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我们身边及环境〉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居民生活环境调查

一、活动目标:1.了解居民生活环境的特点和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查能力;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活动过程:1.课前准备(10分钟):教师准备好调查表格、铅笔、纸张,复印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复习“居民生活环境”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居民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调查准备(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告诉学生,他们将要进行一次居民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分发调查表格,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调查问题。
3.实地调查(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选择就近的居民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居民区的绿化、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4.数据整理(15分钟):回到教室后,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统计整理;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整理好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所在。
5.问题解决(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所调查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进行讨论和投票,选出最佳解决方案。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调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7.反思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活动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地调查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仔细观察并记录;2.汇报整理好的数据是否准确、完整;3.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作性;4.学生总结归纳的是否有价值和深度。
四、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将调查结果公布给全校学生和家长,提高大家对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视和改善意识;2.学生可以通过书写调查报告,将调查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并提交教师评阅;3.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相关活动。
通用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5课:身边的环保

2
2.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节约资源和能源
2.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减少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可以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和 处理,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可回收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 ,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采,同时减少了生产的能源消 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或发酵处理,减少 了垃圾填埋的数量,降低了土地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他 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处理 ,减少了对环境的伤害。
1. 环保小卫士
水资源保护
在使用水的时候,要注意节约。洗手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 ;洗澡时,尽量控制用水的时间;洗菜时,可以先把水放在盆 里,然后再用来浇花。还可以收集雨水来浇灌花草,不浪费宝 贵的水资源。
1. 环保小卫士
垃圾分类
学会垃圾分类,让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 。可回收垃圾可以进行再利用,比如废纸可以回收做成新纸张 。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处理,用来施肥给植物。这样做不仅 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保护资源,节约能源。
4
推广绿色出行
推广绿色出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减少汽车使用
倡导公共交通
发展共享单车
推广绿色出行
减少汽车使用
每天上下学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减少尾气 排放,保护环境。
推广绿色出行
倡导公共交通
鼓励同学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减少单独 乘坐汽车的次数,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推广绿色出行
3
3.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3.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家庭用水要点标题
三年级环境调查报告

三年级环境调查报告三年级环境调查报告一、引言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我们三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环境调查。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环境,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家庭环境我们首先调查了同学们的家庭环境。
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家庭都有绿色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家居环境,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此外,许多同学的家里都有垃圾分类桶,这是一种很好的环保行为,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三、学校环境接下来,我们调查了学校的环境状况。
我们发现,学校的操场上有很多绿树和花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美丽的活动场所。
学校还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和回收桶,鼓励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然而,我们也发现学校的某些角落存在垃圾乱扔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持学校的整洁。
四、社区环境我们还走访了社区,了解了社区的环境状况。
我们发现,社区的街道干净整洁,有专门的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垃圾。
社区还有公园和花坛,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但是,我们也发现社区的一些居民乱扔垃圾,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共同维护好社区的环境。
五、城市环境最后,我们关注了整个城市的环境状况。
我们发现,城市的道路干净整洁,有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供市民使用。
城市还有公园、湖泊等绿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
然而,我们也发现城市中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如车辆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
这些污染物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威胁,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环境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家庭要养成种植绿植和垃圾分类的习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学校要继续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3. 社区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4. 城市要加强环境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居民生活环境调查(教案)

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居民生活环境调查(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生活环境调查是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本节课的居民生活环境调查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居民生活环境的含义,认识到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状况,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居民生活环境的含义及重要性2. 调查问卷的制作与发放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 调查报告的撰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居民生活环境的含义及重要性教师简要讲解居民生活环境的含义,强调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调查居民生活环境的必要性。
3. 分组讨论,制作调查问卷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讨论并制作一份关于居民生活环境的调查问卷。
