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茶园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茶园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农民收入,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打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农民收入。

2. 任务:a. 确定茶叶种植区域并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

b.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茶树品种。

c. 建设生态茶园配套设施,包括灌溉系统、茶园道路、储存和加工设施等。

d. 引入有机耕作和绿色茶叶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环境影响。

e. 培训农民,提升其茶叶种植和加工技能。

f. 开展茶叶品质检测和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力。

g. 加强生态茶园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实施步骤与措施1. 确定茶叶种植区域并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a.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地可利用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

b. 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修建水渠、排除杂草等。

c. 进行土壤化验和施肥,确保土地肥沃度和养分平衡。

2.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茶树品种:a.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

b. 高度重视优质茶树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提高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建设生态茶园配套设施:a.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确保茶树水分供应充足且科学合理。

b. 规划茶园道路和交通设施,方便茶叶种植和管理。

c. 建造储存和加工设施,提高茶叶的储存和加工质量。

4. 引入有机耕作和绿色茶叶生产技术:a. 推行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b. 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茶叶种植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 鼓励茶叶种植者采用绿色茶叶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无公害性。

5. 培训农民,提升其茶叶种植和加工技能:a. 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茶叶专家进行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和管理技能。

b. 举办茶叶加工和品质控制培训,提高农民的加工技能和产品品质。

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方案

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方案

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茶园进行规划布局,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园生态平衡,并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的一项工程。

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旨在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推动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收益,实现茶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建设目标1.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2.全面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培育茶园生态文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茶园。

三、建设内容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治理茶园污染,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2.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优化茶园土壤环境;3.建设茶园生态景观,打造茶园旅游观光基地;4.推进茶园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四、工程实施步骤1.茶园生态环境改善(1)进行茶园环境调查评估,明确茶园环境问题和污染源;(2)采取适当措施治理茶园废弃物和农药残留,改善茶园生态环境;(3)设立茶园环境监测点,定期监测茶园环境质量。

2.土壤肥力提高(1)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了解土壤养分情况;(2)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制定施肥方案,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3)促进土壤改良,增加土壤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3.茶园生态景观建设(1)确定茶园生态景观建设范围和规划布局;(2)植树造林,增加茶园绿化率,并建设湖泊、河流、假山等景观;(3)修建生态步道,设置观景台,提升茶园旅游观光体验。

4.茶园标准化生产推进(1)建立茶园生产档案,把握茶园生产全过程;(2)开展茶园生产标准化培训,提升茶园管理人员技能;(3)引进先进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优化茶叶生产流程。

五、资金和人力需求1.资金需求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需要投入资金主要包括治理茶园环境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成本、土壤肥力提高的成本、茶园生态景观建设的成本、茶园标准化生产推进的成本等。

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途径筹集。

2.人力需求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需要具有茶园环境治理、土壤肥力提高、茶园景观设计、茶叶生产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强,生态农业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茶园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生态茶园的建设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建设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生产工艺,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生态管理措施,减少农业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茶产业发展。

通过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 茶园选址和规划。

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水源充足的地块作为茶园。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茶园规划,确定茶园的面积、茶树种类和种植密度等。

2. 阶段性整地和施肥。

根据茶树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整地工作,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进行施肥。

3. 生态化种植。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种植。

遵循自然法则,减少对茶树的人为干预,提高茶树的自然抗病能力。

4. 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

遵循绿色农业的原则,选择环保型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生态灌溉和防虫措施。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选择生态灌溉手段,减少水污染。

通过合理的防虫措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6. 茶叶采摘和加工。

选取茶叶采摘的最佳时机,并注意采摘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控制。

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7. 茶园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茶园的管理和维护,保持茶园的整洁和卫生。

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和除草,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处理,保证茶叶品质。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2023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饮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传统茶园种植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生态茶园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目标设定1. 建立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茶园,实现茶叶的高质量生产。

2. 在生态茶园内采用有机种植和生物控制等环保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三、实施方案1. 土壤改良选择营养丰富、酸碱平衡的土壤,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保护土壤。

例如,通过翻耕、深翻和覆盖等方式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并加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有机肥料的应用使用有机肥料替代传统化肥,如饼肥、绿肥等。

它们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农药和化肥的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取生物防治和无化学药剂的措施。

通过引入益虫等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避免害虫对茶叶的破坏。

4. 植物群落调整根据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特定要求,进行植物群落的调整。

选择与茶叶相适应的植物作为伴生植物,提供茶叶生长所需的荫蔽条件,促进茶叶的生长。

5.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利用雨水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源,避免对井水和地表水的过度开采。

6. 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保护区域,保留茶园周边的原生植被,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

