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题型。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考验我们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一题型中取得高分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
一、理解词义要做好逻辑填空,首先要对选项中的词语有准确的理解。
这包括词语的含义、词性、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
1、含义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我们要仔细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
比如,“推脱”和“推托”,“推脱”侧重于摆脱、开脱责任等,而“推托”侧重于借故拒绝。
2、词性不同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也不同。
例如,“品味”是名词,“品位”是名词;“必须”是副词,“必需”是动词。
3、感情色彩词语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在选择时,要根据语境的感情倾向来决定。
比如,“成果”“结果”“后果”,“成果”是褒义的,“结果”是中性的,“后果”则是贬义的。
4、搭配对象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搭配对象,不能随意乱用。
比如,“爱戴”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爱护”则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二、分析语境除了理解词义,准确分析语境也是解题的关键。
1、逻辑关系语境中往往存在着各种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应填的词语。
例如,“虽然他很努力,但是_____没有取得好成绩。
”这里是转折关系,应填“依然”“仍然”等表示转折的词语。
2、前后呼应所填词语要与上下文在语义上相互呼应。
可以通过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确定呼应关系。
比如,“他是一个_____的人,总是乐于助人。
”后文“总是乐于助人”提示我们,应填一个表示善良、热心的词语,如“善良”“热心肠”。
3、语义轻重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语义轻重合适的词语。
如果语境比较严肃、严重,就应选择语义较重的词语;如果语境比较轻松、平常,就选择语义较轻的词语。
比如,“这件事造成了_____的后果。
”如果后果很严重,就填“严重”;如果后果不是特别严重,就填“一定”“一些”等。
逻辑填空成语专项训练

逻辑填空成语专项训练嘿,你想在逻辑填空这一块儿把成语用得那叫一个溜吗?我跟你说,这逻辑填空里的成语可太重要啦!就像做菜得放盐一样,少了它就没那个味儿。
比如说“事半功倍”这个成语,你要是知道它的意思是只用了一半的力气,就收到加倍的功效。
那在这个句子里“如果我们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你看,一下子就把句子变得高大上又准确了。
咱来看看成语专项训练的好处吧。
你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一起做同一份逻辑填空的试卷。
你朋友对成语一知半解,在那些空格前抓耳挠腮,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而你呢,经过专项训练,对成语那是信手拈来。
像“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明明事情已经很完美了,却多此一举。
你看这个句子“这件衣服已经设计得很精美了,你再加上那些繁杂的装饰,简直是画蛇添足”。
你能够迅速准确地填进去合适的成语,这感觉是不是超爽?就像你在比赛中跑在最前面,把别人远远甩开。
那怎么进行这个专项训练呢?咱可以先从基础的成语含义开始。
比如说“滥竽充数”,这就好比一群唱歌好听的人里混进了一个不会唱歌的,只会跟着瞎哼哼。
在“这个乐队里,他什么都不会,就是在滥竽充数”这个句子里就用得恰到好处。
每天背几个成语,了解它们的来历和用法,这就像是给你的知识宝库不断地添砖加瓦。
还有啊,在生活中多注意成语的使用。
我有个同学,他可逗了。
有一次他想说一个人做事很有条理,结果说成了“有条有框”,我们都笑他。
其实他想说“有条不紊”呢。
这就告诉我们,得把成语学扎实了,不然就会闹笑话。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房子肯定不稳。
像“高瞻远瞩”这个成语,表示有远大的目光。
“领导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才能带领公司走向成功”,这就是正确的用法。
在专项训练的时候,多做一些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你就把那些空格当成一个个小怪兽,你用成语这个武器去打败它们。
每次成功地填对一个成语,就像是打游戏升级了一样,超有成就感。
比如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你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就可以说“他对这个项目胸有成竹,肯定能顺利完成”。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公务员行测考试有所帮助。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讲解:一.句子对空的解释做逻辑填空的题目,对于题目所涉及的成语,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肯定是我们做题的一个基础,在我们积累过程中有个小技巧,那就是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形似易混的成语。
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个例题:例题1.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 ) 的地步。
他们缺少一种适时放弃的智慧,他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一种非常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抱残守缺B.宁缺勿滥C.冥顽不灵D.吹毛求疵【解析】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解释关系,由“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和最后一句“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可知吹毛求疵更合适。
吹毛求疵:形容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例题2. 近几年,不少银行向影视业提供了较多的贷款支持,但迫切渴望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仍难以得到扶持,银行往往只是“________”。
而私募基金投资影视业则是“________”:尽管目前号称以影视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已有近20只,声称募集资金达200亿元,但披露的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可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借花献佛小心翼翼B.雪中送炭纸上谈兵C.点到为止画饼充饥D.锦上添花雷大雨小【解析】这道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冒号之后是对二空所填词语的解释,由“尽管目前号称以影视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已有近20只,声称达200亿元,但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可几”可知,二空所填词语应暗含呼声大,实际效果小之意。
所以雷大雨小最合适。
一空的“锦上添花”加双引号,褒义贬用,契合文意。
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二.词或者短语对空的解释在做逻辑填空中,除了句子可能对空处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外,词语或者短语对空处进行解释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例子:例题3.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
逻辑填空 高频 成语

