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中国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四大书院的介绍: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高校,也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唯一一个位于河南省的书院。
它创建于后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应天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唯一一个位于湖南省的书院。
它创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岳麓书院以培养博学多才、注重德行的人才为目标,在历史上享有盛誉。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南麓,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它始于南唐时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白鹿洞书院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的著名学府,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白鹿洞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它创建于北魏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嵩阳书院在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嵩阳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这四所书院各有特色,但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历史和影响使得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嵩阳书院的导游词

嵩阳书院的导游词北天师道产生于嵩山,挽救道教于将亡;佛教禅宗产生于嵩山,走完了中国化的历程;新儒学产生于嵩山,使封建皇权存续了七百年。
下面为你整理了嵩阳书院的导游词,希望能帮到你。
各们朋友,刚才我们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少林寺,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前去参观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要的儒家思想研究和传播基地。
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文物瞻丰,名扬古今,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面对清澈缓流双溪河,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
景色清幽、环境宜人,确实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
嵩阳书院的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经达数百人。
隋朝时期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次修炼。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为己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更名为太乙书院,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场所。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這里成为“洛派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
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的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退居离开朝廷,因這里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而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其中9至21卷就是在這里写就的。
明朝末年,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被焚烧殆尽。
到了清朝,由于嵩阳书院的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到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重新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
嵩阳书院古柏简介

嵩阳书院古柏简介嵩阳书院,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内,是我国古代文化名城嵩县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私立书院,嵩阳书院在文化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在嵩阳书院中,一棵独特的古柏更是备受人们瞩目。
这棵古柏位于嵩阳书院的院内,是书院历史的见证者和象征。
它高约30米,树龄已超过1500年。
如今,这棵古柏依然挺拔而茂密,树冠庞大,枝叶繁茂,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
这棵古柏是嵩阳书院的标志之一,也是书院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见证了书院从建立至今的兴衰沧桑,承载了无数师生的学问和记忆。
古柏的存在,不仅使书院更加独特和迷人,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敬意和教育启示。
嵩阳书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私立书院。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东魏孝昌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书院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书院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整体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分为三进院落,形成了独特的庭院式建筑特色。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私立书院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书院内设有讲堂、寝室、图书馆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书院不仅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嵩阳书院的历史长河中,古柏更是成为了书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存在之一。
这棵古柏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庄严的姿态吸引人们的目光,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嵩阳书院古柏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象征着嵩阳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年,成千上万的学子和游客慕名而来,都会在古柏下停留片刻,感受这份庄严和肃穆。
嵩阳书院古柏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它不仅见证了书院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古柏的存在,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嵩阳书院古柏作为中国古代私立书院的象征,见证了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嵩阳书院历史知识

嵩阳书院历史知识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教育机构,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脚下。
以下是有关嵩阳书院的历史知识:
1.创立:嵩阳书院创建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053年。
2.学院背景:嵩阳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所官办书院,其创立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者范仲淹(字千里)有关。
范仲淹曾担任嵩阳书院的创办者和主要领导者。
他希望通过创立书院来推动儒家教育、传播文化,提升官员的政治素质。
3.地理位置:嵩阳书院位于嵩山脚下,河南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中华之冈”。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嵩阳书院成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中心之一。
4.教育影响:嵩阳书院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培养了大批官员和学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嵩阳书院被认为是北宋文化的重要代表。
5.历史事件:嵩阳书院曾多次被毁与重建。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它曾受到政治风云的影响,例如在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曾被毁。
但嵩阳书院最终在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的支持下得以恢复,并且成为了一所重要的官方学府。
6.文化遗产:今天,嵩阳书院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成为古代中国文化教育的象征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7.文化庙会:每年都会在嵩阳书院举行各种文化庙会和传统文化活动,以纪念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这些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
爱好者。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学府,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儒家文化传统。
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登封市嵩阳书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登封市嵩阳书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活动主题:“知晓天文奥秘.探究儒学礼制”二、活动目的:1.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了解嵩阳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 了解嵩阳书院作为三教荟萃之地的历史演变过程,后期作为儒学圣地,“二程”对孔子的“仁”、“义”等核心思想,进一步发扬广大。
2.通过“拜师礼”、“入泮礼”等仪式的参与,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自信,学会感恩。
3.通过研学活动,学生们可以多形式、多样化、多梁道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
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们处事能力,在困难面前学会自我管理、与同学协作克服困难等能力。
活动参与过程中,淮持秋序,遵守规则,交流感悟等,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地点:登封市嵩阳头院四、活动时间2019年三、活动地点登封市嵩阳书院四、参加人员:学校中层领导、五年级班主任及全体学生。
五、交通工具:旅游中巴六、活动安排1.本次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由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德育处刘红芬主任亲自带队,首先确保往返途中的安全,组织学生有序乘车,有序参与活动。
2.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德育处刘红芬主任负责联系、组织、安排具体工作;五年级年级主任毛梅花老师、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五年级年级学生活动,德育处王洁静老师负责活动中的资料收集工作。
嵩阳书院—搜狗百科

