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19525007_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 )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①刘妍君1,黄嘉敏2,宋丹2(1.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广州510641;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自我认同又被译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受和体验[1]。
自埃里克森之后,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认同作了探索。
其中Marcia 从自我认同状态出发,提出自我认同可划分出四种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2]。
Berzonsky 等则从自我认同的过程角度研究[3]。
近年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自我认同会导致一系列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
DSM-5将自我认同作为判断人格障碍的核心内容,这表明自我认同是个体发展及临床方面的重要概念。
不同的研究角度催生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如Ben-nion 等编制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4],该问卷在Marcia 的研究范式下测量个体自我认同状态;Balistreri 从自我认同过程入手,编制自我认同过程问卷(Ego identity process questionnaire ,EIPQ )[5]。
Berzonsky 则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编制ISI-5问卷[6]。
以上量表从发展的角度理解自我认同并应用于正常人群自我认同的测量。
临床研究中,有关自我认同的测量有Goth 等修订的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量表(AIDA )[7]以及Berman 等编制的身份困扰问卷(IDS )[8]。
国内学者对EOM-EIS-2问卷进行了修订,王树青等将其应用于我国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测量[9]。
此外,陈昇香和张日修订了加藤厚编制的量表,将之应用于中日青年自我认同的跨文化研究中[10]。
从上面研究可以看出,中文版自我认同量表的修订主要集中在个体发展方面。
本研究拟修订Kaufman 编制的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Measure ,SCIM )[11]。
中小学学生学校满意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问题研究2017年第9期24摘 要: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学校满意度及学习满意度量表,并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学的特点及专家意见,构建了我国中小学学生学校满意度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中小学学生学校满意度量表。
并对量表进行施测后,进行测量学分析,如探索性因素分析,维量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表明学校满意度量表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包括2个层次和8个维度。
关键词:学校满意度 信度 效度 因素分析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项目名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CA130135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9.008一、问题提出学校对早期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学校的幸福感可以用学校满意度来衡量,学校满意度应该是一个良好的教育体验的指标之一。
本研究拟编制学校满意度量表,凭借经典测量理论和现代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测量学指标的分析。
从而为量表的修订提供良好的建议,使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及推广价值。
进而为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提供具备有效信息的满意度量表,促进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的改进。
二、量表的编制及形成正式量表的形成,通过文献的梳理结合我国实际及所关注的重点,对已有量表进行参考并自编题目,且经过专家评定,确定了学校满意度的理论结构及具体题目。
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及学校满意度题目两部分,题目采用李克特量表5点计分形式,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三、量表的信效度检验方法及结果(一)正式取样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北京市门头沟区39所中小学,其中小学25所,中学14所。
最后回收有效问卷共2990份。
有效调查中小学学生2990名,其中小学1517人,中学1473人,分别占51%和49%。
男生1559人,女生1419人,分别占52%和47%,其他未写性别。
最终有效被试2886人,有效满意度题目数55道。
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摘要]目的:中职生学校归属感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作用,提高中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利于其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但是通过资料查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问卷,不利于对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开放式的问卷调查,结合文献的学校归属感测量知识,探讨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构成,编制出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正式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为调查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奠定基础和提供研究工具。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信效度一、初测问卷的编制与施测(一)初测问卷编制依据1.开放式的学校归属感问卷结果为了更好的了解中职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理解和定义,笔者设计了开放式的学校归属感问卷并随机发放给70个中职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内容分析如下:(1)对于“A.您觉得什么是学校归属感,有何特征?”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理解综合概况为四点: 1)学校能给自己有家一般的温暖,在学校会感觉到很开心、心情自然、轻松。
2)在这里学习,能感觉到很安心、学有所成,前途不迷茫。
3)会主动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努力为学校做贡献,会为是学校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学校的批评或辱骂。
4)在这里能感觉到老师的疼爱、关心,能跟同学们和睦开心相处,氛围融洽。
(2)对于“B.您觉得学校具体哪些方面能让你有归属感?”的问题,依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整理分析如表1-1所示。