逻辑填空高频成语1.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般多用于否定句中。
2.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或印象不深刻,浮于表面。
3.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做事情方向或方法不正确,无法达到目的。
4.南辕北辙: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5.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7.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使用时主语不能是人。
8.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9.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
11.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12.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13.竭泽而渔:也作“涸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尽池鱼。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14.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5.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16.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
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17.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1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19.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20.独善其身:比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21.势如破竹: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姐姐顺利,毫无阻碍。
22.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23.势在必行: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2016年贵州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_百解读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年贵州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在事业单位备考到来之季,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题有词汇量大,高频词增多、篇幅加长,逻辑关系复杂、辨析弱化,重在理解语义等新的发展趋势。
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较多,今天我们就仅从句法成分的角度来和考生交流一下如何解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个源头问题:汉语词性的分类、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句法功能。
一、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二、汉语的语词性在行测考试中主要测查以下几类: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三、能够充当这些成分词语有:1. 主语:名词、代词作主语2. 谓语:形容词、动词作谓语3. 宾语:名词、代词作宾语4. 定语: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5. 状语:副词作状语,修饰谓语。
为了方便记忆,考生可以记这么一句话,上下分别一一对应。
(定主[状]谓<补>(定宾(可爱的同学们[认真地]看专业课本。
例题:当受众在正规渠道得不到想要的真相,人们就容易在自媒体形态中寻找答案。
许多谣言能够广泛传播,甚至____地在网络媒体上____,真正的土壤不是新媒体的形态本身,而是传统媒体的____和不作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胫而走散布沉默B. 立竿见影谋利淡漠C. 肆无忌惮蔓延衰落D. 轻而易举牟利失语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第一空“不胫而走”是个动词性成语,一般只做谓语,不作状语,排除A 。
立竿见影指马上见到效果,作谓语、宾语和定语,不能作状语,排除B 。
第三空的“衰落”既不符合传统媒体当下的发展实际,文段当中也没涉及。
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新媒体只是该引导舆论的时候没有发挥媒体该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缺位、失语。
“失语”和“不作为”构成并举关系,符合文意,所以为D 项。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的复习提升方法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的复习提升方法1500字逻辑填空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的理解能力。
下面是提升逻辑填空技巧的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1. 阅读理解技巧:在做逻辑填空题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理解技巧。
要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旨,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
建议多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对文章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2. 分析选项:在开始做逻辑填空题时,可以先阅读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文章的上下文,进行选项的分析。
将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筛选出不符合语境和逻辑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3. 掌握词汇:逻辑填空题通常会涉及一些特殊词汇或者先验知识,例如特殊名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积累这些重要的词汇和固定搭配。
这样在做题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
4. 理解句子结构:逻辑填空题中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可能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
因此,在初步阅读文章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结构,并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解句子结构有助于弄清楚句子的含义,并找到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
5. 掌握常见逻辑关系:逻辑填空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
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
熟悉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选择正确的答案。
