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知识汇总十一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中公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中公
言语理解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一些技巧。
下面是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
一、细节把握能力。
要能够从文章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分析信息的内容和关系。
二、概括能力。
要有跨越式的思维能力,让文中一些零散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理解。
三、综合分析能力。
要有识别文章中关键字、关键句的能力,并根据该关键字或关键句,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推理能力。
要有根据文章内容推理出新信息或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五、情景再现能力。
要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和场景的能力。
六、归纳概括能力。
要有能够将文章中的主题、核心词汇等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七、辨别能力。
要有识别对错、虚实、真假等信息的能力。
八、批判与思辨能力。
要有对文章表达方式的批判与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九、语感与语境理解能力。
要有对文章中的语言调子、用词风格等进行理解的能力。
十、意识流技巧。
要有掌握文章意思变化,随意润色的能力。
掌握这些行测言语理解的技巧可以让考生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成绩。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准确表达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于在这个模块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阅读理解方面的技巧。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段主旨是关键。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关键词和关键句。
关键词往往是文段中多次出现、能够体现核心内容的词汇;关键句则可能是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或者是段落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比如,“然而”“但是”“所以”等转折、因果类的关联词后面,通常会引出重要的观点。
同时,要学会对文段进行结构分析。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总分总结构,那么开头提出的观点和结尾总结的内容往往是重点;总分结构则要重点关注开头的观点阐述;分总结构则需留意最后的总结部分。
另外,阅读时要有宏观思维,不能局限于局部细节,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意思。
遇到复杂的文段,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再仔细阅读,进行深入理解。
接下来,说说选词填空的技巧。
对于选词填空题,要注重词语的积累。
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常见的词语和成语,了解它们的含义、用法和搭配。
同时,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通过对文段上下文的理解,判断所填词语应该具备的语义、感情色彩和程度轻重。
比如,如果文段的语境是比较正式、严肃的,那么所选用的词语也应该相对正式;如果文段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那么所选词语也应该是具有积极色彩的。
还要注意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有些词语意思相近,但在用法和搭配上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推脱”和“推托”,“推脱”侧重于摆脱、开脱责任,而“推托”则侧重于借故拒绝。
在语句表达方面,也有一些技巧值得掌握。
病句辨析题中,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比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知识汇总十一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知识汇总十一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行测的有关逻辑填空技巧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行测逻辑填空技巧:改变思维,让行测言语备考事半功倍言语理解一直是很多小伙伴在备考比较困惑的知识点。
原因在于,很多同学在刷题了一两个月后却发现自己的改进不明显,甚至还有倒退的。
尤其是回头整理自己的错题时,选择的答案跟第一次选择的答案是一样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备考呢?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一、改变思维,不依靠语感言语备考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改变做题思维,不是单纯依靠语感来模棱两可的选择,而是每个题都有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思考。
拿逻辑填空为例,我们要逐渐抛弃代入排除法。
而是思考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找清楚每个空的提示点。
比如:【例题】流言常常令人不悦,却很可能有助于丑事的暴露,阻止恶行的继续。
对很多公众人物来说,单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可以阻止不良行为。
总有人____八卦和流言毁了自己心目中的明星,但事实上,少有哪个做得正、行得端的明星最终被流言蜚语摧毁;被破坏的仅仅是对偶像的____想象,被____的是明星的为所欲为和不良行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担心主观曝光B.斥责浪漫质疑C.惋惜片面揭露D.抱怨完美约束【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流言对明星的作用,文段第一空是描述作为粉丝认为流言会怎样自己的偶像,四个选项的都可以。
第二空前文说明做得正的是不会被摧毁,那说明被摧毁的是我们对明星错误的想象。
B选项的“浪漫”过于局限,排除。
第三空是描述流言对明星不良行径的功能。
文段第一行说明了,流言可以阻止恶行,那此空也应该是阻止的意思。
曝光指事物暴露或被揭露,质疑是提出疑问,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都无法体现阻止的意思,排除。
约束是有缠缚,束缚,按照约定(特定)条件限制,管束等意思,可以体现阻止的意思,选的D。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言语理解是一项在公务员行测中十分重要的技能。
在考试中,候选人需要通过阅读理解、逻辑推理等题目来理解并分析文字信息。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言语理解题目,本文将介绍行测言语理解的十大技巧。
技巧一:全面阅读在行测中,考生需要全面阅读题目,包括选项、问题描述以及文章内容。
通过全面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脉络、理解问题所在,从而更准确地选择答案。