嵩阳书院 书院是 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 教育作用 。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 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
嵩山地区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嵩阳书院、颍谷 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存古书院,其中最显赫的为嵩阳书院。
“书院嵩高景最清, 石幢 犹记故宫名。
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
初来岂得无言别, 汉柏阴中句 偶成 。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
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
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弘道元年( 公元683年 )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 奉天宫”。
五代周时(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
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
登封是尧、舜、禹、 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 范仲淹 、 司马光 、 程颢 、程颐 、 杨时 、 朱熹 、李纲、 范纯仁 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 《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 崇福宫 完成的。
号称“ 二程 ”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
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
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是 宋代理学 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且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在嵩阳书院撰写。
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如 《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 九经 等。
嵩阳书院导游词

嵩阳书院导游词导语: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嵩阳书院,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郑思秋,叫我小秋就行了。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的悲从心生,顿时工地上嚎啕一片。
”想把老人劝走。
”说罢扬长而去。
汉武帝无奈自嘲地说:“再大你也只能当三将军了!”汉武帝走后,三个将军就有反映了,三将军首先表示气愤:我身为最大的柏树,现在屈居于它们之下,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结果一气之下,呜呼哀哉,死了。
其实呀,是明朝末年那场大火把三将军给烧死了。
二将军气性相对小一些,只是把自己的肚皮给气炸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中间有个树洞,以前夏季有人常常钻进里面下棋乘凉。
大将军有自知之明,俺不入二将军粗,没有三将军壮,现在被封为大将军,羞愧难当,耷拉下去脑袋,天长日久,树干也歪倒在墙头上了。
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故事,不过也可以说明这两棵树有着很长的树龄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至少在2000年前汉武帝见到它们时,已经是很大的树了,那么到现在,它们高寿几何呢?根据现在科学的测定,二将军至少有4500年的树龄了,应该是原始森林的遗物。
所以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可以肯定地说,这两棵树应该是全国最大的柏树了。
当年胡同志来此旅游,听说了汉武帝错封将军柏的故事,想起文革中许多的冤假错案,于是提议把二将军称做“元帅柏”。
七、登封县图碑刻立于明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图中详细而形象地表示出明代嵩山地区80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并描绘出登封的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
因此,它不仅是一副山川地理图、又是文物分布图、还是旅游向导图。
其历史之久远、内容之详细、范围之广大、保存之完整,为国内所罕见,是明代石刻县图的珍品。
八、先圣殿是嵩阳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叫先师祠。
面阔三间,建于一米多的基台之上。
殿中根据画圣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画像而塑造了高2.21米孔子行教立像。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造和开拓者。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现存建筑以明代建筑为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代至清朝时期所建。
曾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为东南诸书院之首,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院曾经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场所,汇集了当时的名儒名士,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景观
嵩阳书院现存建筑群包括大门、天井、东西书房、山门、太和殿、东西厢房、钟鼓楼等建筑,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保存较为完整。
书院内部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石桥、玉井、石柱、古树等景观点缀其中。
嵩阳书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
作用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并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融讲学、藏书、供祭于一身,集天道、地脉、人缘、文气于一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光辉典范,也是儒学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基地,在古代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堪称符号或堪比名片的作用。
一、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
讲学是嵩阳书院的核心活动,也是其作为教育机构的首要标志。
嵩阳书院位嵩山之地脉,摄中岳之灵气,汲佛、道、儒之菁华,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在推动古代书院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培养造就人才之时,更逐渐积累出一整套独具特色而又磅礴大气的教育理念。
嵩阳书院的讲学活动可谓宽严相济。
从讲学内容上看:自五代、北宋至清代,嵩阳书院讲学一直是以理学、经学、考课为主要内容。
耿介、冉觐祖、窦克勤、汤斌、张沐等人自己还编撰《孔门言仁言孝之旨》、《子在川上一章》、《易谦卦》、《公都子一章》、《知言养气一章》、《太极图疏义》、《大学首章》、《中庸首章》等讲义。
从讲学方法上看:
嵩阳书院采用的形式与今天的学术研讨会颇为类似。
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书院规定学生应读的书目,提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并且鼓励同学之间自由辩论、互相启发。
同时,书院也提倡学生之间相互批评,教导学生严以律己,改过迁善。
另外,耿介、张壎等名儒还采取“会讲制”、“升堂讲说”(即让弟子通过自学后讲授有关知识)等灵活的讲学形式。
从教学原则上看,(耿介《为学六则》)要遵循“立志”、“存养”、“穷理”、“力行、“虚心”、“有恒”等六个指导思想。
藏书是书院的应有之意,也是考量书院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标杆。
嵩阳书院丰富藏书主要来自四方面:第一、皇帝赐书。