表1-1:中职学生学校归属内容分析表2.学校归属感量表的文献资料第一个编制学校归属感测量表的Goodenow(1993),他指出量表的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老师、同伴、学校活动参与等。
徐坤英(2008)编制了信效度较高的学校归属感问卷,他指出量表应该包含五个维度: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
李树(2011)编制了信效度较高的大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
一般归属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

www cmhj cn·心理卫生评估·一般归属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邓籦 刘爱书 申瑞琴(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通信作者:刘爱书liuaishu@163 com)【摘 要】目的:检验一般归属感量表(GBS)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效度和信度。
方法:选取大学生共875人,其中437人(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438人(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内部一致性检验;选取样本1和样本2中的214人,施测成人依恋量表(AA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 PI B)检验效标效度,其中56人间隔4周重测。
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接受包容和拒绝排斥2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 18%。
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3 60,CFI=0 96,TLI=0 95,RMSEA=0 08,SRMR=0 03);总量表得分与依恋回避和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r=-0 17、-0 55,均P<0 05),而与其他效标工具得分呈正相关(r=0 18~0 49,均P<0 05)。
总量表及2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在0 90~0 93之间,重测信度(ICC)在0 77~0 87之间。
结论:一般归属感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来测量大学生的一般归属感。
【关键词】 一般归属感;大学生;效度;信度 中图分类号:B841 7,B84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20)009-0790-05 doi:10 3969/j issn 1000-6729 2020 9 01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9):790-794 )ValidityandreliabilityoftheChineseversionoftheGeneralBelongingnessScaleincollegestudentsDENGYihan牞LIUAishu牞SHENRuiqinHarbinNormalUniversity牞Harbin150025牞ChinaCorrespondingauthor牶LIUAishu牞liuaishu@163 com【Abstract】Objective牶TotestthevalidityandreliabilityoftheChineseversionoftheGeneralBelongingnessScale牗GBS牘 Methods牶Totally875collegestudentswererecruitedinthestudy Sample1including437collegestudentswastestedforitemanalysisand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牞andsample2including438collegestudentswastestedfor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andinternalconsistencyreliability ThecriterionvaliditywastestedwiththeAdultAttachmentScale牗AAS牘牞theChineseBigFivePersonalityInventorybriefversion牗CBF PI B牘andthe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牗SWLS牘bychoosing214collegestudentsfromsample1andsample2牞and56studentsofthemwereretestedfortest retestreliabilitywithfourweeksinterval Result牶Twofactorswereproducedinthe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牞includingacceptance/inclusionandrejection/exclusion牞accountingfor69 18%ofthetotalvariance 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showednicegoodnessoffitindicesforGBS牗χ2/df=3 60牞CFI=0 96牞TLI=0 95牞RMSEA=0 08牞SRMR=0 03牘 Thetotalscoreswere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hescoresoftheat tachmentavoidanceandnervousness牗r=-0 17牞-0 55牞Ps<0 05牘牞and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scoresofotherinstrumentsofvaliditytest牗r=0 18-0 49牞Ps<0 05牘 ReliabilityanalysisshowedthatCronbachαcoeffi cientsofGBSand2dimensionsrangedfrom0 90to0 93牞andICCfortest retestreliabilityrangedfrom0 77to0 87 Conclusion牶TheChineseversionofGBShasgoodvalidityandreliability牞whichcouldbeusedasaneffective097ChineseMentalHealthJournal,Vol34,No 9,2020instrumenttoassessthegeneralsenseofbelonginginChinesecollegestudents【Keywords】 generalsenseofbelonging牷collegestudent牷validity牷reliability牗ChinMentHealthJ牞2020牞34牗9牘牶790-794 牘 “归属感”历史由来已久,早期许多心理学家包括弗洛伊德在内认为归属感是人类寻求性与安全感的先天动力。
家庭归属感量表中文版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8), 4380-438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8598家庭归属感量表中文版修订及信效度检验史 璐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3年6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7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7日摘要以大学生为被试对家庭归属感量表(Family Belonging Scale)进行中文版修订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
探索性因素发现,家庭归属感量表中文版包含了家人支持、家庭氛围、情感依恋、心理相容四个维度,共15个题项,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4.79%;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家庭归属感量表中文版的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 = 1.51, CFI = 0.95, GFI = 0.92, IFI = 0.96, TLI = 0.94, RMSEA = 0.05);信度检验发现,家庭归属感量表中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62~0.88之间,分半信度在0.61~0.85之间。
