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建设 周建喜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生态茶园实施方案一、背景众所周知,茶叶是中国的传统农业产品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茶园的规模越来越大,茶树品种单一化,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逐年增多,导致茶树生长环境的恶化,茶叶品质的下降,从而使得茶叶市场需求减少,甚至遭受外国茶叶的取代。
因此,要恢复和提高中国茶叶的声誉,保证茶叶的品质和营养,如何进行茶叶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目的和原则茶叶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气资源,使茶叶具有营养价值和天然环保特性。
茶叶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的原则如下:1、生态优先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生态种植原则4、多样性原则5、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和回收原则三、内容和方法茶叶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目的是改善茶园环境,保护水、土、气资源。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生态梯田,提高茶叶种植面积的利用效益。
(2)修建生态蓄水池,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3)建设草本植物,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
(4)植树造林和天然草原放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
2、生态种植生态种植的目的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为茶树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减少土地污染。
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有机肥料,保障茶叶的有机品质,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2)选择多样化茶树品种,增加茶叶的种类,拓宽销售渠道。
(3)利用生物技术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研发新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茶树种植技术。
3、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目的是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以及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采取生态复合种植方式,多种农作物相互依托生长,互相刺激,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保证茶叶的有机和健康品质。
(3)利用生物技术和自然天然的资源和科技来消除害虫和病菌,使植物不会因为病虫的侵害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建设美丽生态茶园,既可以提供优质的茶叶资源,也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2.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集茶园、餐饮、游乐、住宿、休闲等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美丽生态茶园。
项目所选场地为位于农村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适合茶叶生长。
建设范围包括茶园、休闲区、湖泊、餐饮区、住宿区等,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3. 建设方案3.1 茶园规划设计师根据场地条件和茶叶生长的特点,制定茶园建设方案。
茶园分区种植不同品种的茶树,保证茶叶的品质和数量。
在茶园中间设置步道、休息亭和可供游客观光的观景台等设施,方便游客观赏品尝茶叶。
同时,通过组织采茶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3.2 休闲区规划在茶园外围设计休闲区,设置状态不同的草坪和花园等,打造自然、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休闲区中还规划了一些文化场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使游客在休闲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3 湖泊规划在休闲区内设计人工湖泊,为茶园增加“一水四围”的景观,从而美化茶园环境,改善游客的体验感。
3.4 餐饮区规划在茶园中规划餐饮区,为游客提供茶文化园地道的茶点、餐饮等服务,让游客在品尝茶叶的同时也能够欣赏独特的茶园风景。
3.5 住宿区规划在茶园外围规划住宿区,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
住宿区设计为旅馆和客栈等形式,结合茶文化和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舒适、美丽的住宿体验,让游客更好地感受茶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4. 投资和盈利预测本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00万元,其中茶园建设占比最大,投资约200万元,休闲区和湖泊投资约50万元,餐饮区和住宿区投资约150万元。
其余的资金用于项目的运营和促销等方面。
本项目预计年均游客数量为10万人次,年均收入达到1000万元,年净利润为300万元。
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方案

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茶园进行规划布局,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园生态平衡,并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的一项工程。
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旨在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推动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收益,实现茶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建设目标1.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2.全面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培育茶园生态文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茶园。
