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主题》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试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试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试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陕西省太白县太白中学赵军利《水浒传》是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齐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如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人几乎是妇孺皆知。

伴随着《水浒传》被搬上莹屏,“《水浒传》热“迅速席卷神州大地,围绕《水浒传》的评论更是沸沸扬扬,对于《水浒传》的主题和人物的评价更是莫衷一是,有人说宋江是葬送农民赵义的罪魁祸首,或《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的杰作等。

显然,这种受了《水浒传》是农民赵义反封建主题的影响才做出的。

于是我就翻阅了许多关于《水浒传》评价的材料,发现果然如此,如在大学中文系主干课程中就有:“《水浒传》是古典小说中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现实主义巨著<卫星电视教育中学教师培训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又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描述北宋末年梁山泊英雄好汉聚义的故事,真实反映出人民对残暴腐朽的封建传统编译的反抗和勇敢机智的斗争。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国古代文学)……诸如此类的定性,都突出了《水浒传》的农民起义反封建主题,然而,对于这种定性,我却不能苟同,经过自己精心拜读《水浒传》原著及广泛查阅有关资料,我却认为《水浒传》是一部有着农民起义初衷的,展示市民阶层生活状态及其经济人地位要求的,中下层地方政治改良要求,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纠纷合理化解尝试的良意图的现实主义小说。

何以见得,以下拟从两个方面阐述理由:一、《水许传》农民赵义反封建主题不够全面(一)宋代社会发展总体特征宋代是我国封建主义继续发展、民族融合的主要时期,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有了新的特征,也是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其主要表现是: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矛盾日益激化,市民阶层大量出现,市民意识萌发。

这个时期,北方的契丹、女真族和西边的党项族日益强大,遂频频向中原用兵,而北宋王朝在外患之下又有内忧,即如何力保赵姓江山不改,于是对内实行“杯酒释兵权”用大量文官治理天下,因而荒于武备,因此,对外政策上只好屈膝投降,割地赔款,而这些矛盾又日益强加到劳动人民头上,又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自然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在北宋数百年间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王小波、李顺、宋江、方腊起义等。

水浒传文献回顾范文参考

水浒传文献回顾范文参考

《水浒传》人物分析的参考文献水浒人物形象排行榜 1.姓名:豹子头林冲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主要事件: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正面评价:忠厚老实、武艺高强、善良反面评价:懦弱隐忍 2.姓名:黑旋风李逵主要事迹:坐堂寿张县、为母杀四虎正面评价:直爽、忠诚反面评价:残暴、大老粗 3.姓名:活阎王阮小七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正面评价: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反面评价:暂无 4.姓名:智多星吴用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正面评价:足智多谋反面评价:对宋江愚忠 5.姓名:呼保义宋江主要事迹:杀阎婆惜正面评价:无反面评价:不能文不能武,出身低微形容猥亵,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 6.姓名:小李广花荣主要事迹:三打扈家庄正面评价:武艺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杨反面评价:也愚忠宋江,不值 7.姓名:浪子燕青主要事迹:擂台胜任源正面评价:聪明机灵,努箭高明,识时务反面评价:暂无8.姓名:行者武松主要事迹: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正面评价:武艺高强、性格刚烈反面评价:有点残暴 9.姓名:青面兽杨志主要事迹:遗失生辰纲、卖刀正面评价:武艺高强反面评价:暂无 10.姓名:花和尚鲁智深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正面评价:见义勇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反面评价:无林冲形象分析《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

《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

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

“忍”之一: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

2024年《水浒传》研究

2024年《水浒传》研究

2024年《水浒传》研究目录•引言•《水浒传》概述•2024年《水浒传》研究现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水浒传》中的文化内涵解读•《水浒传》的艺术特色赏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Part近年来,《水浒传》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涉及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对《水浒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以及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和问题通过对《水浒传》的文本分析,探究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问题。

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水浒传》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探讨《水浒传》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它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贡献。

研究方法和范围•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和分析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成果。

•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水浒传》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

•结合比较研究法,将《水浒传》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本研究的范围限定在《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色分析等方面。

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与《水浒传》相关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将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水浒传》,本研究还将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

02《水浒传》概述Part《水浒传》的作者和创作背景01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创作《水浒传》02社会背景: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作者借《水浒传》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精神《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要内容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为主线,描写了宋朝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好汉们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故事思想宣扬忠义思想,强调团结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矛盾《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文学价值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032024年《水浒传》研究现状Part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国内研究《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

《水浒传》内容及主题

《水浒传》内容及主题

《水浒传》内容及主题1.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以北宋末年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作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统的戏曲、话本中有关故事加工创作而成。

小说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小说以他的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

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如西门庆、郑屠、毛太公等,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奋起反抗。