定期进行对茶园内物种的动态监测和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7. 废弃物处理建立茶园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制度,实施有效的资源化利用。

例如,茶叶的枝条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茶园的土壤改良。

8. 环境教育开展茶园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茶园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

组织茶园参观和讲座,向公众普及生态茶园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四、预期效果1. 茶叶的质量提升,生态茶园产出的茶叶更加健康、天然。

建立茶园实施方案

建立茶园实施方案

建立茶园实施方案一、茶园选址。

茶园的选址是茶园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选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要选择海拔适中、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这样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其次要考虑到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理条件,这对于茶树的生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最后还要考虑到水源的问题,茶树需要充足的水源来保证生长。

二、茶树品种选择。

在茶园建设之前,我们需要对茶树的品种进行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茶树品种,比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同时要考虑到茶树的抗病能力和产量,选择优质的茶树品种,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三、土壤改良和施肥。

在茶园建设之初,我们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施肥。

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改良方法,比如翻耕、施入有机肥料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同时要根据茶树的生长需要,科学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茶树的生长所需。

四、茶园管理。

茶园的管理是茶园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茶园管理中,我们需要注意及时除草、修剪树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证茶树的生长环境良好。

同时要定期给茶树进行修剪和疏果,保证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

五、茶叶采摘和加工。

在茶园建成后,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采摘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采摘嫩叶,保证茶叶的品质。

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包括萎凋、揉捻、炒青、干燥等工序,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六、市场营销。

在茶园建设完成后,茶叶的市场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积极开拓销售渠道,比如与茶叶加工厂合作、开设线上销售渠道等,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销量。

同时要关注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七、总结。

建立茶园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只有在选址、品种选择、土壤改良、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才能保证茶园的顺利建设和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建立一片优质的茶园,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生态茶园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生态村落或乡镇的地域环境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采用优良的种植技术,建设符合生态原则的茶园,以提高茶叶品质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的一种茶叶生产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茶园已经成为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现有茶叶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构建茶树种植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生态茶园的整体优化。

2. 提高生态茶园的抗灾能力,降低茶树种植的风险。

3. 建设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4.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实施方案1. 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块建设生态茶园,确保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品质的良好。

2. 种植合适的茶树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 实施科学管理通过合理施肥、适当修剪、严控病虫害等措施,科学管理茶园,提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广有机种植鼓励茶农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5. 建设茶园生态流通体系与当地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茶叶生态流通,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6. 茶园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茶园周边的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噪音和污染,建立茶园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7. 指导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茶农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1. 指导茶农选择合适的地块和茶树品种。

2. 提供优质的茶苗,进行统一栽植。

3. 开展茶树种植技术培训和管理指导。

4. 建设茶园生态流通体系,与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 . . 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案一、建设背景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的物种更加丰富。

二、项目选址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

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年平均气温13℃以上,决对低温-3℃以上,绝对高温40℃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以上,海拔在1900m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4.5—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规模连片在500亩以上。

本项目选择在固始县南部山区的武庙集镇黄土岭村,生态茶园建设面积500亩,其中新开茶梯120亩三、茶园规划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茶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茶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茶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我国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茶园项目建设是为了发展茶叶产业,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实现茶园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三、项目内容。

1. 土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块进行茶园建设。

2. 茶树种植,选用优质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种植。

3. 管理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包括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4. 设施建设,建设茶园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灌溉系统、防护设施等。

5. 人员培训,对茶园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四、项目实施。

1. 规划设计,制定茶园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明确茶园的布局和建设内容。

2. 资金筹措,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到位。

3. 施工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茶园项目建设。

4. 管理运营,建设完成后,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和运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项目效益。

1. 经济效益,茶园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叶的销售收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2. 社会效益,茶园项目建设将提高茶叶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生态效益,茶园项目建设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项目风险。

1. 自然灾害,茶园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台风、干旱等。

2. 市场风险,茶叶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茶叶的销售收入。

3. 技术风险,茶园管理技术的不成熟,可能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七、项目保障。

1. 政策支持,茶园项目建设可以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2. 技术支持,茶园项目建设可以获得相关技术的支持,如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
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二、项目选址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

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年平均气温13℃以上,决对低温-3℃以上,绝对高温40℃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以上,海拔在1900m 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4.5—
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规模连片在500亩以上。

本项目选择在固始县南部山区的武庙集镇黄土岭村,生态茶园建设面积500亩,其中新开茶梯120亩
三、茶园规划
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1、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茶园道路应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分组成;要从长远考虑,一切布局和设施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坚固美观。