三、建设内容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治理茶园污染,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2.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优化茶园土壤环境;3.建设茶园生态景观,打造茶园旅游观光基地;4.推进茶园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四、工程实施步骤1.茶园生态环境改善(1)进行茶园环境调查评估,明确茶园环境问题和污染源;(2)采取适当措施治理茶园废弃物和农药残留,改善茶园生态环境;(3)设立茶园环境监测点,定期监测茶园环境质量。
2.土壤肥力提高(1)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了解土壤养分情况;(2)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制定施肥方案,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3)促进土壤改良,增加土壤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3.茶园生态景观建设(1)确定茶园生态景观建设范围和规划布局;(2)植树造林,增加茶园绿化率,并建设湖泊、河流、假山等景观;(3)修建生态步道,设置观景台,提升茶园旅游观光体验。
4.茶园标准化生产推进(1)建立茶园生产档案,把握茶园生产全过程;(2)开展茶园生产标准化培训,提升茶园管理人员技能;(3)引进先进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优化茶叶生产流程。
五、资金和人力需求1.资金需求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需要投入资金主要包括治理茶园环境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成本、土壤肥力提高的成本、茶园生态景观建设的成本、茶园标准化生产推进的成本等。
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途径筹集。
2.人力需求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需要具有茶园环境治理、土壤肥力提高、茶园景观设计、茶叶生产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背景饮茶习惯已经深入人心,茶叶种植和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崛起,打造生态茶园成为一个热门的议题。
本文提供一个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打造一个集茶园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生态茶园。
方案策划阶段在策划阶段中,需要完成以下事项:1.建设目标的确认:设定建设美丽生态茶园的目标,明确步骤和时间节点。
2.市场分析:调查本地茶叶市场需求、旅游观光市场需求,同时考虑竞争情况。
3.根据市场分析,确定美丽生态茶园的定位和主题。
4.确定场地:选择生态环境优美、条件适宜的场地,优先考虑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进行洽谈。
5.制定开发计划:明确开发目标、步骤、时间和资源,做好开发计划的具体规划。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中,需要完成以下事项:1.根据美丽生态茶园的定位和主题,进行相关的景点设计、建筑规划等。
2.确定相关设施、设备和材料,制定详细建设方案,做好相关管理措施。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中,需要完成以下事项:1.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美丽生态茶园,包括宣传手册、宣传画板等。
2.开展筹备工作:准备工程预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组建项目部等。
3.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设施设备安装:在安裝过程中注意品质和环保问题,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美观。
5.完成后续管理工作:完成景区护理、应急演练、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后续管理工作。
运营阶段在运营阶段中,需要完成以下事项:1.开展营销工作:进行旅游推广、产品宣传、客户服务,提高实际利润。
2.开展服务工作:提供优质的茶园服务,吸引更多游客。
在此基础上,推出茶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
3.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正常经营。
收益评估美丽生态茶园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一定的投入。
投入主要包括场地租赁、设施购置、建设施工等。
按照投资和收益的关系,美丽生态茶园的收益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直接经济收益:可以通过门票、茶叶销售、特产销售等方式进行收益。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实施方案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实施方案一、前言。
生态茶园建设是指在茶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实现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将就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土地选择。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选择合适的土地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以利于茶树的生长。
同时,要避免选择受到污染的土地,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三、植株选择。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以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和产量。
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的天然植被,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四、病虫害防治。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等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