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官逼民反,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通过对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描写,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

像鲁智深的反恶霸,林冲的受凌辱,宋江的被迫害,武松报杀兄之仇,晁盖、吴用劫取不义之财,以及浔阳江上的张横、张顺,揭阳岭上的李俊、李立,梁山泊岸边的阮氏兄弟等,他们都是由于受迫害而不得不起来反抗,从而汇成一股狂波巨澜,奔向梁山泊。

小说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救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接受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2.主题在《水浒传》的主题研究中,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歌颂的是忠义(“忠义”说),二是认为写的是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说),三是认为表现的是市民的意识与追求(“为市井细民写心”说)。

90 年代《 水浒》 研究综述年代水浒研究研

90 年代《 水浒》 研究综述年代水浒研究研

---------------------------------------------------------------最新资料推荐------------------------------------------------------90 年代《水浒》研究综述年代水浒研究研90 年代《水浒》研究综述王丽娟 80 年代《水浒》论坛,一片如火如荼之势,许多问题都被提出来讨论,有些问题的争论颇为激烈。

全国《水浒》讨论会举行过 5 次,还出现了专业性的学术刊物《水浒争鸣》等。

与 80 年代相比, 90 年代《水浒》研究形势稍显冷清,但它毕竟在前进,因此不乏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下面就近年来主要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题材与主题《水浒》长期以来一直被认定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尽管有宣传造反与鼓吹投降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自 80 年代初王齐洲《〈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文载《水浒争鸣》第一辑) 一文发表后,农民起义说受到质疑,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水浒》主题的热烈讨论。

此后,有关《水浒》主题的讨论新见迭出。

到了 90 年代,《水浒》是否反映农民起义的问题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争鸣。

侯会《〈水浒〉源流新探》 (《文学遗产》 1992 年第 6 期) 中提出了以下观点:①《水浒》中晁盖形象的原型,可能是南宋初洞庭湖起义领袖钟相;②《水浒》故事在义军规模、斗争方略诸方面与宋江起义1 / 12史实差异极大,与洞庭起义史实颇相吻合;③《水浒》故事创作,受《中兴名将传》影响颇大,钟相事迹为《水浒》吸收是不可避免的文学演进趋势。

曹晋杰、宋步楼《施耐庵新证》一书中的《〈水浒传〉与张士诚起义》一文则认为《水浒》的原型是张士诚起义,但王珏在《评〈《水浒传》与张士诚起义〉》 (《成都师专学报》 1990 年第 1 期) 中认为该文只是搜罗一些史料来附会书中的情节,并没有拿出证据,因而不足凭信。

上述关于《水浒》题材来源的看法实质上是《水浒传》描写农民起义说的侧面反映。

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水浒传》研究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甚至近年有人提出“水浒学”的概念。

20世末以来,众多关于“《水浒传》研究历史回顾”的论著发表,这些成果或通代,或断代,或全面回顾与反思,或就某种现象、某个问题、某种角度进行回望与检讨,对推进《水浒》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积极意义。

而本书并未对《水浒传》研究史作宏观、系统回顾,仅就明清至现代《水浒传》研究方法的演进,《水浒传》文献视域中的作者、版本及本事研究,《水浒传》文本层面的思想意旨及叙事艺术研究,影响研究维度的续书现象,版画插图研究等现状,进行回望与反,故以“脞论”命题。

在上述几个方面,力求梳理出最具实证力的材料,提挈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

众所周知,《水浒传》研究史料浩如烟海,20世纪50至80年代,前辈学者已经着手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诸如《水浒传资料汇编》、《水浒研究论文集》、《水浒研究论著索引》、《水浒传在海外的传播》等。

而自1978以来至今的将近40年间,仅中国大陆地区究竟产生了多少与《水浒传》相关的研究成果,恐怕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

如何从山堆海积的资料中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资料及观点,不仅需要精力,更需要学养与学识。

仅就版本研究方面而言,本书主要选取了明清时期汪廷讷、、钱希言等人的记述,现代学术史上胡适、鲁迅、郑振铎、何心、范宁等人的论述。

他们的记述与论述在《水浒传》研究史上公信力相对较高。

就简本与繁本两种系统的研究现状而言,鉴于繁本的关注度一直较高,学界共识度也较高,故本书未作赘述,而是专列一节对于一向不被重视的简本系统研究现状进行琐细述评,涉及简本的存佚、诸简本间关系、主要争论的问题、未来研究瞻望等,尽可能展示这一学术沼泽地的探究进展。

《水浒》研究史呈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名著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其研究历程屡屡遭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冲击而一再迷失自我,自明清至现代,曾经涌现众多充斥政治、道德话语的所谓“成果”,而难孚“学术”之名。

