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快速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快速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快速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第25卷 第12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 o l 25N o 12 2010年12月 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D ec .,2010 收稿日期:2010-01-05;修订日期:2010-05-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0861002,31060076);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080404M S0609)。第一作者简介:王立新(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草地和湿地生态学的研究。*通信作者,E m ai:l li uhm i m u @yahoo .cn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王立新 1a ,2 ,刘华民 1b * ,杨 劼 1b ,2 ,梁存柱 1b ,2 ,王 炜1b ,张继恩 1b (1.内蒙古大学a 环境与资源学院,b 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2.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利用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资料,对研究区近50a 来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TM 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a 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 ,沙地增温趋势显著,变化率为0 33 /10a 。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0 16~0 5 /10a ,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降水量P 和可利用降水 w 多、陆面蒸散E 强,西北部相反。P 、E 、 w 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近20a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需要,在进行沙地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必须考虑人工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 关 键 词: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水分收支平衡;植被覆盖 中图分类号:P 4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12-2030-10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几个重大挑战之一,将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 影响,其中包括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不可避免,所以社会和个体都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避免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利用其带来的有利影响。适应气候变化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和个体调整他们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1] 。 位于我国北中部半干旱、干旱地带的毛乌素沙地是一个脆弱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由于地处农牧交错带,毛乌素沙地的土地经营及利用模式涉及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等多种方式,其形成、动态与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已多次证明,在这一地区若出现连续几年的少雨干旱,自然植被中某些种群就会衰退,植被覆盖率 将下降。而在人为干预下,只要破坏地表植被,如开垦、超载放牧等,必然加剧土地的沙化[2] 。 本文在定量分析内蒙古境内毛乌素沙地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T M 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a 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毛乌素气候变化与沙地植被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状况与植被覆盖变化间的内在关系,对合理利用沙地资源、改善沙区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所用的气候数据为内蒙古气象局资料中心提供的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6个气象

第九章 砂岩型铀矿床

第九章砂岩型铀矿床 概念:砂岩型铀矿床是指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砂岩(包括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的铀矿床。 二、成矿地质条件 1、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所有砂岩铀矿的产出都与沉积盆地有关。 ■铀矿化多产于邻近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中。 ■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多数以稳定克拉通盆地和介于相对活动褶皱造山带之间的克拉通边缘活动带。 砂岩型铀矿床的有利地质环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即: ■主岩沉积时的相对稳定和成矿时的活化。 2、产铀盆地条件 卷状亚型砂岩铀矿成矿必须具备两个阶段: 早期赋矿砂体的形成→晚期活化构造产生→层间氧化带形成。 盆地动力学条件往往有个转化过程,常表现为: 早期弱伸展(主岩沉积时期)→晚期转为弱挤压(成矿时期),从而形成盆地双层结构 3、岩相古地理条件 砂岩型铀矿化的岩相古地理主要是河流相,滨湖三角洲相和滨海三角洲相,重要矿化多数产于河流相中 矿化多分布于辫状河所形成的岩层中。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对铀成矿较为有利。 4、赋矿砂岩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条件 ■砂体的规模; ■砂体的渗透性; ■砂体间的连通性; ■砂体的成层性 从铀的成矿条件分析,有利于后生砂岩型铀矿化形成的砂体类型必须是渗透性好的层状砂体、或席状砂体、或似层状砂体、或带状砂体。 5、古气候条件 ■炎热干旱、半干旱的交替气候有利于后生铀矿床的形成。 ■蒸发作用使水中铀含量不断提高,这样高铀含量的水溶液,进入上述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或其他富含还原剂和吸附剂的岩层,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作用,就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后生铀矿床。 6、水文地质条件 ■地浸砂岩铀矿只存在于渗入方式的成矿类型中。 2)渗入水的成矿其地质条件必须具备: (1)透水岩层或构造破碎带处于开启状态 (2)成矿盆地处于相对缓慢上升过程。 (3)存在蓄水构造和滞水构造。 7、层间氧化与潜水氧化作用条件 层间氧化属成岩后的氧化,对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潜水氧化一般发生在成岩期或紧随其后,但在盖层沉积覆盖之前。目前很多底河道型砂岩铀矿