6. 多做练习题:在复习期间,多做逻辑填空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行测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理解题目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7. 提高阅读速度: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对于解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平时多读一些文章,进行速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总之,逻辑填空是行测中的重要题型,需要考生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通过加强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句子结构理解和逻辑关系掌握,多做练习题和提高阅读速度,可以有效提升逻辑填空的复习和解题能力。
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解析

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解析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是很多考生迈步过去的一个坎。
大家纠结的地方莫过于词语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该选哪个。
逻辑填空主要分为三大类:成语、成语+实词、实词,其中,考生最纠结的就是实词,之所以分不清楚,是因为几个词语长得太像,看不出来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有的同学甚至20个题目能错15个以上,然后就破罐子破摔,全凭感觉乱选一通。
其实,对于外表长得很像的实词,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区分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语素联想法。
通过大量的真题,我们发现,考察的近义词大多都是双音节词,而且大部分都是有一个语素是相同的,有一个语素是不同的。
而这组近义词的差别就在那个不同的语素上,这时我们只要分析那个不同的语素就可以了。
对于不同语素的分析,有一种类似于“英语的记忆方法”,叫“联想法”。
即从一组近义词中,提取那个不同的语素,然后用那个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联想到你最能联想到的一个或者几个词。
这样,这组近义词的差别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题: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装载徜徉B.装载徘徊C. 承载徜徉D.承载徘徊解析:通过第二个空很容易排除A、C,剩下的两个选项主要取决于“装”和“承”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装”会想到“装入”,侧重于装的体积多少,而“承”首先会想到“承担”,侧重于承担的重量大小。
根据文中的呼应词语“轻驶”,“压沉”等可知应选承载,故答案选D。
接下来以两道2015年国考真题来具体讲解语素联想法在考试中的应用。
【2015-国考地市以下32】装在司机座位上的这个系统可以在司机疲劳驾驶的时候,发出________或者自动刹车。
此外,这个系统不但可以提醒车辆被盗,还可以通过________到的数据识别出盗贼的身份。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成语填空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几点解题技巧和方法: 1.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成语知识,了解每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只有在对成语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在填空的时候准确运用。
2. 根据上下文推断填空。
一般来说,成语填空的选项都是相关的,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哪个成语更加恰当。
同时,也需要注意排除那些不合适的选项。
3. 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
很多成语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考生需要注意这些搭配并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
4. 学会反复推敲。
考生需要反复推敲填空的答案,尤其是在选择两个或更多成语填空时,需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并根据语境来判断哪一个更为恰当。
5. 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
最后,考生需要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成语填空的解题能力。
总之,成语填空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考生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成语知识,熟悉成语的用法和搭配,并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高雪
各位同学我们都知道,言语理解中很让人头疼的就是逻辑填空,逻辑填空我们也知道特别愿意考查实词和成语,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成语,遇到一个不会的成语我们到底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成语的望文生义问题,这个其实是硬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积累的如果不够,真会是个问题,比如我下面要说的四个成语:文不加点,不刊之论,三人成虎,七月流火。
如果这四个成语你不会,你会不会想用语素联想法去猜词义呢?小伙伴们,这招可不管用了。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先来和大家看看这四个成语的解释。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不刊之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七月流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同学们类似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对于适用于猜词的语素联想法和遣词造句法显得无能为力了,为什么?同学们永远要记得语言的学习永远都是记忆更重要,不要想着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不用背,不用积累就能把言语题目做好了。
下面再跟大家说一个成语中你不能忽视的背诵的部分,那就是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范围的限制和语义重复。
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成语使用对不对?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雨后春笋这个成语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我们在背诵成语的含义时不要忘了它的色彩,显然这个是褒义词,但是这句话却用到了贬义色彩中显然是错误的,同样的错误比如无所不为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他是贬义色彩,不能用到褒义的语境中。
接下来我们聊聊成语的使用范围问题: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这个成语必须要形容权势这个方面的,还有这个成语多事之秋,比如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
对于郴州人来说,目前可谓多事之秋,洪魔刚刚从身边离去,人们惊魂未定,政坛大起风波,258名官商相继落马。
多事之秋形容的是动荡不安的政局,这个成语的使用是限制与政坛,政局中,所以形容洪水就不合适。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成语是贻笑大方,大家都知道他的含义,那么看看这句话说的对不对
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本身就是含有让人笑话的意思,所以前面再加个让人就不合适了,去掉让人就可以了。
当然了成语还有些大家不得不死记硬背的部分,不仅仅是我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些,还有哪些需要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做题多积累,多学习,这样只有通过点滴努力,才能最后在考试中信手捏来,准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