4. 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问卷发放给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5. 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6. 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将调查报告进行分享,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总结本次调查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居民生活环境调查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 调查问卷的制作质量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4. 调查报告的撰写水平5. 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交流、分享能力六、教学建议1. 在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调查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居民生活环境调查(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居民生活环境调查(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居住的环境,而居住环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了解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居民生活环境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和关注,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态意识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居民生活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初步了解环保常识和应用技巧。
2.学习调查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掌握一定的调查技能。
3.初步了解Markdown文本编辑格式,掌握其基本语法。
###2.能力目标1.增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关注,关注居住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工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调查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本编辑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的情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2.增强民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培养其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学生主体的探究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小组讨论、文献查阅等方法,让学生探究居民生活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信息素养培养引导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编辑器,编辑调查问卷和整理调查数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文本编辑能力。
3.教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做好教学设计和方案,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和流程1.教学前置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调查地点和时间,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调查表格和面试问题。
2.调查问题的设计和讨论在第一次课时,教师将配发调查问卷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调查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开放性问题和多样的视角展开讨论。
3.调查实践和数据收集在第二次课时,学生利用调查问卷和面访的方式在附近的居民小区内开展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记录实物和影像资料。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环保调查与行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环保调查与行动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掌握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分类垃圾等。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 激发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
教学准备- 课程材料:环保宣传资料、图片等。
-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音箱等。
- 环境准备:教室内的环境整洁和摆放合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环境恶化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0分钟)1. 给学生简要讲解环保知识,如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的方法、垃圾分类的意义等。
2.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环保宣传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环保调查的任务,如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如何改善。
2. 每个小组讨论和整理调查结果,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小组之间交流分享调查成果和解决方案,互相研究和借鉴。
环保行动(20分钟)1.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环保行动项目,如节约用水、种植绿植等。
2. 学生根据选择的项目,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实施。
3.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环保行动的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3.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课后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环保知识,号召亲朋好友参与环保行动。
-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加深对环保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 查看学生完成的小组调查和行动计划。
- 对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进行评价。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 教案 综合实践 通用版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教案综合实践-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分析环境污染问题。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2. 调查方法和学习工具的使用3. 实践操作:分组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4. 数据分析与讨论5. 环保行动计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分析环境污染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环境污染相关资料、调查工具(如问卷、记录本等)。
2. 学生准备:分组、了解调查地点和对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环境污染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5. 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制定个人和团队的环保行动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环境污染问题。
3.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环保行动计划,并参与团队合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结合实际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环境污染相关案例和资料。
2. 调查工具:问卷、记录本等。
3. 展示工具:图片、视频等。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 教案 综合实践 版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教案综合实践-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问题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查和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4.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调查和分析环境污染的方法。
3. 提出解决方案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难点:1. 环境污染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环境污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调查环境污染的地点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学习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教师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原因和危害。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确定调查的地点和主题。
4. 实地调查: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5. 数据分析:学生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找出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6. 提出解决方案: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环境的解决方案。