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土壤修复效果分析

2013年9月第11卷第3期《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摘要:本文以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造林工程8年后,沙棘林地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比荒坡地提高7.4%,土壤粘粒含量占49.15%,比荒地增加了75%;>5mm 的大团粒含量为43.38%,是荒地的2.99倍,有机质含量为13.92g/kg ,是荒地的3.68倍;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荒地的1.72倍、1.13倍与1.36倍,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为荒地的4.54倍、3.29倍与7.6倍。说明沙棘造林使造林区的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突出,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关键词: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土壤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S793.6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36(2013)03-0019-05 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土壤修复效果分析 何京丽1,殷丽强2,4,郭建英1,韩利兵3,梁月2,4,李锦荣1,岳征文1 (1.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2.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3.内蒙古正镶白旗林业局,内蒙古 013800; 4.山合林(北京)水土保持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裸露的砒砂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养分含量低,蓄水能力差,多数植物在其上面都难以生存,被中外专家称之为“环境癌症”、“地球上的月亮”。沙棘(Hippophae rhamniodes )是 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以实现种群增长的 一种克隆植物, 因其耐干旱、瘠薄,以它巨大的 冠幅、庞大的根系固持水土,成为砒砂岩的克星,对砒砂岩地区的植被恢复、改良土壤、保持水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3]。 沙棘工程是通过人为手段,在砒砂岩区改变植物(生物)措施的过程,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后,其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促进植被的正向演替,建成稳定的植被群落,因而植被恢复对土壤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砒砂岩地区沙棘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是对沙棘生理特征、品种选育、生长调节机理、种群繁殖策略、水土保持功能、种群格局方面的研究较多[4-11],而对于砒砂岩区沙棘工程改土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土壤的物理性状是土壤持水性能的重要体现, 土壤化学性质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它与物理性质密切相关,物理性质好肥力水平就高。反之,亦然。因此,本文针对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对采取以植物为主体的治理水土流失措施及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1研究区概况 试验区选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召乡的典 型砒砂岩区,该区处于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地貌[12]。地理坐标为39°35′~39°41′N ,110°07′~111°13′E ,海拔高度1297~1477m 。气候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该区平均气温为6.2~8.7℃;年均降水400mm 左右,多集中于7~9月。年均蒸发量2093mm ,年均湿润度0.3~0.34;平均日照时数为2900~3100h ,无霜期145d ;年平均风速3.2m/s ,年平均大风天数为 收稿日期:2013-08-02 作者简介:何京丽(1960-),女,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牧区水土保持与草地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 :mkshjl@https://www.360docs.net/doc/149794306.html, 通讯作者:郭建英(1979-),男,博士,主要从事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与植物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 :guojianying1980@https://www.360docs.net/doc/149794306.html, 19