五、水资源利用。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集雨水、蓄水、灌溉等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六、有机肥料施用。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采用有机肥料施用的方式,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七、生态景观规划。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茶园的景观规划,保留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茶园风景区,吸引游客,增加茶叶的附加值。
八、生态环境保护。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源地和森林资源,推动茶园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九、结语。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认真落实本方案,共同推动生态茶园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23,64 (4):21−28Acta Tea SinicaDOI:10.20045/ki.issn.2096-0220.2023.04.003引文格式:刘菲,赖凌凌,张雪儿,等. 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J]. 茶叶学报,2023,64(4):21−28.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刘 菲1,2,赖凌凌3,张雪儿3,陈华葵1,2,吴成建3,4*,王佳峰2,5,郑晓棽4,周建喜6(1. 福建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2. 刘菲技能大师工作室,福建 福州 350001;3. 福建省茶艺师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1;4. 吴成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福建 福州 350001;5. 上海陈香酽韵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1713; 6. 漳州天骏茗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科学泡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2022年生产的金骏眉茶为对象,采用白瓷盖碗以茶水比1∶22(w/v)进行冲泡,研究不同水质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感官品质、香味风味强度、茶汤浓度(Brix值)为指标,以浸泡水温、注水方式、浸泡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不同冲泡条件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
【结果】不同水样中,可溶性固形物(TDS)含量越高,香气越低闷、欠优雅,滋味越粗涩。
高温、短时冲泡时,香气丰富、愉悦,滋味鲜爽;低温、长时冲泡时,口感粗涩,且有熟闷味,香气低。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浸泡时间>注水方式>浸泡水温;对茶汤浓度的影响顺序为注水方式>浸泡时间>浸泡水温。
【结论】TDS≤40 mg·L−1的水质有助于体现金骏眉的品质风格,采用水温不低于95℃、淋茶或冲茶的注水方式、浸泡时间<30 s的冲泡方法,可使金骏眉丰富的香气和滋味品质特征得以充分体现,且耐泡性好。
福鼎市生态茶园建设初报

( F u d i n g T e aI n d u s t r yMa n a g e m e n t B u r e a u , 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F u d i n g 3 5 5 2 0 0, F u j i a n C h i n a )
2 0 1 6 年第 6 期
东 南 园艺
3 5
福 鼎 市 生态 茶 园建 设 初 报
陶 丽 明
( 福建 省福鼎市茶业管理局 ,福建 福 鼎 3 5 5 2 0 0 )
摘 要 :良 好的茶园生态基础是生产优质福鼎白茶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近年来福鼎市实施现代茶业项 目县建
设情况 ,总结 了在科 学合理 规划的基础上 ,从茶 园工程措施和 生物措施 2个 方面加 强茶 园的生态建设 无公 害管理 ,确保茶 叶质量 安全 ,近年 生态茶 园建设取得 了明显成 效。
福鼎 是 中 国白茶 的发 源地 ,以其 悠 久 的产 茶历
近 年来 ,福 鼎着力 巩 固全 国无 公 害 茶 叶生 产 示 范基地 县 ( 市)和三绿工程 茶业示范县 ( 市 )成
果 ,无 公 害生态 茶 园 、有 机 茶基 地 建设 走 在福 建 省 前 列 .有 7家茶 叶龙 头企 业 开展 农 业部 农 产 品质 量
Ab s t r a c t :Go o d e c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s i n t e a g a r d e n i s a p r e r e q u i s i t e t o p r o d u c e h i g h q u li a t y‘ F u d i n g Wh i t e T e a ’ By c o mb i n a t i o n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简介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比于传统的茶叶种植方式,在建设生态茶园方面的投入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且其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美丽的生态茶园,既保护环境,又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安全。
方案实现1. 环境规划在茶园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考虑到该地区的气候、土地禀赋、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
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土地的检测和化验,以了解其化学成分和土壤质量,判断土壤的种植适宜性。
其次是进行水文地质勘测,确保茶园的用水和排放安全,避免污染环境。
最后要考虑环境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例如遮阴、抽水、保湿等环境调节措施都需要考虑。
2. 绿化工程生态茶园的绿化工程不仅要围绕建设茶园的目的来进行,同时也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清理垃圾和废弃物、进行绿化和绿化饲养等。
茶园绿化应以天然植被为主,例如树、草、花卉等,以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
茶园内还可以饲养一些生态环保动物如天鹅、鹿、兔子等,这些动物可以提高茶园的生态价值,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好的营养素和肥料。
3. 设施建设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茶园设施主要包括喷淋灌溉设备、架设遮阳网、装置施肥管道等,以保证茶叶生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水、肥和阳光。
