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合集下载

教资考点之素质教育观

教资考点之素质教育观

教资考点之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在教育界一直备受关注。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有优秀的学术成就,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那么在教资考点中,素质教育观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素质教育观在教资考点中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素质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资考点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平台,应该注重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观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素质不仅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对于未来的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素质教育观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在教资考点培养的教师是未来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实现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素质教育观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实效,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再次,素质教育观有益于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教资考点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未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素质教育观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人文关怀。

这种关注个体需求和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素质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资考点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观的倡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和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

教育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

一、全面发展教育与实施(一)内涵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

基本特点: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和谐型充分性可持续(二)组成我国教育目的规定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真题:在化学实验课中小虎了一个实验,请教王老师,王老师却说:“这个不考,不用管它”,王老师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A.教学方法单一B.教学理念偏失C.教学技能缺失D.教学态度不端答案:B(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课堂教学2.课外活动3.学生的集体组织活动二、素质教育与实施(一)内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面向全面发展的教育3.注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例题: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应试教育B.基础教育C.启蒙教育D.升学教育答案:B(二)时代背景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999年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

1999年6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教育观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观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是对教育的目标、价值、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基本态度和信念。

它是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认识和判断的集中体现。

一个人的教育观决定了他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的选择。

教育观的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任务、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的方法等方面。

二、教育观的重要性1. 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动力。

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可以引导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

2. 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育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教师的教育观决定了他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进而影响着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 塑造学校文化。

教育观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共同的教育观能够形成学校的共识和价值追求,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三、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观1.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观的形成离不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从而有力地支撑起自己的教育观。

2. 增强实践经验。

教育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教师应该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3. 借鉴他人的经验。

教育观的形成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思考。

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4. 与时俱进。

教育观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研究学科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梳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许多有志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朋友们必须要面对的一道关卡。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地备考,下面将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教育观是指对教育的基本观点、认识和价值取向。

在教育领域,不同的教育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中,教育观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教育观的定义和作用教育观是对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和主观认识。

它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种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教育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观指导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同的教育观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取向,例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目标的问题解决教育观等。

其次,教育观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内容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以发展学生艺术素养为重点的艺术教育观,以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和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教育观等。

再次,教育观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育观构建了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体系。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教育观,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为目标的人文教育观等。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常见的教育观1. 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它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素质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2. 行为主义教育观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外在表现,注重塑造和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它主张通过奖惩制度和条件反射理论来引导学生行为。

3. 发展主义教育观发展主义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和潜能释放。

它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关于“教师观” 的说明:了解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开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以下是有关教师观的知识归纳:一、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开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④学生的开展应当具有个性化⑤教师是学生开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⑤⑥4.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

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

谈不出体会。

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

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

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

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翻开思路。

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

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

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

”“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一一谦虚、正直。

”“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

”“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

”“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 给予人的却很多一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

”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参考]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参考]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参考]1.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 学生观的核心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 教师观的核心要点:(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要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 科学发明:(1)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2)东汉张仲景发明了饺子。

(3)伽利略发明了温度计。

(4)牛顿发明了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5)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6)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病疫苗。

(7)诺贝尔发明了矽藻土炸药。

(8)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9)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灯泡。

(10)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1)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聚酰胺)。

6. 我国古代对喜事的称谓:(1)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2)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

(3)女子出嫁之喜叫“于归之喜”。

(4)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叫“乔迁之喜”。

7. 文学常识:(1)“乐府双璧”: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2)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文艺复兴时期的成果:①但丁(意大利)——《神曲》。

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注
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试中,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
一个高频考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以便在考试中
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首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和人
格魅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
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会
适应能力。

综合而言,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
素质》考试的高频考点之一,考生应该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实
践案例和现实挑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广
大教师在实践中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 综合素质】
小编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小编的及时更新哦。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观这一节需要掌握“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目前,素质教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存在着巨大差别,如下图:
主要有以下五点区别:
1.面向少数学生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区别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

应试教育下教师会根据学生学业成绩把学生划为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教师往往由于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会不自觉地“抓少数,轻多数”,即重视优等生,忽视中间生和后进生,面向的是少数的学生。

2.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
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指人的全面素质,是“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一个方面的素质。

应试教育虽然会培养人某一方面的素质,但仅在于指向人的某个方面的素质,不是做人所必备的全面素质。

因此,应试教育虽然会对人的知识素质发展产生作用,然而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在应试教育下发展的片面的人难以健康地在社会上生活。

而素质教育发展的完整的人,接受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懂得怎样做人: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够承担社会分配的一定的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