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合集下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茶树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2. 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制成生物有机肥,在保障植物生长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茶园内的土壤中,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水资源利用1. 蓄水设施:建设生态茶园时,应合理规划蓄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塘、水窖等,将雨水进行集中蓄存,以应对干旱期间的水源不足问题。

2. 捕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 水质保护:对生态茶园周边的水源进行保护,杜绝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障生态茶园周边的水质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治1. 生物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鼓励益虫,对害虫进行天敌防治,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捕虫、覆盖网等物理手段,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生态防治:通过植物间作物与生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的发生、传播和侵害。

四、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采摘,这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比较丰富,质量更好。

2.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的伤害和茶叶的损坏,保证采摘质量和茶叶的完整度。

3. 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采摘标准,采摘时只采撷嫩芽及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茶叶种植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和茶叶采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生态茶园的高质量茶叶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茶园建设

生态茶园建设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1、生态茶园园地的选择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

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年平均气温13℃以上,决对低温-3℃以上,决对高温40℃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以上,海拔在1900m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4.5—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规模连片在500亩以上。

二、茶园规划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研究-生态茶园建设研究

研究-生态茶园建设研究

生态茶园建设研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保护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卫生安全质量,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总结近两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结合我县各产茶区的生产和生态条件等具体情况,提出我县生态茶园建设内容。

一、调整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要与低产茶园改造、退茶还林、防灾减灾相结合,并严禁破坏生态环境和毁林种茶。

1、产业之间调整由于近年来我县芦柑遭受严重的黄龙病为害,许多果园因经济效益下滑甚至无效益而荒废果园管理,对于这些果园,符合耕种条件的,可以根据农民意愿,鼓励调整改植永春佛手茶,每年发展2000-3000亩。

2、产业内部调整对于品种混杂、种质退化的衰老低产茶园,符合耕种条件的,鼓励改植换种永春佛手茶,每年发展2000-3000亩。

以集中发展、做大做强永春佛手茶优势产业。

3、建设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充分发挥永春的生态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茶叶生态旅游资源,力争把溪塔格茶叶生态旅游大观园建设成为泉州生态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规划,建设标准生态茶园(一)绿化园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1、设置防护林茶园顶部及外围四周、有害性风口处应种植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如天竺桂、木荷等,两侧配以2~3行灌木。

2、种植行道树茶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

具体视路、沟两旁宽度确定种植行,树种选高大的豆科树种或落叶果树为好,如香椿、任豆树、木荷、楝树等。

3、套种遮荫树茶园中及园内空地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

树种以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宜。

4、梯壁留草种草茶园梯壁应除去恶性杂草,留下良性草;不长草的梯壁,可以种植黄花菜或平托花生、圆叶决明、红根草、爬地兰等匍匐性植物。

5、套种绿肥作物茶园空地或幼龄茶园,可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扁豆、印度豇豆、绿豆和黑豇豆等),进行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简介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比于传统的茶叶种植方式,在建设生态茶园方面的投入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且其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美丽的生态茶园,既保护环境,又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安全。

方案实现1. 环境规划在茶园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考虑到该地区的气候、土地禀赋、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

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土地的检测和化验,以了解其化学成分和土壤质量,判断土壤的种植适宜性。

其次是进行水文地质勘测,确保茶园的用水和排放安全,避免污染环境。

最后要考虑环境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例如遮阴、抽水、保湿等环境调节措施都需要考虑。

2. 绿化工程生态茶园的绿化工程不仅要围绕建设茶园的目的来进行,同时也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清理垃圾和废弃物、进行绿化和绿化饲养等。

茶园绿化应以天然植被为主,例如树、草、花卉等,以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

茶园内还可以饲养一些生态环保动物如天鹅、鹿、兔子等,这些动物可以提高茶园的生态价值,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好的营养素和肥料。

3. 设施建设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茶园设施主要包括喷淋灌溉设备、架设遮阳网、装置施肥管道等,以保证茶叶生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水、肥和阳光。

设施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茶园周边的环境禀赋,例如山区的茶园需要在施肥时注意环保,避免肥料造成土地污染。

