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维度
时间空间维度模型

时间空间维度模型
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基本维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空间维度模型的描述:
1. 时间维度:时间是一个单向的维度,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
我们可以将时间分为不同的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我们只能向前移动。
2. 空间维度:空间是我们所处的三维世界,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空间维度中,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系统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空间中的物体可以相互作用和影响。
3.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
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整体,被称为时空。
物体的运动和引力会影响时空的结构,导致时间的流逝速度和空间的曲率发生变化。
4. 多维时间和空间:除了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一些理论还提出了更高维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例如,在弦理论中,宇宙可能具有额外的维度,这些维度可能是卷曲的或微小的,我们无法直接感知。
这个时间空间维度模型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运作方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实际的时间空间结构可能比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更为复杂。
对于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借助于物理学、数学和哲学等领域的知识。
时间和空间是相关联的维度

时间和空间是相关联的维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和空间是我们无法离开的两个维度。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时间和空间总是同时存在着。
它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无法分割开来。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时间如何与空间相关联。
时间是一维度,它测量的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间。
而空间是三维度,它描述的是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延伸。
尽管它们的维度不同,但时间和空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
时间和空间的交融导致了相对论的重要概念——时空。
时空是一个四维度的连续体,将时间和三维空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时空中的一个整体。
时空的交织导致了一系列的奇特现象。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时间的相对性。
根据相对论,时间的流逝是相对的,即不同的观测者在不同的速度和引力场中感受到的时间流逝速度是不同的。
这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量度,而是与观察者的参考系有关的。
另一个与时间和空间相关联的现象是时间的弯曲。
根据相对论,质量和能量的存在会导致时空的弯曲。
当物体具有较大的质量或较高的能量时,它会像一个巨大的物体一样扭曲时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力。
引力会使时间变得弯曲,使物体沿着弯曲的时空路径运动。
除了相对论之外,时间和空间还在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是许多方程和理论的基础。
在数学中,时间和空间由坐标系来描述,通过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事件的发生时间。
在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被用来描述物理量的变化和运动,例如速度、加速度和力。
在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关联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
比如,我们需要计划和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我们的时间资源。
我们需要考虑到每个地点所需的时间,以便安排行程和旅行。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
此外,时间和空间的关联还体现在艺术和哲学中。
五维的应用原理

五维的应用原理1. 五维介绍五维是指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概念,它们是物理世界描述和组织事物的基本框架。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五维被广泛使用来描述和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
2. 三维空间维度三维空间维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维度。
它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可以用来描述和定位各种物体和空间结构。
在建筑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制造等领域中,三维空间维度被广泛应用。
•长度:物体在X轴上的延伸距离。
•宽度:物体在Y轴上的延伸距离。
•高度:物体在Z轴上的延伸距离。
3. 时间维度时间维度是指事物和现象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维度。
时间可以用来描述和衡量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
在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时间维度被广泛应用。
•时刻:事件发生的具体时刻。
•持续时间:事件持续发生的时间段。
4. 五维应用原理五维应用原理是指将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结合起来,用来描述和分析复杂的现象和问题。
通过考虑物体或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得到更准确、全面的结论。
五维应用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独立的维度,并将每个维度的变化进行考虑和计算。
通过对各个维度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对问题的更深入理解。
5. 五维应用实例5.1. 模拟城市交通流量通过在三维空间中考虑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同时在时间维度上考虑车辆的行驶时间,可以模拟和优化城市的交通流量。
利用五维应用原理,可以确定最佳路线和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
5.2. 设计飞机机身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考虑机身结构的载荷和应力分布,同时在时间维度上考虑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可以优化飞机机身结构的设计。
通过考虑五维变量,可以减少机身重量和燃油消耗,提高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5.3. 预测股票价格通过在三维空间中考虑股票的历史价格和交易量,同时在时间维度上考虑市场的波动和宏观经济指标,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
利用五维应用原理,可以提高股票交易的成功率,减少投资风险。
《空间和时间》空间维度,探索无限

《空间和时间》空间维度,探索无限当我们仰望星空,或是凝视微观世界,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空间和时间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我们存在的舞台,是宇宙运行的基本框架,也是人类智慧永远追寻的谜题。
空间,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复杂的概念,从我们日常生活的三维世界,到理论物理学中推测的更高维度,一直吸引着人类不断探索。
