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茶园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茶园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农民收入,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打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农民收入。
2. 任务:a. 确定茶叶种植区域并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
b.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茶树品种。
c. 建设生态茶园配套设施,包括灌溉系统、茶园道路、储存和加工设施等。
d. 引入有机耕作和绿色茶叶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环境影响。
e. 培训农民,提升其茶叶种植和加工技能。
f. 开展茶叶品质检测和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力。
g. 加强生态茶园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实施步骤与措施1. 确定茶叶种植区域并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a.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地可利用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
b. 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修建水渠、排除杂草等。
c. 进行土壤化验和施肥,确保土地肥沃度和养分平衡。
2.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茶树品种:a.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
b. 高度重视优质茶树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提高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建设生态茶园配套设施:a.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确保茶树水分供应充足且科学合理。
b. 规划茶园道路和交通设施,方便茶叶种植和管理。
c. 建造储存和加工设施,提高茶叶的储存和加工质量。
4. 引入有机耕作和绿色茶叶生产技术:a. 推行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b. 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茶叶种植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 鼓励茶叶种植者采用绿色茶叶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无公害性。
5. 培训农民,提升其茶叶种植和加工技能:a. 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茶叶专家进行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和管理技能。
b. 举办茶叶加工和品质控制培训,提高农民的加工技能和产品品质。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强,生态农业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茶园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生态茶园的建设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建设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生产工艺,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生态管理措施,减少农业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茶产业发展。
通过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 茶园选址和规划。
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水源充足的地块作为茶园。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茶园规划,确定茶园的面积、茶树种类和种植密度等。
2. 阶段性整地和施肥。
根据茶树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整地工作,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进行施肥。
3. 生态化种植。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种植。
遵循自然法则,减少对茶树的人为干预,提高茶树的自然抗病能力。
4. 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
遵循绿色农业的原则,选择环保型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生态灌溉和防虫措施。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选择生态灌溉手段,减少水污染。
通过合理的防虫措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6. 茶叶采摘和加工。
选取茶叶采摘的最佳时机,并注意采摘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控制。
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7. 茶园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茶园的管理和维护,保持茶园的整洁和卫生。
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和除草,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处理,保证茶叶品质。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饮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传统茶园种植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生态茶园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目标设定1. 建立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茶园,实现茶叶的高质量生产。
2. 在生态茶园内采用有机种植和生物控制等环保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三、实施方案1. 土壤改良选择营养丰富、酸碱平衡的土壤,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保护土壤。
例如,通过翻耕、深翻和覆盖等方式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并加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有机肥料的应用使用有机肥料替代传统化肥,如饼肥、绿肥等。
它们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农药和化肥的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取生物防治和无化学药剂的措施。
通过引入益虫等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避免害虫对茶叶的破坏。
4. 植物群落调整根据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特定要求,进行植物群落的调整。
选择与茶叶相适应的植物作为伴生植物,提供茶叶生长所需的荫蔽条件,促进茶叶的生长。
5.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利用雨水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源,避免对井水和地表水的过度开采。
6. 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保护区域,保留茶园周边的原生植被,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
定期进行对茶园内物种的动态监测和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7. 废弃物处理建立茶园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制度,实施有效的资源化利用。
例如,茶叶的枝条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茶园的土壤改良。
8. 环境教育开展茶园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茶园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
组织茶园参观和讲座,向公众普及生态茶园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四、预期效果1. 茶叶的质量提升,生态茶园产出的茶叶更加健康、天然。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生态茶园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生态村落或乡镇的地域环境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采用优良的种植技术,建设符合生态原则的茶园,以提高茶叶品质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的一种茶叶生产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茶园已经成为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现有茶叶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构建茶树种植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生态茶园的整体优化。
2. 提高生态茶园的抗灾能力,降低茶树种植的风险。
3. 建设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4.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实施方案1. 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块建设生态茶园,确保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品质的良好。