7. 分享和评价: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互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调查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举办环保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家庭周边环境,调查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在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2. 解决方案的创意和实用性:评价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活动主题
无穷的大自然透露出蓬勃的秘密信息,当你欣瞧着一片片翠绿的新叶时,心里敞露出对美丽生命的惊讶;当你凝望着一个个被遗弃的残陋须根时,满心叹息着生命的可惜;当你不经意间轻嗅到沁入心脾的清香时,不得不感叹她委婉的气息。
谁不曾被这份美丽激起涟漪波澜,留下幅幅憧憬。
探索生命的魅力,实现生本相通的互用价值,这正是人类,也正是老师与学生将要面临的实战课题。
此次定项研究将给学生带来对生命的全新认识,实实在在地引领着学生对有机生命价值的实践研究。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活动组织融合能力刚刚起步。
因此,本次研究活动应以激发兴趣,自主研究,自发建群讨论研究为主。
力求实效开展,保留初始兴致。
首先,学会调查了解,运用采访、搜集等形式开展调查,并学会记录整理资料,养成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各组在不同的地点展开调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
遇到困难自觉想办法克服、解决的意识,提高各自的抗挫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积极的态度。
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说话的技巧;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其次,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研究意识,并把研究植物的重要意识向家长、社会宣传,共同科学利用植物;
最后通过组织调查,提供一个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的机会。
三活动过程
(一)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个人种植调查
活动时间:1周——6周
活动目标:通过调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地点:学生自己家
活动内容:
1.观察植物生长都会出现一些什么培植技术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2.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自己设计研究表格,并整理结果。
3.根据研究内容向家长进行访问。
第二阶段:小组调查
活动时间:7周——10周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2.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并对当今社会对植物各部分实用价值的研究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研究意识。
活动地点:小组自定
活动内容:
1.学生自由组合6人小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安排组内分工、为小组起名字,设计小组标志。
2.研究表格: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自己制定研究表格。
3.各小组先选定研究项目后,再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植物实用价值的汇报
活动时间:11周——12周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内容:
1.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2.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再次提出问题。
第四阶段:推广植物的科学运用
活动时间:13-14周
活动目标: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研究意识;最后,提供一个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的机会。
活动内容:绿色家园,我们一起来创造。
(二)、活动准备
1.分组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此活动,并根据活动计划的需求。
首先,要把孩子们组成以6个人为一组的合作小组。
随之,问题就出现了。
在以自愿的形式下,他们很快的结合在一起。
同时一些孩子格外受欢迎,而也有特别受冷落的。
虽然这是交往合作中的正常现象,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首先,我解散了已经自由结合好的小组。
而后,把剩下零零散散的同学集中在一起,看样子就要我强加组合了,虽然这不是完全之策,但是目前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如此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特意把他们男女分开,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这样一来他们也会很高兴的,但也有例外的。
2.选组长:小组自己推荐。
3.为小组命名:各小组自己创编。
(三)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主题确定后,大家根据调查内容先由自己家为调查地点,展开调查。
调查表格由自己制定,并把调查结果填写在调查表中。
第二阶段
1.小组制作表格
在制作调查表时,大家别出心裁,有的小组可以自己动手制定;有的运用电脑绘制表格也行;还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调查情况。
2.调查地点
小组选定调查地点。
如:公园,菜地,花卉市场,居民家,菜市场等
3.调查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
在调查中出现很多的问题
(1)第一次去采访时,胆子太小。
(2)在调查时可能过于紧张,学生不知从哪问起。
我便再次提醒他们,调查前,可以根据自己调查内容,事先想好问题,这样就能避免无从开口。
如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
(3)调查者不配合,严重的把他们撵走或拒之门外。
针对各小组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说说调查的体会。
接着,针对困难,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最后,大家一起交流,找出解决的办法。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
时间:2课时
各组分组汇报成果,
第四阶段科学运用植物的推广
行动计划
1.给校长提建议,每星期曝光一些不讲卫生同学的名字,表扬一
些主动
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的同学。
2.向大队辅导员提建议,希望能组织全校同学针对保护环境开展手抄报比赛,以提高大家的环保认识。
3.写倡议书,复印后,到燕庄住家户发放,并告诉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4.给村长提建议,希望能在燕庄街道多放一些垃圾箱,并对那些乱扔垃圾的公民,进行罚款。
5.向菜市场领导提建议,加强菜市场的卫生管理,提高商户的卫生意识,垃圾要入箱,随手清扫摊位前的垃圾。
6.给居委会提建议,希望垃圾能分类处理,把可再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减少垃圾数量。
并在小区中进行宣传。
7.各小组还准备到自己调查的地点,开展一次清扫活动。
从自己出发,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8.给市政领导写信,希望他们能改善燕庄周遍环境,给大家一些绿化的休闲广场。
开展活动:让我们为保护环境,保护家园行动起来吧!
四、活动成果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调查。
学生的调查方式大致有两种:1.亲自去实地查找。
2.以采访的方式得到结果。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发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重点,有的研究垃圾的来源问题,有的研究垃圾的危害问题,有的研究垃圾的分类问题,有的研究垃圾的处理问题。
五、体会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垃圾对社会的污染,对自身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胆子变大了,小嘴越来越会说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对“垃圾”的认识提高了。
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与老师的沟通更融洽了。
从中,学生还认识到:
1.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而且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呵护才能变的更加美丽
2. 这次活动我体验了当"小记者"的滋味。
采访前,我们兴致勃勃,可当我们上街采访时,处处碰壁。
真扫兴,经过大家总结经验教训后,我们以后的采访都比较顺利。
而且通过这次采访,锻炼了我们的交际能力和胆量,同时让我们意识到要当一名记者,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
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实现我的"记者梦"。
3.为了让自己在调查时的照片通过电脑展示给大家,我特意请教
电脑老师,学会了怎样制作幻灯片,电脑这东西真是太棒了!
4.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彼此配合,互相取长补短,每位同学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学会合作,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实践过程中虽然累点,但成果展示时,那成功的感觉真棒!
5.调查结束了,我想告诉大家:
(1)不随地丢弃垃圾,并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不制造不必要的垃圾。
(3)可利用的物品,要积极使用,减少垃圾数量。
(4)发现身边有乱扔垃圾的行为,要积极制止。
评价
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你们的胆量,而且也培养了你们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同时你们在调查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培养了你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