穿越毛乌素沙漠感想与建议

1.穿越毛乌素沙漠感想。 (1)活动预热。本次活动前期,师傅和精英们为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活动,如一对25人,只让10只脚着地、手则不限,穿电网,报纸履带,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团队圈,团队呼啦圈传递,团体跑等,无不让我们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团队中,最后一人才是团队的成绩,大家彼此帮助,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2)黄河军事文化博物馆。车辆行驶快要到达活动起点时,我们看到了停留在黄河里的银川战舰,因为师傅也曾是一名军人,对军事有着无比挚爱的情感,相信,每个血性男人无不对军旅生涯有着浓厚的感情,我们下车望着服役30年之久的战舰,虽然没能登上去,但能想象到战舰驰骋在大海中的英姿,战舰的服役与退休,标志着国家军事实力的节节攀升,黄河彼岸,短暂的停留,我们就离开了。 (3)沙漠初行。到达目的地,师傅把我们菜驴约每五人一组分给16个精英,精英们细心的照看我们得装备,问带了多少水,指北针,包重不重,唉,你怎么还是单肩包啊,帽子呢,这次可是对你的一次挑战,简单的讲话后,我们就这样的出发了,还没走几步,就踏上了细细的沙粒,我虽然家在宁夏,但我没见过沙漠,第一次看见沙漠,感觉很干净,也很美。(4)沙漠垃圾。心中的欢喜劲还没散尽,就见脚下有玻璃酒瓶和塑料燃烧的灰烬,心中油然而生淡淡的失落,真想把那些垃圾带出去。 (5)沙漠沙葱。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前面传来话语,有沙葱,才沙葱,我听到后特新奇,赶紧找沙葱,向右边的沙坡上走了下,见有很多成朵的叶子成圆柱状的的植物,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沙葱,一把抓住,叶子全部在手里,乍一看,一半是枯叶,就忍了,还有,旁边还有很多呢,这次没有把叶子全部给揪下来,而是手指在根部轻轻划了几下,根就漏了出来,然后就连根拔起,拔起的一瞬间,就后悔了,因为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实在不容易,那一朵沙葱可是生长了好几年才能在沙漠里扎根。一路走下了,我看着脚下,不去采沙漠里的植物,我暗暗地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队列中。 (6)沙漠野炊。到达中午休息地,我们期待已久精英的包裹终于打开了,精英们展现各自的装备,有烧烤的,有煮挂面泡面的,有煮鱼汤的,有煮开水的,有烤饼子的,还有搭帐篷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7)垃圾带走。我们用餐后的塑料袋、纸类、水瓶等垃圾,全部挂在了精英的包后。真的很感谢师傅及精英们的精心安排与付出。 2.建议 本次活动很成功,唯一的遗憾就是中午野餐时,菜驴门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出来,牢记师傅的话语“三不借、三不问”,我们牢记水不借,食物不借,精英们也没过多的提示我们菜驴门也可以抢着吃,虽然饿着肚子,也只吃了串羊肉。所以建议在这个环节,提前在群里说下,中午带适当的食物,除此,精英们还为大家准备了户外炉具,需大家带上餐具能吃上热食。 学院:数计 姓名:苏发瑞 学号:12011242707 户外名:红蛇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

第18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8 No.1 2002年 1月 Uranium Geology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王正邦(193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81)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修。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正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 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历史回顾;发展现状;展望和对策 [文章编号] 1000-0658(2002)01-0009-13 [中图分类号] P598 [文献标识码]C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对铀资源的需求,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技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矿量大和有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鉴于我国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该类型已成为我国铀矿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简要回顾铀矿找矿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抓住 关键性科技前沿问题,正确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才能取得全面认识,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正确进行决策。本文的目的就是重点对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针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历史回顾 自1850年捷克首先把铀矿石作为主要产品开采以来,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 [1] 。这一历史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砂岩型矿矿床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为我国的矿床事业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而且在硬件设备和技术方面都与国际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一段的距离,因此需要在现阶段的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良好的掌握住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的特征以及成因,从而更好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对于砂岩型矿矿床而言,其地质的特征和成因涉及到方面是相当广泛的。 关键词:砂岩;地质;特征 在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方面,我国现阶段所掌握的并不是特别的透彻,因此在开采的时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这就使得之后的工作都没有办法良好的进行。砂岩型矿矿床相对于其他的矿床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特征比较特殊,需要综合的看待,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将其与其它的矿床特征进行一定的对比。在成因方面,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同时将一些不太可能的原因也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将成因有效的分析出来。本文就云南省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盆地地质 在本文中,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分析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云南省地质相对特殊,能够将砂岩型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较为明显的表现出来。文山盆地,是沿北西南东向的断陷盆地,其长、宽分别约为20km、2.5~5km。盘龙河,沿河发育了Ⅰ―Ⅲ级阶地。盆地四周,出现了岩溶峰丛洼地的地貌。地形特点:中部平坦、边缘缓坡、两侧陡崖等。此处膨胀土特点明显,直接影响工程地质。 (一)基底 盆地的基底由新元古代一面坡群和加里东中期正长花岗岩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关系。由此可见,对于砂岩型矿矿床地质而言,基地是一个较为凸显的特征。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认为盆地的基底

高考文综地理区域地理毛乌素沙地系列专题复习

注意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小腾格里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位置