试谈《水浒传》的主题

试谈《水浒传》的主题
王朝灭亡前,都出现了最高统治者穷奢 极欲、官吏阶层腐败蜕化、制度律法软 化失序、被统治者苦不堪言的局面。这 种现象表明,国家进入了灰社会状态。
在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国家应当能够借助暴 力机器和意识形态,维持律法秩序,保护国民 利益,抗御外来威胁,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公 共服务。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不了领土,保障不 了国民安全,无法实现有效的治理,不能提供 公共商品如经济增长、教育、就业等,个人生 存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律法和权力成为攫取 私利的工具时,国家便处于灰社会状态。灰社 会的最后阶段,便是国家的崩溃。
《水浒传》的主题
第一节 《水浒传》的主题
❖ 关于《水浒传》主旨的主要观点 ❖水浒世界的江湖性质 ❖ 《水浒传》反映的“灰社会”特
征 ❖《水 浒 传 》 主 旨
一 .关于《水浒传》主旨的主要观点
明清两代或主“忠义”或主“诲盗” 1954年冯雪峰首倡“农民起义”说,长期居
于主导地位 1975年有人提出“市民”说,是为“市井细
大宋帝国社会灰化的 四个阶段
“乱自上作”阶段:小混混高俅发迹, 王进被迫走西口,林冲逼上梁山,梁中 书私运生辰纲。
“败从下生”阶段:晁盖组织抢劫团伙, 鲁智深、杨志落草二龙山,宋江、朱仝、 雷横执法犯法,武松申冤不成以身试法。
“社会灰化”阶段:小管营施恩经营黑社会 公司,知寨花荣收留逃犯宋江,监狱长戴宗、 狱卒李逵认罪犯宋江做老大,兵马提辖孙立 反水使祝家庄覆灭。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2 020年1 0月26 日星期 一下午1 1时29 分40秒2 3:29:40 20.10.2 6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7、
。202 0年10 月下午1 1时29 分20.10. 2623:29 Octobe r 26, 2020

研究报告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水浒传》

研究报告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水浒传》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水浒传》一、背景资料《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作者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成。

元末明初,《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它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不仅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二、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三、作品内容缩微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捕捉。

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

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系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

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按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