技巧二:掌握关键词文章中常常出现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理解文章和答题的关键。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把握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技巧三:分清事实和观点有些文章中既包含事实陈述,又包含观点表达。
考生在阅读文章时需要分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偏差。
技巧四: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文章在结构上往往有一定的逻辑,例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
考生需要关注文章中的逻辑线索,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过程,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技巧五:善于利用排除法在行测中,选项常常存在干扰项。
考生可以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善于利用排除法可以提高答题准确性。
技巧六:注意细节信息有些问题需要考生在文章中寻找细节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注意细节信息的获取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答题。
技巧七:灵活运用推理能力有些问题需要考生通过推理来得出答案。
考生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推理能力,结合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找到正确答案。
技巧八:隐藏信息的发现有些文章中存在隐藏信息,这些信息对理解问题和选择正确答案有很大的帮助。
考生需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阅读来发现这些隐藏信息。
技巧九:注意问题的问法问题在问法上是多样的,考生需要仔细理解问题的具体要求。
例如,有些问题要求选择正确的结论,有些问题要求判断推理过程的合理性等。
注意问题的问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准确地选择答案。
技巧十:刷题提高最后,刷题是提高行测言语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言语理解是参加行测考试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取得高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行测言语理解题一般分为四种,即阅读填空、阅读改错、完形填空和段落理解。
以上四种题型,由于内容规律性不同,解题策略也就不同,本文将详细阐述其中十大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在接下来的行测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限定词的把握阅读改错、完形填空以及段落理解都有出现限定词,这些词可以帮助考生找出可作为答案的选项,因此高效把握限定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认真分析句子,仔细观察句子中出现的限定性词汇,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筛选出可能的答案,有助于正确答题。
二、记忆语境在段落理解题中,首先要理解段落的内容,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因此,记忆语境是非常重要的,要记住句子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回答段落理解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解全文。
三、文章背景设置每篇文章都有它的背景,了解文章所属的国家、文化、历史背景,能够有助于根据文章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在解题时,要关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性词汇,比如当文章涉及到桂冠奖,从而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
四、重点阅读在阅读填空中,考生可以仔细阅读空格前后的文字,找出文章的主旨,抓住空格所在句子的关键词,以此作为正确答题的参考依据。
考生还可以先从文章中阅读比较容易理解的句子,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大致定位文章的知识点,后再仔细阅读句子,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这样做有助于正确答题。
五、自测练习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定期练习言语理解的题型,多模拟实战感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有效提高行测言语理解的得分水平。
六、学习环境在学习言语理解方面,外界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习中,考生应该去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以免受到任何外界影响,以免影响正确的解题。
七、标点符号认知在行测言语理解题中,很多问题都和标点符号有关,因此,要想得高分,考生还需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推断句子的意思,从而帮助正确回答问题。
公考行测复习言语理解技巧

公考行测复习言语知道技能行测中的病句类题目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主要是不知道病句有哪些语病,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复习言语知道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行测复习言语知道技能言语知道与表达不仅在国考中有所考核,在省考中也是一大考点。
而选词填空又是言语知道与表达中必考的一种题目,占比较大,难度较高,所以需要考生分外关注。
从考核内容来看,选词填空主要考核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
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分析上下文来估计设空处本来的意思,再通过辨析词语终究肯定最优词语填入原文。
对于我们来说,分析上下文尤为重要,如果设空处本来的意思都不知道的话,就没有办法挑选出最优选项。
其中,常见的上下文关系包括说明说明、相反相对、递进以及并举关系,今天我们侧重来看一下说明说明关系,看看作甚说明说明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它来解题。
第一,作甚说明说明?通俗来说,说明说明就是文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地方填词语进行了说明说明。
例如:像你这样的短视行动,无异于杀鸡取卵。
此处的“短视行动”就是对“杀鸡取卵”一词进行了说明说明。
那么,如何利用说明说明关系来解题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题1】统计学家告知我们,买一张彩票正好中大奖的概率_____──比如说,英国国家彩票的中奖概率大致就只有1400万分之一,相当于你连续投24次硬币全是正面朝上,远远低于被______的陨石砸中的可能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微不足道祸从天降B.唯一无二不期而至C.不可多得不期而遇D.微乎其微从天而降【答案】D。
【解析】第一空后跟破折号,破折号表示说明说明的关系,而破折号后面说的是“彩票中奖的概率大致只有1400万分之一”,对应这句话,可以看出第一个空表达的概率非常小意思。