我们所熟悉的三维空间,长、宽、高构成了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行走、活动,感受物体的大小、距离和方向。
但这只是空间的冰山一角。
想象一下,如果存在额外的维度,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弦理论提出,宇宙可能存在多达十一个维度。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三维世界的头脑来说,理解更高维度的空间简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但科学家们通过数学模型和理论推导,试图揭开这些神秘维度的面纱。
在微观世界中,量子力学为我们揭示了空间的一些奇特性质。
粒子的位置不再是确定的,而是以概率的形式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对空间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也许,我们所认为的“实在”的空间,在微观层面只是一种概率的表现。
空间的探索不仅局限于理论和微观世界,天文学的发展让我们对宏观的宇宙空间有了更惊人的认识。
我们知道,宇宙正在不断膨胀,星系之间的距离在逐渐拉大。
这意味着空间本身在不断地延展。
而且,宇宙中存在着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对空间的结构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它们的本质,但它们的存在无疑为空间的研究增添了更多的谜团。
时间,与空间紧密相连,却又有着独特的性质。
它似乎是单向流动的,从过去走向未来,不可逆转。
我们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但时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还是仅仅是人类感知和记录变化的一种方式?在相对论中,时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与空间相互关联,形成了时空的统一概念。
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这就是著名的时间膨胀效应。
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传统认知,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并非一成不变。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价值纬度 观点

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价值纬度观点
摘要:
一、时间维度
1.时间的概念与定义
2.时间的测量与划分
3.时间的应用与价值
二、空间维度
1.空间的概念与定义
2.空间的测量与划分
3.空间的应用与价值
三、价值纬度
1.价值的定义与内涵
2.价值的判断与衡量
3.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四、观点
1.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关系
2.时间维度与价值纬度的关系
3.空间维度与价值纬度的关系
正文:
一、时间维度
时间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它描述了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
时间可以按照
日历、钟表等工具进行测量,被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
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计时、计划和组织等。
二、空间维度
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场所和范围,是物体运动和相互关系的场所。
空间可以按照长度、宽度和高度等维度进行测量和划分。
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空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建筑设计、交通运输和资源利用等。
三、价值纬度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评价,是推动人们行为和决策的内在动力。
价值可以按照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纬度进行判断和衡量。
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价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资源配置、道德评价和审美等。
四、观点
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价值纬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时间维度决定事物的发展顺序,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空间维度决定事物存在的范围,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价值纬度决定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探究

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探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感知到空间和时间的存在,但很少会深入思考它们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究空间与时间的维度,尝试拓展我们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一、空间的维度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被认为是三维的,即我们可以在三个方向上进行移动:前后、左右、上下。
这是因为我们的感官和身体的限制造成的。
然而,科学家们提出了更多的维度概念,例如超越三维的四维空间或多维空间。
在物理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理论,即宇宙可能包含超过三维的空间维度,这一理论被称为“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认为,基本粒子并非点状物体,而是像小线一样的振动模式。
这些弦可以存在于一维乃至更高维度。
尽管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维度,但它们可能对于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提供了答案。
除了物理学,其他领域也在探讨空间维度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空间折返效应”。
这是指当我们进入一个小房间或狭小的空间时,我们的感知会扭曲,导致我们错误地感觉空间更大或更小。
这提示了我们的大脑在处理空间信息时的一种特殊机制。
二、时间的维度时间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
它以线性的方式向前推进,从过去延伸至未来。
然而,物理学家们提出了时间可能是更为复杂的概念。
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并非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和引力场有关。
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时间可以流逝得更快或更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膨胀”,并已得到实验证实。
除了相对论,其他领域也探讨了时间的不同维度。
在哲学中,有一种思想实验被称为“坦克尔盒子”。
假设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一只猫,同时还有一个放射性物质。
如果物质衰变,猫将会死亡。
根据量子力学的解释,直到盒子被打开,我们无法确定猫的状态。
这意味着在打开盒子之前,猫可能处于死亡和存活的叠加状态。
这种思想实验揭示了时间在量子领域中的非确定性和多样性。
结论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主题,远超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三维空间和线性时间。
个人思想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个人思想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它们在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个人的思想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和影响,同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之间也会产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个人思想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表现和变化。