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

在此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

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主题》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4]郭兴良. 关于《水浒》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 水浒争鸣,1987年第五辑
[2]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比较文学》,20xx:84
[3][27][70]袁行霈编.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1
[5][33]伊永文.《〈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75年第四期
[6][23][24][38][47][51][75]高日晖. 近二十年《水浒传》批评. 菏泽学院学报,20xx年第一期.
[7][22]王齐洲.《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水浒争鸣,1982年第一辑.
[8]沈伯俊. 水浒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1994.
[9]宋克夫. 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即及思维方式. 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六期.
[10]成云雷. 消解与回归《水浒传》忠君观念新论—兼论《水浒传》的民间性. 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四期.
[11]杨长江.《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_水浒传_忠义观_析》. 湖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
[12] [19]朱明秋. 《水浒传》中三个有争议问题之我见.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第15卷第二期 .
[13] [20]王佐槐.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第四期.
[14]丛彬彬.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24卷第十一期.
[15]王前程. 是忠良聚义而非农民起义—关于《水浒》的主
题及其反传统价值理论月刊20xx年第十一期.
[16]陶柯. 《水浒传》主旨新探.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xx年第
二期
[17]时红明.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水浒传》结局评析. 便将经济与文化. 20xx年第三期.
[18]张俊. 中国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27.
[21][34][35][45][71]纪德君著,罗书华主编. 正说《水浒传》:义与忠的变奏. 北京:团结出版社,20xx年一月:315
[25]新闻爱好者. 1983年第三期.
[26]王振彦. 无据推理何时休菏泽学院学报,20xx,28卷第三期. [28]郭兴良,周建忠. 中国古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29. [29]李修生,赵义山. 中国分体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53. [30]朱光宝. 中国文学史教程. 四川
大学出版社 20xx年:389,390. [31]欧阳代发. 不能否认《水浒传》是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水浒争鸣,1985年第四辑.
[32][65]郭英徳. 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 水浒争鸣,1985年,第四辑. [36][37]徐并生,宋大琦. 20世纪《水浒传》思想研究及《水浒传》思想论析. 东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10卷第一期.
[39]何建洋.《水浒》主题多义探微. 萍乡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 [40]宋浩庆. 试谈《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四期. [41]白盾. 试论反上“梁山”之“理”—兼议《水浒传》主题.. 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卷第一期
[42][78]周兰桂. 《水浒传》的主题释义与叙事特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xx年第七卷第四期.
[43]钟扬. 回荡在忠奸斗争框架中的农民革命的挽歌——《水浒》主题心解. 安庆师院学报, 1988年第二期.
[44]欧恢章. 《〈水浒传〉主题的多元与主元》.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第四期
[46]纪德君. 《水浒传》写“心”说综析. 海南大学学
报,2001年第19卷第一期
[48] [52][77]汪远平.《〈水浒〉的复仇主题及其美学意义》. 郑州大学学
报,1987年第一期.
[49]张强. 复仇:《水浒》的原始意象. 明清小说研究,1996
年第三期. [50][54]张皓. 略论《水浒传》的复仇主题. 水浒争
鸣,2000年第六辑. [53][73]李真瑜. 游侠遗风与《水浒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四期
[55]林世芳,杨家驯. 重新解读《水浒传》. 福建师大福清
分校学报,1999年第三期.
[56]曾珍.梁山好汉充斥的强盗匪气和起义的非忠义性--对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行为新的解读.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xx年第四期.
[57]罗宗强,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下册.南开大学
出版社,2003年:103
[58] [68]王学泰. 论〈水浒传〉中的主导意识—游民意识.
文学遗产,1994年第五期.
[59]王学泰. 《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评“农民起义
说”等.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20xx年第4期.
[60] [67][72]高原. 泛农民趣味的颂歌—从中西方社会文化
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 兰州大学学报,20xx年第34卷第二期.
[61]李庆西.《水浒传》主题思维方法辨略. 文学评论,1986
年第三期. [62]王振兴. 论伦理小说《水浒传》. 济宁师专学
报,1997年第18卷第四期.
[63]陈惠琴. 激愤而悲凉的儒学演绎--《水浒传》的国家观
解读. 明清小说研究,20xx年第四期
[64][80]余群. 论《水浒传》的劝世意识. 语文学刊,20xx 年第七期. [66][81][83]李鲁歌. 漫谈梁山泊起义的性质——《水浒传》研究争鸣. 菏泽学院学报,20xx年第四期
[69][85][86]张同胜. 《水浒传》主题思想辨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第27卷第二期.
[64][82][84]王基. 忠义英雄史诗的完成--《水浒传》征方腊的几个问题. 十堰大学学报,1996年第一期.
[76]陈东林. 《水浒》主题思想前后自相矛盾的主要原因. 南京大学学报,20xx年第一期.
[79][87]韩晓谅. 《水浒》主题新解. 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二期.
附:《水浒传》研究资料索引
[1]纪德君著,罗书华主编. 正说《水浒传》:义与忠的变奏[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xx年一月
[2]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郭兴良,周建忠. 中国古代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李修生,赵义山. 中国分体文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5]朱光宝. 中国文学史教程[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xx年 [6]高日晖,洪雁. 水浒接受史[M]. 齐鲁书社,
20xx年七月
[7]浦安迪著,沈亨寿译.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M]. 三联书店,20xx年 [8]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比较文学》[M],
20xx [9]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张俊. 中国文学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1]聂丛丛. 品读《水浒传》[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郭兴良. 关于《水浒》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J]. 水浒争鸣,1987年第五辑
[13]伊永文.《〈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J]. 天津师范学院学
报,1975年第四期
[14]高日晖. 近二十年《水浒传》批评[J]. 菏泽学院学报,20xx年第一期. [15]王齐洲.《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J]. 水浒争鸣,1982年第一辑.
[16]沈伯俊. 水浒研究论文集[M]. 中华书局,1994.
[17]宋克夫. 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即及思维方式[J]. 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六期.
[18]成云雷. 消解与回归《水浒传》忠君观念新论—兼论《水浒传》的民间性[J]. 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四期.
[19]杨长江.《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_水浒传_忠义观_析》. 湖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
[20]朱明秋. 《水浒传》中三个有争议问题之我见[J].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第15卷第二期 .
[21]王佐槐.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J]. 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第四期. [22]丛彬彬.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24卷第十一期.
[23]王前程. 是忠良聚义而非农民起义—关于《水浒》的主题及其反传统价值[J]. 理论月刊20xx年第十一期.
[24]陶柯. 《水浒传》主旨新探[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xx年第二期
[25]时红明.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水浒传》结局评析. 便将经济与文化. 20xx年第三期.
[26]新闻爱好者. 1983年第三期.
[27]王振彦. 无据推理何时休[J]. 菏泽学院学报,20xx,28卷第三期. [28]欧阳代发. 不能否认《水浒传》是写农民起义的作品[J]. 水浒争鸣,1985年第四辑.
[29]郭英徳. 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J]. 水浒争鸣,1985年,第四辑. [30]徐并生,宋大琦. 20世纪《水浒传》思想研究及《水浒传》思想论析[J]. 东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10卷第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