28.读下列材料回答(13分)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2 )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 ▲ , ▲ , ▲ 。 (3)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分) ▲ , ▲ 。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3分) A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 .地面变干燥 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28.(1)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

读某地区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 D.土壤中含钙较多,黑土分布广 27.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水果、林木主要有()A.甘蔗和柑橘B.甜菜和柑橘 C.花生和苹果D.棉花和茶树 28.下图中能反映上图M地地表盐度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中①——④表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据此回答29—30题。2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 B.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D.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0.防治西北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保塬、护坡、固沟 B.跨流域调水 C.恢复自然植被 D.秸秆还田 .CCCDC

世界最强沙漠暴雨中心—毛乌素沙地

世界最强沙漠暴雨中心——毛乌素沙地 秦为胜 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 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 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并称为中国四 大沙地,它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 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 治区盐池县东北部,万里长城从东北到西南穿 过毛乌素沙漠南缘,为古代农牧业交错地带。 它在中国的十二大沙漠中名列第五位,也是中 国纬度最低的沙漠,中国降水量最多的沙漠, 也是世界最强沙漠暴雨中心。 与我国其它沙漠相比,这里降水量多达250~440毫米之间,由于降水较多,有利草类植物生长,过去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由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降水较多,对我国沙漠治理比较有利。 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这里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海拔多在1100-1300米,地势西北部稍高、东南略低,西北部海拔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 毛乌素沙地距海较远,位于季风区边缘,夏季风不稳定性,导致这里降水较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1月均温-9.5至-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在250-440毫米之间,且集中于夏季7-9月,夏雨率达60-75%,尤以8月最多。降水年际差异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年降水量多达400-440毫米,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毛乌素沙漠在世界沙漠中的降雨量名列前茅。科学家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区内20个气象台(站)30多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毛乌素沙漠区多年来的暴雨日数、日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以及年平均降水量,均高于中国其他沙漠。由此可见,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将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同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个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较,证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乌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强的暴雨中心”称号。 那么这个暴雨中心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毛乌素沙漠之所以成为世界沙漠的暴雨中心,主要是因为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其周围特殊的地理条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岩性特征对重力侵蚀的影响

第25卷 第3期2008年5月 干旱区研究 AR ID ZON E RESE AR C H V o.l25 No.3 M ay 2008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8)03-0402-04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岩性特征对重力侵蚀的影响* 叶 浩1,2, 石建省2, 侯宏冰2, 石迎春2, 程彦培2, 郭 娇2 (1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中心,北京 100006;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 要:重力侵蚀是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区的主要侵蚀类型之一,其重力侵蚀模数可高达25615t/(km2 a)。年平均重力侵蚀量占总侵蚀量平均值的30.6%。针对砒砂岩重力侵蚀发育过程,通过在砒砂岩区的野外调查、原状岩石性质测试结果分析,认为砒砂岩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微结构的岩性特征,决定了不同岩性砒砂岩的抗风化能力和风化程度的不同,导致风化侵蚀速率的差异,不同岩性互层的地层组合方式,加剧了砒砂岩的重力侵蚀。 关键词:砒砂岩;岩石性质;侵蚀速率;重力侵蚀;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P313 文献标识码:A 砒砂岩 不是科学名词,而是群众对广泛出露于鄂尔多斯高原、整体呈现红色的、发育于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时期的一套沉积岩层的俗称,岩性以白色、灰白色、紫红色为主的砂岩和粉砂岩,其中夹有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少量的砾岩、页岩分布。它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北部、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达拉特旗的丘陵区,分布面积以流域为单元计算,其总面积约1.2 104km2 1 。砒砂岩区是黄河中游的剧烈侵蚀中心 2 ,且存在着特殊的风水两相侵蚀产沙机制 3 ,是黄河粗泥沙主要来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地区 4 。目前,岩石性质对侵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土壤性质的研究 5-7 。本文主要以三叠系地层为例,从砒砂岩重力侵蚀过程及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分析砒砂岩的岩性对重力侵蚀发育的影响。 1 砒砂岩重力侵蚀特征 1.1 重力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 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砒砂岩重力侵蚀主要有两种形式:泻溜和崩塌。重力侵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侵蚀模数:据黄甫川流域的观测资料,砒砂岩区平均总侵蚀模数高达44570t/(k m2 a),重力侵蚀量占总侵蚀平均值的30.6% 8 。某小流域沟边坡的重力侵蚀模数为25615t/(km2 a) 9 , 时间上:砒砂岩分布区一年四季都存在着重力侵蚀现象 4 。 重力侵蚀发育的部位:重力侵蚀一般都发育于沟谷地带,在砒砂岩区,只要有沟谷发育,就会有重力侵蚀发生。 1.2 重力侵蚀过程 由于砒砂岩是由多种类型的岩性组成,其在同等的自然条件下,因风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重力侵蚀。重力侵蚀(崩塌)的模式可以概化为: 砒砂岩主要是砂岩和泥岩互层 图1(a) ,其中的砂质泥岩、泥岩在陡坡表面往往被风化成粒径为1.5c m 左右或更小的小碎块或小颗粒; 小碎块或小颗粒在水流冲刷、风力、自身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最终移动到坡脚、沟底或被水流搬运至别处 图1(b) ; 在泥岩部位形成凹陷,致使其上部的砂岩形成一个临空面,而发生崩塌的重力侵蚀形式 图1(c) 。 图1 重力侵蚀过程图 F ig.1 G rav ity erosi on process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调查 野外对重力侵蚀现象进行了专项调查,从侵蚀沟坡形态的实地考察看,灰绿色相对较 纯 的砂岩,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相对最强,紫红色泥质砂岩夹薄层灰白色砂岩的抗风化侵蚀能力次之,灰白色 *收稿日期:2007-02-08; 修订日期:2007-05-30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 I B3J068)资助 作者简介:叶浩(1966-),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E-m ai:l yh ao_i h eg@163.co m

