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集团简介

合集下载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随着城市建设和国家工业基地调整,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变革和调整。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头企业之一,北京首钢集团也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作为北京市政府的重点项目,首钢集团进行了搬迁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首钢集团的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搬迁调整背景首钢集团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首都北京的重点企业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首钢集团所在的城市区域逐渐成为北京市中心区,周围环境也变得拥挤嘈杂,空气污染问题严重。

此外,首钢集团因常年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在2016年便出台了调整方案,计划搬迁至廊坊等地区,并进行产能削减。

2020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首钢集团再次启动搬迁调整计划。

调整方案首钢集团的搬迁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搬迁至廊坊首钢集团计划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生产基地搬迁至河北省廊坊市,同时投资兴建一条连接北京和廊坊的高速铁路。

这条高速铁路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将进一步促进首钢集团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优化调整产能首钢集团将通过钢铁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优化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适应市场环境和政策要求。

同时,该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要的民营企业之一,首钢集团将继续加大对高端制造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集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效果自首钢集团搬迁调整方案出台以来,该企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首钢集团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

例如,在转移冶炼设备的过程中,采用了高水平的节能环保设施,减少了CO2排放,同时也降低了工厂内部环境污染。

这一举措对于首钢集团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钢集团管理认证情况

首钢集团管理认证情况

首钢集团管理认证情况首钢集团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以满足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企业管理认证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首钢集团管理认证的情况。

首钢集团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它要求企业建立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持续顺利运营。

首钢集团通过ISO9001认证,证明了其在产品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管理和客户满意度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首钢集团还在环境管理方面获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为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改善环境绩效而设计的国际标准,要求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首钢集团获得ISO14001认证,意味着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管理方面经受住了国际的检验和认可。

首钢集团还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通过了OHSAS18001认证。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针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旨在帮助企业预防职业伤害和职业疾病,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首钢集团的OHSAS18001认证证明了其在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健康保护和事故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首钢集团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均获得了认证,并且通过认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为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管理认证的实施,首钢集团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希望首钢集团未来能够在管理认证方面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有哪些些知名国企单位

北京有哪些些知名国企单位

北京有哪些些知名国企单位北京有哪些些知名国企单位1、首钢集团首钢总部在北京,始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矿产资源业、环境产业、静态交通产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及房地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海外产业等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全资、控股、参股企业544家,职工9.4万人,总资产列全国钢铁企业第二位,2010年以来连续6年进入世界500强。

2、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经营地面公共交通客运业务为依托,多元化投资,多种经济类型并存,集客运、汽车修理、旅游、汽车租赁、广告等为一体的国有独资大型公交企业集团。

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公交集团确立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公交资产投融资与管理和汽车服务贸易三大主业板块,定位于立足首都,服务京津冀,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公共交通综合服务企业。

3、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与管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土地与物业开发经营等相关资源经营与服务职能。

公司下辖全资分子公司18家,控股公司34家(含境内境外上市公司各一家),参股公司20家。

公司内设16个部室,全系统职工近1815人。

2003年成立至今,公司注册资本从25亿元增加到909亿元人民币。

截至2015年底,公司累计完成投资达3953亿元,建成客流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的超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有力促进北京市经济稳定增长;累计节约投融资成本超过8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位居市属国企前列;总资产达到4045亿元,净资产达到1409亿元,分列市属国企第二位和第一位。

4、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在职员工三万余名。

首钢人员安置方案

首钢人员安置方案

首钢人员安置方案首钢集团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经历了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也面临着转型与变革的挑战。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首钢集团制定了一系列人员安置方案,以确保员工的利益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 了解首钢人员安置的背景和目标首钢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一个行业格局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人员裁减和转移。

然而,公司坚决支持受影响员工的权益,决心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合理的安置方案。

首钢人员安置的目标是确保员工能够平稳过渡,并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生活的影响,同时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二. 针对不同职能提供不同的安置方案首钢集团根据不同岗位的性质和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安置方案。

