作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2):143-146. ZHOU Xijiu, ZHAO Xiaofeng. Reinforcement action of slope protection with herbage at shallow layer[J]. Journal of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1995(2): 143-146. (in Chinese)[6] 朱海丽,胡夏嵩,毛小青,等.青藏高原黄土区护坡灌木植物根系力学特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增2):3445-3452.ZHU Haili,HU Xiasong,MAO Xiaoqing,et al. Study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rub roots for slope protection in loess area of Tibetan Plateau[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27(S2):3445-3452. (in Chinese)[7] 付海峰,姜志强,张书丰.植物根系固坡效应模拟及稳定性数值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1):93-98.FU Haifeng,JIANG Zhiqiang,ZHANG Shuf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ot reinforcement to stability of slope[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7,27(1):93-98. (in Chinese)[8] 刘国彬.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研究及有关问题[J]. 水土保持研究,1997,4(5):91-101.LIU Guobin.Soil anti-scouribility research and its perspectives in loess plateau[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97,4(5) : 91-101.(in Chinese)[9] 张玉军,刘谊平. 层状岩体抗剪强度的方向性及剪切破坏面的确定[J]. 岩土力学,2001,22(3):254-258.ZHANG Yujun,LIU Yiping. Anisotropy of shear strength of layered rocks and determination of shear failure plan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1,22(3):254-258.(in Chinese)[10] 刘卡丁,张玉军. 层状岩体剪切破坏面方向的影响因素[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3):335-339.LIU Kading,ZHANG Yujun. Influence factors on shear failure orientation of layeredrock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2,21(3): 335-339.(in Chinese)[11] 肖世国,周德培. 边坡开挖应力场的近似解析解[J]. 水利学报,2005,36(1):16-21.XIAO Shiguo, ZHOU Depei.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tress field of cutting slopes[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5, 36(1): 16-21. (in Chinese)。
论文公路边坡防护与稳定毕业论

黄河交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论文公路边坡防护与稳定所属系别交通工程系专业班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3班姓名李浩男学号1204010302指导教师徐阳洋撰写日期 2015 年 04 月摘要生态防护技术是随着世界范围内高速公路建设而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工程防护技术,生态防护技术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特点并结合必要的工程防护起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兼顾的目的.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今天,生态防护已成了公路边坡防护的一种趋势,代表着边坡防护的发展方向.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在我国目前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定型的模式,更无技术规范可循.目前生态防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施工工艺以及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忽略了坡面植物根系的工程力学行为及与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防护的研究,导致防护理论远远落后于防护技术术应用的发展,制约生态防护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资料,论文结合实际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的浅层滑坡,随着含根量的增加,边坡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说明植物根系的加固作用可有效的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储备.最后讨论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互有优劣,生态防护合理采用两种防护方式多种形式结合,建立生态防护系统,并引证实例说明该系统可解决一般情况下的高速公路边坡治理与防护问题.