干道为整个茶园的交通要道,对内是各个生产区的纽带,对外与公路相衔接;
小面积1000亩以下茶园和公路贯穿,茶园内不设主干道。

干道设置路宽4—6m,纵度小于6度,两边种植树木,开设水沟。

支道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是园内运输的主要道路,同时也可以作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要求宽3—5m,纵度小于8度,视山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

步道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是从支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1.5m,两条道路距离不宜过大,以便作业,以40—60m之间为宜;横步道以10—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

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田(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2、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茶园规划设计时水利系统设置,应以适宜水利化,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将各种水利设施配套成龙,以利科学调配水利资源,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蓄雨季之余,补旱季之不足”,“调河溪之水,为茶园之所用”,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茶园水利系统与道路相连系,做到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茶园蓄排水沟,要求能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排除渍水,旱季引水入园,不妨碍机械作业;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

水沟系统一般由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竹节沟)、纵水沟组成;截洪沟是为了防止茶园上方的洪水、杂草、泥石等物侵入茶园而设置,
一般设置在环园路内侧,深50—100cm,宽40—60cm,视当地条件而定。

横水沟主要是减缓径流,积留表土,防止水从梯面侵出,避免冲刷;设置于梯面内侧。

纵水沟主要是排除园内多余的水分,设置于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园中地形地势低的积水线上,要求沟深20—30cm,宽40—50cm,坡度大的地方要设置消力池。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在人行道旁、主渠道旁、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方,进行植树,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以每亩20株左右为宜,沟旁以1.5—2m植一株为宜。

在有害性干寒风袭的地方进行营造防护林带,要达到防御灾害,绿化环境,又不妨碍交通;以几层林木(乔木、灌木)组成,且结构疏松为宜,一般要求种植乔木型树种4—6行,行距2—3m,种植灌木型树种2—4行,行距2m。

树种选择要求生长快,抗风力强,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覆荫树种植要求以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为原则,建于温凉地带且雾多的茶园,覆荫树不宜种植过多,以每亩5株左右为宜,如果土壤干燥、湿度低的地方,视其情况适当增多。

四、茶园开垦
茶园地块选择和规划就绪,即可进行园地开垦;由于园地开垦破坏了地面原有的植被,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在开垦时,要按照茶园的设计总体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坡
度,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利用土地;在清理地面障碍物时,应根据障碍的情况和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如地面原生杂草不多,可不必砍除,在开垦时埋入种植沟内,以腐化后提高土壤肥力;若杂草繁茂高大,则应砍除,用以制造堆肥或烧焦成泥灰充作茶园肥料。

在清理地时,不影响茶园道路、排灌系统和茶园规划布置的情况下,应保留好道路、沟渠旁的林木以及茶地边缘不宜种植茶树地块的树木。

在茶园地块开垦时,由自下而上的施工,又从上而下地整理;一般要求梯面宽1.7—2m之间,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回沟,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首先挖出最底的第一梯梯面,再挖种植沟,挖种植沟要求深宽60×60cm,土层板结地带应酌情加深,种植沟上沟边离上梯埂脚为梯面总宽的1/3处进行开挖;第一梯种植沟开好后再开第二梯,首先把第二梯应占面积上的杂草、草皮削下放入第一梯种植沟沟底,接着把土壤熟化层铲下放入第一梯种植沟内,把杂草、草皮盖严,再把第二梯梯面整平,方法如第一梯开挖种植沟,以此类推地逐一往上开挖。

整片茶园开挖完成后,使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后,再进行整理。

五、园地整理
1、茶梯整理
茶园开垦结束,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种植沟内土壤也得到沉降,恢复土壤毛细活动后,至茶苗定植前10天左右开始整理平梯;首先每亩施入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要求的复合肥40Kg,磷钾肥40Kg以及1500—2000Kg有机肥;各种肥料施入后,充分与种植沟内的腐熟土壤搅拌混合均匀,然后从最上梯开始,逐一往下回平,梯面外高内低,一般斜角在5度左右为宜。

2、修建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

茶园要建成等高梯田,园地土壤要深挖60cm,园面呈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采用良种良法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同时,还需采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和适当修剪树冠等措施,防止病虫发生和蔓延,降低为害程度。

4、绿化园区、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可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

在园内
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好,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树种。

此外,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如爬地兰),在园内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扁豆、印度红豆、绿豆和黑豇豆等),既可起到保护梯壁的作用,又可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六、建设内容及工程投资
通过项目实施新开茶梯120亩,人工砍伐树木403棵,如果挖树根410棵,砍伐灌木林40850平方米,平整土地80000平方米,土地翻耕8公顷。

工程总投资270000元
附件:工程预算表
工程量预算表项目名称: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