这表明家庭归属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可以作为研究工具使用。
关键词家庭归属感,信度,效度The Revision of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Belonging Scale and Its Testing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Lu ShiSchool of Psych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Received: Jun. 30th, 2023; accepted: Jul. 27th, 2023; published: Aug. 7th, 2023Abstract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belonging scale was revis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tested. The 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cale of family belonging included 15 items in four dimensions: family support, fam-ily atmosphere,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psychological compatibility, with a cumulative variance explanation rate of 64.79%.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wo-factor fitting史璐model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family belonging scale was good (χ2/df = 1.51, CFI = 0.95, GFI = 0.92, IFI = 0.96, TLI = 0.94, RMSEA = 0.05). The reliability test found that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belonging scale was between 0.62 and 0.88, and the half-point reliability was between 0.61 and 0.85.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be-longing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can be used as a research tool.KeywordsFamily Belonging, Reliability, Validit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家庭是儿童最基础和最直接的成长与教育环境[1]。
15FQ 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分析(一)

15FQ+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分析(一)作者:高宏杰,苗丹民,刘旭峰,薛燕华,刘练红【关键词】大学生AnalysisofreliabilityandvalidityofChineseversionof15FQ+ DepartmentofPsychology,SchoolofAerospaceMedicine,FourthMilitaryMedi calUniversity,Xian710033,China【Abstract】AIM:Toassess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Chineseversionof15FQ+(15Facto rQuestionnaireplus).METHODS:Undergraduates(n=1540)wererecruitedtoc ompletetherelatedquestionnaires,includingtheChineseversionof15FQ+,Eng lishversionof15FQ+,Chineseversionof16PF(16PersonalityFactorQuestionnai re),EPQ(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MBTI (MyersBriggsTypeIndicator)andstatisticalcalculationwasmadeofthescores.RESULTS:Theinternalconsiste ncyreliability(Cronbachs)andthereliabilitycoefficients(testtoretest,4weekint erval)oftheChineseversionof15FQ+were0.61-0.80and0.64-0.85(P0.01).Ther ewasasignificantcorrelation(0.42-0.88,P0.01)betweentheChineseversionof15FQ+factorsandthatoforiginalEnglish15FQ+. ThecriterionvaliditystudyshowedthattheChineseversionof15FQ+factorseffic ientlyrepresentthe16personalitytraits.Factoranalysisshowedthatthemaxim umloadingoftheitemsthatfellonprimefactorswas75%-100%andonly6itemswereshortofourexpectation.CONCLUSION:TheChineseversionof15FQ+hasa goodreliabilityandvalidityanditcanbeextensivelyusedinChina. 【Keywords】15FQ+;reliability;validity;personalitytraits;undergraduates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因素量表(15FQ+)中文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大学本科生1540名,分别进行相应量表的测量,包括15FQ+量表中、英文版以及中文效标量表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EPQ和MBTI,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5FQ+量表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0.80,重测信度(相隔4wk)为0.64~0.85(P0.01);②中英文版本各维度相关显著(0.42~0.88,P0.01);③效标关联效度表明,中文版15FQ+量表各维度很好地表征了16项人格特质;④因子分析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占75%~100%,仅6题目因子分析不理想.结论:修订的15FQ+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中国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15FQ+;信度;效度;人格特征;大学生0引言个性因素量表(15factorquestionnaireplus,15FQ+)首次发表于2000年,是由英国Psytech国际有限公司编制,用于测量卡特尔所确定的16项人格特质.作为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ersonalityfactorquestionnaire,16PF)量表的替代量表.15FQ+量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2〕:如重新定义了智力因素为“自评智力”,是指个体对自身智力的把握或信任程度,并非测量个体真正的智力;增加了对社会称许性因子(socialdesirability,SD).目前,15FQ+量表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广泛应用研究前景的量表.鉴于此,我们近年来与英国Psytech国际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进行15FQ+量表中文简体版的翻译和修订工作.