毛乌素沙地概况

毛乌素沙地概况 1、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高原过渡地带, 纬度为37°30′~39°20′N、经度为 107°20′~111°30′E,沙地面积约4万km2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南部(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的全部、鄂托克旗东南部、鄂托克前旗东部、杭锦旗东南部、准格尔旗的西南部),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北部(神木县、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佳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东北部 等13 个县(市、旗)。其中内蒙古大约占有其面积的80%,陕西大约占有其面积的15%,宁夏大约占5%毛乌素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示意图 2、地貌特征 毛乌素沙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包括从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向东南延伸出来的一些梁地, 这些 梁地梁面平坦, 由于遭受割切, 梁间形成若干谷地, 自西北向东南为倾斜的平行湖积冲积平原, 当地称为 滩地, 这样构成了“梁”、“滩”平行排列的相间地貌。其梁地主要由白垩纪紫红色和侏罗纪灰绿色砂岩 层所构成, 这些砂岩固结程度很差, 极易风化, 风化物再经搬运, 使得本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物含沙量较大, 成为沙地形成的沙物质来源。 毛乌素沙地区域地形地貌示意图

3、气候特征 毛乌素沙区是一个草原气候条件下的沙地,处于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就气候地带而言, 毛乌素沙地大部属温带,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西陲, 年平均温度6.10~8.15℃,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沙区东南部为400~ 440mm , 向西逐渐递减, 仍达250mm 左右, 7~ 9 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60%~ 70% , 降水强度较大,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年变率大, 一般多雨年可为少雨年的2~ 3 倍。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平均降水量为348. 9 mm ,降水平均递减率为0. 305 mm/ 年 ,具有干旱化趋势;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最大降水量(1985 年465 mm) 是最小降水量(2000 年227 mm) 的2 倍以上,且集中在夏季。近30年来该区的平均气温为8. 62 ℃,平均升温率为0. 04 ℃/ a ,具有变暖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最高气温(1999 年10. 1 ℃) 与最低气温(1976 年7. 63 ℃) 相差2. 47 ℃。年平均风速2.1~ 3.3 m/s, 年平均大风日数10~ 40天, 最多达95 天。(出处) 4、水文特征 毛乌素沙地地下水位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较大,可从几厘米到几十米。沙地的水分供应来自大气降水、河川与湖泊、地下水。