如: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太宗赵匡义亲自向书院颁赐《易》、《书》、《诗》等九经书疏作为教材。
第二、私人捐赠。
据清人钱仪吉的《碑传集》记载:“鲁山教谕李兆元闻耿介倡学嵩阳书院,命子李瀚往学,并赠书多种。
”第三、购置书籍。
如:乾隆四年(1739),登封士绅焦如蘅、董其成负责购置清庭御颁的《五经》、《康熙字典》、《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书,存至藏书楼。
第四、刊刻书籍。
现存于藏书楼内的《二程粹言》、《中州道学编》、《四书近指》等书均为嵩阳书院自己刊刻的。
嵩阳书院藏书存量相当巨大,在清初藏书已达86部万余册。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嵩阳书院孕育了独特的教育理念。
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关,集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于一体;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
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采用问难论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书院内的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可以看出,嵩阳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熠熠生辉。
二、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圣地
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重要源头,而嵩阳书院是这一地区历史上享负盛名的学术中心。
当时,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都曾云集于此,他们以“理”为核心,主张对国家、对社会乃至个人的一切行为和道德进行严格的规范,奠定“程朱理学”的传承地位。
唐宋之际,儒、佛、道三教渐行合流,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总趋势相得益彰,“程朱理学”的诞生自然是儒、释、道相互碰撞的必然结果。
嵩阳书院执鞭讲学期间,二程“在讲自己的理学体系的同时,对佛、道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尤其是在心性与佛性上更为突出”。
他们既认为:“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只心便是天,尽知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也认为:“道则自然生万物……道则自然生生不息”,“理便是天道也”。
此外,二程在吸收佛教思辨哲学和道家、道教宇宙本体论的同时,也批判了佛、道出世主义的宗教思想,并将儒、佛、道思想相融合,从而把传统儒学发展到新理学的新阶段。
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的经历对二程理学思想的丰富和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二程对于儒学的研究,造诣深湛,各地生儒慕名前来,“四方之士从游者日益众”,多时竟至数百人。
据说,程颢“先生之门,学者多矣。
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贤愚皆获其益,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程颐“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二程的直传弟子很多,较有名的八十多人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对正宗程学南传起重要作用的就是“程门立雪”故事中的杨时。
杨时也确实不负老师厚望,回到江南后,开创“东林书院”,弘扬岳麓书院,对二程理学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自二程到朱熹,经过众多弟子的传播与发挥,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即“程朱理学”,以后更发展为宋明理学。
明朝嘉靖年间,登封县令候泰立志复兴教育,使嵩阳书院修建房舍,聘师招徒,重新振兴,并修建“二程祠”,纪念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在理学传播中的贡献。
清初,耿介承继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教学思想亲自执教,使以孔孟儒学体系为宗旨而完善和发展的程朱理学在嵩阳书院教育史上又一次复兴。
可以看出,嵩阳书院不仅是“程朱理学”的诞生地,而且还有力推动了程朱理学的传播及新儒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它上承周敦颐开创德濂学下启朱学及陆王心学,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嵩阳书院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传统美德的承继者和开拓者
“以德育人”是儒家一贯倡导的教育理念,重视人的道德品性培养是儒家传统,自古已然。
作为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在讲学中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普及,并将培养造就健全的道德人格视为
教育的一大目的。
有关嵩阳书院重视道德教育的史实在《嵩阳书院志》中多有记载。
窦克勤在《嵩阳书院志·序》中说:“书院者,所以教天下之英才,而驱之于仁义道德之地也。
人人于斯学,则人人为仁义之士、道德之儒矣。
”耿介在《嵩阳书院讲学纪事》中更是强调道德教育中的孝道:“诸生欲求为圣贤,先要求为孝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大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清康熙年间,王又旦讲学于嵩阳书院,他在《藏书楼讲语》中明确提出,建设书院就是“要学者从身心性命处体究,以为圣为贤自期,异日当有用于天下国家,不可徒务章句口耳,为博取功名之地”。
很明显,嵩阳书院之所以学风蒸蒸日上,成為培养理学家的著名书院,不能不说与其重视道德教育有关。
篙阳书院重视道德教育,不仅实施道德讲解,也借助于优良环境的影响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熏陶的教育、一种感性的教育、一种榜样的教育,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这一点,从书院的一些建筑物和供祭活动可以有所发现。
根据《篙阳书院志》记载,院内的建筑,除藏书楼、讲堂、宿舍之外,还有先圣祠、诸贤祠、崇儒祠等。
通过这些建筑及相应的祭祀活动和这些建筑物的深蕴内涵,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变化,深化讲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儒家伦理道德的信念。
按照《祀典》规定,每年于仲春仲秋季节,由书院山长率领全体师生举行祭祀。
在先圣祠和先贤祠祭祀时,还要宣读祭告文,表示更崇高的敬
意。
在培养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利用摆设香案、陈列祭器、迎神、奏乐、行三献礼、焚告文、送神等简洁而又不失庄重的礼节仪式活动,激发学生对理想人物的爱慕敬仰之情,以便在实践中效仿,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形式。
嵩阳书院,以它不可替代的身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儒学(理学)的发展和完善,使儒家经典以伦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
嵩阳书院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和普及,既触及了人的道德本性等内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触及了明人伦等外在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内圣”与“外王”、“明德”与“新民”、“正心诚意”与“治国平天下”的统一。
由此来看,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宫嵩涛.嵩阳书院[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嵩岳文献丛刊[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王琦.嵩阳书院教育史述论[J].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安国楼.嵩阳书院与二程理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
[5]李珊珊.嵩阳书院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张国臣.中国少林文化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