设施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茶园周边的环境禀赋,例如山区的茶园需要在施肥时注意环保,避免肥料造成土地污染。
4. 种植茶树种植茶树是整个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的关键部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茶树品种,分析其土质、脆弱度、香味等特点,合理规划种植计划和采摘期,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在种植茶树的同时,应该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手段,例如适量施肥、药物处理等,以保证其生长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补充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环保制度等方式,实现茶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茶园的建设不仅能涵盖茶叶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环境的一次保护和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茶园建设作者:周建喜第一节:茶园建设目标茶园建设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要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实现茶园园林化、生态化、良种化,营造林与茶、茶与动物的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可循环发展的生态资源。
(一)、茶园园林化在新形势下农业竞争中,生态资源是先决条件。
国家农业区划总体范围内,结合上犹县的农业区域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行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建设园林化的现代标准茶园。
做到新建茶园相对集中。
或者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扩建使茶区连片、茶行成条,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
根据园区地形地貌,按茶园要求头有带帽、脚有穿鞋,营造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环境,建设防护林、防风林,在水沟、水渠、道路以及茶园四周要大力种树,美化茶区生态环境。
(二)、茶园生态化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
同时使园区生态有利于调控茶树病虫害,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打下基础。
(三)、茶园良种化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
在建园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要根据实际生产的茶类,结合上犹县茶园所在地的生态条件确定主要栽培品种及搭配品种,合理利用不同良种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茶树良种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第二节:茶园园林化与生态化长期以来,新建茶园不太注重茶园生态环境,园地周围很少人为种植林木,特别是片面强调集中成片所开垦的茶园更是如此,导致茶园植被单一、茶园裸露、生物多样性降低、天敌种类和数目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据四川乐山市天福观光茶园调查,园林有效区较无林空旷区明显降低了风速,提高了气温,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表1)。
(1)调查时间:土壤水分是2004年8月上旬,气温是2005年7月中旬。
(2)茶园东、西、北三面有多年生的松树及杂木次生林,树冠平均高度为3m。
(一)茶园生态系统及其特点无论是无公害茶叶基地,出口茶基地或有机茶基地,都应力争实现茶园生态化。
即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造就一个良好的人工茶园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茶园生态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茶园生态系统、茶园植物多样性与动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在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等内容。
茶园生态系统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如农茶混植生态系统、果茶模式生态系统,林茶模式生态系统、林茶草模式生态系统等,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园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科学的基础上灵活地营造各具特色的茶园生态系统。
上犹县天骏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就是利用当地地形地貌以林茶生态系统建园。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生物循环的有序性,使生物循环中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以及种群间的信息传递能有序进行。
此外,生物的多样性和反馈循环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在生态系统的自动控制中,生态系统总是沿着能量消耗较少的方向演替,生物体自身的有效适应和生物间的共生是生态系统稳定机制的基础。
就是说,没有生物的适应性,没有生物之间的相依存关系,生态系统就不能有调节和相对稳定的可能。
1.茶园生态系统的特点茶园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也是农业生态系统之一。
茶树系多年生植物,成龄茶园树篷高度0.8m左右,与大田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其植被种类、生物种类和生态条件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基本上不随时间(季节)变化。
茶园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包括:(1)单植茶园:此类茶园多数是开荒植茶而成,茶园植被单一,物种多样性差。
10年以上成龄茶园除茶树外,连杂草也极少。
由于茶篷篷面扩张,篷内荫蔽度很高,篷面受阳光直射,但篷内却只有微弱的散射光。
使篷面温度高于篷内,篷内湿度又高于篷面。
单植茶园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种类单一,优势种突出,一级消耗量很高,二级消耗的动物(天敌)数量却因栖居环境缺乏人为因素干扰数量很低。
在单植茶园中,初级生产者几乎只有茶树,对光、水、热、营养的利用效率也较低,特别是对于土壤元素和营养的利用明显较为单一,茶树大量集中地吸收同一类型的土壤营养元素,导致土壤矿质元素循环失调和营养平衡失调,相应的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也因此发生不良变化。