对于一线生产工人,安置方案包括向相关企业介绍、技能培训和转岗安置,以便他们能在新企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安置方案涉及职业规划、培训指导和跨行业就业的支持。

三. 优化安置资源的配置为了有效地推行安置方案,首钢集团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开展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下,首钢集团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优先职位推荐、社会保险补贴和职业培训的支持。

同时,公司还与其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

四. 心理援助和职业发展支持首钢集团在安置方案中也给予了员工心理援助和职业发展支持。

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和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指导,鼓励他们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 关注员工的综合福利除了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外,首钢集团还关注员工的综合福利。

在人员安置过程中,公司执行了各项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首钢集团还为受影响员工提供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住房补贴等福利措施,确保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六. 追求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首钢集团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也承担起了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四大钢铁是哪四家

中国四大钢铁是哪四家

中国四大钢铁是哪四家?中国四大钢铁集团是宝钢集团、武汉钢铁集团、鞍山钢铁集团、首钢集团。

1、中国首钢集团,简称首钢集团或首钢,是以生产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新钢、京唐、迁钢、首秦、长治、通钢、高新技术、机电等海外企业。

2、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07月28日成立,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中央企业。

2019年7月,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385位。

2019年9月,位列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第35位。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65位。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

4、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中央企业,总部分别位于上海和武汉。

鞍山钢铁发展历史鞍山钢铁成立于1948年12月,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船舶、国防、汽车、铁路、家电……鞍钢产品在多个领域被广泛纳用,已经成为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作为中国桥梁钢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鞍钢助力新中国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

1956年,新中国做出了在江苏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

但当时,符合设计要求的桥梁钢在国内却是空白,国务院把生产建设大桥所需钢材的重任交给了鞍钢。

炼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战斗,鞍钢工人们在火焰冲天的炼钢炉边,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最终研制生产出6.6万吨优质钢材,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也得以建成,这批钢材因此被称为”“争气钢”。

首钢的发展历史

首钢的发展历史

首钢的发展历史首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堪称传奇。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首钢的发展历史。

一、创建初期首钢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初期阶段。

为了满足国家对钢铁的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在北京市建立一家大型钢铁企业。

于是,首钢正式成立,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二、快速崛起在成立之初,首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全体员工的努力,首钢很快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它不仅在技术装备上实现了突破,还大力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首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钢铁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首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行科技兴企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首钢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

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首钢逐渐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它不仅注重发展钢铁主业,还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物流等领域。

通过多元化发展,首钢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五、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首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它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同时,首钢还积极推进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代表,首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它与世界各国的钢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首钢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还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七、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首钢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核心竞争力。

它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钢铁企业。

同时,首钢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钢迁钢_??????

首钢迁钢_??????

首钢迁钢
首钢迁钢是指北京首钢集团公司将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钢铁生产设施迁至其他地方的过程。

首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其位于丰台区的钢铁生产设施是该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的考虑,北京市政府决定对该地区的钢铁产业进行调整。

在首钢集团和北京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首钢迁钢计划逐步推进。

根据计划,首钢将把钢铁生产设施迁至河北省的廊坊市霸州市和河间市,这两个地方距离北京市较近,有利于钢铁产业的运营和发展。

首钢迁钢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和大气颗粒物排放,还有助于优化首钢集团的生产布局,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首钢迁钢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搬迁,以及解决员工就业和社会稳定等
问题。

然而,首钢集团和北京市政府表示将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顺利实施迁钢计划。

首钢长钢简介

首钢长钢简介

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简介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前身为故县铁厂,创建于1947年,是我党亲手建立的第一个钢铁企业,曾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1956年周总理视察太钢时曾说:故县铁厂是我党在根据地第一个正式建设的厂,是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

2009年8月8日与首钢总公司联合重组后,企业步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已形成集采矿、采煤、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水泥制造、工程建设、锻压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于一体、年钢铁生产能力36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首钢长钢公司多年被评为“AAA”、“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产品包括钢铁产品、锻压机械、矿渣水泥三大系列。