一、时间维度时间是一种连续的流逝,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的思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和发展。
过去的经历和记忆对于个人的思考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对未来的行为和决策做出更有意义的选择。
而现在是时间维度中最为重要的一瞬间,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在当下活跃着。
个人思想在现在时刻的状态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观念。
当我们聚焦在当前的经历和感受上时,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挑challenges。
未来是个人思想时间维度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我们的思想和期望对于构建未来的愿景和推动个人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我们可以引导自己的思想走向一个更加积极和有意义的方向。
未来的思想可以激励我们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二、空间维度空间维度是指我们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个人思想受到所处空间的限制和影响。
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物理环境是空间维度中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在热带地区,人们可能会更加注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在寒冷地区,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思想。
我们所居住的社区、工作的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网都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影响。
文化差异也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个人思想的时间与空间维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我们的思想在时间维度中随着经历和成长而变化,在空间维度中受到物理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了解和认识时间和空间对于个人思想的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想。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与维度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与维度时间和空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感知到的两个基本概念。
时间指的是一种连续的流动,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和变化;而空间则涉及位置、距离和尺寸等方面的概念。
这两个概念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石,但它们的本质和维度是否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呢?首先,关于时间的本质与维度,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思考。
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时间相对性的理论,即时间并非绝对存在,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参考系。
这意味着时间是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有关的。
相对论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于时间的传统认识,使我们开始思考时间的本质和维度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时间是一种维度的观点,即时间和空间可以被统一起来,形成时空维度。
这种观点最早由德国数学家默塞尔提出,并在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中得到了验证。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四个维度构成的宇宙中,其中三个维度是空间维度,而一个维度是时间维度。
这种观点不仅用于物理学的研究,还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哲学和文学等领域的探讨。
然而,虽然我们有了一些关于时间的新认识,但对于时间的本质和维度,我们仍然无法完全解答。
时间是否有起点和终点?时间是否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这些问题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猜测。
例如,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宇宙的起源是从一个奇点开始的,同时也认为时间是连续的;而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时间是离散的,以一系列的瞬间或时刻为单位存在。
这些观点之间的差异说明了时间本质和维度的复杂性和困扰。
与时间相伴的还有空间,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交织。
虽然我们习惯于将空间看作一个三维的结构,但在物理学中,空间还被推广到了更高的维度。
超过三个空间维度的概念也被一些理论所提及,如弦理论和引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我们所感知的三维空间只是一个相对观察者的视角,宇宙可能存在着更多隐藏的维度。
这些隐藏的维度可能在非常微小的尺度上存在,并且相互缠绕、扭曲。
这种观点使我们重新思考了空间的本质和维度。
总而言之,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与维度是一个复杂而令人着迷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时间与空间维度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
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
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
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
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
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
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
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
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
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
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
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所谓文化的空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广延性、扩展性说的。
文化特质或文化系统通过商业、战争、宗教等活动在空间传播、流传。
文化的空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体系发源、生存的空间位臵,一定的文化与—定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关系;(2)文化特质和文化体系在空间的传播;(3)物质文化的成果占据一定的空间,而神话、语言、艺术、风俗、精神文化的地域性不是指直接占据空间而是指被—定地域的人们所创造、沿用。
(《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第251页)文化的空间特性并不是永恒的、绝对的。
当不同空间的人在相类似的自然环境进行文化活动时,具有相当多的普遍性。
例如,在旧石器时代,当埃及与欧洲还不可能有任何文化交流时,人类的祖先却在两地同时发明了两侧打簿的双刃的石器。
当然,在普通性中又充满着差异性,这种差异首先就是空间上的差异,尔后还有时间上的差异。
例如,到了新石器时代,埃及本土的石器渐具特色,有别于欧、亚、非文化区的工具。
用来削刮箭杆或奖柄的削副石器就是埃及底比斯一带的典型器物。
这时期,专门收割谷物的卷石谦刀,也首度在埃及出现。