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15FQ+量表中文简体版的信度和效度,为15FQ+量表在中国内陆心理测量领域的使用和研究提供操作性技术.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大学本科1~4年级学生1540(男1033,女507)名,年龄18~24(22.15±2.55)岁.专业涉及医学、英语、计算机、统计、电子通讯等.其中A组(内部一致性测量组)被试为一年级学生245(男109,女136)名;B组(重测信度组)被试为一年级学生116(男63,女53)名;C组(中英文版施测组)被试为四年级学生165(男110,女55)名;D组(16PF 效标组)被试为一年级学生136(男81,女55)名;E组(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效标组)被试为二年级学生167(男133,女34)名;F组(麦布氏人格类型量表myersbriggstypeindicator,MBTI效标组)被试为1~3年级学生506(男223,女283)名,G组(因子分析组)被试为本科1~4年级学生1469(男962,女507)名.1.2方法使用量表:15FQ+量表(英文版),15FQ+量表(中文修订版),16PF量表〔3〕,EPQ(成人版)〔4〕,MBTI(修订版)〔5〕.测量过程:采用纸笔答题方式,由受过心理测量训练的人员,严格按照各量表的测试要求,对相应的被试进行测量.测试结束后,将被试的作答按各量表的计分要求进行计算,得出测量结果.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内部一致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计算由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2结果2.115FQ+信度分析2.1.1内部一致性系数A组完成15FQ+中文版量表,计算17项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为0.61~0.80,考虑到初次修订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认为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表1).表115FQ+中文版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略)2.1.2重测信度B组完成15FQ+中文版量表4wk后完成第2次测验.测验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修订的15FQ+中文版具有很好的重测信度(表2).表215FQ+中文版重测信度分析(略)。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初步检验

【 摘
要 】目的 :引入 G a g n e 编制 的基本心理需求 量表 ( B P N S ) ,并 在小 学和 中学生 群体 中对其信 效
度进行验证 。方法 :选取 上海市 四到八年级 的中小学 生 5 2 6名 ,通过项 目分 析 、验证性 因素分 析等方法 检
验量表 的项 目鉴别力 和结 构效度 ,选用简 明多维学 生生活满 意度量表 ( B MS L S S )和儿 童心理一 致感量 表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 v a l i d i t y o f h t e C h i n e s e v e r s i o n o f t h e B a s i c P s y c h o l o g i —
L I U J u n — S h e n g , LI N L i — L i n g , LV Yu a n 一, W EI Ch a o — Bo , Z HOU Yi n g , CHE N Xi n . Yi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s y c h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i a 2 0 0 2 3 4, Ch i n a
n i a ,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 P A 1 91 4 — 0 6 21 6 , US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L I U J u n — S h e n g , j a s o n l i u @y e a h . n e t
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中文版内疚感问卷的信、效度及调查结果

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中文版内疚感问卷的信、效度及调查结果【摘要】目的翻译内疚评定问卷,探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并依此测量大学生的内疚。
方法通过测试大学生检验中文版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估其内疚水平和性别差异。
结果中文版问卷具有较好的α信度系数、分半信度和区分效度;总体上被试的内疚水平较高、女生的内疚显著高于男生。
结论中文版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内疚感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虚拟内疚水平较高。
【关键词】内疚感;大学生;信度;效度Chinese Version of Guilt Scale and its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Results. Hu JinShe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guilt scale in Chinese version and measur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guilt. Methods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guilt scale in Chinese version and evaluate the level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 by measuring college students” guilt. Results Chinese vers ion of guilt scale has a high coefficient, split-half reliability and differentiating validity. College students in general show high level of guilt and female students” guil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students”. Conclusion Chinese version of guilt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re is gender difference in guilt level and collegestudents show high virtual guilt.【Key Words】Guilt; College students; Reliability; Validity内疚(guilt)是指个体危害他人的行为违反了道德原则而产生的良心上的反省、愧疚等负性体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ale.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1006 college students tested b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PSSM. Results: Cronbach α of PSSM-CR were 0.817 、0.820 、0.673 and 0.873 respectively; Test-retest reliabilities of it were 0.809 、 0.813 、0.654 and 0.848 respectively. EFA and CFA showed a good fit to the data.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was good ( P < 0.05). 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has ide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ould be adopted by related researches.