钢铁产品主要有H 型钢、棒材、线材、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左旋带肋钢筋、抗震钢筋、热轧无缝钢管。

长钢的钢材钢质纯净,成份稳定,主导产品“上党”牌热轧带肋钢筋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国家免检产品”、“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被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奥运场馆、青藏铁路、深圳湾跨海大桥、秦山核电站等重点建设工程采用。

新开发的抗震钢筋通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严格检测;锻压机械产品素有“弯卷之冠,中国长锻”美誉;“长钢”牌矿渣硅酸盐水泥是国家免检产品。

承接首钢总公司精品长材技术、研发、生产、市场和全国唯一出口免检品牌的优势,首钢长钢公司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的远景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全力实施“三步走”战略,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技术指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构建“煤——电——钢——化工——装备制造”五位一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红色长钢、低碳长钢、科技长钢、实力长钢、和谐长钢”,到“十二五”末实现钢产量、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资产总额、利税、职工收入“六个翻番”。

在首钢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在省委省政府和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首钢长治钢铁公司将借助首钢总公司的巨大平台,用现代化、高技术的装备、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低耗能、低排放、高质量、高效益的转型跨越发展,成为对长治经济有重要支撑、对山西经济有重要贡献、在全国钢铁行业有重要影响的优秀骨干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集团简介中国首钢集团(简称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高炉。

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新钢公司、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高新技术公司、机电公司、特钢公司、首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实业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在香港有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1090亿元,实现利润水平43亿元,钢产量1540万吨,职工近8万人。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按2006年数据评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6位。

揭开了中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发展历程首钢始建于1919年,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

首钢90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首钢企业文化的演变成长史,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919----1948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1948----1978年:艰苦创业,成长壮大;1979----2002年:改革腾飞,探索发展;2003----现在:立志“三创”,再铸辉煌。

1958年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测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揭开了中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国内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

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

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

2003年首钢集团实现利润10.3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2.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集团在职职工13.51万人。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首钢紧紧抓住机遇,围绕发展战略,历经“苦干三年,打好四个基础”,系统实施国务院批复的首钢搬迁调整方案,实现了首钢新的历史性发展。

文化体系企业精神首钢集团自强开放、务实创新、诚信敬业。

——自强,就是要有一种不怨天、不尤人、一切靠自己的自主意识;就是要有一种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是要有一种敢竞争、不服输、不服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开放,就是要跳出自我封闭、夜郎自大的狭隘圈子,以博大的胸怀融入社会、面向世界;就是要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要以虚心的态度,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把首钢办成学习型企业。

——务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干实事,重实效;就是要坚决克服图虚名、重形式、走过场的坏风气,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打破常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要改变因循守旧的思维,摆脱僵化落后的状态;就是要以超常的努力,把挑战和压力变为机遇和动力,把目标变为现实。

——诚信,就是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就是要信守合同,平等竞争,公平交易;就是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不道德行为。

——敬业,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发展恪尽职守,建功立业;就是要克服对事业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推委扯皮的不良现象;就是要破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树立开拓进取、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崇高境界,做到创新敢为人先、创业敢比人快。

企业理念1.树立“没有发展就没有首钢的一切”的发展理念,把能不能促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评价工作效果的标准。

2.树立“把握时机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理念,抢抓机遇,抓紧机遇,抓实机遇,使机遇产生最大效果。

3.树立“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共存理念,职工为企业发展尽职尽责,企业为职工发展搭建舞台。

4.树立“我就是首钢形象”的责任理念,人人从我做起,从本岗位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为优化首钢发展环境做贡献。

5.树立“有什么不如有人才”的人才理念,努力创造一个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6.树立“人、技术、环境高度和谐一致”的环保理念,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加大环保投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

7.树立“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质量理念,用科技进步和标准化管理,创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8.树立“安全、顺行、清洁、高效”的生产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的低成本、高效率、清洁化。