关键词:生态防护,工程防护,植被防护Abstract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Unlik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o fully utilize the plant's own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necessary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played both The aim in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today, ecologic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trend in highway slope protection, slope protection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ghway Slope Engineering in China is not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stereotyped patterns, but no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o follow. Currently 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s well a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gnor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lope engineering and plant roots and plant protection and engineering combine protection research protection, resulting in protection theory is fa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technologies surgery applications, restrict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slope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information, the paper with the actu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for the general shallow landslides, with increasing volume containing the root, the safety factor has increased, indicating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plant roo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slope of the reserve. Finally plant protection and mutu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os and con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of two forms of protection methods combi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system, a n d c i t e d e x a m p l e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otection, vegetation protection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主要研究内容 (3)2 路基边坡的主要病害分析 (5)2.1 一般路基边坡常见病害 (5)2.2 特殊路基边坡病害 (6)3 防护工程的设计 (7)3.1 根据路基横断面形式的边坡设计 (7)3.2 根据土质的边坡设计 (7)4 防护类型的选择与要求 (13)4.1 防护类型选择原则 (13)4.2 设置边坡防护的一般要求 (14)5 路基边坡防护型式的分类 (16)6 路基边坡典型防护类型特性 (18)6.1 植物防护 (18)6.2 圬工防护 (21)6.3 骨架植物防护 (24)6.4 抹面、捶面 (25)7 结论 (27)8 参考文献 (28)路基边坡防护1 绪论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路基边坡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不当,容易发生碎落、崩塌、滑塌甚至滑坡,既破坏环境,又影响公路正常运行,严重时交通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植物根系加固边坡作用试验研究

2、实验方法
2、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设置无植物根系、有植物根系和无植物体三组对照, 通过观测边坡稳定性、土壤力学性质等指标,评价草本植物根系的作用。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稳 定性的影响
1、草本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观测发现,有植物根系的黄土边坡稳定性明显高于无植物根系和无植物 体组。这表明草本植物根系能够提高黄土边坡的稳定性。
表1:不同处理下黄土边坡稳定 性比较
2、草本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土 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2、草本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研究显示,有植物根系的黄土边坡土壤力学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如表2所示, 有植物根系的土壤抗剪强度、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高于无植物根系和无植物体组。 这表明草本植物根系能够改善黄土边坡的土壤力学性质,从而提高边坡稳定性。
2、布置形式与参数选择
2、布置形式与参数选择
植物根系的布置形式和参数选择对于加固边坡的效果至关重要。在布置形式 上,应根据边坡的地形、土壤类型和植物种类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采用 水平和垂直根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在参数选择上,应根系 的数量、长度、直径等因素,以及它们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情况。
2、试验方案与操作流程
(2)建立试验样地:在试验区域内建立相同大小的样地,并对每个样地进行 相同的处理。
(3)种植植物:在每个样地中分别种植相应的植物,并按照预设的布局进行 种植。
2、试验方案与操作流程
(4)数据采集:在植物生长一定时间后,对样地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包括 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土壤温度、边坡稳定性等指标。
试验结果及分析
1、数据与图表描述
1、数据与图表描述
植物根系对浅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稳定系数;边坡坡度;滑裂面;含水率;含根量