A项,“微不足道”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不能形容概率大小,排除;B项,“唯一无二”是指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不能表示概率小的意思,排除;C项,“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我不能用来描写中奖的概率,排除;D项,“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填入符合句意,可选。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攻略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知道攻略行测言语知道与表达部分会考核汉语的基础知识,病句辨析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考试的重点,同时这是所有考生备考中的难点。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知道攻略,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知道攻略一.句子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一个划分句子的口诀: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安排。
划分句子成分对做病句至关重要,特别是要找到句子的主干成分,这要我们才能验证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
例1:鲁班是我国古代年龄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年龄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例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二.病句常见的毛病类型(一)成分残缺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歌颂。
分析:(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介词词组做状语,(得到)动词做谓语,(老师和同学们)定语,(歌颂)宾语。
句子缺少了主语这个核心成分,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或者去掉“由于”。
(二)搭配不当例:我国应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
分析:(我国)主语,(加快)谓语,(高考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宾语,“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表意不明例: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分析:“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向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照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四)不合逻辑例: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分析: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显现了矛盾。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肯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例题展现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行测言语理解的13个解题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的13个解题技巧行测的言语理解考的是逻辑思维和文段理解。
而很多人去靠语感、经验下判断,经常会出现2选1的纠结,一不小心就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最常见的就是言语正确率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明明都是中文,看不懂是因为逻辑没理顺;两选项纠结,是因为没抓到破题点所以才犹豫!那言语该怎么理顺逻辑,塑造自己的思维快速破题呢?今天和大家分享言语理解的13个技巧,每一招都会通过举例来说明。
技巧1:逻辑填空题选项中出现了两项近义成语,答案较大概率上在此两项中,可优先关注。
【示例】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了就会更平等地对待人和事,反之,从小就生活在_____的训导或者宠物般的溺爱中,就很难养成健康的人格,容易变得_____,甚至容易走极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盛气凌人平庸B、吹毛求疵固执C、唠唠叨叨偏激D、居高临下偏执【答案】D先看第一空的四个成语,我们发现A选项和D选项意思最为接近,都有傲慢的意思,初步将答案锁定在A、D这两个选项中。
再看第二空,根据后文的“甚至”可以知道,横线处所填词语要与前文的“健康人格”相对,体现“不健康的人格”,排除A项“平庸”,此题选D。
技巧2:逻辑填空题中,尤其涉及三空型题目时,可以先看选项进行分类,再分析捆绑排除,可秒杀。
【示例】千百年来,乡村承担着对村民行为的引导、规训与教育功能,让人们________、明辨是非善恶。
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等,都是维系村落价值取向和有序运行的重要________,它们以________的形式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通情达理载体潜移默化B. 循规蹈矩途径喜闻乐见C. 与人为善方式言传身教D. 奉公守法手段耳濡目染【答案】A通常情况下,逻辑填空的选项都会由音近、形近、意近的词语组成选项,因此可以先将选项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去根据材料排除干扰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知识汇总十一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行测的有关言语理解技巧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排序解题三大步骤无论是在国考还是省考当中,言语理解部分有一个重要题型叫语句排序。
很多考生在看到这一类题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头痛,没有头绪,而且答这块题目的时候花费的时间较长,正确率又低。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语句排序这类题目如何较快地解题。
在语句排序这一块总共有三大步骤。
一、看选项排首句
1.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
(1)含指代词开头指代不明的句子(这,那,此,其,它等)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不做逻辑起点(但是,所以,就,而且,还有,才,则等)
(3)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总之,综上,由此可得,言而总之等)
(4)并列句的后句不做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同时,也等)
(5)具体描述评价说明的句子(揉碎了说,比如说等)
2、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
(1)提出观点:中心句
(2)引出话题的句子(背景句、名言警句)
二、看标志定先后
1、指代词(这、其、他、他们等)
2、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