2. 种植合适的茶树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 实施科学管理通过合理施肥、适当修剪、严控病虫害等措施,科学管理茶园,提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广有机种植鼓励茶农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5. 建设茶园生态流通体系与当地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茶叶生态流通,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6. 茶园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茶园周边的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噪音和污染,建立茶园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7. 指导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茶农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1. 指导茶农选择合适的地块和茶树品种。
2. 提供优质的茶苗,进行统一栽植。
3. 开展茶树种植技术培训和管理指导。
4. 建设茶园生态流通体系,与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茶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茶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茶园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园的管理和生产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为了提高茶园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茶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茶园的产量和质量;2. 优化茶园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3. 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4. 提升茶叶品牌形象,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三、项目内容。
1. 土地整理和改良,对茶园土壤进行化验分析,制定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包括施肥、翻耕、植被覆盖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调整茶园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3. 生产管理技术提升,引进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广有机茶园建设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5. 品牌推广和营销,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茶园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投资预算、责任分工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 土地整理和改良,组织专业团队对茶园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化验结果制定土壤改良方案,进行土地整理和改良工作。
3. 种植结构调整,根据种植结构调整方案,调整茶园的种植结构,选用适应性强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
4. 生产管理技术提升,组织茶园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5.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推广有机茶园建设模式,组织茶园管理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培训。
6. 品牌推广和营销,组织茶叶品牌推广活动,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茶园是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也是我国一大特色农业产品。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茶园的种植方式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茶叶的需求。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对茶园进行改造,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升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改造茶园,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 优化茶叶的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调整茶叶的品种结构,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3. 提高茶农的收入水平。
通过改造茶园,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的收入。
4. 保护生态环境。
在茶园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实施方案1. 科学选址。
根据土壤条件、水源、气候和市场需求,科学选取适宜的茶园改造地点。
2. 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如有机种植、精细化管理等,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 更新茶园设施。
在茶园改造过程中,更新设施,包括茶叶采摘机械、种植工具、遮阳防雨设施等,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
4. 推广现代化灌溉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茶叶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开展茶园改造培训。
针对茶农进行茶园改造培训,提高茶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6. 引进茶叶加工技术。
引进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7. 加强茶叶质量监管。
加强对茶叶产地的质量监管,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四、资源保障1. 政策支持。
制定茶园改造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茶农参与茶园改造。
2. 资金支持。
为茶园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包括贷款、项目资助等,帮助茶农进行茶园改造。
3. 技术支持。
组织专家团队对茶园改造进行指导和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4. 市场保障。
2024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生态茶园的建设成为了当今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在____年前,建设一批生态茶园,实现茶叶生产的绿色化、有机化和可持续发展。
2. 任务:(1)制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规划,明确茶园建设的目标和步骤;(2)选择适宜地区进行试点建设,推广生态茶园的模式和经验;(3)加强茶园土壤保护与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4)引进和培育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5)优化茶园的种植结构和果园布局,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6)开展茶园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7)推动茶叶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三、工作内容1. 茶园建设规划(1)确定茶园的规模和种植结构,包括茶树所占比例、果树种植等;(2)制定茶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耕地和水源地的安全;(3)研究茶园的水、肥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案。
2. 茶园土地保护与改良(1)加强茶园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工作,采取有机肥料、绿肥和土壤保护措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2)控制水土流失,采取梯田种植和水土保持措施,保护茶园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3)推广茶园种植与养殖的良性循环模式,提高茶园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抗病虫害工作(1)引进和培育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2)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培养生态茶园的自然抗病虫害能力。
4. 茶叶产量和质量提升(1)优化茶园的种植结构和果园布局,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和生理功能;(3)加强茶叶采摘和加工工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保鲜能力。
2023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茶园改造是为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技术措施。
2023年,我们计划对本地茶园进行改造,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分析1. 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通过改造茶园的种植结构、改进耕作技术等手段,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采用科学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肥料和农药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 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通过茶园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实施措施1. 种植结构优化:根据土壤状况和气候环境,进行茶树品种的调整,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合理配置茶树种植比例,实现茶园产量的稳定和茶叶质量的提高。