毛乌素有较为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仅鄂尔多斯就有大小河流近100条、湖泊820余个,其中外流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内流河流域8千平方公里,这些河流多属于间歇河或为河道比降大、洪峰高与含沙量大,较难用于灌溉。湖泊则多为含盐、碱的内陆湖,多不宜灌溉。 本地区的地下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预计仅在额尔多斯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深度就有70 m上下,补给量约为22亿m3,可开采储量为13.45亿m3,主要为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与三叠系的含水层,局部有第四系冲积、洪积层的承压水。其中白垩系水层厚度一般为200-600m,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在滩地的浅层地下水位约在0.5-1.5m,但多属矿化度教高的咸水,局部可供沙地灌溉。 5、植被、土壤类型 沙地的天然植被经过上千年的人为活动开垦、破坏与过度放牧利用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仅在极少数地段还能见其残存的片段或个别的植物代表,现有的植被多为次生后人工的。 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大致划分为三个(亚)地带与三大类群。从植被地带来说,其西部边缘属于向荒漠过度的荒漠草原亚地带,占90%以上的中部与东部则属于干草原亚地带。在东南边缘,从气候上来说,开始向森林草原过渡,但由于沙基质的覆盖,在植被上的差异不显著、一般仍化为干草原亚地带。本区的三大植被类群是梁地上的草原与灌丛植被,半固定、固定沙丘与沙地上的沙生灌丛,以及滩地上的草甸,盐生与沼泽植被。与其想对应的土壤类型是梁地上的栗钙土,沙地上的各类风沙土,,以及滩地上的草甸土、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仅供参考) 编录必备:地质锤、编录刀、放大镜、钢卷尺、直尺、量角器、10%HCL溶液、编录夹、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2H铅笔、彩色铅笔、γ+β编录仪、数码照相机 编录前:检查钻机小班记录表,简易水文记录表,岩心箱编号,回次牌,岩心摆放顺序,大于10cm的岩心编号,拍岩心照片。 地质、水文编录: 1.泥:微细粒土状<0.004mm,手触有粘性、粘手;且无砂粒感。 2.粉砂:细砂粒状<0.06~>0.004mm,手摸有砂感;无明显砂粒,多发育有细砂纹、波纹及水平砂纹层。 3.细砂:细砂粒状<0.25~>0.06mm,手摸为砂粒状;粒度均匀、无较粗砂粒感。见水平及小型交错层理。 4.中砂:为砂粒状<0.5~>0.25mm,手摸为砂粒状;但粒度略粗、无较粗砂粒感。多见有交错层理等。 5.粗砂:为粗粒状<2.0~>0.5mm,手摸为粗粒状;但粒度较粗。多见有多种大、中型交错层理等。 6.砾:细砾<8~>2.0mm,中砾<32~>8mm,粗砾<128~>32mm,巨砾~>128mm 编录格式: 颜色+定名,层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矿物成分,胶结类型,磨圆度,分选性,渗透性,特殊夹层,岩心块度,其他(黄铁矿、结核、煤屑、沥青、碳屑、植物化石)。 1、胶结类型: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 2、胶结程度:按疏松程度进行描述,如疏松,较疏松,致密; 3、胶结物含量:按泥质或钙质的百分比含量进行描述; 4、磨圆度:按岩石的形状描述,如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5、分选性:采用三级描述,如分选性差(某一粒级含量<50%),分选性中等(某一粒 级含量50~75%),分选性好(某一粒级含量>75%); 7、特殊夹层;铝土层,石膏薄层,煤线; 6、岩石块度与RQD值:长柱状(岩心块段>20cm),短柱状10~20cm,块状5~10cm, 碎块状2~5cm,碎屑状<2cm;