9.树立“诚信、高效、共赢、发展”的营销理念,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互相信任、互惠互利、长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10.树立“一切为用户着想”的服务理念,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着想,机关为基层着想,企业为用户着想。

企业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雷厉风行。

核心价值追求创新创优创业,建设21世纪新首钢。

企业形象塑造首钢注重环保、实现清洁化生产的绿色形象,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清洁化生产和清洁化管理,优化首钢的生态环境和厂容厂貌。

塑造首钢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形象,围绕市场需要,大力进行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形成首钢各个行业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塑造诚实守信、文明健康的职工形象,从职工的衣着文明、语言文明等具体事情抓起,狠抓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标识首钢“SG”标识从整体上看,似一个具有动感的太阳系中的行星,“S”像一个正在运转的环球卫星,紧紧围绕着一个地球形状的“G”字。

1.它象征着首钢是一个特大型的企业集团,企业和产品已跨出国界。

2.它象征着首钢的宏伟目标是成为国际型名牌企业。

3.它体现着首钢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在发展中不断增添活力,弘扬“自强开放、务实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

兼并重组方案2012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吉林省工信厅上报的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方案。

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方案中要求加快推进首钢和通钢的实质性重组。

重组后的通钢要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首钢要把通钢纳入集团总体规划,发挥重组方各自优势和协同效应,在资源配置、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依托,做强通化钢铁主业,优化产品结构。

按期淘汰现有落后钢铁产能,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通钢厂区现有基础,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还要求吉林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在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钢铁产业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整合省内其他钢铁企业,减少企业数量,全面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投资项目2000年以来,首钢股份先后投资1790万元(占25.43%股份)与山东烟台磁王集团等单位共同设立了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和发展年产3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投资5350万元(占51%股份)与深圳国投先科光盘有限公司、加拿大九洲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首钢先科数字光盘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大容量存储数字光盘;投资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2500万元(占5.34%股份)共同开发生物芯片;出资23000万元(占46%股份)开发建设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出资9400万元(占28.7%股份)参与清华阳光改制重组;投资北京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400万元(占12%股份);投资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8000万元;投资1425万元(占71.25%股份)参股北京首钢凯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分三年投资665万元(占57%股份)参股首科微电子工业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2002年,公司投资542000万元建设冷轧薄板生产线,投入25000万元建设8英寸芯片加工生产线。

附:1992年邓小平视察首钢1992年5月22日,国家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集团。

上午8时,邓小平在北京市领导的陪同下,坐面包车来到首钢。

在首钢月季园门口处,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工厂委员会主任周冠五等领导同志,早早就在这里迎候。

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市长陈希同也赶到这里。

人们喜气盈盈,热切等待着小平同志的到来。

见面后,邓小平说,来首钢是我的一桩心愿,我一直关心着首钢的改革。

在谈到首钢取得的成绩时,邓小平说,主要是解放思想,换了脑筋就行。

脑筋不换,怎么推也推不动。

邓小平在听取首钢负责人汇报中讲,路啊,是历来明摆在那里的。

走得快,走得慢;走得好,走得坏;那就要看走的路,第一是方向对不对,第二是走得好不好。

你们两条路都对了,我赞成你们。

邓小平在谈话中强调,国民经济要高速发展,钢要有年产1.1亿到1.2亿吨的目标。

邓小平还说,一个人政治上再强,不懂经济是不行的。

朱镕基同志是抓经济的。

我不懂经济,但是我听得懂哪些对哪些不对。

凡是思想开阔的,能领导我们向前发展的,我举双手赞成。

冒风险也要冒一冒,没有什么大风险,看不对头,你就收嘛!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以后,国务院不仅赋予首钢更大的投资立项权和外贸自主权,而且还赋予首钢资金融通权,批准首钢仿效中信集团建立银行,按照国际惯例经营金融业务。

同年12月22日,由首钢集团投资10亿元兴办的华夏银行正式开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