2. 施肥技术改进:采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等多种肥料结合使用,合理掌握施肥的时间和剂量。
利用茶园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处理,提高土壤肥力。
3. 灌溉管理科学化: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结合土壤水分传感技术和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
4. 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引进和培育抗虫、抗病、高产的茶树品种,提高耐病虫害能力。
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药的合理施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5. 农机具更新:更新茶园的农机具设备,提高耕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推广使用茶树剪枝机、茶叶摘叶机和茶叶干燥机等专业化设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6. 茶园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茶园管理制度,加强茶树生长期、采摘期和病虫害防治期的管理工作。
加强对茶园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工作技能和茶叶生产水平。
四、实施步骤1. 确定改造茶园的茶树品种和种植结构,制定茶园改造计划。
根据茶树种植面积和品种排列,制定出茶树配置图,并制定茶树调整的时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实施案
一、建设背景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的物种更加丰富。
二、项目选址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
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年平均气温13℃以上,决对低温-3℃以上,绝对高温40℃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以上,海拔在1900m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
值在4.5—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规模连片在500亩以上。
本项目选择在固始县南部山区的武庙集镇黄土岭村,生态茶园建设面积500亩,其中新开茶梯120亩
三、茶园规划
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1、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茶园道路应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分组成;要从长远考虑,一切布局和设施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坚固美观。
干道为整个茶园的交通要道,对是各个生产区的纽带,对外与公路相衔接;
小面积1000亩以下茶园和公路贯穿,茶园不设主干道。
干道设置路宽4—6m,纵度小于6度,两边种植树木,开设水沟。
支道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是园运输的主要道路,同时也可以作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要求宽3—5m,纵度小于8度,视山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
步道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是从支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1.5m,两条道路距离不宜过大,以便作业,以40—60m之间为宜;横步道以10—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
环园道设在茶园四边缘,为茶园与农田(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2、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茶园规划设计时水利系统设置,应以适宜水利化,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将各种水利设施配套成龙,以利科学调配水利资源,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蓄雨季之余,补旱季之不足”,“调河溪之水,为茶园之所用”,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茶园水利系统与道路相连系,做到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茶园蓄排水沟,要求能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排除渍水,旱季引水入园,不妨碍机械作业;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
水沟系统一般由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竹节沟)、纵水沟组成;截洪沟是为了防止茶园上的洪水、杂草、泥等物侵入茶园而设置,一
般设置在环园路侧,深50—100cm,宽40—60cm,视当地条件而定。
横水沟主要是减缓径流,积留表土,防止水从梯面侵出,避免冲刷;设置于梯面侧。
纵水沟主要是排除园多余的水分,设置于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园中地形地势低的积水线上,要求沟深20—30cm,宽40—50cm,坡度大的地要设置消力池。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在人行道旁、主渠道旁、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进行植树,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以每亩20株左右为宜,沟旁以1.5—2m植一株为宜。
在有害性干寒风袭的地进行营造防护林带,要达到防御灾害,绿化环境,又不妨碍交通;以几层林木(乔木、灌木)组成,且结构疏松为宜,一般要求种植乔木型树种4—6行,行距2—3m,种植灌木型树种2—4行,行距2m。
树种选择要求生长快,抗风力强,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覆荫树种植要求以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为原则,建于温凉地带且雾多的茶园,覆荫树不宜种植过多,以每亩5株左右为宜,如果土壤干燥、湿度低的地,视其情况适当增多。
四、茶园开垦
茶园地块选择和规划就绪,即可进行园地开垦;由于园地开垦破坏了地面原有的植被,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在开垦时,要按照茶园的设计总体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坡
度,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利用土地;在清理地面障碍物时,应根据障碍的情况和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如地面原生杂草不多,可不必砍除,在开垦时埋入种植沟,以腐化后提高土壤肥力;若杂草繁茂高大,则应砍除,用以制造堆肥或烧焦成泥灰充作茶园肥料。
在清理地时,不影响茶园道路、排灌系统和茶园规划布置的情况下,应保留好道路、沟渠旁的林木以及茶地边缘不宜种植茶树地块的树木。
在茶园地块开垦时,由自下而上的施工,又从上而下地整理;一般要求梯面宽1.7—2m之间,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回沟,外高低,外埂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首先挖出最底的第一梯梯面,再挖种植沟,挖种植沟要求深宽60×60cm,土层板结地带应酌情加深,种植沟上沟边离上梯埂脚为梯面总宽的1/3处进行开挖;第一梯种植沟开好后再开第二梯,首先把第二梯应占面积上的杂草、草皮削下放入第一梯种植沟沟底,接着把土壤熟化层铲下放入第一梯种植沟,把杂草、草皮盖,再把第二梯梯面整平,法如第一梯开挖种植沟,以此类推地逐一往上开挖。
整片茶园开挖完成后,使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后,再进行整理。
五、园地整理
1、茶梯整理
茶园开垦结束,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种植沟土壤也得到沉降,恢复土壤毛细活动后,至茶苗定植前10天左右开始整理平梯;首先每亩施入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要求的复40Kg,磷钾肥40Kg以及1500—2000Kg有机肥;各种肥料施入后,充分与种植沟的腐熟土壤搅拌混合均匀,然后从最上梯开始,逐一往下回平,梯面外高低,一般斜角在5度左右为宜。
2、修建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
茶园要建成等高梯田,园地土壤要深挖60cm,园面呈外高低,侧开设蓄水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采用良种良法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同时,还需采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和适当修剪树冠等措施,防止病虫发生和蔓延,降低为害程度。
4、绿化园区、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可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
在园的道
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好,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树种。
此外,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如爬地兰),在园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扁豆、印度红豆、绿豆和黑豇豆等),既可起到保护梯壁的作用,又可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六、建设容及工程投资
通过项目实施新开茶梯120亩,人工砍伐树木403棵,如果挖树根410棵,砍伐灌木林40850平米,平整土地80000平米,土地翻耕8公顷。
工程总投资270000元
附件:工程预算表
工程量预算表项目名称: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