中图分类号:S157.4 + 33;TV698.2 + 3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 / j.issn.1000-1379.2020.08.022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lant Roots to the Stability of Shallow Slope
2.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plant roots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hallow slope, the shear strength index of the root⁃soil com⁃
crease.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has the maximum increase when the moisture content is 16%. When the moisture content is 18%,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has the minimum increase. In conclusion, the design of vegetation slop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hould aim at the optimum moisture
Vol . 4 2 , No . 8
Aug.,2020
2020 年 8 月 YELLOW RIVER
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大全五篇)

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边坡形态规模与变形机理分析1边坡的形态规模根据层面、坡面及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分析(图2),J1、J2对左岸边坡稳定性不起控制作用,其稳定性主要受J3控制,受卸荷作用的影响,在左岸J3以倾北东方向(产状为NW290°~335°/NE∠70°~80°)为主。
受此外倾结构面的控制,边坡前缘的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属潜在不稳定块体,在暴雨、地震等作用下,可能失稳而发生崩塌、掉块。
2边坡变形机理分析从岩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岩体边坡的破坏不外乎剪切和拉断两种形式。
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及理论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岩体边坡的破坏均为剪切滑动破坏。
研究滑动破坏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滑动面的形态、性质及其受力平衡关系[1]。
同时,滑动面的形态及其组合特征不同,决定着要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的不同。
金佛山左岸岩质边坡的变形发育主要在坡脚平缓结构面,向坡前临空方向产生缓慢的蠕变性的滑移。
上部岩性为块状灰岩,岩体坚硬,厚度大,底部为粉砂岩夹页岩,岩性相对软弱,存在易压缩变形的特点。
针对相对较软弱的粉砂岩层,增加了钻孔,采用孔内全断面成像方法,查明对应层位深度分别为57.8~62.8m和93.5~98.5m,确实存在相对软弱、破碎的粉砂质页岩层,为软弱夹层,属滑坡体深部潜在软弱面,目前尚未完全贯通形成滑动面。
上部为崩坡积土层和强风化岩块等,中、下部以弱风化粉砂岩、页岩岩体为主,掺杂有强风化、强卸荷岩体,部分岩体看似完整,但产状凌乱,局部还有架空现象。
因此,认为左岸岩质高边坡是潜在滑坡,是一个深层、顺层、复合机制成因的滑坡,下部为顺层牵引-塑流性质、上部为压致拉裂推移式。
稳定性分析1边坡计算模型对重庆市金佛山水利工程坝址区左岸岩质高边坡稳定性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天然、开挖、加固状态的边坡稳定性。
饱和状态模拟开挖前后遇强降雨的土体饱和情况,加固之后考虑竣工期和蓄水期两种情况。
植物根系对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影响分析

植物根系对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影响分析周正军;许文年;夏振尧;蔡显杨【摘要】植被护坡工程中,先锋植物发达的根系能对边坡主体产生一定程度加筋作用而提高边坡的浅层稳定.用理正岩土软件和Ansys10.0数值计算软件,计算分析了-简单土坡潜在薄弱面的位置和状态.再以根系加筋理论为基础考虑边坡坡顶加筋、坡脚加筋和全坡面加筋3种工况,分析了根系加筋对边坡主体稳定性提高的幅度以及根系加筋对边坡体影响范围,以此来评价护坡植被根系提高土质边坡浅层稳定的效应,并为先锋物种的选取和搭配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07【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植被护坡;先锋植物;根系加筋;边坡稳定性【作者】周正军;许文年;夏振尧;蔡显杨【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通过在坡面上建植人工基材,引入先锋物种能够对边坡植被恢复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1]。
先锋物种宜选用抗逆性强的草本植物或矮灌木[1-2],它们能快速覆盖边坡表面以防止雨水侵蚀,并且,植物根系分布在土体中能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固边坡表层土体,提高边坡浅层稳定性,并为乡土物种的栽植创造条件[3]。
本文着重以植物根系加筋作用为基础,探讨护坡先锋植物根系对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影响。
1 根系加筋作用提高土体强度机理根据植物根系形态的不同,分为侧根、垂直根和须根。
护坡先锋植物主要采用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多为浅层分布细根系植物。
从根系加固的土力学模型来看,在植被护坡工程中,植物浅细根系与土体可看作共同受力、协调变形的根-土加筋复合体[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方面的研究毕业论文第1章绪论1.1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交织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各类生态系统大幅度退化,如森林锐减、沙漠扩展、湿地干涸、海平面上升等。
由此引起全球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生态系统高价值功能的丧失,灾害不断,疾病肆虐,人类深深感受到生命支持系统的紊乱与恶变对自身健康与安全的威胁。
于是,人们对环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交通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又是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