我们说文化的空间特性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更重要的理由是文化在空间的传播。
小麦、棉花、西红柿、核桃、石榴、豌豆、芝麻、胡萝卜、水仙花、桂皮等都是借助文化的空间移动传入中国的。
我国的治铁和穿井技术、养蚕和丝织技术早在汉代就开始西传,到宋元时期,我国的陶瓷通过海上交通风靡全球。
从汉代到明代,我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陆续传向外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汉代以来,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我国的音乐、舞蹈、建筑、艺术、文学创作、语言和思维方式又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我国文字的声韵来自印度五明之一的‚声明‛,我国的文体,特别是逻辑结构受到印度五明之一的‚因明‛(逻辑)的影响,我国的文法受到梵文的影响,诗、词、章回小说、传奇、故事亦受到佛经的极大影响。
(《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第254页)文化圈文化圈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概念。
这个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模糊性,大到东方文化圈,西方文化圈,并用东西方文化圈来概括全世界全人类的文化存在。
而如果以更小的范围来看的话,则文化圈可以是种族、民族、国家或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如农耕文化圈、畜牧文化圈、弓箭文化圈等。
因此,所谓的文化圈是指人类同一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包括语言、风俗、道德、宗教、艺术等共同的文化特质的一定分布范围。
文化圈作为一个关键性概念最先使用的是德国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他在对埃塞俄比亚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方法。
他着重研究某一空间分散存在的类似现象,探索它们的历史变迁关系。
为了防止主观片面性,格雷布内尔提出了几条标准作为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基础和判断某一现象在文化史上有没有关系的技术性手段。
这种标准一是形态标准,如果某一区域中,类似的文化要素四处散见,那就可以推测这些要素存在联系,本来具有共同起源。
二是数量标准,在某一区域中,一个事物具有特定的类似性,与此同时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其他几种现象或要素也必然与之并存,形成为量的标准。
继格雷布内尔之后,奥地利民族学和语言学家施密特进一步发展了文化圈的概念和研究,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对应的文化圈理论。
第一,原始狩猎与采集阶段,这个阶段对应的文化圈有:A.中央或外婚制文化圈.北极文化圈;B.南极文化圈(外婚制与性图腾,如东南澳大利亚人、塔斯马尼亚人)。
第二,初级阶段或园艺种植和畜牧阶段,与之对应的文化圈有:A.家长制的游牧部落文化圈;B.外婚制父权、图腾、较高层次狩猎文化圈.外婚制母权、园艺部落文化圈。
第三,第二阶段或较发达的农业阶段,与之对应的文化圈有:A.自由父权社会文化圈;B.自由母权社会文化圈。
第四,第三阶段,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最早的高级文明出现。
施密持的文化圈理论,非常明显是采用历史民族学的基本方法来进行研究和概括的。
文化圈的概念由于德国、奥地利民族学家的不断深化、发展.最终而成为一种文化圈论理论。
文化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圈的时间存在是扩散的。
(《文化学概论》 ,陈华文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11 第118页)2.空间维度即共时维度(共时即同一时空下)(1)梁漱溟: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是以‚意欲‛为原点,以‚意欲‛的‚路向‛为纵横轴线建立起的文化哲学体系。
他说:‚你且看文化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
‛‚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
‛他认为意欲是驱动生活的本因。
意欲的不同构成文化的不同。
他所阐述的‚文化三路向‛说把世界文化体系划分为中国,印度,西方三个范畴。
西方文化:由意欲向前要求的精神产生科学与民主两大异彩的文化。
向前要求,进取奋斗的态度,遇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的办法,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西方文化探求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把人与自然摆在对立面上,注重人对自然外物的改造和占有,因而崇尚理智。
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
调和,持中,遇到问题不求解决,自我满足,安于现状。
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讲究天人合一和人的反求内省,追求精神的自得的理想的道德人格。
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转身向后去要求,遇到问题就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
(也是一种佛教文化的倾向。
)印度文化探究的是人与自身生命即人与本体的关系,追求宗教的超脱与出世,寻求人的灵魂的解脱。
梁漱溟提出他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意欲向前的西方文化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意欲调和,持中的中国文化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意欲向后翻转(压抑)的印度文化解决人自身的身心平衡问题。
(张岱年、汤一介等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注:英国哲学家罗素把世界哲学分为三类: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
(2)田惠刚田惠刚认为,‚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的地理单位,具有相似文化特征和相似的生存方式。
主要包括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文字,同一种宗教信仰和伦理规范,大体一致的居住形式和特定的民情风俗,相同或相似的社会与家庭结构等内容。
文化区的形成和宗教,河流,气候,语言文字有着重要关系。
文化区按照等级可分为大区,中区,小区和社区。
大区是一种国家或民族的组合,以同一的宗教或观念为联结纽带:1欧美基督教文化大区2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大区3印度佛教文化大区4中国儒教文化大区。
中区一般以国家或民族为表述单位。
文化中区(以中国儒教文化大区为例)分为:1中国文化中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2朝鲜文化中区(韩国,北朝鲜)3日本文化中区4越南文化中区5新加坡文化中区。
小区是各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个体组成单位。
文化小区(以中国文化中区为例)划分为:1中原文化小区2楚文化小区3吴越文化小区4巴蜀文化小区5岭南文化小区6东北文化小区。
社区是组成文化小区的基本细胞单位。
文化社区(以中原文化小区为例)划分为:1河南登封县的少林寺(武术文化)2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酒文化)3山西安塞县(腰鼓文化)等若干文化点。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文化中区以汉文化为主体,藏文化小区,壮文化小区等少数民族小区未算在内。
(田惠刚世界文化区的形成与分类刍议---兼评《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J] 中国文化研究 1995年 04期)3. 时空维度(1)斯宾格勒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说研究历史首先要研究历史上各种不同的文化,人类历史就是各种文化自生自灭的舞台。
他把这些文化划分为8种: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玛雅文化和西方文化。
在斯宾格勒看来,文化就像人的一生,遵循着生、壮、老、死的周期性规律,每一种文化都经历了春、夏、秋、冬4个发展阶段,也称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和文明时期。
前文化时期,人类尚处于原始状态,国家和政治还没有出现,其代表者是农民。
一旦有了民族和封建制度,就进入了文化早期,这时城市开始诞生,其代表者是贵族和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