根际微生物是活化土壤营养、促进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生物,它不仅改变土壤的肥力,而且还能分解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的毒素。
同时,微生物对于导致植物根部病害,或者抑制根部病害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单植茶园生态系统单一,地上部分赖以生存的昆虫种类、小哺乳动物、禽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很低,而一些种类的丰度却很高,这是导致单植茶园病害猖獗的重要原因。
此外,单植茶园进行品种更新时,土壤忌地残毒现象十分严重。
茶农早就知道,老茶园发展为新茶园时,幼苗生育不良,长势差,生长速度慢,远不如新辟茶园或新垦荒地种茶好。
其原因就在于单植茶园对土壤营养、矿质元素的过量消耗,导致新植幼苗营养不良。
老茶树根系分泌物的毒素不利于新苗的根系生长,微生物群落的单一化也不利于土壤元素的循环和转化。
此外,老茶树的根、茎、叶、花、果、残留土壤中,对幼苗生长不利。
因此,单植茶园的最大特点是缺乏植物多样性和相应的动物多样性,昆虫优势种突出,生物控制和生态控制都难以实现。
(2)农茶混植茶园生态系统:主要是在幼龄茶园中,为了提高茶园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并保护幼龄茶树在高温季节免受阳光暴晒,适当间种一些农作物。
农茶混植模式中,生物多样性十分复杂,农作物本身带有的昆虫群落随之进入茶园。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粮食作物的昆虫群落与茶树昆虫群落交混一起,形成新的群落,各方占据特定的生态位或生态空间。
立体生态位也增容很多。
此外,由于灌溉和荫蔽等原因,粮茶地土壤湿度一般高于单植茶园。
在农茶混植模式中,宜选择花生一类的豆科作物,因为花生匍匐在地面生长,对土壤表层覆盖率很高,整个茶行全被花生叶茎覆盖,其保水、保湿、防雨的作用很强,对杂草也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花生对氮的需求量低,但对磷、钾需求量高,而茶树则相反,所以在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上没有太大的冲突。
花生本身还有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肥力。
禾本科吸肥力强大,会与茶树争肥,不宜使用。
这种农茶混植模式很适合用在上犹县退耕还林改建成的新生茶园中。
(3)果茶模式生态系统:果树与茶树混植是当前新辟茶园和老茶园改造中的常见模式。
在退耕还林中,农民为了取得经济效益,又做到保持水土的目的,不少山区退耕种茶,在茶园中栽培果树。
常见的果茶生态系统包括桃树+茶树系统,李树+茶树系统,苹果树+茶树系统,梨树+茶树系统,杨梅树+茶树系统,柑橘+茶树系统等。
在四川不少地区可见柑橘与茶树混植模式,柑橘种类包括红橘、脐橙、广柑、甜橙等。
茶树品种多为四川群体种、浙江群体种与福建乌龙茶。
在果茶生态系统中,即每2行茶树(2m~3m)栽1行果树,果树株距3~4m。
果树生长5年后使茶园的荫蔽度可达20%~40%;10年后果树树冠扩大,茶园荫蔽度增加。
果茶系统中的生态位比单植茶园扩张很多,立体生态位远远高于单植茶园。
由于摘果、剪枝等管理,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干扰,特别是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使茶树上沉积的农药增加。
不少果树害虫也危害茶树。
所以,作为生态茶园的建设,不主张推广果茶模式。
(4)林茶生态系统:林茶混植系统是近几年退耕还林中新辟茶园的重要栽培模式。
老茶园的生态改造中,除增植果树外,在茶园周围也种植林木,以改变生态环境。
林木种类包括杉树类,桂花树、松树类、梧桐、黄柏等。
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的栽培方式包括两类,一类是经济林木,黄柏之类的林木,直接有序种于茶园中,其密度视树冠大小和林木大小而定。
此类茶园在林木成林后的荫蔽度很高,可达60%~80%,茶园中基本只有散射光,直射光线被林木树冠挡住。
园内温度比单植茶园低2~5℃,湿度高10%以上。
系统内生物多样性十分复杂,林木昆虫、茶园昆虫混一处,构成了相当复杂的群落结构。
鸟类和捕食性猛禽类也增加。
园内昆虫群落结构随林木种类、树冠形态、荫蔽程度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茶树螨类、蚧类、叶蝉的种群数量较低,农药施用量也较低。
另一类是嵌合式,即茶园周围被林木包围。
如果周围林地面积较大,茶园本身便形成所谓的“林窗”,从而使茶园内风速降低、湿度增加、温度降低。
茶园的荫蔽度视茶园面积而定,如果茶园面积小,周围是高大乔木,茶园早晚荫蔽,中午受直射光照射。
此类茶园中的昆虫群落与林茶混植系统有相似之处,但茶树受固有害虫,如茶毛虫、茶梢蛾的危害较重,对螨、蚧、粉虱的控制能力也较差。
如果林地包围的茶园面积很大,例如6670㎡(10亩)以上甚至数十亩成片,此类茶园实际已形成了单植茶园生态系统,林地对茶园的生态影响很低。
林茶混植系统对于改变茶园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能量循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技术性也相当强。
首先要考虑树木品种、高度、树冠面积、营养需求、水肥要求等,其次要考虑林木自身病虫害种类与茶树的关系。
林茶嵌合生态系统以小块茶园为宜,如果因林木把单茶园隔离成小块茶园,形成林茶嵌合系统,这样的系统具有很高的抗逆性。
首先是对茶树的营养影响小,不与茶树争水、争肥,又能保证茶园湿度,并能降低温度,提高荫蔽度,降低风速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林木相互连接成一片,茶树形成的“树篱”或者林木形成的“林篱”,无论何种形式,都有利于生物的栖居繁衍,并大大提高了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改造了种群数量,增强了种群间的依存关系。
同时有利于当地珍稀濒危动物和地方品种的生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遗传性及缔造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天骏生态旅游观光茶园所处山脉海拔700m左右,水源不是很丰富,土壤保湿、保水性差,日照时间长,紫外光相当强烈,冬天北风偏大。
基于这些地理条件,茶园选择了林茶生态系统。
在茶园的开垦过程中,山上原有的树木只要不影响茶园区域规划,都被保留了下来。
条带宽度都在2.5m左右。
每条条带采用两路双行双株种植法.。
条带之间斜坡距离5m~8m(视山体坡度而定),其间除原有的杂木杂草之外,还人为种植了部分桂花树,以保证树木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两米。
原有杂木最高的有5m左右,大部分在3m左右,目前茶园荫蔽度已经达到30%。
预计5年后树木完全发挥保水保湿作用(如表2)。
(1)保水性,指日降雨量在50ml~80ml(二)茶园生态多样性茶园生态多样性指茶园生态系统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茶树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生活在不同水热条件、不同海拔、不同经纬度的环境中,这是导致生境多样性的基础。
低海拔(低于100m)的茶园,水热条件好,环境中植被丰富,昆虫种类多,冬季休眠短,繁衍代数多,种群数量也大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