因此,如何在交通建设的同时保护我们的环境,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例如,公路建设中导致了沿线原生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分割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音、震动、排放的尾气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
随着对生存与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加强,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
在国发【2000】3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中指出:绿色通道要和公路、铁路、水利建设统筹规划,并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高速公路由于其造价高,线形指标高,尽管采用多种避让措施以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在选线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植被产生破坏,留下许多裸露的边坡。
或是高大峭壁、缺土少肥的路堑边坡、或是贫瘠干旱的路堤边坡,这些边坡普遍存在冲刷侵蚀、水土流失和浅层局部滑坡现象,边坡植被在3~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难以恢复。
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防护和植被恢复,将会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中断交通,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同时对环境产生极大破坏。
我国传统的边坡防护常用圬工防护,代表形式有:干砌块石固坡、浆砌片石固坡、灰浆或砂浆抹面固坡、喷射混凝土及打设锚杆固坡等。
这些方式在使用初期对减小坡面侵蚀、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效果很好,作用显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钢筋腐蚀、强度降低,加固效果也越来越差。
并且这些方式都难以恢复自然植被、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如果采用植物防护,开始作用非常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侵蚀和维护边坡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强,并且随着社会对生态环保的要求的提高,采用植被护坡由于能够恢复公路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而被引起重视,更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18】。
从近代以来,以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为领队的世界各国逐渐提升了建筑物的功能,建筑物在原来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环境的要求,尤其是在自然边坡的保护和治理上,逐渐采用植物方法与传统的工程方法相结合,使得自然边坡在原来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具有了美化环境、改良气候的作用。
公路边坡上传统岩土工程和植物方法的结合,不但保证了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而且美化环境、改良了公路沿线的小气候、改善了驾驶员行车的舒适度;河流堤岸上传统岩土工程护坡和植物方法的结合,不但加固了堤岸,而且对改善环境、改良气候以及平衡河流微生物,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对环境的关注也不断增多。
从南昆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到小浪底、三峡工程的建设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很多地方铁路、公路工程也在保护环境、改善气候等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路、铁路的路堤边坡的传统防护方法是在坡面上作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护坡,有的作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骨架护坡,并在骨架的框格铺设草皮或栽种灌木。
公路、铁路的路堑边坡常常是采用挡土墙,墙上再修筑护坡,往往在深路堑中采用多级护坡,远远看去甚是壮观,但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缺乏协调,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难免生硬。
河流堤岸的边坡,传统的护坡方式多是采用片石护坡或混凝土护坡,带来的不利影响往往是破坏了河流的微生物环境,致使水质恶化。
但是,采用了植物护坡方法以后,不但起到了加固边坡,防止风雨侵蚀冲刷的作用,还改善了公路、铁路或河流沿线的小气候,美化了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
但是目前我国在生态土木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试探阶段,有些高速公路的边坡采用香根草植物篱技术护坡,其它大多数的河流堤岸和铁路边坡仍然采用传统的土木工程方法。
为了避免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紧进行生态土木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植物方法和传统土木工程的结合,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最终达到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目的。
总之,如何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防护效果、环境美化及环保效益,合理应用工程措施与植物防护的结合,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建立可适性强的生态防护体系对提高我国边坡防护技术水平、保证公路安全与畅通、维持路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植物固坡的发展历史边坡的植物防护方法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应用。