4. 种植茶树种植茶树是整个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的关键部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茶树品种,分析其土质、脆弱度、香味等特点,合理规划种植计划和采摘期,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在种植茶树的同时,应该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手段,例如适量施肥、药物处理等,以保证其生长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补充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环保制度等方式,实现茶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茶园的建设不仅能涵盖茶叶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环境的一次保护和回报。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浅 谈 生 态 茶 园建 设 与 管 理
周 国材


如 何 建 立 生 态茶 园
( 施 肥 时 间 和 方法 3 )
1 园地 的选 择 、 以无害化生 产为 目标, 选择没有 污染 、 生态环境 良好 、 土层深厚 、 地下水位底 、 坡度 1 5度以下 、 海拔在 5 0米的山 5 地为佳。 2采 用 良种 良法 、 生态茶园 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 良种 ,这是减少 茶园病虫害 、 提高茶叶品质 、 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 3 合 理 栽 植 、 无 性系 茶苗 , 亩 30 ̄40 每 80 0 0株 , 行 栽 植 , 行 距 双 大
措施。 () 1 农业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 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 虫 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 ,以提高茶树 自身抗 性来 减 少病虫发生与危害。如茶树轻修剪 , 使树冠通风透光 , 可以 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 ;茶叶适当嫩采 和及 时分批 多次采摘 , 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 、 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害虫 的为害 。
推广 “ 一基” “ 、三追” “ 、多喷 ” 的施肥方法 。“ 一基 ” 是指 在 1 中旬至 1 月上旬结合茶园深耕 ,施入全年施肥量 0月 1 4 ~0 0 5 %的氮肥 和全部磷 钾肥 , 肥料 以饼肥 、 粪尿 、 沤 人 堆 肥、 猪牛栏肥 、 土杂肥 、 泥等有机肥 为主 , 塘 配合 施用磷钾 肥、 复合肥 等 ;三追 ” “ 是在春茶开采前一个 月 , 春茶采摘后 及秋茶采摘前 1— O天 ,结合茶园浅耕 除草分别追施速效 52 性化肥 , 这三次施肥量 占全 年氮肥用量 的 5 0 其 中夏 0 6 %, 秋茶各 占追肥总量的 2 %左右。常规单行条植茶园施肥方 5
一基是指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结合茶园深耕施人全年施肥量40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肥料以饼肥人粪尿堆沤肥猪牛栏肥土杂肥塘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复合肥等三追是在春茶开采前一个月春茶采摘后及秋茶采摘前1520天结合茶园浅耕除草分别追施速效性化肥这三次施肥量占全年氮肥用量的5060其中夏秋茶各占追肥总量的25左右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生态茶园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态茶园建设是指采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保证产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茶园。

下面介绍一些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

一、茶园设计生态茶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同时,保证产茶的效率和质量。

在茶园中可以种植树木、草地和灌木等。

树木可以为茶树提供阴凉,减弱紫外线的照射,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提高产茶效率和质量。

草地和灌木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肥力。

二、无污染施肥生态茶园的施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剂。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肥力,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而提高土壤肥力。

生物制剂可以增加茶树的免疫力和抗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茶园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计划。

三、节水灌溉生态茶园的灌溉应尽量节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可以使用滴灌、喷灌、微喷等灌溉方式,将水精确地喷洒到茶树根部,避免水流散失和蒸发。

另外,茶园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天气状况、土壤湿度等情况来调整灌溉的频率和用量。

四、多样化种植和优化管理生态茶园在种植茶树的同时,也可以种植其他的作物或草本植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等,以增加茶园的种类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效益。

另外,茶园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和高质量产茶。

总之,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茶叶和健康的环境。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1. 引言生态茶园建设是一种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茶叶种植模式。

它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和农业可持续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生态茶园建设方案,包括地理条件选择、土壤改良、植被保护、有机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地理条件选择生态茶园的地理条件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2.1 土壤类型和质量选择土壤肥沃、透水性好且富含有机物质的区域。

这有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在选址过程中,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