[3]
Membership,PSSM ) 由 Goodenow 编制 , 共 有 18 个
题项 ,采用 5 级评判 (1 为从不这样 ,5 为总是这样 ), 其中反向记分题 5 项 。 学生通过自我报告对题项进 行等级评定 ,分数越高学校归属感越好 。 由一名心理学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和一名心理学 博士分别将 PSSM 英文版翻译成中文 , 然后由笔者 本人对照原版对其进行审校 , 形成中文版 PSSM 初 稿 。 选取与正式施测同质的被试 30 名对 PSSM 初稿
[3-6]
longing) 和 拒 绝 感 (Feeling of Rejection) 两 个 因 素 的
模型 [8]。 综观 PSSM 的诸多研究结果发现 ,PSSM 是一个 结构完整 、 信效度良好的高质量量表 。 本研究拟对
PSSM 进行中国大陆地区的翻译和修订 , 检验中文
版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信效度 。
· · 200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9 No.2 2011
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潘发达 1, 王琴 2, 宋丽丽 1, 丁锦宏 1, 戴家隽 1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江苏 南通 226007 ;
2.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工处 ,江苏 苏州 215163 )
中图分类号 : R395.1
A Research 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Scale
PAN Fa-da , WANG Qin , SONG LI-li , DAI Jia-ju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 , China
【 摘要 】 目的 : 考察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 (PSSM-CR ) 的结构及其信效度 。 方法 : 翻译 PSSM 量表 , 有效测量了 1006 名 大 学 生 被 试 。 结 果 : 中 文 版 学 校 归 属 感 量 表 (PSSM-CR ) 各 维 度 和 总 量 表 的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分 别 为 0.817 、0.820 、
0.673 、0.873 ; 重测信度分别为 0.809 、0.813 、0.654 、0.848 ; 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维模型的拟合较好 ; 效标关
联效度良好 (P<0.05 )。 结论 : 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 (PSSM-CR )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可以为相关研究使用 。 【 关键词 】 归属感 ; 学校归属感量表 ; 信度 ; 效度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3611(2011)02-0200-03
【Key words 】
Sense of belonging ;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PSSM ); Reliability ; Validity
研 究 表 明 , 当 人 们 体 验 到 归 属 感 (Sense of be-
究中翻译修订的 , 得到一个包含归属感 (School Be-
longing)时 ,会更加健康与快乐 ; 相反 , 归属感没有得
到满足则会产生焦虑 、 抑郁 、 愤怒 、 悲伤等消极的情 绪体验 ,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1]。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 所属学校在情感 、认知和行为上的认同和投入 ,作为 学校的一员能获得尊重 ,体现价值 [2]。 学校归属感作 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对青少年的健康和行为表现具 有重要的影响 , 这种影响不仅是即时的而且是长期 的 。 不同的研究业已表明具有较高学校归属感的学 生能坚持学业 、努力学习和探究 ,并有更好的学业表 现 ;与学校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拥有更加积极的自我 概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自我价值 ,也较少出现社会 情感困扰
1
1.1
对象与方法
测量对象 选取江苏省四所高校 1006 名本科生为被试 , 年
龄在 18 至 22 岁间 ,其中男生 491 人 ,女生 515 人 。
。
1.2
测量工具 学校归属感量表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Goodenow 为了测量学校归 属 感 的 结 构 , 编 制 了单维的 PSSM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量 表 。 而 Hagborg 随 后 的 研 究 发 现 PSSM 可以划分为 三个维度 : 归 属 感 (belonging)、 拒 绝 (rejection)、 认同 (acceptance)[7], 其中 ,“ 认同 ” 维度只有 两个题项 。 PSSM 的中文版最早是香 港 学 者 在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