3、顺序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重复词(重复出现的概念或话题顶真结构)
5、总结词(因此、总之、换句话说、总而言之等)
三、看行文定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论证观点
提出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
例题:
①再比如财产公开不需要保护隐私,但香港把保护隐私作为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基本原则,保护申报人隐私也是一项国际惯例
②但在如何公开,何时公开,怎样公开等问题上还远没达到共识的程度
③有人分析称,各界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认为所有公务员都要公开,但香港就并非如此
④从现实情况看,就官员财产要不要公开的问题,早有基本共识
⑤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研究问题,而不是流于情绪的宣泄
⑥这样的冷静分析不是没有道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⑤⑥
B.③①④②⑤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③②④①⑥⑤
【解析】答案为C。
在这个题目当中排在首句的有③和④这两句,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③④谁更适合做首句。
第3句当中有说到,“各界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是指在什么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表明,属于指代不明。
并且“认为所有公务员都要公开”什么东西需要公开也没有表明,同样属于指代不明,从这两个方面讲③都不适合做首句,这时可以排除掉BD两个选项。
而题干当中①句首有“再比如”,那意味着前文当中应该有一个“比如”。
而比如出现在第③句,所以在这个题目当中,③①应该连在一块儿。
排除掉A选项,选择正确答案C。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巧用词语辨析之语义轻重
纵观行测考试的各类题型,其中最让我们难以提升的一种题型就是言语理解,而其中更让我们苦恼的应该就是逻辑填空了,很多考生做逻辑填空的题目基本靠猜测,看到哪个选项顺眼就会选择哪一个,这样做题的错误率往往非常高。
当然也会有一些考生轻而易举排除两个选项之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纠结半天,选择一个错的,正确率也不如人意。
究其原因无外乎词语辨析没有掌握好,而词语辨析中一个重要的辨析角度就是语义轻重,这个角度也最易被大家忽略的。
一般给大家两个词语,不是不知道哪个词语谁的程度轻,谁的程度重,而是区分了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运用。
接下来带同学们,一起走进语义轻重的世界,探究如何巧用词语辨析。
一、语义轻重之含义
语义轻重即词语意思相近但表达程度不同,有轻重之分。
比如“希望”和“渴望”,“希望”的表达程度轻,“渴望”的表达程度重。
再如“颇有微词”和“不屑一顾”,“颇有微词”的表达程度轻,“不屑一顾”的表达程度重。
诸如上述词语数不胜数,对于这类词语大部分考生都能区分开来,那么在具体的题目中该如何应用呢,什么时候选择表达程度轻的词语,什么时候选择表达程度重的词语呢?
二、语义轻重之应用原则
1. 表达程度重的词语应用情况
(1)题干有很明显的提示表达重的词出现,比如:最、必须、不得不等等。
(2)涉及中国主权的题目,比如领海、领土、领空等等。
【示例1】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必然______欧元国家的金融投资,使欧元区的金融机构蒙受重大损失,并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逐渐暴露出来,引发一次次的金融______。
下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打击风暴
B. 重创恐慌
C. 影响危机
D. 波及重创
【答案】B。
解析:第一空是本题的破题点。
考查实词填空中语义轻重。
空格处应与“必然”“重大损失”相照应,语义较重。
排除“影响”、“波及”。
而“打击”一词的对象通常是不好的,如侵略者、投机倒把等。
因此,选“重创”最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B。
【示例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______的主权。
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
______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日方必须就此次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下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辩驳活动
B. 无可争议活动
C. 无需争辩举措
D. 无可争辩举措
【答案】D。
解析:由观察题干可知这是一段外交辞令,第二空填“司法举措”较正式,排除A.B。
“无需争辩”强调的是不需要争辩,而“无可争辩”强调的是事实的确定性,不可以争辩,程度较重。
再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可知,第二空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应选择表达程度重的词语。
第二空应填“无可争辩”最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D。
2. 表达程度轻的词语应用情
(1)题干有很明显的提示表达轻的词出现,比如:略微、可能、倒还算等等。
(2)除了上述应用表达程度重的两种情况外的一般情况。
【示例3】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莎剧______,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
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______。
下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屑一顾一无是处
B. 颇有微词一无是处
C. 心怀不敬体无完肤
D. 嗤之以鼻一塌糊涂
【答案】B。
解析:从语境看俄国两位大作家都是对莎士比亚及其剧作持批评否定的态度,但是程度有轻有重。
根据“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可以确定第一空选择表达程度轻的词语,可以排除“不屑一顾”、“心怀不敬”、“嗤之以鼻”,因为这三个词的语意要比“颇有微词”强烈,所以选择“颇有微词”。
由托尔斯泰则是猛烈攻击、口诛笔伐可知,第二空的“一无是处”也能表达托尔斯泰对莎剧的态度。
故正确答案为B。
【示例4】其实“拥有秘密”是成年的一个________,孩子要长大成人,必然要进入一个拥有秘密的世界。
这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最初,孩子并没分清哪些是秘密、不知道如何保守秘密、不懂得给秘密分级,但是他们又极为渴望拥有秘密。
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________,好像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学习神秘兮兮
B. 界线成长神秘莫测
C. 特征积累莫测高深
D. 象征变化深不可测
【答案】A。
解析:由“好像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可知,由于孩子在最初阶段分不清秘密但又渴望拥有秘密,致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秘密,所以看起来“神秘兮兮”的,而“神秘莫测”“莫测高深”“深不可
测”的表达程度过重,不适宜修饰孩子的生活,排除BCD。
而A的“标志”“学习”也符合题干。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