2.2 气候条件选择气温适宜、充足的降雨和适宜的阳光辐射的地区。

茶树需要充足的水和阳光来保持健康生长和产量。

同时,避免选址在台风频发的地区。

2.3 海拔高度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

选择适宜种植茶树的海拔高度区域,一般茶树适宜种植的海拔为500~1500米。

2.4 附近环境选择远离化工厂、废水排放口和其他污染源的区域。

生态茶园需要一个清洁、健康的环境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纯度。

3. 土壤改良良好的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

如果土壤质量不理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良:3.1 土壤测试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和质地。

根据测试结果,制定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改良方案。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

3.3 翻耕和堆肥根据土壤质量,进行适当的翻耕和堆肥处理。

这有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持土壤湿润。

3.4 植物覆盖在茶园内种植一些地被植物,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减缓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生长。

这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

4. 植被保护植被保护是生态茶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4.1 禁止乱砍滥伐保持茶园周边植被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禁止乱砍滥伐可以保护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

4.2 种植乔木和灌木在茶园周边和空旷地区种植乔木和灌木。

这些植物可以保持水分和营养物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茶园建设 现状

生态茶园建设 现状

生态茶园建设现状一、茶园选址与规划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生态茶园的建设已经成为茶产业发展的趋势。

在选址方面,生态茶园需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同时要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规划方面,生态茶园需要合理布局,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二、茶树品种选择茶树品种的选择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

同时,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还需要注重品种的搭配和优化。

三、生态管理技术生态管理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

在生态茶园中,需要采用生态农业的管理方法,包括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自然调节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四、茶叶加工与质量安全茶叶加工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生态茶园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确保茶叶的加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用生态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科技支撑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需要注重科技研发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技术,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茶叶生产和管理队伍,为生态茶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七、政策扶持与产业环境政策扶持是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生态茶园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产业环境的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等,为生态茶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科学技术 二00六年第三期
26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李建梅
(福建省福安市社口农技站 福安355015)
摘要 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优良系统,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茶园必须严格选址和采用良种,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从而生产出富有营养品味好的茶叶,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同时也使茶叶企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茶园;选址;良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
1 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1 基地选择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植物,与其他一年生作物相比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也比较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比较丰富,且年度间也比较稳定。

茶园土壤中各元素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

茶树是耐阴作物,光合作用饱和点较低,夏秋季强烈日照伴随干旱,往往会使茶树受害减产,甚至枯死;在冬季,低温寒风又会使茶树常常发生冻害,轻则枝叶枯焦,重则冻死。

因此,生态茶园建立时应选择在自然条件良好,周围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有遮荫,能挡风,四季极端温差相对比较小的山区和半山区。

维护好茶园及其周围的生物种落的多样性,保持茶园生态需要的稳定,是生态茶园建立至关重要的一环。

1.2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必须注意适应当地茶类生产的需要,同时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抗病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充分利用茶树自身的抗病虫性,是减少病虫害、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

1.3 土壤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同时,还可通过养殖蚯蚓来增肥,并可改良土壤结构。

生产茶园中杂草应结合耕锄予以清除,严禁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

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覆盖免耕技术,铺草与施有机肥相结合,是实现茶园免耕的可行途径,是生态茶园经常性的重要技术措施。

茶园铺草不仅可以防寒防旱,防杂草,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使茶园生态接近自然。

幼龄茶园中铺草或轮种绿肥,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在茶园行间梯壁种植绿肥饲料作物,使之达到保水,保肥,保土,以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1.4 病虫害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必须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茶叶不受污染。

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农业防治: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
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危害。

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强的病虫。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保持生态平衡。

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金杆菌Bt 防治茶毛虫、刺蛾、尺蠖类,用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赤眼蜂、茶园天敌蜘蛛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 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益虫的高峰期、糖醋液诱杀、性诱杀。

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5 建立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作为以茶为主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垂直结构上,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 组分 的生态位,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 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

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

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

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如阳性树种、耐阴树种及阴性树种的结合,以充分利用光能;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结合,使各自吸收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与营养等。