浅谈毛乌素沙漠地带植被恢复技术

浅谈毛乌素沙漠地带植被恢复技术 [摘要]植被恢复是沙漠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集保障施工、防风固沙和造福草原的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工程措施。简述了毛乌素沙漠地区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情况,浅谈了沙漠植被恢复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的绿化措施,最后提出了风沙的危害。 [关键词]沙漠;植被恢复;草方格;植树;风沙危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逐步重视,群众自身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如何健康环保地开展施工,被提上了新的议程。由于在林地、水源地开发上不断出台新的保护政策,当地政府对土地征租手续的申报审批进行了更严格的控制:再者施工过程中当地牧民的诸多不配合,经常以破坏草场、水位下降等不可抗因素为由阻拦施工,更甚者出现扣押车辆勒索赔偿的现象。归根结底,这多方的矛盾都集中在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上。 1自然特征和治理情况 苏里格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型为粉细砂、细中砂、砂砾石及淤泥,其成因以风积、冲积、洪积为主。该区域内植被成片,但较稀疏,并普遍旱生化,在局部地段沙丘相连,植被极其贫乏。在气候上,春季干旱少雨,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较多;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降温剧烈,降雨明显减少;冬季漫长寒冷,降雪量大、时长,风速大。各季常伴有干旱、大风、沙尘暴、雷雪和霜冻等自然灾害。恶劣的环境下植被极其不易成活,只能在少有的雨期里加紧进行植被种植。 苏里格植被恢复的方法就是植草和植树造林,防止植被退化才能改变生态环境。植草相对容易但是不如植树效果明显,因为树根比草根的吸收和耐旱能力都强。胡杨树是沙漠地区较为理想的耐寒树种,其它的有沙柳、沙棘、葡萄、仁用杏、海棠等。 2植被恢复工程 2.1草方格 2.1.1沙漠沙丘在风的作用下不断移动,移动范围在地表15CM上下,只要把表面流动的沙挡住,沙丘就不会整体移动,据观察草方格基本可以阻挡风沙移动两年。沙丘不移动,草类作物的根系才不致于裸露在表面,这样更容易成活,等大面积的草类成活根系稳固,草方格也就完成使命了。防风固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得推进,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 2.1.2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收集足量的沙蒿和秸杆。在沙漠的向风面先划出间隔两米的纵横线,形成4米见方的方格,将沙蒿或秸杆的中间部位压在线上,

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

第16卷第1期2009年2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6,No.1 Feb.,2009  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3 董雯1,2 (1.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摘 要: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时间已有几十万年,年降水量350~500mm,是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带。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沙层向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沙,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而且还能够在平坦的地区发展良田,能从根本上治理和利用这一沙地。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土壤物质丰富,采取以土盖沙的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现实而有效的。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特殊成因;治理措施;覆土盖沙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409(2009)0120102205 The N e w W ay to H arness Mu Us Desert DON G Wen1,2 (1.T he Department of Envi ronment and L i f e S cience of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 y,Weinan,S haanx i 714000,China;2.S hanx i N ormal Universit y,X i’an710062,China) Abstract:Mao Mu U s desert has been formed for t housands years.It occupies t he area whose precipitation is350~500mm.It is t he forest p rairie and t he p rairie p rimarily region.According to t he analysis of t he special cause of formation of Mu U s desert,a new t hinking is brought forward to harness Mu U s desert, t hat is besides planting t rees and grass,but also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use t he rich loess matter in t he sout h of t his area to imp rove sand,which can p revent t he at mo sp heric precipitation f rom filtering to t he dept h portion t hrough t he sand,an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 he soil’s water retention property,imp roving soil moist ure condition.It is advantageous to t he plant growt h and fixation of sand.It also can accelerate vegetation’s restoration.Moreover,in t he smoot h local,it can develop t he fertile farmland,be able to govern and to use t his sand f undamentally.This area’s clo se neighbor Loess Plateau has t he richest soil matter.As a result,to solve t his area’s desert problem by using t he soil to cover t he sand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way. K ey w ords:Mu U s desert;t he special cause of formation;harness measure;cover t he sand wit h t he soil 1 引言 沙漠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与经济问题,它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约为165万km2。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土地沙漠化速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为1560km2/a,80年代为2100km2/a,90年代为2460km2/a[1]。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沙漠化的严重地区。它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之我国其他沙漠地区优越。历史上的毛乌素沙地大部分都是水草丰美的地区。但是现在也出现了大范围的流动沙丘, 3收稿日期:2008210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004);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05JJ D770014);中科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 G0504);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基金项目(08YKZ022)  作者简介:董雯(1980-),女,陕西眉县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污染评价与治理。E2mail:dongwenabc@https://www.360docs.net/doc/149794306.html,

