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回顾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结合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照片进行引课。
活动一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1.地球?水球?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拍摄的地球大片火出圈。
大家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颗蓝色星球。
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下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辩一辩?老师总结:无论叫“地球”,还是“水球”,她都是目前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值得我们好好的珍爱与呵护,无论陆地,还是海洋,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提供场所。
2.地表面貌构成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基本地貌特征。
3.海陆分布比例全球海陆分布比例:71%为海洋,29%为陆地。
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①活动:观察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总结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②观察“南北半球图”,请学生读图并观察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学习方式:1.自学:自主阅读教材P30-32 ,完成导读单任务一内容。
2.展学:个体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流畅)。
通过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习和思考。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③水半球和陆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世界主要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陆块。
5.认识陆地的不同形态①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
请学生说出指导的大陆名称;②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我国的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是?③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请学生说出知道的半岛。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X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地球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并且呼吁学生保护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三、【教学难点】1、通过填图、绘图、拼图认识归纳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片段提问:1、有谁知道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谁?他最伟大的创举是什么?2、(出示美洲地图及美洲原住民图)你知道为什么加勒比海的这些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美洲的原住民又叫印第安人?(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解释问题2)讲述:由此可见:过去,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很不全面,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某某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世界地图,来深入探析世界海陆分布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设疑提升1、设疑:世界海陆分布的其他特点:A、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
B、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
C、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D、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特点。
2.能够识别世界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运用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大洲和大洋的地图、图片和实例。
2.设计问题探究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实例,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和分布特点。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探究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例如:请列出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地图和实例,再次强调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例如,大洋对航运、气候等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3.引导学生做一做:观察手中的地球仪,你发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什么规律?(1)观察角度一:南北半球但是北半球的陆地比例只有39%,小于海洋面积。
(2)观察角度二:东西半球东半球陆地比例仍然小于海洋比例。
(3)观察角度三:陆半球和水半球归纳总结:海陆分布不均,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4.引导学生读一读:无论叫“地球”,还是“水球”她都是目前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
值得我们好好的珍爱与呵护,无论陆地,还是海洋,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提供场所。
活动二:慧眼识七大洲和四大洋1.指点迷津:认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任务一:记名称、识位置——七大洲3.任务二:识轮廓,比大小4.出示七大洲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1.图文结合: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在图中找出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2.说名称,记准位置。
3.辨轮廓,说名称,给七大洲按面积进行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读图完成下列任务三:(1)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全位于北半球图文结合,将枯燥内容形象化、认识世界之最,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将内容学习任务化,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完成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学会交流,学会评价拓展:空间思维比赛:请准确的说出包围四大洋的大洲有哪些?建立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
1.下图中深色区域代表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A. 苏伊士运河B. 白令海峡C.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D. 巴拿马运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和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地图:世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陆地和海洋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提问:大洲和大洋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范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分布情况。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PPT课件。
2.材料:教材、练习题、相关文章。
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上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大洲和大洋的定义是什么?2)世界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分布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并标注在地图上。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应用:
-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旅行规划、环境保护等。
- 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培养全球视野。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分布。
- 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分配等。
板书设计
一、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分类
1. 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1.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地形复杂多样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大洲和大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大洲和大洋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大洲和大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 各组汇报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练习:
-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大洲和大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完成一份大洲和大洋知识总结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1. 大洲和大洋的定义与分类
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特点及分布,结合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如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四大洋的特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世界地图和大洲大洋分布图的高清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 制作各大洲和大洋的简介PPT,包括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等信息。
- 收集相关的地理视频资料,如大洲大洋的形成过程、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海陆分布的影响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 设计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小游戏,如地理知识问答、地图拼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 地理探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探究,如分析大洲和大洋对气候、生物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
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
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
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
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
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
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
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1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2.4,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请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同时,老师按顺序依次出示各大洲拼图,完成七大洲分布雏形。
师:请大家阅读图2.5。
(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
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
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二、七大洲四大洋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游戏:拼图游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各大洲名称的由来。
然后参考课本地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了解各大洲英文写法。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