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一直沿用着,并没有去仔细地研究它的原理及可靠性。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识到土木工程师应该和生态保护专家、植物学家密切协调,把传统土木工程和生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1948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第一次在全世界围召开了议题为“生态和土木工程”的会议。
当时把问题仅仅限制在“人工植物”(vegetation)而不包括野生植物。
在会后的第三年,英国的土木工程法案中出现了“由于堤岸上柳树的生长和萌根给堤岸造成的严重危害,禁止河岸植柳”的条款。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很多国家在植物与边坡稳定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也进行了一些现场试验和室试验,只是关于植物护坡的讨论和交流逐渐减少了。
到了1994年,才又在英国的牛津召开了一次关于植物护坡的世界性会议。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第一次全面的会议,在植物护坡领域有了全面的交流。
这次会议更加强调植物对边坡稳定的积极因素的开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描述植物对边坡稳定的作用。
应当意识到,现代植物固坡方法不仅仅是单纯采用植物材料,而是把岩土工程和植物方法结合起来,把土石结构和植物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增长,植物根系也逐渐在固坡中起主导作用,从而防止水土流失,抑制边坡的蠕移和滑动。
1.3 研究现状边坡绿色防护实践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其成为一门技术,按规由程序的实施还是近几十年的事。
边坡的绿色防护技术从观念、技术、设计、施工等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从简单的人工播种草籽、铺草皮发展到机械喷播植草、草皮卷工厂化生产;从单一的草种发展到科学的植物配置;从土质边坡植生发展到岩质边坡植生,边坡绿色防护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边坡的绿色防护技术研究较早,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已对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视,将生态保护和恢复纳入了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并为此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
例如,近几年来,绿化网防护、厚层基料喷射、植被型混凝土等成为日本最广泛地生态防护技术,并获得了多项生态防护技术的专利。
虽然日本在高速路防护方面起步比美国晚二、三十年,但现在其公路生态防护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英国、意大利,将加筋土技术与植被护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用植被墙面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墙面,成功地修建了包裹式的加筋土植被草墙面挡土墙【18】。
理论方面,主要研究如下:(1)植物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主要是通过根来实现的。
Gray and Ohaashi (1983)等通过大量试验证明,砂土中生长少量根就能显著提高砂土的抗剪强度。
另外,Greenway(1987)等详细总结了根对边坡土壤的锚固和抗滑作用。
(2) Turnanina(1965)、Wu(1976)、Burroughs and Thomas(1977)、Nilaweera(1994)等人证实,树根强度与树根直径成反比。
Gray(1996)利用试验得到的数据,建立了树根抗拉强度与直径的关系式。
显然,根据这一发现,须根比粗根更有利于土壤加固和抗剪强度的提高。
(3)在过去30年期间,Waldron(1977)和Wu et al.(1984)等人先后建立了土壤-根相互作用的力学平衡模型。
通过模型,得到一个重要公式,即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加量和根的面积比率(RAR)成正比。
试验室已证明了这一点。
(4)Endo and Tsuruta(1969)在野外进行大体积带有桤木树根的土体剪切试验,Ziemer(1981)在野外原地进行了大体积带有松木树根的土体剪切试验。
他们的试验证明:单位体积土体中每增加一公斤树根,土体抗剪强度平均增加3.5kPa。
这个数字有助于大致估计树根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量。
通过试验确定了单位土体中单位重量的某种树根对土体强度的贡献,就可以根据某种树根的强度和土体中树根的量,算出土体强度增加量【17】。
(5)Wu(1977)的试验表明在7cm深产生剪应力。
Wu(1999)认为3~10cm处根的形态分布承担剪应力。
Nilaweera(1994)由带主根的几个种类进行试验,根系整个被拔出,与Wu(1977)结果一致。
表明荷载点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但是试验情况是最终荷载比理论计算值要小得多【1】。
1.3.2 国研究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在植物护坡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般多采用撒草种、穴播或沟播、铺草皮、片石骨架植草、空心六棱砖植草(见图1.1)等护坡方法。
而目前又增加有香根草篱、藤蔓植物护坡、液压喷播、三维植被网、喷混植生等。
图1-1 六棱砖植草关于植被恢复及养护管理,国在边坡绿化方面有一些研究,包括植物种类、混播比例、后期养护管理等。
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完整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各类环境的边坡治理方法。
如大学席家宾、省农科院建宁等对草种混播比例作了一些研究,总结出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混播组合,指出多个品种混播效果较理想,品种过多或过少均生长不良。
另外也有一些人对养护管理作了部分研究工作,但所总结出的经验不能在其它环境使用。
目前所作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待于从多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工作。
理论方面,主要研究如下:植物根系增加土体抗剪强度,植物根系具有“加筋作用”。
代全厚等(1998)试验表明:牛毛草地抗剪强度0.163kg/cm2、天然草地0.119kg/cm2,比农地0. kg/cm2高。
亚川等(1996)用节节草试验直径为0.6mm的根抗剪强度达22.32 MPa,为Ⅰ级钢筋抗拉强度1/10,产生显著的根系“加筋作用”。
史敏华等(1994)的林木根系抗拉试验满足幂函数关系mT ,并且林木对土壤固结力的大小决定于根系分布特征、根径、根nD的抗拉等因素,认为根的抗拉力是衡量水土保持树种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