间作树种的适生条件应与茶树基本一致,尤其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一致,并在生物学上与茶树互生互利,或对茶树有利而对间作树种无害,以避免竞争和相克。

应选择有利提高土壤肥力或不至过多掠夺土壤肥力和水分、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

此外,还可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树种,以达到茶、林 林副产品 双丰收。

当间作树种的树冠过大,根系亦庞大,对茶树产生影响时,要及时对间作树木地上部分适当修枝,保持树冠郁闭度30%~35%,这样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保持一定的遮荫面积。

对树木周围的茶树要多施肥,以满足两树种的共同需要。

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下转第27页)
科 技 园 地
二00六年第三期 茶叶科学技术
27
有机太姥翠芽加工技术规程*
张方舟1蔡良绥 2
(1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福安355015,2福鼎市茶叶局 355200 ) 有机太姥翠芽产于海拔高度450M的福鼎太姥山上,周
围群山环抱,无任何污染。

太姥山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700ml,土层深厚,土壤pH 值5.8左右,适宜茶树生长。

有机太姥翠芽外形紧直挺秀,色翠绿,带白毫,清香显露、持久,滋味浓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厚、匀嫩、绿亮。

2005年获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金奖。

其采制工艺如下:
1 鲜叶原料
品种: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
采摘标准:采自有机论证的茶园,尚未开展的肥壮芽头,要求匀、净、鲜。

不采紫芽、雨水芽、露水芽、病虫芽等。

2 摊放
环境要求:卫生、通风、凉爽的凉青间,温度16-28℃,相对湿度75-85%;
摊叶厚度:均匀薄摊于干净的竹匾上,以不重叠为佳;
摊青历时:6—12小时;
减重率:10±2%,至芽叶自然萎软,清香微露时炒制。

3 杀青
杀青机:6CSM—40型滚筒杀青机;
杀青温度:160—180℃;
投叶量:20—30kg/h,掌握先多后少;
杀青叶含水率:58-60%左右,杀青叶出锅后置于竹簸内,先用电风扇散热,再簸去焦片、黄片。

4 理条整形与脱毫
理条机:6CMD-40多功能往复理条机;
锅温:90—70℃,先高后低;
投叶量:50-100g;
理条历时:3-5min。

炒至有触手感时下机,其间不加压,以保持芽叶紧直挺秀、色泽翠绿,70%左右脱毫。

5 干燥提香
烘干机:电热名茶烘干机;
风温:70—80℃;
历时:30min;
茶叶含水率:5%—6%,下机摊凉,拣剔。

6 包装
将提香拣剔后的茶叶用标准纸箱进行包装,并放入防虫、防潮、防蝇、防鼠的仓库中,做好批号登记。

*注:本文为福建省环保局科技项目内容之一。

☆☆☆☆☆☆☆☆☆☆☆☆☆☆☆☆☆☆☆☆☆☆☆☆☆☆☆☆☆☆☆☆☆☆☆☆☆☆☆☆☆☆☆☆☆☆☆☆☆☆☆☆☆
(上接第26页)
如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建造的多层种植态位,如上层树木(乔木)下层茶树(灌木),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 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

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

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

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如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建造的多层种植园,上层是橡胶树,中上层是肉桂和萝芙木,中下层是茶树,下层是中药砂仁,这种多层种植园,地面覆盖良好,其径流只有农作物地的81%,冲刷量大大低于农作物地。

此外,江苏省芙蓉茶场的茶树与梨树间作,福建邵武县的“林—果—茶”间作等试验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 生态茶园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消费者渴望得到富营养、品味好的卫生保健食品。

国际市场特别是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消费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有机茶销售量还不到茶叶销售总量的1%;国内市场随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也青睐无公害、纯天然的食品。

生态茶园的一个典型模式有机茶园,近年来在我国主要的产茶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如浙江金华、绍兴等主要茶区,通过买断、兼并亏损企业,发展有机茶,开发的有机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周围茶区的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茶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绿茶,我国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75%以上,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

因此,开发生态茶园是茶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茶园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科 技 园 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