砂岩型铜矿成矿原因及找矿方法

砂岩型铜矿成矿原因及找矿方法 文章概述了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柳树沟铜矿床和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的地质情况,进而分析了其成矿的原因为沉积砂砾岩型层控铜矿床,分析了砂岩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以及找矿标志。 标签: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成矿原因 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的铜矿床在形成特征上、形态是、类型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1]。本文将结合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柳树沟铜矿床和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等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砂岩型铜矿床的形成原因,并探讨如何去找矿。 1地质分析 进行地质分析是勘查矿床的首要阶段,是尤为关键和必要的一个步骤。文章接下来对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柳树沟铜矿床和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三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 (1)四川会理大铜地处会理红盆的西边的边缘地带,与康滇的地轴紧紧相连。该矿区所处地方的地质情况和地质情况都不算很复杂,侏罗系-白垩系河湖,碎屑沉积岩相紫红色便是其主要的地质情况了,岩层一般是呈南北向的分布[2],一般而言大部分矿床也都是这个情况。由于该矿区位置是靠近益门-鹿厂-白草洞断裂带,该断裂带呈南北向,该矿区位于其东侧,因而会因为东西向压应力的影响,断裂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矿区内出现的一些较小的断裂,发育尚且不成熟、规模比较小。但是就矿体的分布情况来看,内部的地质几乎不受到破坏性断裂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这样的影响因素。 (2)柳树沟铜矿区地理位置位于塔里木古板块的南边,天山的古生代有个裂陷槽,比较于前面说到的会理大铜而言,它的地质分布情况就显得复杂多了,其地层走向是北西向的,构造的线性方向也是呈北西向分布。矿区的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褶皱和内岩浆。此外,北部矿区显现出来的地层属于“晚志留一泥盆统大山口组”[1],其建造类似于复理石。其岩石主要是灰褐、凝灰岩等性质。“柳树沟组岩性主要以英安质、安山粉岩、玄武岩及凝灰质砂岩等为主”[2]。 (3)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Ⅰ级)中部,兰坪-思茅褶皱带(Ⅱ级),永平-德化褶皱束(Ⅲ级)中段。矿区地处永平-德化褶皱束(Ⅲ级),被夹持于西侧的澜沧江断裂与东侧的北莽山断裂南北向紧密褶皱断裂带之间,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近南北向的澜沧江断裂为该区的主干断裂构造,严格控制了滇西中生代地层沉积的西界,澜沧江断裂带西侧有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群呈近南北向展布,与其东之大峨地西断裂间分布一套经受一定程度变质的燕山期三叠系中酸性火山岩,由于断裂多期活动,致使火山岩遭受明显的挤压、破碎,具糜棱岩化。澜沧江断

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1) 1 研究背景 (3) 1. 1 沙漠化的特点 (3) 1. 2沙漠化的危害 (4) 2.国内外沙漠化研究进展 (4) 2.1国外沙漠化研究 (4) 2.2国内沙漠化研究 (5) 3.研究区的概况 (5) 4.毛乌素沙漠沙漠化的现状 (6) 4.1沙漠化的原因 (8) 4.1.1自然因素 (8) 4.1.2人为因素 (9) 4.2沙漠化的程度 (10) 4.3沙漠化带来的影响 (13) 5研究区治理沙漠化措施 (14) 5.1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 (14) 5.2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粮草间作 (14) 5.3推进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致富 (14) 5.4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15) 5.5充分发挥政府在沙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7) 谢辞 (18)

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 --以榆林为例 杜倩指导老师:乃吉木丁 摘要: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所以,研究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的问题必须提到日程上,毛乌素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大沙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显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进程。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一定条件。本文针对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分析了毛乌素沙漠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沙漠化;成因;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